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元濟,二度重建中國文化,中國出版業先鋒人物

2023-12-29歷史

出生在近現代戰火紛飛的年代中,他憑借自己的學識和救國圖存的決心,發揮了文人獨有的精神力量,成為那個落後時代中的先進人物。

他就是中國近現代出版業第一人——張元濟先生。

作為時代的前沿人物,不免與各大領域的要員都有過交流,毛主席都曾邀請他一同出遊,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晚清最後一批知識分子

晚清盡管被列強開啟了國門,西方思想和傳統儒家文化強烈碰撞,但科舉制尚未被廢除,這仍舊是全國廣大學子孜孜以求的成長道路。

張元濟也不例外,受其父影響,他從小在廣東長大,接受了正統儒家思想教育。

14歲時,隨同母親回到了浙江老家,決定開始準備即將到來的會試。沒辜負全家的期待,小小的張元濟在會試中突出表現。

一舉奪得二甲第24名的好成績,得償所願。張元濟花費了長達8年的時光最終升任刑部主事,相當不易。

時至18世紀90年代,沿海地區傳來中日海戰戰敗的噩耗,這位青年人心中激起了一陣憤恨,身為朝廷要員,怎能忍受國破家亡?

高舉改革旗幟

維新變法吸引了張元濟的目光,當時的他同樣也認為清廷任由時局肆意演變下去絕對是死路一條。

1898年,張元濟作為變法運動中的一員,和康有為一同面見了光緒皇帝。

張元濟針對時弊提出了自己多方面的意見,光緒皇帝對他的一番言論也頗為贊賞,但光緒帝終究不是大清拍板決策的人。

張元濟頭腦清醒,在受皇帝召見後,覺得變法運動的事態不妙,私下裏也告誡康有為不要太過激進,恐將惹出事端。

但滿腔豪情的康有為並沒有聽進去,迫切實作改革理想的他沈浸在一場夢幻之中。不出張元濟所料,僅僅百日的變法活動被慈禧太後就此掐滅。

即便看透了境況,張元濟畢竟身處其中,固然也難逃罪責。百日維新失敗後張元濟被革職,結束了仕途。

但會發光的金子是藏不住光芒的,李鴻章註意到了這個有膽有識的官員。

換賽道

結束了未來6年多的京官職業生涯,張元濟被李鴻章舉薦到了南洋公學做起了主事。

從京城南下奔赴上海,倒也符合文人心性。張元濟或許是早年間成功換賽道的一位「打工人」。

改革失敗,但他的精神從未失敗,救國於危亡之間的信念牢牢紮在他的心上。

來到上海,受到夏瑞芳的邀請,即就是一直活躍到現在的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的創始人,他們一同開始建設商務印書館。

後來創辦【外交報】,和各位仁人誌士活躍於出版業,向全國輸出有價值的新聞知識。

並轉譯40多國的報刊資料,力求還原真實,讓中國看見世界動態的一面。

第二年,他選擇正式駐紮在出版業,進而辭去了公職,盡心竭力地經營商務印書館。

後續的時間裏,他與我們如今都很熟悉的轉譯家,比如陳布雷、鄭振鐸等人,共同編譯出版外國出色的文獻資料,為當時的中國填補了文獻空白。

葉聖陶、竺可楨等一批有才識的青年才俊也加入到商務印書館,館內人才濟濟,商務印書館在張元濟的苦心經營下。

從一開始的小印刷廠不斷發展到了大型出版社,直至今日也是業內出版品質的標桿。

他如此努力地發展出版業,並非是為了掙錢,如果是這樣,他不如去辦廠跟洋人做生意,還樂得清閑。

經營商務印書館期間,張元濟扛起了主持編撰工作,尤其重視外文書籍和中國古籍的編撰校對。

用他的話來說,「求之坊肆,丐之藏家。」四處奔走,搜尋搶救中華文化遺產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使命之一。

公共事業的助力人

正是出於民族情懷,搜集藏書成立了圖書館,大力推動了中國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

「保護的最好方式便是公之於眾」,張元濟深信這一點。

以商務印書館的圖書資料室作為藏書的存放點,張元濟到處淘換古籍、孤本、善本,有時自掏腰包進行購買。

一年年過去,圖書室的藏書也越來越豐富,張元濟決定將其對外開放,讓文明成果走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不幸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張元濟多年來苦心收集的資料毀於戰火之中。

張元濟愛書如珍寶,更別提花費十幾年心血保護而成的這家資料室,眼睜睜看著心血淪陷在眼前,張元濟痛苦得說不出話。

不管是工廠、房屋,什麽毀了都有可能經過努力再重建起來,文化知識被毀了,該怎麽重建啊!

張元濟也並未就此消沈,痛定思痛,感慨於戰火紛飛文化不保的情況,決定再次行動起來。

與誌同道合的文人一起,張元濟建立了合眾圖書館。一切都是為了文化血脈能夠在這久遠的華夏大地上繼續留存下去,也決不允許珍貴的藏書流落海外。

在眾人的幫助之下,合眾圖書館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贈書。此次重建更為不易,因而張元濟也更是煞費苦心。

小到每一冊贈書,大到館內的各種硬件器材,張元濟都親自修繕,甚至有一次見館內的書架失真,便直接將自家的好書架捐到了圖書館內完善設施。

各位仁人誌士聽到張元濟的計劃,有錢捐錢、有物捐物,張元濟本人也往圖書館捐贈了4000余冊書籍。

在他的精心保護之下,圖書館也終於迎來了曙光,我們勝利了。解放戰爭前夕,他找到上海有關方面,再三請求保護好這來之不易的館藏。

他真的擔心努力付之東流為民族帶來損害。

1953年,張元濟決定將合眾圖書館捐獻給國家,不僅能夠讓其得到更專業的保護,也能讓文化再次走進千家萬戶。

後來合眾圖書館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的「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

走進館內,回憶起張元濟奔走的歷史,不禁讓人潸然淚下。

排列整齊的書架、比歷史上的今日更豐富的藏書、人們安靜地沈浸在閱讀的趣味之中。

如果現在這一切能被張元濟先生所看見,那該有多好。

最後,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