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將7人遊擊隊發展到一個團,大授銜前被揭老底,未能授中將軍銜

2024-01-06歷史

他將7人遊擊隊發展到一個團,大授銜前被揭老底,未能授中將軍銜

新四軍老八團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一支光榮番號,由最初的七人組建而來。其戰功輝煌,歷經多次戰役,經過演變和延伸成為新四軍第5支隊、2師5旅13團、華野7縱20師58團、三野25軍74師220團、誌願軍24軍74師220團等部隊。這支團隊幾乎參與了所有艱苦卓絕的戰役,在戰火中培養出了眾多傑出的開國將軍,如成鈞、趙啟民、張翼翔、饒守坤、張震、陳慶先等。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新四軍老八團首任團長周駿鳴竟然沒有被授予任何軍銜。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他即將被授予軍銜時,其歷史被人挖掘並被拿來作為指責的物件,因而未能獲得軍銜。

周駿鳴的革命歷程充滿曲折,他經歷了不少坎坷。早年,他曾在軍閥靳雲鄂的部隊中任職,一路晉升至團副。然而,他對這種唯利是圖、欺壓百姓的舊軍隊感到厭惡,因此離開部隊回到了家鄉。

在周駿鳴的老家河南,馮玉祥正在招兵,他決定加入。在馮玉祥的領導下,他參與了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

不過,由於中原大戰的失敗,馮玉祥被迫下野,周駿鳴再次面臨著重新選擇的困境。他隨孫連仲投奔蔣介石。然而,蔣介石對這些非正規軍並不信任,給予了他們26路軍的名號,實際上卻沒有提供足夠的支持。更糟糕的是,蔣介石命令26路軍前往江西「圍剿」紅軍。

這支主要由北方士兵組成的部隊在南方的惡劣天氣下很難適應,再加上紅軍靈活的作戰方式,他們屢遭失敗。

最終,26路軍在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的領導下在寧都進行了起義。周駿鳴歷經多年的跋涉,最終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職位是紅五軍團13軍38師115團團長。

回顧1931年,擔任紅軍團長的地位頗為顯赫。與參與寧都起義的開國上將李達同樣出身於26路軍教部,但他卻自願降職成為紅五軍團下的連長。

就職務而言,周駿鳴在那個時候比李達還要高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李雪三、王秉璋、張祖諒、成鈞在內,寧都起義湧現出的其他開國將軍的級別均不及周駿鳴。

然而,紅軍當時非常重視出身背景,對於級別較高的軍官持有一定的保留態度。很快,周駿鳴就遭到了「開除」,這是他遭遇的第一次委屈。

隨著博古、李德等人掌握蘇區權力,「左」傾教條主義逐漸盛行。1932年5月,寧都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季振同、黃中嶽被捕,標誌著一場變革。

這一事件成為起義軍官們的噩耗,他們中的許多人經歷了肅反、降職或是被遣返回原單位。

當時,周駿鳴身體不佳,被列入遣返名單。盡管朱老總無法改變這個決定,但爭取每人60元的回家路費也算是為他們盡了力。

在離別之際,周駿鳴詢問朱老總回到家鄉後如何進行革命?朱老總回答說:打擊地主,進行土地改革。接著,周駿鳴又問誰會領導他們?朱老總此時也不得要領,只能含糊地回答說:你先行動,會有人來找你的。

