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陳誠打仗屢戰屢敗,為何深受蔣介石青睞,僅憑蔣的三條不成文規定

2024-04-15歷史

俗話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這句話在蔣介石那裏,似乎從來都不適用,為了印證這句話,張學良曾這樣評價蔣介石的用人奇葩之處: 蔣介石寧用奴才,不用人才

但是在國民黨軍中,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是蔣介石屈指可數的信任之人,蔣介石曾這樣的表示他的重要:中正不可以一日無辭修,他便是日後蔣介石逃亡至台灣,第一個出來迎接他的手下——陳誠。

很多人肯定會認為,陳誠一定立功無數,並且有著超乎常人的智慧,但恰恰相反,陳誠在解放戰爭期間,可以說是屢戰屢敗,特別是在我東北戰場,經常被我軍打的潰不成軍,就是這樣一個接連失利的敗將。

蔣介石不僅沒有給與嚴肅處罰,反而還被蔣介石予以重任,並在蔣潰敗大陸時,陳誠被第一時間派往台灣。那麽,接連吃敗仗的陳誠,為何如此受蔣介石擡愛呢?蔣介石與陳誠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

向來獨裁的蔣介石,有三條不成文的提拔官員的定律,首先,他對黃埔軍校出身的軍人,會有天然的好感,畢竟這是老蔣早年間最得意的傑作,他也是憑借黃埔系才能有日後的成果;其次,蔣介石是個相當傳統的人,他似乎一直都對自己的老家有著深重的感情,在提拔人時,他會很關註此人是否與自己同鄉,若是浙江人,蔣則會優先考慮。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蔣介石出了名的生性多疑,因此國民黨軍中幾乎沒人能讓蔣介石完全信服,因此在選擇左膀右臂之時,蔣介石可謂是絞盡腦汁,他非常看重身邊那些資歷平平,但是非常忠心忠誠的人。

陳誠恰好滿足了以上三點不成文條件,第一,蔣介石的老家是浙江奉化,恰好陳誠也來自浙江;第二,在黃埔軍校建立初期,陳誠就先後擔任教育副官,以及炮兵隊區隊長,這一點也是完全符合條件;至於第三點,陳誠是軍中出了名的「聽話」,陳誠的兒子透露:其父陳誠難免會與蔣介石產生意見相悖的時候。

但是每一次,只要是蔣最後做出的決定,陳誠就不會有二話,總是默默的執行蔣的命令,為此,蔣介石對陳誠的忠誠之心深信不疑,由此可見,陳誠是為數不多三者兼具的將領。

陳誠,字辭修,早年間就讀於保定軍官學校,並在不久後加入國民黨。1923年,陳誠在作戰過程中不幸負傷,於是被緊急送往肇慶醫院療養身體,在治療期間,陳誠與蔣介石有過一面之緣。

其實,早期的陳誠還是個打仗好手,在北伐戰爭討伐陳炯明期間,在一場名為棉湖戰役的激戰中,陳誠率領的炮兵連壓倒性的擊敗叛軍,並將處於失敗邊緣的戰局扭轉,就是這場被稱為軍事史上以多敗少的戰役之後,一向低調行事默默無聞的陳誠開始嶄露頭角,並且在不久後,受到了何應欽以及蔣介石的稱贊。

不斷的打勝仗不斷的立功,陳誠慢慢成為了蔣介石麾下的一員猛將,同時蔣介石也十分器重陳誠。於是,在蔣介石的屢次提拔下,陳誠在國民黨軍中占據了一席之地,甚至一度成為蔣介石不可或缺的心腹。

雖然在早年間的陳誠數立戰功,卻在之後面對共產黨時,陳誠的似乎並沒有軍事才能可言,特別是在第四次圍剿中,蔣介石興致勃勃的調集了多達三個師的兵力,交由陳誠並部署了圍剿行動,不料,以陳誠的實力根本無法勝任,這次戰敗後,國民黨內部同僚對陳誠進行了多次彈劾。

之後,陳誠的軍事才能似乎早已用盡,1946年,蔣介石不顧社會各界的聲討聲,赫然發動了全面內戰,陳誠自然是極力的支持蔣介石,他幫助蔣介石調兵遣將,甚至還跟著蔣介石大喊囂張口號,這讓蔣介石很是欣慰。

但是,陳誠平庸的指揮能力,著實讓蔣介石倒吸一口氣,不到一年,在陳誠手中葬送的國民黨軍高達一百多萬人,為此,陳誠再次受到了國民黨內部的各方指責。

但是,蔣介石還是不願舍棄這位「忠臣」,來到東北戰場的陳誠,更是將吃敗仗進行到底,短短6個月的時間,陳誠率領的國民黨軍隊就被共產黨打的連連敗退,杜聿明氣的直罵陳誠,並給陳誠扣上了誤國之罪的帽子,甚至在軍中還傳出希望殺掉陳誠以謝天下的聲音。

按照當時的情形,蔣介石應該會對陳誠進行相當嚴肅的處理,但是,蔣介石並沒有怪罪陳誠,而是將陳誠調離東北戰場,讓衛立煌接任陳誠,當起了「背鍋俠」。

恐怕這其中的緣由,蔣介石心知肚明,從早期陳誠受到彈劾到戰敗要求處置,陳誠都能輕松的躲過,這背後蔣介石定是沒少「下功夫」,就連陳誠的兒子,在多年後回憶道:其父之所以不斷受到蔣介石的青睞和重用,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陳誠願意為蔣介石受過。

回到南京的陳誠自然是壓力巨大,一方面他要面對軍中各方勢力的聯合聲討,另一方面,他也無數次的反省自己的過錯,面對多重壓力,陳誠再也承受不住了,於是向蔣介石提上辭職信。

而此時的蔣介石早已是焦頭爛額,共產黨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創造佳績,國民黨被打的搖搖欲墜,蔣介石被迫下野,他將東山再起的目標寄希望於台灣,於是他開始尋覓前往台灣打頭陣的最佳人選,選來選去還是覺得陳誠最合適。

1948年,蔣介石命人將一份密報交予陳誠,而此時正在台灣靜養的陳誠非常詫異,來不及多加考慮,陳誠根據蔣介石的指令,擔任起台灣省主席一要職,他決心要在台灣苦心經營。

在蔣未至台灣之前,陳誠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吸取了蔣介石不善聽取民意的壞毛病,積極的緩解與當地民眾之間的矛盾,推行出許多的惠民政策,為日後蔣介石的敗退做足準備。

雖然陳誠屢戰屢敗,甚至被稱為「小委員長」,地位直逼蔣介石,但他的衷心卻直擊蔣介石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