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第一完人」送江山,又送美人,卻因為貪吃導致一生結束

2023-12-21歷史

前言

民國是一個人才迸發的黃金時代,在這之中,有一位綽號為「譚三槍」的湘軍總司令,被譽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與於右任,被人稱為「民國雙絕」。

並且,他以文武兼備而著稱,然而他卻拒絕了宋美齡的求婚,將美人拱手讓給了蔣介石。然而,他最後卻因一口吃物而喪命。他是到底誰?他為什麽不娶宋美齡?他為什麽這麽喜歡吃?

一、因「譚」而生,因「譚」而毀

譚延闿,出生於湖南省,父親譚鐘麟,曾擔任兩廣總督,地位顯赫,家中妻妾成群,還有眾多子女。

譚延闿只是他與家中一名丫鬟所生的兒子,在這個殘酷的封建大家庭裏,他的存在感如同空氣一般。然而,當他的天資聰穎展現出來時,他的人生註定是不平凡的。

譚延闿從五歲開始入學,每三天寫一篇文章,每五天寫一首詩,天天用毛筆練習臨帖。

這種自律和勤奮的聰明自然得到了父親的厚望,為他請來了許多名師,其中就包括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對他大加贊賞:「巫師」。

譚延闿也不負眾望,成為湖南200年來第一個中狀元的弟子。他成為狀元及第,進入朝廷任官,享受榮華富貴,延續了譚氏一族的顯赫榮耀。

這原本是一個光明前途非常確定的人生,然而一切卻因為這個譚姓而毀。

當時慈禧太後親自點評狀元,在一份書法精妙、文采斐然的卷宗上看到了一個令她很喜歡的試題,就想點他為新科狀元。然而,當她看到試題的署名是譚延闿三個字時,卻皺起了眉頭。

因為當年的「亂臣賊子」譚嗣同也是湖南人,太後懷疑他們是否有關系。對譚延闿心存芥蒂的慈禧太後當即就將選狀元的目光轉到其他試題上。最終,譚延闿以二甲第三十五的身份成為進士,進入了翰林院。

他回到了湖南開辦學院,並積極參與晚晴推行的立憲新政。作為湖南的政商要人,他憑借出身顯赫的官僚家族和聰明靈活的政治手段,不到30歲就成為了湖南立憲派的領袖人物。

懷著滿腔熱血,譚延闿天真的相信,新政就是要效仿西方的民主憲政,政府的行為應受到監督,官員可以被彈劾罷免。

他多次與湖廣總督對立,甚至三次前往京城請求「速開國會」,推動立憲改革。然而,這一系列激進的「維新運動」激怒了清末的朝廷,許多代表前往京城請願的人都被抓起來了。

譚延闿徹底認清了所謂的立憲改革的真實目的,對清政府感到極度失望。他從原來的「立憲派」轉變為「革命派」,在政治的動蕩不安中,他追求名利的道路也經歷了跌宕起伏。他曾擔任過三次湖南都督,但都不如意,接連被撤職了三次。

二、「民國一完人」與「丫鬟的兒子」

譚延闿在起起伏伏的仕途變動中,他的書法逐漸名聲遠揚。他主攻顏真卿的楷體,被譽為民國顏楷第一人,並且被認為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不僅擅長書法,他還擅長詩詞聯。於右任稱他為「民國一完人」。

盡管被貶到外地,但他依然樂觀,每天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臨帖練字。他反復臨摹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不下百遍,最終領悟到其中的要領,使自己的書法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但是,如此完人的譚延闿也有自己的軟肋。他的母親是丫鬟出身,即使她已經為譚家生了三個兒子,也沒能獲得與丈夫同桌吃飯的資格。

母親作為妾室所受的不公待遇,激發了譚延闿從小立誌取得成就的決心。他希望不僅能光耀門楣,也能為母爭光。當譚延闿中進士時,他的父親終於松口,宣布讓他的母親一同在正廳吃飯。

1916年,譚延闿第二次坐上湖南都督的高位,當時的高層動蕩不安,稍有差池就會出現危險。

然而,當他收到母親在上海去世的訊息時,他毫不猶豫地趕去上海奔喪。他親自迎回了譚母的靈柩回到長沙老家。出殯那天,他扶著母親的靈柩準備出門,卻被一群族人攔在了大門口。

