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張學良的三位副官,後來都成了開國將軍,其中一人比他活得還久

2024-01-28歷史

民國亂世如同一出未經彩排的舞台劇,身在其中的人,根本不知道劇本是如何書寫,更不知道最終的結局會是如何。

但是已經身在其中,便已經沒有了可以選擇的余地,即便不想演繹任何角色,也只能硬著頭皮唱下去。

各路軍閥混戰,你方唱罷我登場,便是主旋律。

民國的軍閥各自為政,為了謀取私利,甚至可以犧牲國家的利益,他們的眼中只有自我的享受,而無國家大義,這使得原本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家更加雪上加霜。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有良知的國人,都應該奮起反抗,可是有些軍閥卻與虎謀皮,助紂為虐,令國人痛恨不已。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軍閥都願意與日本狼狽為奸,東北王張作霖便是個性鮮明的一路梟雄。

張作霖綠林出身,透過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成為了北洋軍閥中炙手可熱的大人物,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之下,他就是不肯讓日本人在東北為所欲為。

只是最終在返回奉天的路上,被日本人設計炸死。

張作霖一死,其長子張學良成為了東北軍統帥,無論在哪個方面,他都不如老爹有本事。

如果要找出張學良一生中最閃光的地方,或許就數發動了西安事變了,他與楊虎城逼迫著蔣介石聯共抗日,永久被寫進了歷史。

只是讓張學良想不到的是,後來蔣介石父子會長期軟禁他,直到89歲的時候才獲得自由之身。

張學良被軟禁後,東北軍也被蔣介石打散,分別派往了不同的戰場,但有些東北軍的將領並不願意效忠蔣介石,而輾轉投靠了共產黨,其中就包括張學良曾經的三位副官。

值得一說的是,他們三人後來都成為了新中國的開國將軍,其中一人甚至比張學良活得還久。

開國少將——解方

解方,原名解如川,字沛然,1908年出生於吉林省遼源市東豐縣小四平鎮。

他自幼聰穎,十分有正義感,考入奉天第三高等中學後,結識了張學良的弟弟張學銘,由於兩人關系很好,解方時常會出入大帥府,自然也得以認識張學良。

張學良對解方很看重,甚至還資助他與張學銘一起去日本深造,1928年,憑借優異的成績,解方考入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身在日本的他,時時刻刻關註著國內的局勢,看著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加緊了侵略步伐,解方毅然離校,後經張學良從中斡旋,解方才得以完成學業。

學成回國之後,解方參加了東北軍,不久後,便被張學良提拔為副官,後又逐步晉升為參謀、副旅長,師參謀長等職,成為了東北軍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解方在東北軍任職期間,密切關註著各方的動向,也因此了解了能夠代表人民利益的共產黨,在西安事變前夕,解方便秘密加入了共產黨,積極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而他帶著組織上的委托繼續在東北軍中擔任要職。

五年之後,解方公開身份返回延安,被委任為中央軍委情報部第3局局長、中共中央黨校訓練班秘書長、八路軍第120師258旅參謀長等職。

抗日戰爭勝利後,解方回到東北地區,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參謀長,遼寧軍區副司令,第四野戰軍12兵團參謀長,第40軍副軍長,先後參加遼沈、平津、海南島等大型戰役,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美援朝運動中,他又擔任中國誌願軍參謀長,回國後又擔任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高等軍事學院教育長、副院長等職。

1955年,解方被授予位列第一的開國少將,1984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歲。

開國中將——萬毅

萬毅,原名萬允和,1907年出生於遼寧大連金州區四十裏鋪一個農民家庭。

早年為了謀生曾在大連市錢莊當店員,後來又進入了奉天省財政廳當雇員,可是在那個亂世,他無法安心當個雇員,因為他向往為國家貢獻光和熱。

所以當東北軍陸軍軍士教導隊招生的時候,他毅然而然報名並進入了第四期步兵科,值得一說的是,當時教導隊的隊長便是張學良。

從步兵科畢業後,萬毅參加了東北軍,並進入了張學良副官處擔任了少尉副官。

三年之後,萬毅考入了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並以該期學員考核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張學良對其十分重視,還獎給他一塊懷表和一把指揮刀。

東北易幟後,萬毅跟隨張學良去了南京,後來又隨軍轉戰陜甘地區,意外結識了中共組織派赴東北軍進行統戰工作的劉瀾波等人。

萬毅十分認同工農革命的主張,一顆心也逐漸向中共靠攏,支持和掩護中共黨員在東北軍中秘密開展抗日救亡的工作。

1937年3月,萬毅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始為新中國奮鬥,後來因為反對蔣介石而被捕入獄,在被處決前夕,他想辦法逃了處去,期間遇到了他曾經的老部隊正好宣布起義。

於是萬毅便帶著這支部隊一起回到八路軍駐地,這支部隊後來被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萬毅擔任司令員。

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三下江南,會戰遼西,入關南下後直接打到了廣東廣西,後又在抗美援朝中對戰美國大兵,即赫赫有名的第三十八軍。

1955年,萬毅因功被授予開國中將,1997年10月31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0歲。

開國上將——呂正操

呂正操,原名呂正超,1904年出生於遼寧海城縣毛祁鎮山後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親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家鄉的燒殺搶掠,一顆仇恨的種子也就此發芽,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操」,就是想著長大以後得以操練軍隊,將日本人趕出家園。

1922年,呂正操加入了張學良的衛隊旅,後來考入東北講武堂學習,畢業之後就進入了張學良的副官處擔任副官、秘書。

1929年,呂正操成為了東北軍第116師16旅參謀處的處長,開始在東北軍中嶄露頭角。

1932年,呂正操擔任東北軍116師647團的團長,並率部隊前往熱河參加對日作戰,而當時他所帶領的團裏,就有中共黨員,經過接觸,呂正操接受了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1936年12月12日,呂正操參加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期間曾多次和來西安的共產黨人接觸,甚至還聆聽了周恩來的教導,他更加覺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真正的救星,也更加堅定了他對共產黨的信賴。

1937年5月,呂正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帶著部隊奔赴前線,後來更是率部脫離了東北軍,改編為人民自衛軍,並在所屬各總隊設立中共黨支部,成為了一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武裝。

在之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呂正操多次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可謂功勛卓著。

新中國成立後,呂正操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解放軍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等職,為新中國鐵路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19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2009年10月13日,呂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歲,比101歲的張學良活得更久,而他也是新中國最後一位逝世的開國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