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未發一槍被罵慘,真實原因讓人唏噓

2024-02-07歷史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駐東北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對中國的東北地區發起侵略,史稱「九一八事變」。這一場事變中,原本的東北軍想要奪回被日軍侵占的土地,但是南京國民政府嚴令讓張學良不得反抗,並讓其率領東北軍退回山海關內。

因為東北軍一槍未開,讓大片國土淪陷,導致國內罵聲一片,紛紛指責他們是賣國,但是面對高層的命令,他們又能如何?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前,中國的東北軍接近30萬人,而日本駐東北的關東軍不到3萬人。而日本對於中國的東北地區覬覦已久,籌劃了這一起事變。

1931年9月18日,他們炸毀南滿鐵路,並將這件事栽贓給東北軍,並趁夜襲擊東北軍北大營。經過一晚的激戰,東北軍的北大營被日軍占領,此戰傷亡300余人,而日軍僅傷亡24人。

因為蔣介石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一直致力於剿滅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他對外的政策就是「對於日本的挑釁,不得做抵抗,避免沖突」。正是在他的如此要求下,張學良早就下令,無論日軍做什麽,都不得抵抗,並把槍支存放在庫房之內。就是因為如此,才讓有著近8000名士兵的北大營不敵只有300人的日軍。

隨後,日軍對東北各地開始侵略。面對到如此情景,各地的東北軍並不打算執行張學良的命令,自發組織反擊,但是不敵日軍。最終,長春、吉林等地紛紛淪陷。

日軍如此咄咄逼人,明眼人都看出來他們侵略的野心,張學良於是在錦州集結兵力,打算武力奪回失地。

南京國民政府不會坐看事態擴大,他們一邊制止張學良的行為,一邊派出大使前去交涉,並提出將錦州劃為中立區,並聲稱會讓東北軍結束錦州和山海關。

後來張學良也打算保全自己的實力,表示願意支持這一錦州中立的方案,就決定率軍入關,並在12月初就開始了撤軍事宜。蔣介石雖然不希望張學良抵抗,但是也沒想讓他那麽快就撤軍,萬一日軍出爾反爾進一步進攻,還需要他還抵擋。

果然,日軍在12月開始對錦州發起了猛烈的攻勢,而張學良已經一心想要保全自身,並嚴格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撤回山海關內。就這樣,東北僅僅花費不到半年就將東北地區占領。

雖然蔣介石和張學良等高層堅持「不抵抗政策」,致使東北淪陷,但是還是有許多東北軍沒有跟著張學良離開東北。他們各自為戰,只為抵抗日本侵略者,如馬占山、黃顯生等人,組織起舊部隊日軍發起猛烈的反擊。

在幾年間,日本的關東軍在東北地區損失慘重。根據日本給出的數據,在1931年到1934年的時間內,關東軍就損失了將近2萬人。

由此可見,留在東北的軍隊作戰是多麽勇猛,他們又因此做出多大的犧牲。這些東北軍舊部一直抵抗了14年,盡管缺乏資源,但還是堅持與日本侵略者鬥爭。

而入關的東北軍雖然並沒有經歷那些人的困苦,但是他們所遭受的心理折磨是十分重的。因為一槍不發,就讓東北淪陷,導致東北軍遭到國人的謾罵。張學良雖然一再奉行「不抵抗政策」,但是也是飽受心理折磨。因此在1936年底,對蔣介石發起「西安事變」,促使他停止內戰,全面抗日。

在接下來的幾年間,入關的東北軍為了洗刷恥辱,在前線作戰十分勇猛。長達八年的抗戰中,東北軍就有超過100名將領殉國,東北軍的傷亡率也超過80%。

雖然他們曾因為上司奉行「不抵抗政策」,導致東北淪陷而遭到謾罵,但是他們在後來戰爭中所作出的貢獻同樣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