事實上,組織對於遣返人員並不抱有希望,也沒有想過他們還會重返部隊。10多年後朱老總才向周駿鳴透露真相:教條主義者在會議上強調列寧所說的「不應使用白軍軍官」。

周駿鳴當時對這些背後的情況毫不知情,盡管他加入革命不久,但內心已堅定不移。

回到家鄉河南確山後,父親想讓他進縣保安隊謀個職位,但周駿鳴拒絕了這個提議。他選擇留在家務農近一年,不斷尋找著組織的蹤跡,但一直沒有任何訊息。

無法忍受的他糾集了一些人,嘗試著籌集武器,試圖發動農民起義。由於力量孤立,他們的行動很快就被鎮壓了,但這一舉動卻真正讓他聯系上了組織。

1933年7月,中共河南省工委巡視員兼確山縣委書記王國華找到了他,邀請他去汝南水屯擔任區委書記。

周駿鳴重返組織後極為振奮,展現出卓越的能力,先後擔任中共河南省委軍委書記、鄂豫邊工委委員等職務。

遺憾的是,河南省委代理書記張國誠的叛變導致一些相關人員陸續隱匿起來,周駿鳴也開始從事地下工作。

到了1934年底,河南省委秘書長蘭德修被捕,他是周駿鳴與中央聯系的紐帶,這使得周駿鳴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接收到中央的指示。

隨後,1935年3月,周駿鳴在漯河被捕,與蘭德修一同關押在監獄中。在此期間,他經歷了種種折磨,但始終沒有泄露任何組織機密。

然而,當聽聞敵人計劃組建一個假河南省委以誘捕更多同誌時,周駿鳴非常擔憂。他與蘭德修商議後決定采取寫「悔過書」假意投降的方式,以便盡快出獄並向黨組織報告情況。

但這種「假投降」行為違背了組織紀律,意味著個人將承擔所有後果,這很可能會終結他們的政治生涯。為了同誌們的安全,周駿鳴和蘭德修並沒有過多顧慮。然而,正是這件事成為了周駿鳴一生中不可擺脫的政治負擔。

1935年8月,周駿鳴和蘭德修出獄後不遺余力地尋找組織,將自己被捕和出獄的經歷如實報告。同時,他們也向黨組織匯報了敵人策劃假省委滲透的情況。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和河南領導人王國華立即斷絕了與省委的聯系,盡力將損失減至最低。

隨後召開會議,決定合並豫南和豫西南的黨組織,成立鄂豫邊省委。張星江擔任省委書記,王國華任宣傳部長,仝中玉任組織部長,周駿鳴則擔任軍事部部長。

鑒於自己的身份敏感,周駿鳴主動要求不參與鄂豫邊區原有的組織活動,以免在受到破壞時難以辯解。他選擇前往鐵幕山一帶開展新的工作。

1936年1月4日,鄂豫邊紅軍遊擊隊成立,當時僅有7名成員:張星江、王國富、康春、區汪心太、吳恒山、傷員老汪以及周駿鳴。他們手中僅有一支借來的漢陽造長槍、一支賒賬買來的撅把子、一支借來的八音手槍,總共也只有10多發子彈。

盡管情況艱難,他們不斷努力發展,積極發動群眾,最終在當地站穩了腳跟。1938年1月,隨著新四軍的成立,這支遊擊隊已經發展壯大至600余人,並被改編為第4支隊第8團。

在新四軍的十個團長中,有傅秋濤、葉飛兩位上將,盧勝、饒守坤、黃火星三位中將,還有詹化雨一位少將。在這些團長中,有兩位犧牲,一人投敵,而唯一未獲軍銜卻在1955年前活著的人,竟然只有周駿鳴一個,唉……

在後來的戰爭中,周駿鳴曾擔任新四軍2師參謀長、華中軍區參謀長、華東軍區副參謀長兼後勤部部長等職。按照他的職務和歷史貢獻,他本應有很大的機率被提升為中將。

然而,遺憾的是在1954年,他曾寫過悔過書的事情被人挖掘出來。由於時間過去太久,當初事件中的關鍵人物已無法聯系,查證事情變得十分困難。最終中央決定將他調離軍隊,改任水利部副部長。這無疑是一大遺憾。

周駿鳴對於那些事情持開明態度,從未抱怨過,積極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後來他還曾擔任過林業部副部長和河南省政協副主席。

由於他性情開朗,周駿鳴活得特別長壽。直到2003年,享年101歲高齡時,他才辭世。組織對他的評價極高:周駿鳴同誌的一生,就是一生的革命,一生的戰鬥,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和中華民族的解放而不懈奮鬥的一生。這種評價最能彰顯他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