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8年,譚震林談淮海戰役時,為何大怒說:貪天之功,無恥之尤?

2024-04-12歷史

前言:

電影【淮海戰役】裏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蔣介石說:「會戰兵力是80萬對60萬,優勢在我!」然而現實卻給了他重重一擊,淮海戰役最後以國軍慘敗為結束,給老蔣的日記又提供了些素材。

雖然我們無從知曉歷史上的蔣介石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但毫無疑問的是,淮海戰役是在中國乃至世界戰史上的極具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連史太林也不禁連連稱奇。

為了更好的紀念與宣傳這一場承上啟下的關鍵戰役,也為了弘揚老一輩革命家、英烈戰士的功績與精神,1965年,經國務院授意,在徐州市建成開放了淮海戰役紀念館。

「華野」是偏師?

在1978年時,原華東野戰軍第一副政委譚震林和一眾淮海戰役的親歷者也受邀前來紀念館參觀、作報告。

大家看著熟悉的作戰武器與留下的照片資料,都感慨萬千,思緒仿佛飄回了幾十年前的戰場之上。

然而在參觀途中,譚震林卻突然憤怒的說道「貪天之功,無恥之尤!」

這又是怎麽一回事呢?

原來,在報告現場,一些媒體把參與淮海戰役的華東野戰軍稱為一支「偏師」,認為是「中野」的領導做主要指揮,最後勝利的功勞都在於中原野戰軍。

「偏師」的措辭顯然剝奪了華野主力部隊的地位,這種說法就意味著淮海戰役的的主要指揮者根本不是粟裕等「華野」的領導。

這讓「暴脾氣」的譚震林非常惱火,他指著一面展示墻上所列舉的名字說,這就是在「張冠李戴」,有人想貪功!

所以,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麽?難道華東野戰軍真的只是「偏師」嗎?

淮海戰役中的「華野」: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是大決戰中承前啟後的最關鍵一戰,剛結束平津戰役的人民解放軍面臨的是國民黨麾下配備著精良美式軍械的80萬部隊,雙方在徐州、宿縣和蚌埠這三個中原古戰場上進行了激烈的生死搏鬥!

1948年秋季,我軍的優勢地位慢慢顯現,在各個戰場上的勝利讓國家軍事形勢有了悄然變化。

10月下旬,所向披靡的中原野戰軍相繼攻克了鄭州、開封,開進到徐州,被稱為「戰神」的粟裕大將率先提出準備進行淮海戰役的想法,後來也被稱為「小淮海」,他的想法是以徐州為中心,把當地的國民黨軍一舉殲滅。

粟裕這樣敢於提出和國民黨軍決戰的思想是非常大膽和了不起的,甚至當時的中央領導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由於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最初的「小淮海」概念也逐漸變為「大淮海」,由於涉及地區廣,敵軍數量多,我軍也一共派出了大約六十萬的兵力投入戰鬥。

中央軍委任命的五位總前委分別是劉、陳、鄧、粟、譚。

當時,粟裕、譚震林指揮有華野15個縱隊,而中野的一支縱隊也暫歸他指揮,共有36萬人,而中野由劉、鄧、陳指揮7個縱隊,共有14萬人,剩下的直屬部隊和改編的第35軍隊共有十萬人。

在以往的戰役中,華野、中野作戰時一直都是戰略協同,而非戰役協同,但這次戰役規模很大,意義也十分重大,為了部隊更好的團結作戰,一向淡泊名利的粟裕決定讓出指揮權,由於劉伯承此時還在豫西,所以粟裕向毛主席請示,希望讓陳軍長、鄧政委統一指揮。

而毛主席也很快同意這一想法,下令將指揮權交到了陳、鄧手中。

不過陳、鄧兩人在綜合考慮到通訊落後的現實情況與粟裕的實力後,便又做出回復,把直接指揮權再次還給了粟裕與譚震林。

所以無論從參戰人數還是指揮者來說,華野軍都絕對不能稱為「偏師」。

而毛主席也曾特意強調指出:「大政方針小組五人一起把握,具體的軍事戰役由粟裕負責。」可見他對於粟裕的信任與重視。

粟裕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指揮部隊一一殲滅了黃百韜、黃維、杜聿明這幾個老對手的軍隊,取得了淮海戰役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為了取得勝利,粟裕曾日以繼夜的守在電話旁邊,時時刻刻關註著戰場動態,不斷思考著禦敵之術,甚至七天七夜都沒有睡覺,由於一直保持在高度緊張的狀態下,粟裕還因此得了美尼爾氏症候群,經常感到頭暈目眩,頭像針紮似的疼。

在戰爭結束後,毛主席還公開表示:「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並誇獎粟裕是自己見過的將士裏最會打仗的!

可以說,沒有淮海戰役這關鍵一仗,就沒有百萬雄師過大江,新中國的成立很可能就要繼續向後拖延。

維護集體榮譽,尊重歷史事實:

而從這些歷史事實,毛主席的評價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在淮海戰役中,粟裕所領導的華野軍是絕對的主力部隊,為最後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然而這也並不能磨滅中野軍所做的貢獻,兩支部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方的團結一致、高度配合也是制勝的關鍵。

淮海戰役的勝利果實屬於所有的參戰部隊,屬於每一個英勇奮戰、舍生取義的戰士。

而譚震林之所以如此憤怒,也並非是為了居功,而是為了軍隊的集體榮譽發聲,他是親歷戰場的主要指揮者之一。

眾所周知,譚老板是個暴脾氣,可他卻往往是嘴硬心腸軟,是對事不對人,公事公辦,以理服人,從不夾帶個人恩怨,還經常把上面的批評與一些錯誤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不讓下級承受,可見他對戰士們的關愛之情。

在軍中,戰士們也大都對他又畏懼又愛戴。

他親眼見證了戰士們奮勇廝殺的場面,親眼看到了一個個犧牲在革命勝利前夜的英烈,媒體這樣不負責任的混淆是非,歪曲事實真相是在私自篡改歷史,這是在抹殺戰士們的付出,是對他們極大地不尊敬!

譚震林一向剛正不阿,直言不諱,不會徇私,最不喜歡搞虛假,不把集體榮譽歸結到個人身上是他的原則,他不在乎個人得失,卻要堅決捍衛集體的榮譽。

「貪天之功,無恥之尤!」這鏗鏘有力的八個大字是譚震林在維護自己的底線,也是在維護真相,維護戰士們的尊嚴。

結語:

而在事後,紀念館工作人員也意識到了錯誤所在,立即在相關板塊中做了修改,並公開道歉,譚老這樣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也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只有堅定地維護集體榮譽,強調尊重歷史事實,民族才能更加健康的發展,我們才能建立起公正和和諧的社會秩序,培養出有責任心和擔當精神的個體,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