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此物日軍控制很嚴,八路軍卻一次搞來6大箱,劉伯承眉開眼笑

2023-12-15歷史
抗戰時期,敵後根據地每到夏收和秋收時節,抗戰軍民都要緊密配合,與日軍鬥智鬥勇,阻止他們搶糧。日軍在邊區搶糧一般都占不到便宜。畢竟其兵力有限,幹這種事主要依靠偽軍,而偽軍一打起仗來就容易「放羊」。
在冀魯豫根據地,八路軍129師艱難組建的騎兵團逐漸打出了威名。這支風馳電掣、戰鬥力強悍的部隊讓日軍痛恨,偽軍更是聞風喪膽。
戰馬「公雞」
騎兵團新兵訓練時,愛護和照顧戰馬是首要課程。每個戰士都把馬兒視為戰友和兄弟。馬兒也非常通人性,除了不會說話,它們簡直什麽都懂。
戰馬的名字五花八門,叫啥的都有。最常見的不外乎閃電、狂風、白雲、火龍,或者豹子、老虎等等。也有叫「大掌櫃」、「小秀才」之類的。騎兵團4連長韓永正的坐騎叫「猛子」,倒也虎虎生威。韓連長本人的綽號就叫「韓猛子」。他是戰鬥英雄,1942年犧牲。
來自河北的小劉騎術精湛,1938年加入騎兵團,訓練期滿後分到了一匹母馬。他的戰馬名字比較奇怪,叫「公雞」。因為這匹馬有個習慣,每到天快亮公雞打鳴的時候,它也跟著發出好笑的聲音,學公雞打鳴。
每次小劉淩晨出任務,就得時不時拉幾下馬嚼子,以免「公雞」亂叫喚暴露目標。「公雞」是一匹功勛馬,1942年反「鐵壁合圍」時犧牲了。小劉很心痛,為紀念戰友,他以後的戰馬都叫公雞。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得了個同樣的外號——劉公雞。
收集電池
1940年初,八路軍組織冀南、冀中等軍區的17個團打投靠日本的石友三和石友信,打了將近半年,重創石友三的「皇協軍」(後來國軍也打石友三時,他就沒什麽抵抗能力了)。
騎兵團在那場戰役中擔任機動部隊。戰役剛開始,八路軍指揮部的電池不夠用了,讓騎兵團趕緊派人找電池。
當時日軍對無線電器材控制極嚴,用於電台的大號電池也很難買到。八路軍沒辦法,往往用手電筒上的小號幹電池替代。功率最小的電台2.5瓦,發報機電壓180伏,得把120節電池串聯起來;收報機45伏,又要30節電池。而最常用的電台是15瓦,電池用量更不用說。
雖說手電筒電池可以在城裏買到,但一次不能買很多。鬼子的偵緝隊也知道這玩意能幹什麽,盯得很緊。所以得先讓地方上的同誌零散地購買、收集,然後騎兵團再派人去取。那麽多電池串聯需要焊接,所以地方同誌還得找來錫酒壺融化成錫塊,把銅盆子化了做電線。
前文提到的騎兵小劉對當地情況很熟悉,接受了收集電池的任務。他穿越槍林彈雨的戰線,馬不卸鞍跑了兩天三夜,找遍附近5個縣,總算完成了任務。回去復命時,戰馬「公雞」幾乎累倒了。團裏要給小劉記功,小劉不要,請求把功勞記給戰馬。
於是「公雞」的脖子上被掛了大紅花,它也知道這很光榮,興奮得不得了。休息了幾天,小劉出任務時要取掉大紅花,它還不願意。
有一年,129師騎兵團在敵占區四處出擊,收獲頗豐,給太行山根據地運去了一批糧食和2萬大洋,還有6大箱電池,夠用一陣子了。劉伯承師長高興得眉開眼笑。這樣的騎兵部隊,首長當然視為寶貝疙瘩。
結語:騎兵團在戰鬥中不斷變強,制度也日趨完善。對戰馬也有相關規定。
凡是立過功的戰馬,可享受特殊待遇。即便年齡大退役了,或者戰鬥傷殘了,也不能殺,要好好養起來。通常是部隊出錢出糧,交給老百姓餵養。如果功勛馬犧牲了,還要給它建「功臣墳」。當騎兵的,對自己「不說話的戰友」感情很深。
據一位老兵回憶,五十年代,他在安東(今丹東)某公園見到了一匹戰馬,43年入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功勛累累。有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到了最關鍵時刻,這匹戰馬把彈藥及時送到了陣地,保障了戰鬥的勝利。退役後,這匹馬被送到公園養老。
退役的戰馬不習慣寧靜的生活,顯得煩躁不安。最主要的是,那位老兵說,他之所以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是因為他也是43年入伍,卻只立過兩次小功,和那匹功勛馬比起來很是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