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山東根據地創始人黎玉:不但沒參加授銜,為何職務還斷崖式下降?

2024-07-19歷史

相較於中國共產黨其他戰場,山東抗日根據地開辟時間較晚。

事實上,山東的共產黨組織成立得挺早,但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卻始終未能發展壯大。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山東的舊軍閥勢力一直非常強大,吳佩孚、張宗昌、韓復榘等大軍閥先後出現,他們在山東大地上實行了殘酷的專制統治,這使得黨組織和進步力量受到了壓制。

而山東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黎玉同誌功不可沒。

依我看,黎玉對山東的貢獻,和馮白駒對海南島的貢獻類似,都是當地革命根據地的標誌性人物!

無巧不成書,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他倆都沒參與軍銜評定,轉而去地方工作了。

我為啥這麽推崇黎玉的功績呢?主要有下面這倆原因。

首先,黎玉在抗戰前後的幾年裏擔任了中共山東省委書記,他領導了山東省內的十次抗日武裝起義,為山東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黎玉是山東縱隊的創始人之一,還擔任了山東縱隊的第一任政委。

抗戰開始時,中國共產黨在山東有三支抗日武裝,兵力達七萬多人。

黎玉建立的山東縱隊有 4 萬多人,是人數最多的抗日武裝,主要在魯中、魯南和膠東地區活動。

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是第二支隊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是肖華,兵力有 2 萬多人,控制著 15 個縣的區域。

第三支隊伍是第一一五師師部和第六八五團,帶隊的是代師長陳光和政治委員羅榮桓,他們一共有 8000 人。

跟過去比一比,咱也能瞧出來,黎玉帶的山東縱隊真是兵強馬壯啊。要知道在抗戰剛開始的時候,八路軍全部兵力加到一塊兒,也才 15 萬人左右。

就憑這兩點,黎玉是有資格被授予上將的。

新中國成立後,黎玉不但沒有被授予軍銜,甚至在地方上的職務也不斷降低,這到底是為什麽呢?

黎玉 1906 年出生在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鎮東野莊,他家境不錯,小時候還讀過幾年私塾,挺有學問的。

後來,黎玉先後在縣城的小學和中學讀書,讀書期間,他參加了反帝愛國活動,還組織學生去遊行,積極到鄉下宣傳革命進步思想。

1926 年 9 月,20 歲的黎玉經劉保粹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黎玉在家鄉參加革命工作時,曾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入獄。後來,家裏的長輩找了中間人做保,他才被放出。

黎玉出獄後,去了北平大學法政學院讀書,還與黨組織取得了聯系,這樣他就又能繼續革命工作了。

從 1930 年開始,黎玉擔任了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天津市委代理書記、中共唐山市委書記、冀魯豫邊特委書記等職務。

那時候,黎玉組織領導了開灤五礦總同盟三萬多人的反帝大罷工。

1936 年,黎玉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前往山東重建黨組織,並擔任山東省委書記。

接到組織任務後,黎玉啥也沒帶,獨自一人就去了山東。

在黎玉的整合下,分散在山東各地的黨員們重新聚集,黨的建設逐漸有了很大改善。

1937 年初,山東黨組織裏有個人叛變了,因為他的出賣,山東省委突然被敵人襲擊,損失特別大,很多黨員幹部都被抓了。

好在省委書記黎玉反應快,這才及時逃脫。後來,黎玉仍留在濟南,還以黃包車夫的身份作掩護,繼續發展黨組織。

1937 年 7 月,全面抗戰開始後,黎玉在山東組織和領導了十次大規模武裝起義,拉起了一支一萬多人的抗日隊伍。

1938 年 12 月,山東縱隊在沂水成立,其基礎是黎玉領導的抗日武裝,黎玉擔任政委一職。

一開始啊,偉人毛主席是打算讓羅炳輝來當山東縱隊司令員的。可那會兒羅炳輝在新四軍忙著統戰工作,走不開。

因此,毛主席直接從延安派了張經武到山東,擔任山東縱隊總指揮。而黎玉兼任山東省委書記,縱隊又是他創立的,所以大小事務都以黎玉的意見為主。

1939 年初,山東縱隊兵力已達 4 萬多人,在中國共產黨山東地區的三支抗日武裝中位列第一。

從那以後,山東縱隊為了讓其他友軍變得更強,在發展自己力量的同時,多次給友軍輸送精銳部隊。

其中,給八路軍 115 師輸送了 3 萬多人和武器,還給新四軍輸送了 1 萬多人。同時,115 師也給山東縱隊輸送了 2000 名政工幹部,以強化黨的領導。

1941 年,中共山東分局成立,這是組織上的安排。這個分局由朱瑞、羅榮桓、黎玉和陳光四人組成。朱瑞是山東分局的書記,其他三人是委員,他們分別是黎玉、羅榮桓和陳光。

