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僅調一人赴朝作戰,讓我軍「反敗為勝」,美軍至今心存忌憚

2024-07-27歷史

我軍能夠擺脫危險的局面,除了主將指揮得好、戰士打仗勇敢之外,還靠著一個厲害的招數。

這個絕招,和毛主席派去北韓參戰的一位將軍有關系。

就因為有這些情況,誌願軍才能這麽快就扭轉局面,實作「反敗為勝」,到現在敵人都還害怕呢。

那現在問題來了,能讓我軍扭轉敗局取得勝利的絕招是啥?這位將軍到底是誰呀?

【一 、「地道戰」的誕生】

火力不咋強的誌願軍能打敗裝備特好的美軍,在世界人民看來簡直就是創造了奇跡,可這奇跡不是一下子就有的,是誌願軍不停摸索、一點一點總結出來的。

抗美援朝第一階段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咱們軍隊的將帥們到前線深入了解一番,發現誌願軍的某一部份靠著搞工程作業來偽裝,很快接近敵人還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這把大家都驚到了——

原來「地道戰」在北韓戰場上也這麽管用嗎?

確實,咱軍隊的將帥對這樣的作戰方式一點都不陌生。

不管是抗戰時候冀中的地道戰,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石家莊攻堅戰,都把「地道戰」用得特別巧妙。

要是說起地道戰的起源,那可就早得多啦。

據【墨子·備穴】講,在戰國那時候,就有「開鑿地道去攻城」的事兒了,而且守城的一方連完備的應對辦法都有:

敵人要是這麽進攻,咱們也這麽幹,仔細找準位置,挖洞去應對。

不過,那個時候地道戰出現的次數還挺少的。

要說在歷史上有大規模記載的,還得是漢末三國那陣子,就連曹操、諸葛亮這樣的「地道戰大師」都冒出來了。

曹操在官渡跟袁紹打的仗,諸葛亮在陳倉和郝昭進行的戰鬥,這兩場都是典型的地道戰!

三國那時候的地道,最開始只是用來運送士兵的,往後慢慢有了聯絡、反擊還有反地道戰之類的用處,那叫一個精彩!

不過三國過後,地道戰又沒了動靜,一直到清朝太平天國那會,才又在戰場上唱起了主角。

「太平軍」在攻城奪寨的時候,之所以特別愛用地道戰,這跟他們軍隊的構成有很大關聯。

當時啊,太平軍招攬了好多湖南沒工作的礦工,這些礦工把地下施工的本事跟軍事鬥爭融合起來,變成了太平軍戰無不勝的一把「尖刀」。

在抗戰和解放戰爭的時候,我軍把地道戰發展到了新水平,這是因為戰士們熟悉當地的地形,而且我軍得到了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

抗美援朝剛開始的時候,誰都沒料到地道戰對付聯合國軍會這麽管用。

就這樣,誌願軍的將帥們明確提出,要在我軍陣地構建「坑道工事防禦體系」,這一想法還獲得了毛主席的贊同。

在咱們軍中,有一位堪稱傳奇的將領,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表現出色,大放光芒,這人就是有著「四絕技」的王耀南。

