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上校不如狗,中將隨處有」,國民黨軍銜為何這麽廉價?

2024-04-28歷史

前言

民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蔣介石為了加強軍隊的管理,也制定了特有的軍官制度。

在這套制度制定之初,蔣介石原本是想借此加強部隊的戰鬥力,可誰知到了後期,國民黨甚至出現了「上校不如狗,中將隨處有」的局面。

如此一來,反而加劇了軍隊戰鬥力的下降。

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希望采取有效的改革整編措施來補救,使軍隊重新激發出戰鬥力。可是不管他如何改革,依舊沒有改變國軍軍銜「廉價」的現狀。

那麽,國民黨的軍銜制度是什麽樣的?後來為什麽會如此腐朽沒落?對此,蔣介石采取了什麽樣的措施來進行挽救?

蔣介石的軍隊管理思想

軍銜制是明確軍中指揮關系、激勵士氣的一種管理制度。良好的軍銜制度,對軍隊的管理肯定會起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不好的軍銜制度或者不合理的軍銜制度,則會加劇軍隊的腐敗!

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自然也想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軍銜管理制度。

張學良東北易幟後,蔣介石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他開始謀求軍隊的現代化,或者說想要打造一支他理想中的軍隊。

首先,蔣介石認為,一個軍隊階級要和扶梯一樣,一層一層地數下去,軍隊內部必須要有上下之分,如此才能更好地管理軍隊內部錯綜復雜的事務。各個部隊都不可越級,這是軍人的大忌。

1925年,蔣介石對軍隊內部出現的越級請假和借錢等相關事件,提出了公開批評。他認為之所以有這種越級現象的發生,是因為士兵缺乏組織紀律性。

實際上的國民黨部隊不僅沒有建設成一個好軍隊,反而長官對士兵沒有所謂的「親愛」之情,只有日復一日的剝削欺壓。

從上級,要求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其次,蔣介石的觀念和思想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影響。他指出,所有軍官士兵在軍法紀律和人格方面都是平等的,沒有誰高人一等的說法,下級要絕對服從上級,上級更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顯然,蔣介石建立這套制度,目的就是要培養一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官兵和睦、戰鬥力強盛的蔣家嫡系部隊。

但理想歸理想。雖然這個軍隊管理制度乍一看很完善,但我們都知道,實際上的國民黨部隊不僅沒有建設成一個好軍隊,反而長官對士兵沒有所謂的「親愛」之情,只有日復一日的剝削欺壓。

更為嚴重的是,國軍的軍銜晉升制度也是混亂且不符合實際的。

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蔣介石理想中的軍隊管理制度,是如何被現實打敗的!

蔣介石的軍隊管理制度理想被現實打敗

在國民黨部隊的初創時期,相較於大大小小的軍閥來說,國民黨軍隊確實是一支充滿活力有朝氣的部隊。尤其是黃埔軍校的學生,更是在北伐戰爭中成為了第1軍軍官的主力。

黃埔軍校的學生都接受過嚴格訓練,戰鬥力強,紀律性好,都是頂頂的人才。其中有幾個重要人物更是影響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比如同是黃埔一期生的徐向前元帥和陳賡大將。

可後來,國民黨部隊內部日益暴露出了嚴重問題,不僅軍官們貪汙成風,官僚化逐漸嚴重,還互相勾結,民心喪盡。

對此,蔣介石不由得為之憂心。

1933年,蔣介石曾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嚴厲批評了國民黨部隊存在的問題。他認為,現在黨國內等級的升遷太過容易,一些只有30多歲的黃埔畢業生居然已經晉升到了少將軍銜,這太不合常理了。

顯然,這種不合理的晉升制度使得部隊弊病叢生,改革已經迫在眉睫。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蔣介石對軍隊進行了改革,針對軍官盲目追求晉升的仕途心理,進行了一次大的思想改造。

而他借用的武器就是古代中國存在的「禮義廉恥」,他想借觀念的重塑來讓部隊煥發生機,他要求每一個軍官要對自己進行解剖,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德能配位。

為了加強部隊教育的現實性,他在訓話當中不止一次拿自己作為全黨全軍的表率,要求軍官向他看齊,每個軍官都要樹立禮義廉恥觀!

為了控制軍官晉升速度,蔣介石也做了一些措施。

1934年,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國民政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銓敘廳,這個部門的職責就是負責軍官的人事任免!

