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基於權威歷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參照來源,請知悉。】
韓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場跨境作戰,意義不同凡響,偉大領袖將這場立國之戰評價為:「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以血與火的犧牲,換來了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機遇;彭德懷元帥更是放言:「帝國主義在海岸線上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占領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同時,這一戰更是重新整理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積貧積弱的固有印象,進一步提振了亞非拉各國的革命信心,促使更多的國家走向獨立自主之路,也奠定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抗美援朝似乎只是中朝兩國在半島,僅憑一腔孤勇對抗美帝國主義為首的十七國聯軍,殊不知在這背後,還有一個大國一直活躍在戰線中,甚至累計出兵七萬。
究竟是何大國施以援手?而這支神秘援軍又為整場戰爭做出了怎樣的貢獻?派出如此雄兵為何直到戰後卻一直保密?
鴨綠江上空的神秘來客
當韓戰爆發的時候,全世界都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意外。 二戰後的國際局勢在樂觀主義者看來是百廢待興,持續多年的全球大戰終於結束了,但是在當時的人眼中,完全可以用一地雞毛來形容。
傳統世界中心島老歐洲已經被納粹和盟軍的反復拉鋸打成了一片廢墟,如果不是馬歇爾計劃天降美元,西歐人能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都是問題。
東歐的局勢更為緊張,蘇聯受降區域內正在建立與莫斯科緊密聯系的各國政府,一道橫亙歐陸的鐵幕將在之後幾十年的時間裏牢牢分割這塊大陸。
東亞大陸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不出意外一定會一統河山,然後用剩下的時間緩和過去百年來遺留下的創傷,清除余毒,開啟偉大復興事業。
但是,在1950年6月25日,所有的預設都被來自東北亞半島的坦克轟鳴聲打破,未來時光中無數戰鬥、談判、對峙都從今天開始,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布開始國家統一行動,韓戰,開始了。
此時,一直為北韓提供援助的神秘大國可以揭曉了,那就是蘇聯。作為北韓建國的推手,蘇聯的態度當然是一邊倒地支持北韓,為其組建部隊、提供裝備,特別是空軍方面,甚至參與了北韓軍官的一應培訓。
在誌願軍是否入朝的中蘇對話中,史太林曾向中方承諾過會對入朝部隊進行空中支援,但是以蘇聯空軍秘密參戰的形式,還是以援助飛機和飛行教官的方式卻沒能敲定。最終,蘇聯方面先派出了一百余架戰機先行進駐沈陽,保衛東北空域安全。
未曾料想,此時,戰局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這一百余架戰機立刻顯得杯水車薪。
米格走廊上空的鷹
在韓戰初期,烈度相比東亞大陸上人民解放軍動輒數十萬級別的兵團會戰,北韓半島上的戰鬥可以用短小緊湊來形容。 全部蘇式裝備的人民軍在坦克、飛機與優勢火力的配合下一路勢如破竹,舊日軍為主體的韓軍治安部隊招架不住,很快退縮至釜山一線苦苦支撐。
此時的戰局,似乎完美復刻了四百余年前明軍入朝,將侵朝日軍團團圍困的故事。但是很快隨著美國宣布介入戰爭,仁川登陸截斷人民軍退路,半島局勢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參戰。
誌願軍地面部隊英勇頑強,隨著戰爭繼續進行,我們的空軍部隊也在留用教官的培育下冉冉升空,但是面對美軍無論是數量還是飛行經驗、飛機質素都占優的空中力量,誌願軍指揮機關立刻意識到,北韓空戰更重要的是學習,而絕非拿我們寶貴的戰士拼消耗。
不久,美軍飛行員便發現,鴨綠江上空就出現了一群群神秘來客,他們不僅作戰技巧精湛,膽大心細,而且對蘇制飛機的效能、戰術更是了如指掌。「一定是俄國人來了!」
美軍能迅速做出判斷,不僅是基於誌願軍入朝前中國內部告密分子提供的關於中蘇合作出兵的訊息,更有基於作戰架次、戰術風格和前線一手資訊得來的推理。
之前面對作戰大膽,但稍顯稚嫩的誌願軍空軍,平均升空時間超過八百小時,大部份參加過二戰的美國飛行員雖然驚詫於初生牛犢的勇銳,事實上在局域戰場大部份時間裏制空權尚且還在美軍的掌控之中,對誌願軍地面部隊補給線產生強大威脅。
蘇聯空軍秘密參戰後,中朝飛行員配合蘇聯空軍,很快就以靈活編隊,大分隊行動的組織戰術奪取了鴨綠江東岸北韓西北地區的制空權,給誌願軍西線補給通道減輕防空壓力。
由於中朝蘇三國飛行員使用的都是蘇聯制米格戰鬥機,所以這條空中生命線又被美軍形象地稱為「米格走廊」,在整場韓戰中,「米格走廊」上空活躍的戰士身影,是一道東方國家眾誌成城的美麗風景線。
韓戰中被遺忘的金發身影
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裏,蘇聯空軍參與作戰都是絕密資訊,中朝人民鐫刻在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是長津湖、三所裏、鐵原、上甘嶺等慘烈的陸軍會戰,兩國步兵勇士為獨立自由拋頭顱灑熱血。
而在西方視角中,蘇聯雖然深度參與了韓戰,並且美國深信蘇聯一定包含海陸空軍在內,全方位的秘密參戰,甚至拿出了高空偵察機拍攝的蘇制戰機內金發碧眼飛行員的形象,以及飛行員俄語對話的指證。
蘇聯人面對這些指控,第一反應是保密和否認,然後是三緘其口式的冷處理,關於金發碧眼飛行員的指控,統一回答就是:
「這是中國自己訓練的飛行員,與蘇聯軍隊毫無關系。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國,有些白種人特征的飛行員很正常,至於飛行員說俄語,是熟悉蘇制裝備訓練體系,屬於正常軍購貿易。」
看似胡攪蠻纏的回答,其實透露著一絲蘇聯面對冷戰格局的無奈。
-
蘇聯看清冷戰即將開始走向激烈對峙,東歐局勢一天比一天惡化,隨著柏林墻的修建未來的軍事重心一定是歐洲大陸,沒必要為了遠東地區投入更多的戰略資源或者給予美國口實。
-
中國經此一戰已經成為國際舞台上一股重要力量,在50年代「一邊倒」的外交方針下,給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威,遠比把麻煩和戰功算在自己頭上更劃算。
大國博弈下,這段隱秘的往事直到90年代蘇聯解體後,才正式被新政府解密並披露,這些為了米格走廊付出鮮血與生命的勇士終於獲得應屬於自己的榮譽。
由此可見,在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發展的行程中,正是有了這樣一批又一批在各個秘密戰線戰鬥著的秘密戰士,才能讓國家利益得到保障,正義的事業才能存在。 「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永世長存!」
參考文獻
李峰:【決戰北韓】,現代出版社,2017年
陳輝:【中、美、蘇三國王牌飛行員韓戰中空戰回顧】,【黨史博覽】2017年第1期
國防時報:【一個蘇聯人的韓戰】,201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