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許世友上將家裏進賊,被偷了一櫃子茅台,周總理大笑:我送你兩瓶

2024-01-05歷史

許世友愛喝酒是有了名的,即便他在少林寺當過和尚。

他生在大別山,當地極度盛行的練武、飲酒之風讓許世友備受感染,他母親大概不願意讓他成為一個嗜酒如命的酒鬼,於是送他去廟裏跟著一個老和尚習武。

母親原以為他進了寺廟便不會喝酒了,沒成想那教許世友武功的老師父竟是個嗜酒如命的「花和尚」。此人屁股後面隨時掛著個酒葫蘆,無論走到哪裏都是酒香四溢。這下倒好,許世友跟著師父一邊練功,一邊喝酒,真叫個逍遙快活。

許世友最初是趁師父不註意偷偷嘗一小口,覺得不錯,然後又再來一大口,一而再再而三,酒量就練起來了。

俗話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正值戰亂之時,皈依佛門之人多半是為了消災避禍,純屬臨時抱佛腳,對所謂酒肉之戒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許世友一邊練功一邊喝酒,慢慢地師父就發現,這小子喝酒之後不僅腦子不迷糊,反而更能打,連力氣都要比平時大一倍。

老師父嘖嘖贊嘆:這小子將來說不定是個人物!

一點沒錯,後來的許世友不僅武功高強,嗜酒如命,甚至還成了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將。

許世友灌醉寨主,率軍過彜寨

許世友參加革命後,由於打仗勇猛,身先士卒,只用5年時間便從排長升到了師長,他性格豪放,酒量驚人,還耍得一把好大刀,成為了我軍中最有個性的軍事將領。

而隨著他南征北戰,他的酒量也上升到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望塵莫及的程度。

一開始是一碗一碗地喝,後來是一瓶一瓶,再後來是一壇子一壇子......1933年有次打了勝仗聚餐,許世友酒癮大發,突然聽說後勤部門有人釀了「包谷燒」,趕緊上門去要,可他沒有酒瓶,竟直接拿了個洗臉盆,裝了整整一盆子「包谷燒」,心滿意足地回去了。

當天晚上,許世友又經歷了一頓開懷暢飲後的酩酊大醉。

看許世友這麽毫無顧忌地喝酒,所有人都建議上級幹脆放開禁酒令,結果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一句話就懟了回去:「你們誰有許世友那個酒量,我也特批你們喝!」

大家面面相覷,啞口無言,這件事之後誰都沒有再提。

那時,紅軍將領都配著一個專門的挑夫,別的首長行李裏裝的全是衣服、書籍,唯獨許世友的挑夫擔子裏都是酒,一走過去就酒香四溢,許世友可以公開喝酒的「特殊待遇」把大夥兒羨慕壞了。

長征時期,擔任紅4軍軍長的許世友路過一處彜族山寨,那寨主是個遠近聞名的「酒神」,幾十年來過往的商客旅人都被他灌得七仰八叉的,沒一個喝得過他。寨主在酒場上「獨孤求敗」,便學那景陽岡,也在寨門口立下了「三碗不過寨」之牌匾,專門試試過往行人的酒量。

而紅軍卻讓寨主眼前一亮,他們軍紀嚴明倒在其次,最主要的是那指揮官,不僅人高馬大,長相英武,而且酒量極好,人稱「千杯不醉」,便想與他在酒桌上一決雌雄。

寨主下了戰書,許世友毫不猶豫地接過投名狀,帶了兩三警衛便去赴宴。一進寨子,便發現裏面燈火通明,人頭躦動,大廳裏點著篝火,桌上擺著大碗酒肉,在場的不僅有寨子裏的頭領嘍啰,還有附近那些想一睹許大將軍真容的彜族鄉親。

許世友一看這陣勢就樂了,寨主示意嘍啰給將軍倒酒,只見那大海碗中酒幾乎能裝一小壇子,許世友笑著說:「寨主真海量!」

「三碗我放行,許軍長先來!」寨主指向許世友面前那比他臉還大的海碗。

許世友笑了笑,捧起大海碗:「我們要借道貴寶地,我先幹為敬!」

許世友一碗接著一碗喝得面不改色,寨主也來了興致,輪番往脖子裏灌酒,旁觀者看著這百年難遇的場面,連大氣也不敢出。

三碗早過了,喝到第五碗時,寨主終於撐不住了,許世友見寨主扔碗認輸,沒跟他磨嘰,當即飲完碗中酒,率部連夜過山寨。而寨主呢?他第一次被村民們擡著回了家。

許世友「三碗過彜寨」的故事後來傳為佳話,沒費一兵一卒,沒放一槍一炮。

長征結束後,許世友終於暫時松弛了他那因長期行軍打仗而緊繃的神經,帶著好幾個人光顧了西北一家小餐館,長征路上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許世友這次徹底放飛了自我,甩開腮幫子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這一頓,光許世友一個人就吃了7斤羊肉外加32個肉包,還往肚子裏灌了足足5斤燒刀子,老板和客人全被嚇壞了,此壯舉第二天就成了當地的傳說。