而對於軍官的任命,蔣介石要求該部門對軍官的學識、軍功、資歷等方面進行詳細考察。他要求每個軍官都要「停年」,每個軍階的晉升不得是坐火箭式提拔,必須符合一定的流程,其中每級軍官停年的時間是一年到數年不等。

在陸海空三軍的晉升制度中,海軍的晉升最為嚴格,蔣介石實施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限制軍官晉升速度。

這一套嚴格的軍銜管理制度確實是蔣介石想要的。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後來的發展中,這一套制度並沒有發揮出理想的作用。

國民黨部隊先後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頻繁的戰亂也使得這套嚴格的軍銜管理制度跟不上實際戰爭的需要。不僅如此,在有的時候這套制度還會嚴重阻礙軍官指揮部隊的效率。

因為他本人就不帶頭遵行。代表事件當屬他的愛將宋希濂在1395年被任命為上將軍銜,第二年火速被升為中將。

按照前面的嚴格軍銜晉升制度,宋希濂此時根本不能被授予中將軍銜,而是必須要停年,但蔣介石卻因為他的門生宋希濂破壞了這套制度的公平性。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行焉」。作為最高統率的蔣介石都帶頭這樣,那麽下面的軍官又會怎麽實行呢?

可以想到的是下面也會效仿這位統帥的所作所為!

並且再好的制度也是要人來實行,如果沒有人那麽制度就是沒有生命力的死物。

後續大量腐敗問題的滋生,也讓蔣介石這套制度出現了「根基不穩」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流轉,這套制度只能是浮於表面的無效制度!

蔣介石想要改變,想要加強對軍隊管理。於是他也仿照西方實行了「職務軍銜」和「正式軍銜制度」。

蔣介石決定實行這種制度以後,國民黨部隊就逐漸出現了「少將滿地走,中將隨處有」的局面。

少將滿街走,中將隨處有

前面我們說蔣介石實行軍銜制度太過理想化,所以在實行過程中弊病叢生。

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對繼續實作控制軍官晉升速度提出了相應的補救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正式軍銜」和「職務軍銜」制度。

那什麽叫職務軍銜呢?

職務軍銜也被稱之為臨時軍銜,一般被授予臨時軍銜的軍人,他的軍銜都是高於他自身所處的軍銜位置,當職務軍銜降低的時候,這位被授予者的軍銜也要降低。

前文我們說到了,蔣介石希望建立的國軍是紀律嚴明、等級分明、戰鬥力強悍、官兵比例合理的部隊!

如果當時的國民黨實行這種制度,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不提升我們不知道。不過,隨著職務軍銜的實行,軍隊出現了後面的官多如牛毛一樣的局面。

蔣介石在職務軍銜實行之初,便預感到職務軍銜會和正式軍銜進行混合。

於是,在兩種軍銜制度實行不久,他就告誡各位軍官要正確區分兩種軍銜的不同!

1935年,蔣介石在峨眉軍官訓練團一期畢業講話時曾說:

今天在場的軍官還是學員,你們要正確區分職務軍銜和正式軍銜的關系······我可以告訴你們,畢業的學員當中除了極少人以外,其他學員畢業以後都不能算作軍官。

在講話的最後,他強調作為一個合格的軍官不要以職務軍銜自居,一些以職務軍銜自居的軍官也只能騙騙那些無知之人罷了!

但是,不管蔣介石如何告誡,這種軍銜制度的弊端還是泛濫成災,其中特別是抗日戰爭以後,國民黨的人事制度已經被破壞殆盡,大量的軍官透過行賄、找關系托門子等手段,沒有經過停年就被授予了正式軍銜。

而其中不嚴格的職務軍銜更是可以用金錢購買到手!

軍銜制度的混亂不堪導致了國民黨後期官多兵少,國軍的戰鬥力進一步下降!

我們可以看到國軍軍銜制度的紊亂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後最為明顯,而這段時間也是以蔣家為首的四大家族腐朽沒落的時刻,根基額腐朽沒落促使了國民黨軍銜制度的沒落!

其次,就是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以後,雖然力圖推行戰後復員政策,但是因為這個制度的實施者動機不純而推行失敗。

最後,國民黨在戰後內部接收了大量敵偽勢力,這些腐朽沒落的賣國賊加劇了蔣介石集團內部的腐敗問題!更加劇了他本人理想軍銜制度的破滅!

所以後期國民黨才會出現所謂的「少將滿街走,中將隨處有」的糟糕局面。

總結

從蔣介石的軍事管理思想來看,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了讓這個理想的實作,他建立了銓敘廳來考核軍官的方方面面。當這支部隊出現問題,他也嘗試想用「禮義廉恥」的觀念重塑讓部隊重新煥發生機。

但這套嚴格軍銜制度建立後不久,就受到了猛烈的沖擊。因為這套軍銜制度是一套沒有根基的理想化的軍事制度。

面對出現的新問題蔣介石也提出了補救措施,這套措施的就是「職務軍銜」和「正式軍銜制度」。

不過,不管他如何提出怎樣補救措施,只要本質沒變,就一定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