【二 、王耀南的「四絕技」】

王耀南的「四絕技」,說起來其實挺平常:架橋、埋地雷、搞爆破還有構築工事。

但要是誰因為這個就小看了他,那就錯得離譜啦。

先來講「架橋」這事兒,紅一方面軍長征的時候過了 22 條河,每條河上的橋那可都是「生命橋」。

要是沒這些橋,大部隊就過不了河,只能跟追來的敵人拼命打,可敵軍的人數比咱們多得多,最後的結局那還用說。

1934 年 10 月,王耀南領了個任務,得帶著人在 4 天時間把 5 座橫跨 600 米河面的浮橋給架好。

而且因為要隱蔽,只能在晚上幹活兒,實際施工的時間直接少了一大半。

另外,因為是在夜裏施工,工兵們瞧不清指揮員的旗語,施工的效率也就成了問題。

為了讓任務能順利完成,當時周總理甚至親自跑到現場檢視,還給出了一些具體的指示。

最終王耀南按時完成了架橋的任務,「萬裏長征」就這麽開始了。

再說說「爆破」,這主要說的是炸城墻,就像 1940 年打響的榆遼戰役那樣。

那時候,敵方守這座城的也就 400 多人。

不過他們占著地理的優勢,還讓飛機放毒氣來掩護,給咱們部隊造成了挺大的麻煩,在這種情況下,王耀南接到命令去支援。

考察完現場,王耀南覺得能從榆遼公路那個方向實作突破。

公路兩邊存在好多廢棄的房子,王耀南直接領著人鉆進了這些屋子,接著憑借斷壁殘垣作遮擋,挖了一條能通到城墻根兒下的地道。

好容易挖到城墻根兒了,可怎麽給「藥室」裝炸藥卻成了大難題。

初步估計一下,要爆破城墻,起碼得裝填 1500 多公斤的炸藥。

王耀南他們沒啥更好的招兒,就將炸藥分成小份兒裝袋,接著把炸藥袋捆在自己身上,順著地道一路爬到城墻根兒底下。

沒過多久,大家的皮膚都給磨破了,可誰也沒抱怨。

最後靠著大家一起使勁,把城墻炸出了二十多米的大口子,咱們的戰士趁機攻城,一下子就把敵人消滅了,把地方的陣地給拿下了。

要說「地雷」,那可是王耀南的「拿手本事」。1934 年反「圍剿」期間,王耀南就提議能夠制造「延時地雷」來阻擋敵軍。

不過那時候這個設想挺粗糙的,後來他在這基礎上,弄出了一套完備的布雷技巧。

為了不讓地雷傷到老百姓,王耀南給地雷戰的戰術定了個原則,叫「不見日軍不掛弦」,意思是只有清楚看到日軍的行動方向了,才能給地雷裝上激發裝置。

不管是論他的技術,還是講他的素養,他都能擔得起「地雷戰王」這一稱號。

最後講講「構築」,就這倆字,涵蓋了像「地道」這類的好多防禦工事。

王耀南負責建造了八路軍的黃崖洞兵工廠,1941 年咱們軍 300 來個戰士靠著這間兵工廠的防禦工事對抗敵軍,居然成功擋住了 6000 多個敵人!

後來,王耀南又被派到臨汾前線搞防禦工事的修建。

他帶著戰士們在當地挖了好多作戰坑道和掩護坑道,給臨汾戰役的勝利提供了很大保障,這讓他獲得了毛主席等人的共同稱贊。

抗美援朝剛開始的時候,毛主席就打算讓王耀南去北韓戰場大顯身手,彭德懷總司令也多次說,盼望王耀南解決誌願軍防空還有防重炮的問題。

【三 、「地道戰」在北韓戰場】

我軍剛構築坑道防禦工事不久,上甘嶺戰役就打響了。

正是這場戰役,把我軍地道戰的水平充分檢驗了出來,讓世界人民大為震撼!

誌願軍一開始在戰場上挖的坑道是「J」型的,這樣能有挺大機會躲開殺傷。

但要是敵軍炮彈太過密集,或者有炮彈正好落在戰壕坑洞跟前,戰士們還是容易受到影響。

於是,後來大家改成挖「U」型坑道,要是敵方火力覆蓋過來,戰士們就躲進坑道;

敵人想要占領咱們的陣地,戰士們馬上沖出去跟敵人開打,結果傷亡大大減少了。

彭德懷聽說這個好訊息後,親自鉆進坑道去看了看,出來就誇贊說:

「這發明創造太牛啦!」

就連蘇聯那邊都知曉了我軍坑道作戰的長處,有蘇聯顧問打聽這是誰想出來的,咱們這邊回應:

「這是群眾搞出來的。」

事實確實是這樣,王耀南等人在修建坑道防禦工事的時候貢獻巨大,可誌願軍戰士們不光是去執行,還進行了改進,也應該被記住。

關於坑道戰的起源,咱們前面提到過,那確實是「先人的智慧」。

王耀南因為在戰爭時期表現出色,1955 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來還當過解放軍工程兵副司令員。