原來,譚家的宅院恰好位於譚氏族祠的後進處,根據規矩,出殯必須從族祠大門出去。根據祖宗家法,妾室出殯不得走大門。

譚延闿想到母親因為作為小妾的身份一生受盡了委屈和糟踐,臨老卻未能享受到兒子的孝順,現在連在死後都要再次被侮辱一次。他氣憤地一拍棺蓋,一下跳上棺材上躺下來說:「我譚延闿也死了,把我也擡走吧!」

族人們都被他的舉動嚇傻了,他們沒想到這位身份顯赫、權勢高位的族人,竟然為了母親如此不顧體統。他們默默後退,給擡棺的扛夫讓出了通向大門的道路。

三、「又送美人,又送江山」

在第三次下台後,譚延闿轉投孫中山先生的國民黨,成為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他在孫中山先生陷入危險時多次提供援助,所以,孫中山對他特別信任和重用。

當時,宋家打算為即將歸國的宋美齡找一個合適的丈夫,孫中山推薦了成熟穩重的譚延闿。宋家對譚延闿也非常有好感,但是譚延闿卻感到很為難。

他想到要娶比自己小18歲的宋美齡做繼室,這總讓他回憶起母親在世時所受的苦楚和委屈,更讓他感到對已故的結發妻子深感愧疚。

盡管他與妻子方榕卿的婚姻是父母包辦促成的,但方榕卿是一位知書達理、溫柔體貼的妻子。即使面對聚少離多的丈夫,她從未抱怨過。

兩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妻子還在世時,譚延闿從未有過納妾的念頭,更沒有紈絝子弟尋花問柳的惡習。

然而,妻子方榕卿因病早逝,臨終時囑咐他要以子女為重,不要再娶。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的囑咐,並且隨後的一百天,每天以素食為主。

最後,他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來拒絕這門親事。譚延闿為了先發制人,答應了宋老太太的要求,成為了宋美齡的幹娘,於是宋美齡便成了他的幹妹妹。

因此,再議婚嫁就變得不合適了。不久之後,譚延闿更是充當媒人,撮合了宋美齡和蔣介石的婚姻。起初,宋家人對蔣介石並不看好,但在譚延闿的極力說和下,他們逐漸接納了蔣介石。

除了促成佳緣,當年建立黃埔軍校時,孫中山原本希望有辦學經驗的譚延闿來擔任校長。然而,譚延闿卻主動讓出了這個機會,將其讓給了蔣介石。蔣介石在國民政壇崛起,掌握了國民黨主要軍隊力量。

譚延闿坐在國民政府主席的位子上,他明智地在任期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讓出了這個位置,轉而擔任了第一任行政院院長。這樣的舉動使得譚延闿和蔣介石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蔣介石稱贊譚延闿是「文武兼備」、「黨國英傑」,這也難怪譚延闿的政治生涯一帆風順,成為了民國政壇著名的「不倒翁」。

在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下,譚延闿深知自己與世界無關,於是他采取了「不負責、不勸諫、不得罪人」的「混」式哲學。他整日無所事事,只樂於享受美食,因此被人戲稱為「伴食宰相」。

正如譚延闿所說,他在為官做事時總是以「混」字為先,但在吃上卻從來不含糊。他癡迷於魚翅,對肉類也欣然接受,身材逐漸發福,走一段路就得喘上好一陣子粗氣。

他甚至不得不經常去體檢,醫生勸他註意飲食,多吃素食少吃肉,否則可能會因腦溢血等富貴病而喪命。

然而,他卻置之不理,繼續縱情享受美食。1930年,他突然發作腦溢血,不幸去世,享年只有51歲。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國葬,蔣介石親自率領眾元老官員送葬,表達了對他的深切哀悼和敬意。

結語

對於譚延闿這個人物,也有人對其持有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他過於權謀,政治手段較為強硬,有時候缺乏妥協和民主的精神。

還有人批評他在政治上的權謀鬥爭過於耗時,導致國家事務進展緩慢。但無論如何,無可否認的是,譚延闿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華與領導能力的政治家,他對於中國的歷史與政治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