這樣一來,原本單獨存在的山東縱隊也與 115 師合並,統一由 115 師指揮。

兩軍合並後,成立了一個軍政委員會,羅榮桓是書記,黎玉是副書記。

從 1943 年開始,為了提升羅榮桓的領導能力,以便統一指揮山東地區的部隊,陳光和朱瑞兩位同誌被調回了延安,羅榮桓則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山東地區的最高指揮官。

那時候,羅榮桓擔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山東分局書記、115 師政委兼代理師長。

那時候,黎玉的職務是山東軍區副政委、山東分局副書記,是羅帥的副手。

真要說起來,以黎玉當時的資歷和功勞,在建國後是能被授予上將軍銜的。

而黎玉人生的轉折點,是和新四軍的饒政委緊密相連的。

抗戰勝利後,組織下令將山東分局改為華東局,饒政委擔任華東局書記,黎玉則是副書記。

一開始的一年多,饒政委沒在山東管事。他先去北平參加軍調部的工作,後來又去延安匯報,最後才去的東北工作。

直到 1947 年 1 月,饒政委才回到山東,負責山東的所有工作。

1946 年的時候,我們黨在山東搞土改,黎玉是華東局副書記,還兼著山東省政府主席。要是饒政委不在山東,那土改工作就得交給黎玉來負責了。

山東很特別,不僅有許多地主、富農,還有一個特殊的千年世家——孔家。

孔家是孔子的後代,歷朝歷代都很受皇家重視和封賞,在民間的影響力也很大。據統計,孔家當時擁有數千畝土地,是山東地區最厲害的大地主家族。

我們黨為了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力量,也說了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讓步。

黎玉接到組織命令後,因考慮到孔家的影響力,於是對孔家實施了一些「照顧性」政策,以此團結更多念過私塾、受過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識分子。

此外,實際上當時擁有最多土地的是那些大地主和小地主階層。雖然富農數量較多,但他們占有的土地有限,而且自己也需要勞動,所以他們也屬於勞動人民。

因此,黎玉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富農是可以團結的,於是就沒有開展針對富農的土改。

據統計,1946 年山東解放區的土改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當地農民平均每人增加了 0.5 畝耕地,擁有的土地量達到了 2.15 畝。

這樣做本來是件挺好的事,既能給農民增加土地,又能團結廣大農民階級的同誌,尤其是那些富農。

然而 1947 年 1 月後,隨著饒政委的歸來,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饒認為黎玉推行了「富農路線」,還存在「地方主義」和「山頭主義」的問題。

因此,當康某抵達山東時,饒和康對黎玉展開了批評。

此後,黎玉以大局為重,為了維護黨內團結,辭去其他職務,只留支前職務。

建國初期,黎玉在上海工作,擔任市委秘書長,而陳毅是上海市長,他們都是上海市委的重要領導。

要知道,陳毅後來被授予元帥軍銜,而按照這個標準,黎玉是可以被授予上將軍銜的。

然而到了 1952 年,由於之前的事情,黎玉同誌的職務降低了許多,從市委秘書長變成了勞動薪金處處長。

好在黎玉後勤和財務能力突出,還獲得了周總理的認可。

1953 年,黎玉調到中央財經委員會工作,後來又先後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農機部副部長和八機部副部長。

所以,1955 年授銜時,黎玉去了地方工作,也就錯過了授銜機會。

這讓我想起了馮白駒同誌,他也是海南島的一面旗幟,戰功赫赫。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廣東省副省長,也因此錯過了評定軍銜的機會。

好在黎玉最終還是擔任了副部級職務,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巨大力量!

牢記革命先輩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