那些關於許大將軍喝酒的「傳奇故事」傳到毛主席耳中,他開玩笑地說:「好漢不提當年勇,當年我也能吹喇叭!」

許世友有些不好意思,毛主席說:「你能喝酒多交朋友,這是好事,但喝酒能成事也能誤事,你知不知道?」

許世友若有所思。

毛主席又說:「現如今是戰爭年代,喝酒誤事的事例不少,我不是不同意你喝酒,但是你要和我約法三章!」

許世友聽完,思索之後說道:「戰前擺兵布陣不能喝酒,戰鬥進行中不能喝酒,打敗仗時不能喝酒。」

毛主席滿意地點點頭:「就這三章,關鍵要看執行,打了勝仗可以喝慶功酒!」

於是, 「戰前不喝酒,作戰不喝酒,打敗仗不喝酒」 成了許世友的喝酒信條。從此他喝酒打仗兩不耽誤,仗沒少打,酒沒少喝,照樣酩酊大醉,照樣勇冠三軍,身邊的人不禁嘖嘖稱奇。誠然,這位許將軍在一片赤誠,熱情奔放的背後,還有著軍中大將必備的嚴格自律。

我自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便是獨特的許世友將軍。

開國上將竟被偷了一櫃子茅台

許世友雖嗜酒如命,但有「約法三章」的管束,從沒因喝酒而誤事。後來條件稍微好點了,許世友便叫上陳再道、王必成等「酒友」,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讓警衛員互相「監督」,看誰耍賴,看誰故意灑酒,如被發現便就地懲罰,大家喝醉後爭得面紅耳赤,快活極了。

解放前,許世友喝酒來者不拒,什麽都喝;解放後,茅台酒成了他的最愛,每每發薪金時,許世友都要拿出一筆錢買上十幾二十幾瓶茅台酒,統統放在他最愛的酒櫃裏。

1967年10月,許世友以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身份出席建國18周年的慶典。國慶典禮乃千秋大事,期間許世友事務繁多,他怕誤事楞是滴酒未沾,這對尋常人倒還罷了,對他這個「酒癡」來說卻是難忍的煎熬。

慶典一結束,酒癮大發的許世友就火急火燎地趕回南京,不知道的還以為許大將軍要處理什麽緊急軍務。他一回去就直奔儲藏室,想開啟酒櫃開懷暢飲一番。

結果他傻眼了。

房門大開,儲藏室淩亂不堪,酒櫃裏珍藏多年的幾十瓶茅台酒不翼而飛!

雖然不敢相信,但基本可以肯定家裏進賊了,偷光了許世友看得比命還重要的茅台酒。

許世友像挨了晴天霹靂一般,喃喃地自言自語:「這個無恥的偷酒賊,一瓶都沒給我留啊!」

而後他又癱坐在地上,用拳頭怒砸地面:「是哪個挨千刀的偷到我許世友頭上了?!」

那時,茅台酒平均一瓶2塊到3塊錢,相當於現在的300多塊錢,整整一櫃子茅台不但價格不菲,更是許大將軍不知積攢了多久的寶貝,現在悉數被偷,怎能不捶胸頓足?

想許將軍堂堂開國上將,光天化日下竟被偷了一櫃子茅台酒,這簡直比打了敗仗還窩囊。家裏貴重物品一樣沒丟,看來這個賊也和許世友一樣是個酒癡,就是專門沖著茅台酒去的。

「這事兒絕不能就這麽算了!」許世友氣罷竟撥通了周總理的電話。

許世友對周總理委屈哭訴,像極了被欺負後回家告狀的小孩。周總理哭笑不得,合著你茅台酒被偷了,還要我這國務院總理親自去抓賊?為了那一櫃子茅台,你居然把電話打到總理辦公室了?像什麽樣子嘛!

