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國民黨縣長落難,無奈向陳毅求助,陳毅:我們不會忘記朋友

2024-03-02歷史

「時局變了,你們的鬥爭方式也要改變,迎接新的革命高潮。」中共中央發出通電,號召全國同胞團結抗日。毛主席和黨中央時刻關註南方的遊擊鬥爭,並對此作出指示。

陳毅和遊擊隊員在深山老林中被圍困,只能透過國民黨出版的報刊雜誌了解外面的變化。得知國共開始合作抗日後,陳毅立刻召開會議,提出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得到大家的擁護。

贛粵邊特委將共同抗日的信函送到了國民黨江西省政府和各縣縣長手中。

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聯合抗日的正確主張,陳毅和項英指示遊擊隊,將宣傳抗日的口號,寫在竹片和木板上,插在交通要道旁,投到河流中。

遊擊隊的廣泛宣傳,不僅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擁護,一些開明紳士和國民黨安國官兵也不禁感嘆:「共產黨真是大仁大義!

」一時間,抗日的呼聲傳遍了整個贛粵邊。當然,這其中不乏國民黨的一些頑固派,趁著遊擊隊宣傳抗日的時機大肆造謠,稱油山上的共產黨要求投誠,並「呼籲」遊擊隊迅速下山,接受國民黨收編,甚至叫囂如果陳毅不願意被收編,可以回家種田。

為了駁斥這些謠言,陳毅一面告誡戰士們不能麻痹,避免「合作」變成「活捉」,時刻警惕民族矛盾依然存在;一面安排釋出文章,闡明抗日救國與群眾解放的關系,爭取政治上的勝利。

經過政治和軍事上的鬥爭,加上日寇進攻上海,直逼國民黨的心臟南京,國民黨不得不承認南方共產黨組織和紅軍遊擊隊的合法地位。

除了撤走圍困遊擊隊的國民黨軍外,國民黨地方當局也改變了腔調,歡迎遊擊隊派代表下山,共商抗日事宜。

圖丨日軍占領上海市政府 1937年8月27日,陳毅收到大余縣縣長彭育英的信,彭育英表示願意與紅軍遊擊隊共商聯合抗日事宜,並表示可以先要求軍政當局撤除對陳毅部隊的封鎖。

彭育英早年留學日本,思想開明,回國後步入政界,擔任大余縣縣長後給當地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如興辦教育、建橋修路等。

看過遊擊隊的抗日宣傳品後,他認為如果遊擊隊能夠奔赴抗日前線,對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好事,因此改變了對共產黨和遊擊隊的看法,稱呼共產黨為「友黨」,部隊為「愛國誌士」。

從信上能看出他對待談判充滿誠意,陳毅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遂提筆寫了一封回信,派人送到大余縣交給彭育英。

圖丨陳毅舊照陳毅大笑,告訴潘聾牯時局已變,他去送信不但不會被捉,還會被熱情招待。潘聾牯放心了,向陳毅保證一定完成任務。

第二天一早,潘聾牯穿著陳毅準備的幹凈衣服,陳毅讓他留下槍,送完信後再回來。潘聾牯滿懷信心地下山,走了十幾裏山路後,發現還要走50多裏才能到縣城。

農民告訴他可以到前方的汽車站買票坐車,潘聾牯順順利利地到了大余縣。

潘聾牯,南方紅軍遊擊隊的一員,在初次進城時對縣城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獨自在縣城裏遊蕩了許久,卻怎麽也找不到縣政府的大門。

然而,他發現了一個有哨兵看守的大院,於是他猜測這可能是縣政府,並拿出信件神氣十足地走了過去。哨兵立即喝令他站住,並問他來此有何目的。

潘聾牯自豪地揚起了手中的信件,聲稱自己是遊擊隊的,特意前來給縣長送信。兩名哨兵立刻端起槍,潘聾牯拍拍自己的腰帶,表示自己沒有攜帶武器,並將信件交給其中一名哨兵。

哨兵接過信件後匆忙進入院子,不久後,一個胖子走出來,滿面笑容地向潘聾牯道歉,並提議他陪同自己去找縣長。

這時,潘聾牯才意識到自己來到的地方實際上是縣警察局。不久後,他便跟著胖子來到了縣政府,並見到了縣長彭育英。

正如陳毅所料,潘聾牯在縣政府得到了豐盛的晚餐和舒適的睡眠。第二天,彭育英將回信交給潘聾牯,並派人買了車票,送他上車,完成送信的任務。

陳毅和項英反復研究了彭育英回信中提到的談判事宜,最終決定由陳毅帶領幾個人前往進行談判。

彭育英和陳毅的初次會面 彭育英在大余縣和南雄縣交界處的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道教藏經道觀中選擇了談判地點。

他知道遊擊隊經常在這附近出沒,為了表示誠意,特意選擇了這個地點作為首次會面的場所。然而,彭育英派了兩個人前往道觀,等待了一整天也沒有看到陳毅的蹤影,只好空手而歸。