真不敢想,誌願軍在北韓戰場上到底是咋建成一座地下長城的,要知道那時候誌願軍戰士連基本工具都缺,就連鐵爐都得臨時弄起來。

就在如此艱苦的環境裏頭,他們靠著撿來的炮彈皮跟武器殘骸,造出了好多鋼釬鐵錘。

又把敵人發射來沒爆炸的炮彈裏的炸藥給拆出來,挖出了差不多萬米長的坑道,還挖出了好幾萬米長的新塹壕和交通壕。

敵軍在短暫占領了表面陣地後,還想方設法迫害退守坑道的誌願軍,透過通風口往坑道裏灌瓦斯、毒氣,想要把誌願軍給毒死在坑道裏。

還在坑道頂部安放炸藥,打算把地道給炸垮,把誌願軍戰士們給活埋了。

不過,敵人的那些陰謀手段一個都沒成功。

誌願軍戰士們一邊守護著坑道,一邊常常搞夜襲,把敵軍折騰得夠嗆,最後敵軍沒辦法,只好從陣地上撤了。

一座上甘嶺,變成了敵人怎麽也攻不破的「東方堡壘」。

直到現在,一說起地道戰跟上甘嶺戰役,美國人還是心裏發怵,這就足以表明咱軍隊的「殺手鐧」威懾力有多強。

當然,「地道戰」不是只有咱們用,在一戰、二戰還有後來的冷戰時候,國外也出現了好多經典的地道戰例子。

【四 、地道戰】

先來講講一戰那時候,不知道大夥有沒有聽說過 1917 年發生的「法國阿拉斯地道戰」?

阿拉斯處在法國北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它曾是同盟國跟協約國搶奪的重點區域。

誰拿下阿拉斯,誰就能瞅見巴黎,然後掌控整個法國。

為了對付同盟軍,英法聯軍專門在阿拉斯的地下挖出了龐大的「地道迷宮」。

靠著提前修的好多地道,英法聯軍最後沒費多大勁兒,就把整場戰役打贏了,這使得阿拉斯地道戰在世界戰爭史上有了重要地位。

二戰那會,還有咱們都熟悉的「烏克蘭敖德薩地道戰」。

只不過在那個時候,「攻守的形勢不一樣啦」,蘇軍是進攻的,而德軍是守著城池的。

不過挺有戲劇性的,守城的德軍壓根不知道地下有兩三千公裏的地道,倒是進攻的蘇軍在當地人幫忙下先知道了這回事。

於是蘇軍靠著地道搞偷襲,把德軍的軍火庫直接給炸了,一下就把這場戰鬥的勝局給定下來了。

要說冷戰那時候,比較出名的得是「柏林地道戰」,這一回主要是冷戰雙方的特工在柏林墻下面相互較量。

從結果來講,蘇聯克格勃更厲害些,他們不光揭穿了英美挖地道這回事,還成功護住了自家的情報人員比歷克。

這些只是有名的地道戰例子,另外日本、越南在這方面也挺在行,可要是跟咱們國家比,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自己精通地道戰不說,還特別願意把這種戰術教給別人。

誌願軍在從北韓撤離前,就把相關技術留給了他們,這裏面最重要的是「七防」——

空、炮、毒、雨、潮、火、寒 。

北韓那邊也特別重視,1968 年的時候金日成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講過:

在把防禦戰搞好的同時,咱們得開辟第二戰線,得提前準備好能鉆進敵軍裏頭的地道……

金日成說的敵軍,指的是美韓軍隊。

在金日成的指示下,北韓這邊又修建了好多地道,把南韓那邊給愁壞了。

就拿 1974 年的一次巡查來講,他們沒想到地下有一條長達 3000 多米的地道,而且這地道的出口距離首爾才不過 60 公裏。

打那往後,南韓就玩命地找地道,當中有的地道出口比之前那條離首爾還近,有的地道裏居然還鋪了軌域……

而作為地道戰的典型代表,王耀南後來組織作家跟藝術家,把過去的經典戰例改成了電影,讓後人去學習和了解。

因為影片時長有限,好多經典故事沒能在電影裏呈現出來,但是人民戰爭的基本思想展現得特別詳細,所以被稱作「人民戰爭的教學片」也就不奇怪了。

希望大夥能從王耀南的事兒裏學到些東西,也能從地道戰的例子裏受到啟發,努力讓自己擁有善於發現、懂得變通的好品質,做一個對國家集體有作用的人。

【參考資料】

【「王者」王耀南】 人民政協報

【地道戰充滿神秘】 北京日報

【堅如磐石的防禦工事——記上甘嶺前沿的坑道作戰】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