聽見電話那頭的笑聲,許世友更委屈了,於心不忍的周總理便說:「小事小事,你的茅台被偷了,我送你兩瓶作為補償,你看如何?」

許世友瞬間大喜:「總理當真要送我茅台?」

周總理打趣地說:「難不成還有假?」

總理主動送酒,哪有拒絕的道理?過了段時間,周總理到南京考察,果然囑咐工作人員將幾瓶上好茅台帶給許司令,他收到後高興地樂開了花。

在他看來,周總理送的這幾瓶茅台遠比自己那一櫃子要珍貴得多,這幾瓶茅台也被他珍藏了很久,一直不舍得喝。

不過,許世友自始至終都沒抓到那夥偷酒賊。茅台酒失竊後,他家的警戒程度提升了不少,一點酒香都飄不出去了。

周總理三瓶茅台喝服許世友

在中國,很多人愛喝酒是不假,但總有個勸酒的習慣。適當勸酒雖可以活躍氣氛,但過度勸酒卻會鬧出很多尷尬。對愛喝酒的人來講,過度勸酒沒什麽大不了;可對不愛喝酒的人來講,還是比較反感的。

許世友無疑是喜歡強行勸酒的人,考慮到他的身份和影響力,周恩來決定治一治許世友這毛病,叫他不要強迫客人喝酒。

許世友不是文人秀才,要說服他當然不能靠耍嘴皮子,周總理決定投其所好,用酒來治他,保證藥到病除。

有一次,許世友來北京開會,周恩來一看機會來了,便邀請他吃飯,不但準備了四菜一湯,還有許世友最愛的茅台酒。

許世友一看茅台酒高興壞了,周恩來親自給他斟滿:「聽說南京有四大酒神,都有誰啊?」

許世友回答得十分耿直:「王平、江渭清、聶鳳智,還有我!」

周恩來又問:「那你們四人中誰的酒量最大啊?」

這回許世友更耿直:「算我大吧!」

周恩來笑了笑,有些「陰陽怪氣」地說:「我聽別人說,許司令是老實人,就是喝酒不老實,酒量不行還吹牛!」

一聽這話,許世友「蹭」的一下就拍了桌子,他最不喜歡人家說他兩樣不行,一是打仗,二是喝酒。要是有人膽大包天地說了,他非得跟人家一決雌雄不可。

「總理,這是誰說的?!我去找他!我喝酒不是吹牛,還從來沒遇到過對手!」

周恩來一看自己的激將法成功了,便說:「今天就咱倆,你喝得過我,就不是吹牛!」

許世友有點發怵,平時喝得再厲害也不能在總理面前胡來啊。

誰知周恩來又「刺激」他:「喝酒不論職位大小,只論酒量大小,許司令要是喝不過我,那就是吹牛!」

許世友來勁了:「我要是喝不過總理,就給您磕三個響頭!」

隨即,許世友拿來兩瓶茅台,一瓶遞給周總理,一瓶給自己斟滿,他將酒杯舉過頭頂:「總理,我敬您,立地三杯!」

許世友連幹三杯酒,杯子裏滴酒不剩。

既然是總理批準,許世友立刻就進入了狀態,一杯接著一杯,喝得豪情萬丈,喝得熱情奔放。周總理呢?只是淺斟慢酌,一邊抿酒一邊吃菜。許世友是「拼酒」,周恩來是「品酒」。當許世友灌完一瓶酒後,周總理連品酒帶吃菜居然也差不多喝完一瓶了。

周總理見狀說道:「許司令,今天的酒就喝到這兒,好不好?」

「不行不行!」許世友直搖頭,「總理請客不讓喝好可不行!」

許世友繼續開懷暢飲,周總理繼續斟酒品菜,一邊喝酒一邊和許世友聊天,第二瓶茅台眼看又空了,接著馬上是第三瓶茅台......許世友喝完後,隱隱約約覺得自己走不動道了。

許世友看著簡直跟沒事人兒似的總理,震驚之後又要找服務員拿兩瓶酒,毫無醉意的周總理接過酒瓶說:「許司令,你要哪瓶?」

許世友哪裏還站得起來?剛直起身子整個人就滑到桌子底下去了。

周總理見狀,故意說:「許司令,站起來,當兵的,活著幹,死了算,砍掉腦袋也就碗大個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我請你喝酒你連面子都不給,太不仗義了!」

周總理這些話,許世友覺得似曾相識,這不就是平時他自己勸酒時說別人的話嗎?以往人家喝不過許世友,他就拼命勸酒,硬是要把人家灌趴下不可,現在他自己被總理灌趴下了,聽到這些話,心裏十分難受和愧疚。

