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2年印度想讓蔣介石反攻大陸,老蔣提一個條件,把印度人氣壞了

2023-12-21歷史

1962年,印度欲促使蔣介石反攻大陸,蔣介石提出了一個條件,令印度人極為不滿。

1962年10月,印度時任國家總理尼赫魯向軍隊下達了一道「霸氣」的命令:「要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占的中國領土上‘清除掉’。」

17日、18日,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線上的東段和西段向我軍發起猛烈炮擊,制造大規模的邊界武裝沖突。在中印邊界爭端中,印度蠶食中國領土最多的地方在東段,藏南地區9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被印度非法占領。

印度非法占領藏南地區的法理依據是「麥克馬洪線」(非法),這條邊界線是英國人麥克馬洪在當年的中英藏西姆拉會議上非法劃定的,當時的清政府以及後來的各界政府都不承認。

1954年的時候,印度政府卻「翻臉不認賬」,印度的軍事防務專家甚至「自我膨脹」地提出:「對於印度來說,只有將它的軍隊駐紮在喜馬拉雅山頂時,才能確保它的防務。

」印度為了將非法占有的土地「合法化」,就不斷越界制造摩擦,步步蠶食。1962年,尼赫魯向軍隊下達「攻擊令」,不是毛主席真的「想不通」,而是他覺得印度為何要下一步「臭棋」,因為,在毛主席眼裏,印度軍隊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嘛!

可印度人並不這麽認為,在他們看來,當時的形勢對於「侵占中國領土」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印度的自信源於其強大的「外部力量」,而這種力量源於印度對自身的定位和對歷史的理解。在印度老一輩領導人看來,中印兩國都曾是「西方列強」的受害者,因此應該摒棄「殖民思想」和「霸權主義」,追求「獨立自主」和「和平共處」。

然而,印度卻選擇了與英國相似的路徑,繼承了英國的「大英帝國美夢」,並將其地緣戰略基本延續了英印帝國時期的戰略思想。

當年,英國將印度全部據為己有,並將整個南亞作為其「說一不二」的領地。印度獨立後,他們仍堅持這一思想,並將其套用於整個東南亞。

然而,經過戰爭較量,英國的霸權主義最終被打破,印度開始尋求自身的獨立和自主。然而,印度卻仍然堅持其「三層戰略疆界」理論,將西藏劃為中印的「戰略緩沖區」。

你說印度人牛不牛?當時的領導人都不太理解他們這種想法,但我們還是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希望在沒有歷史包袱的情況下,和平解決邊界爭端。

印度人卻認為我們收回西藏是「欠了印度人情」,邊界線應該按照「麥克馬洪線」來劃分。印度斯坦時報甚至發表了一篇名為【通向恥辱之路】的文章,警告尼赫魯不要跟中國談判,否則就是自絕於印度人民。

到了1962年,中國的日子很艱難,而印度卻發展得不錯,這可能是因為當時的國際局勢吧。世界正處於美蘇爭霸時期,各國都在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

中國國內自然災害頻發,糧食短缺,經濟受到嚴重影響。國際上,中蘇交惡,蘇聯撤銷了對華援助,並要求中國歸還外債。

而美蘇之間爆發「古巴導彈危機」,重點力量都在歐洲,沒有太多關註中印。然而,美蘇罕見地站在一邊,支持印度。

1956年中蘇關系惡化後,蘇聯開始支持印度,1961年堅尼地向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發去賀電,也開始對印度示好。

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國軍事力量將重點放在美蘇方向,特別是東方和北方,同時還要應對台灣蔣介石集團的軍事威脅。

為此,中國的主要部隊駐紮在東南沿海和中蘇、中蒙邊界,而中印邊界的則是邊防軍。 對於印軍在邊境的「試探性進攻」,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選擇了一再忍讓,這讓印度誤以為中國軟弱可欺。

蘇聯和美國則在中印爭端中支持印度,蘇聯提供援助,美國提供武器和情報。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軍隊內部出現了給養不足、戰士營養不良和軍事調動困難等問題。

戰前,印度得到了包括社會主義國家、西方國家和亞非國家在內的廣泛支持,尼赫魯更是國際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的明星和「寵兒」。

總的來說,印度政府的判斷似乎沒有錯,1962年發動戰爭的時機再好不過,機遇千載難逢。

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爆發,印度軍隊被中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中國軍隊趁勢收復了達旺地區,取得了首戰的勝利。

所有人都高估了印度軍隊的實力,包括中國人。解放軍某部戰前動員時說:「我們要拿出打國軍五大主力的思想準備打印軍。

」結果一位連長戰後匯報說:「全連受傷最重的是追擊的時候跑太快,一腳踩空摔著的……」龐國興3人戰鬥小組更是擊潰了印軍一整個山炮營,戰後的報告裏出現了一句名言:「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們進攻!

」印軍潰敗得太快了,美蘇還在太平洋上掰手腕,無法分身。美國一方面繼續支援印度,希望它能再扛一陣子。為此不惜成本動用運輸機將重型武器運抵加爾各答機場,迅速武裝中印邊境線上的作戰部隊。

11月3日,美國駐印大使向尼赫魯遞上了美國總統堅尼地的親筆信,信中承諾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並公然釋出公告宣稱:「承認‘麥克馬洪線’為中印邊界線。

」與此同時,美國還要求台灣的蔣介石「配合行動,反攻大陸」。蔣介石卻向美國提出一個條件:「撤銷‘承認‘麥克馬洪線’為中印邊界線’的公告,否則不僅不‘配合行動’,而且將斷絕與美國的一切經濟、政治上的交流。

」美國人聽了氣得幹瞪眼,破口大罵養了一只「白眼狼」,但是礙於美國在台灣的利益,最終不了了之。

尼赫魯找到蔣介石,提議雙方共同反攻大陸,瓜分領土。蔣介石對此記憶猶新,他和宋美齡曾在1940年存取印度,尋求印度對中國抗戰的支持,但時任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甘地卻建議他們任由日本人殺戮,等到日本人殺死了2億人,抗戰就能勝利。

1962年,印度自以為發動戰爭可以「十拿九穩」,但蔣介石並不相信印度能贏得戰爭。因此,當尼赫魯向蔣介石提出「請求」時,蔣介石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我們出兵,如果印度贏了,藏南就屬於我們!

」尼赫魯聽到這個條件後,非常生氣,心想:「那我打這一仗,有什麽意義呢?只是為了熱鬧嗎?」蔣介石婉拒尼赫魯後,透過外事部門發表了一份嚴正聲明:「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統治期間單方面提出的,中華民國從未接受過這條分界線,並且強烈反對英國的這項主張。

」一個月後(11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全面停火,中印自衛反擊戰結束,印度損失慘重,包括8700人(包括俘虜及準將達爾維)。

與此同時,美蘇之間的「古巴導彈危機」事件以蘇聯的妥協宣告結束。

結語大國博弈,都是頂級高手過招,但像印度這樣出「昏招」的也是世所罕見。歸根結底,尊嚴是依靠實力來支撐的,否則再多的外援也是「扶不起的阿鬥」。

國家的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對每個國家來說都屬於核心利益。主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共識!

在這方面,蔣介石算是一位真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