原來,陳毅等人當時就在道觀對面的山上,但由於沒有看到彭育英的身影,陳毅擔心有詐,就沒有下山。彭育英得知會面沒有成功,不得不親自出馬。

道觀中的一個同鄉道人與遊擊隊有過接觸,見到彭育英後,熱情地招呼他們坐下,確認安全後,派人向隱蔽在樹林裏的遊擊隊報信。

彭育英在道觀中等待了兩個小時,只見一個人撐著傘走出了樹林,朝道觀走來。這個人是潘聾牯,他四下看了看,沒有發現任何異常,舉起傘朝著樹林晃了幾下。

約過了20分鐘,又有四五個人來到了道觀,彭育英在人群中發現了一位身材魁梧,天庭飽滿,身穿灰色便服的人,估計就是陳毅,便主動上前自報家門:「敝人彭育英,在此恭候多時。

」「久仰,久仰。」陳毅抱拳在胸前拱了拱,也自我介紹。

這是一幅陳毅和彭育英等人圍坐圓桌邊,共同商議紅軍遊擊隊聯合抗日事宜的歷史畫面。陳毅詳細介紹了他們的主張,並提出了談判原則,彭育英認真傾聽並記錄下來,表示回去後再研究並回復。

雙方商定兩天後在大余縣舉行正式談判。 9月8日,陳毅帶著5名遊擊隊員到達約定地點,雙方見面後直接進入主題。

由於之前已經見過面並達成了共識,談判進展順利,很快就達成了遊擊隊下山改編的七項協定。談判結束後,雙方共同舉杯慶祝成功。

為了落實談判成果,陳毅帶著幾名工作人員先行進入大余縣。入城時,彭育英組織了上千人夾道歡迎,並為他們妥善安排了住處。

陳毅雙腿長有疥瘡,彭育英發現後立刻安排他住進了最好的醫院,並派人找來了特效藥。

圖丨陳毅縣裏的開明人士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彭育英也多次前往醫院探望。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國民黨官員都接納他,一些人在報紙上大力宣傳,說江西共產黨頭領到山下來投降了。

陳毅看到訊息後,嚴肅地質問彭育英是怎麽回事,並堅決地說,自己下山是來談判的,不是來投降的,如果是投降,他立刻就會回去。

彭育英聽到這番話後,表情一楞,立刻道歉並解釋自己對此事並不知情,強調談判才是當務之急,自己會立即去糾正這個錯誤。

在彭育英的關註下,國民黨報紙立刻改變了態度,客觀地報道了事情的真相。陳毅看完報紙後,滿意地點了點頭,彭育英也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陳毅在彭育英的陪同下,前往贛州繼續與國民黨江西省代表進行談判。由於當時聯合抗日的大局已經確定,加上彭育英的積極推動,談判行程還算順利。

彭育英作為主要參與人,對談判成功感到非常高興,他親自打電話給周邊的各縣,介紹他們達成的協定,要求各縣停止對抗共產黨,配合遊擊隊下山整編。

為了確保協定能夠真正得到執行,彭育英一直密切關註各地的動態。協定規定,遊擊隊下山後,要根據花名冊來發放被服和軍餉。

為了保持獨立,防止國民黨暗中搞陰謀,遊擊隊只報告了人數,沒有送出花名冊。

南方紅軍遊擊隊活動示意圖表明,彭育英為遊擊隊提供支持。彭育英巧妙應對上級的詢問,稱自己按照花名冊點編,並且從縣財政拿出六千元,借給遊擊隊應急。

對於一些不能上前線的遊擊隊成員,彭育英幫助他們開具「通行證」,方便他們轉業,並贈送幾百張蓋有大余縣政府大印的空白函箋。

這些函箋後來在國民黨反共高潮中,為遊擊隊員提供了保護。彭育英的照顧對共產黨和遊擊隊來說非常珍貴,陳毅等人表示了感激。

當陳毅準備離開大余,前往前線時,他握著彭育英的手深情地說:「後會有期」。然而,他們再次見面的時候,已經是新中國成立之後。

1950年,彭育英來到上海,找到了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希望得到幫助。

圖丨陳毅:我們不僅要了解他輝煌的一面,更要了解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彭育英,一個曾經在上海任職的縣長,他積極宣傳抗日,擁護國共合作。

然而,由於蔣介石撕掉了假面具,各地反動派不斷滋事反共,彭育英的處境開始變得艱難起來。他最終選擇了辭職,並調往黎川縣當縣長。

由於沒有積極執行國民黨的反共方針,彭育英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多次訓斥,並被撤職。 接下來的日子裏,彭育英一直在其他地方當縣長,但他始終做不出讓國民黨當局滿意的「政績」,最終離開了政界,轉入金融界。

他在江西省銀行擔任分行經理,後來又轉入江西裕民銀行,解放前已經到了副行長的職位。 當解放軍打過了長江,彭育英和同事們護送銀行資產向贛南撤離。

途經會昌時,遭遇國民黨敗逃部隊,隨身錢財被一劫而空,彭育英瞅準空當逃了出來,逃到了剛剛解放的贛州城,找到了當年自己的貼身部下賴誌剛。

當時彭育英處在進退兩難的地步,自己不會隨國民黨南逃,更不會逃到台灣,想投靠共產黨,又擔心自己在國民黨內做過幾年官,共產黨不會放過自己。

當國民黨軍隊陷入困境時,賴誌剛在報紙上看到了陳毅的名字,便鼓勵彭育英去找陳毅尋求幫助。賴誌剛曾經擁護過國共合作,陳毅對他印象良好。

陳毅聽完彭育英的故事後,深受感動,決定推薦彭育英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後來,彭育英還擔任過上海市文史館官員、政府參事室參事,直到1973年去世,安然度過了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