許世友終於意識到了強行勸酒的尷尬和周總理的一番良苦用心,他愧疚地扶著桌子站起來就要履行諾言給總理磕頭,被周總理一把扶住。

許世友見總理這樣,低下頭說道:「總理,我許世友服了,今後您怎麽說,我就怎麽做。」

就這樣,周總理用三瓶茅台,讓許世友改掉了強行勸酒的壞毛病。

許世友後來回憶這件事時,仍對周總理敬佩不已:「中央領導中酒量最大的要數周總理,他一般情況下不喝,真喝起來,我也喝不過他!」

喝酒喝出一個副司令

70年代,越南完成國內統一後,隨著黎筍的上台,野心越來越大。

那時全世界被美蘇冷戰搞得心驚肉跳,而中國該如何選擇便成了全世界關註的事情。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後,中國迎來了建國以來最關鍵的時期,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會影響到今後幾十年的國運,而且沒有回頭路可走。

於是,中國在對蘇聯冷淡的同時與大洋彼岸的美國緩和了關系。

而越南此時卻自詡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中越邊境頻繁挑事,甚至拔除中國界碑,驅逐迫害在越華僑。 【人民日報】一篇「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憤慨,自衛反擊刻不容緩。

雲南、廣西22.5萬邊防軍枕戈待旦,準備分成東西兩線向越軍進攻,西線由楊得誌指揮,東線由許世友指揮,以古稀之年重披戰甲的許世友拿出了二十歲小夥子般的激情,幾十年的和平生活令他早就想帶著士兵大殺四方了。

除了東線部隊的指揮權,中央還授予了許世友一項特殊權利:可以自行挑選東線副司令員。

這正合他意,接到命令後的他反復在辦公室裏踱步,將那些曾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一個個在腦海中仔細過篩。

突然,許世友想到一個人,便是負傷13次的開國中將——劉昌毅。

劉昌毅戎馬一生,為新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早在抗戰時期,許世友任職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時,劉昌毅是386旅偵察科長,和許世友算幾十年的老戰友。

後來,劉昌毅離開了386旅,被任命為河南軍區第六支隊司令員,在嵩山、伏牛山一帶戰鬥了八個月,殲敵8000余人。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在第三野戰軍跟著陳粟打仗,劉昌毅在第二野戰軍跟著劉鄧打仗,雖然隸屬不同部隊,但許世友多少聽過這位老戰友的光輝戰績,淮海戰役時,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官黃維就是被劉昌毅手下的兵活捉的。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劉昌毅是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就級別來說完全夠得上給許世友當副手,但在那之前,他還必須確認一件事。

許世友72歲,對自己重返戰場很是自信,但劉昌毅也有65歲了,已經處於半退休的狀態,能和自己一樣「老夫聊發少年狂」地上陣廝殺嗎?

許世友想了個簡單粗暴的試探方法:喝酒!他想看看花甲之年的劉昌毅有沒有膽量跟他在酒桌上一決雌雄。

「但願他寶刀未老。」許世友喃喃地說。

很快,劉昌毅被請到了廣東,那天晚上,許世友一上來就擺了三瓶茅台。

酒過三巡之後,三瓶茅台很快見了底,許世友「狠狠地」盯著劉昌毅:「酒喝了三瓶了,還敢再開瓶嗎?」

老當益壯的劉昌毅放出豪言:「天下沒有會喝不會喝的事,只有敢喝不敢喝的人。九死一生過來的人,死都不怕還怕喝酒?許司令喝到哪兒我就喝到哪兒!」

許世友暗自感嘆:「真是一條好漢!副司令就是他了!」

倆人喝罷後爛醉如泥,許世友睡了一天才醒,劉昌毅也大睡兩天。

許世友用幾瓶茅台選出了一位稱職的前線大將,有人說許將軍對軍國大事有些兒戲,甄選前線將領怎麽著也該憑戰績、威望來判定,怎麽能靠喝大碗的酒呢?

這就是許老將軍的高明之處。

喝酒,一來是和老戰友敘舊,二來是判斷他的身體和性情。如果劉昌毅能順利陪許世友喝下兩瓶以上的茅台,就說明他身體還不錯,能經受沙場之苦;喝了三瓶後,許世友問劉昌毅還能不能再喝,他毫不猶豫地舍命陪君子,則說明此人身上有一股不輸許世友的豪放性情。

這樣的人,才能在戰場上讓你值得以性命相托。

劉昌毅是個命大的人,13次光榮負傷,在鬼門關徘徊了多少次更是數不清,此等無雙福將和出眾膽識,再加上這場久違的拼酒,讓許世友不僅覺得劉昌毅寶刀未老,更認為他可以托付大事。

這場酒喝出了許世友對劉昌毅的認可,也喝出了老戰友在戰前的視死如歸,算是倆人多年默契得來的儀式感,若是不喝說不定就留下遺憾了。

正所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之後,劉昌毅正式就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對越自衛反擊戰東線副司令員。

戰爭開打後,許世友和劉昌毅這一對「老將組合」帶著東線集團在越南一線平推,殺得敵人片甲不留。攻打軍事重鎮諒山時,許世友集中了300多門大炮,半小時內向諒山市傾瀉了20000多發炮彈,經過一番激戰後,諒山市終於被我軍攻克。

與此同時,中央下令撤軍的命令也發到了前線。

可之後許世友仍然豪放地將陣線向前推進了幾十公裏,河內的官員們聞訊許大將軍的威名,全都嚇得驚慌失措紛紛逃命。

許世友哈哈大笑:「嚇屁了不是?他們撤了!哈哈哈,這就叫個屁滾尿流!」

老將軍把打仗也當成了喝酒,而那些瑟瑟發抖的敵人,就是他最好的「下酒菜」。

雖然打得酣暢淋漓,撤軍命令哪能不從?為防止撤軍後敵人反撲,中央軍委下令在越南邊境迅速建設大量邊防哨所以防不測。

副司令員劉昌毅顧不上年過花甲,又受了很多傷,堅持到每一個哨所去視察。盡管很多人向他建議只需在指揮部下命令,具體事務讓師、團一級的指戰員完成就可以,但劉昌毅不喜歡在指揮部聽匯報,要是在地圖上畫個圈就能把仗打好,那自己何必大老遠出國作戰呢?

於是,65歲的劉昌毅在近兩個月內跑遍了邊境的每一個哨所,如果吉普車到不了的地方就下車步行,在他的精心策劃下,越軍的反撲屢次以失敗告終。

戰爭結束後,許世友拉著劉昌毅又喝了一頓酒,兩人推杯換盞,互訴衷腸,最後一次把酒言歡,算是為軍教生涯劃上了完美的句號。

七個「特殊」

老年之後的許世友身體大不如前,可住進醫院後聽到的最壞的訊息不是病危通知,而是醫生的一句:「可不能再喝酒了。」

這句話在尋常人看來是醫生對病人的好心勸誡,但在許世友看來無疑是更甚於病痛的「噩耗」,這讓他比十幾年前被偷了一櫃子茅台還難受。

醫生不讓他喝酒,他食不能咽,寢不能寐,比死了還難受,跟醫生護士更是三句話不離茅台,身體稍微有點好轉,就在自己床下、衛生間藏了酒,趁著護士不註意或是上廁所的時候趕緊舉起瓶子往喉嚨裏猛灌幾口。

這當然對他的身體是無益的,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與世長辭,享年80歲。至於病因,當然是飲酒過量導致的肝癌,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了。

80年代,中央已經在全國推行火葬制度了,要求領導都要起好帶頭作用,可許世友不願火葬,堅持要把自己埋在母親的墳塋邊,意在生前盡忠,死後盡孝。

鄧小平批示:「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因此我簽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中的特殊。」

這便是對許世友十分著名的「七個特殊」的評價。

許世友下葬前,工作人員將一瓶茅台酒、一塊手表和一支手槍放在了他的棺木裏。許世友這輩子喝過的茅台酒,足足可以裝滿三四輛卡車。

可他卻評價自己「仗沒打夠,酒沒喝夠,地沒種夠」。

許世友的特殊,特殊在不修邊幅,特殊在不拘小節,特殊在玩世不恭。對小事他不拘一格,任意所至,是個豪爽大漢;對大事他義無反顧,毫不糊塗,實為正直悍將。他既是戰功赫赫的大將軍,又是義薄雲天的真鐵漢,更是忠孝兩全的好兒郎。

在軍隊中,許世友的性格似與一般人格格不入,甚至有些違反傳統的處事方式,可一旦到了戰場上,他就會徹底成為比任何人都要勇猛的悍將,化作一把鋒利的寶劍大殺四方。那一杯杯濃烈的白酒,許老將軍竟能如飲水般生猛灌下,仿佛那就是他能量的來源。

如此獨特的個性,如此獨特的人格,如此獨特的處事方式,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老將軍一生沙場征戰的背後,蘊含著的則是難能可貴的真性情。

許世友去世後,中央給他冠上了七個「特殊」,正是對他罕見個性的肯定與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