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的下屬是開國大將上將,犧牲86年才找到親人,父母妻子終生守望

2024-07-23歷史

他的下屬是開國大將上將,犧牲86年才找到親人,父母妻子終生守望

2019年4月清明節前一天,江西撫州烈士陵園寬寬的長廊蒼翠松柏,在不停的春雨隨風搖動,好像在悄悄為烈士們默哀,又好像在守衛著長眠於地下的烈士,一切都顯得那麽平靜。

這時,來了一群扛著花圈捧著祭品的隊伍,冒著瀟瀟春雨,穿著雨衣,在雙手端著照片男子的帶領下,神情凝重地來到一處寫著「張錫龍烈士之墓」處停下,大家不約而同地雙手撫摸著墓碑,泣不成聲地呼喚「敬愛二爺爺,我們來看您了,八十多年啊,您為中華民族革命事業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您的家鄉親人永遠懷念您。」他們的哭聲令人動容。

?

原來,這次相隔久遠的家人「團圓」,是1933年第五次反「圍剿」時犧牲在黎川團村戰鬥紅三軍團第4師師長張錫龍,他的侄孫子、侄孫媳、侄孫女、侄孫婿等後人,不遠千裏從四川高縣趕來撫州,只為了這相隔86年遲來的祭拜。

?

張錫龍又名張希銘,四川省宜賓市慶符縣(今高縣)瓜蘆鄉人,父張朝用,母胡通祥,務農為業,靠種三石薄地難以生存,又附加編織竹器。因家境貧苦,他九歲才上學,考入重慶讀書,不久在學校入黨。是年冬,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川招生,張錫龍報考被錄取。

?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軍校解體。張錫龍隨即離武漢去南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時任排長。後隨軍打到汕頭,起義隊伍受挫,中央軍委派張錫龍去蘇聯深造,先入蘇聯高級步兵射擊學校,繼又轉到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

?

1930年張錫龍學成回國後,派往中央蘇區工作,先是擔任瑞金紅軍學校學兵團訓練主任,他工作積極負責,辦事很有條理,搞軍事訓練本事較高,後提拔為紅五軍團第十三軍參謀長、第三軍團第七軍軍長、第4師師長等職。

?

張錫龍率紅四師與兄弟部隊緊密配合,協同作戰,英勇頑強,艱苦奮鬥,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仍然打了許多勝仗,先後取得延祥伏擊戰,一小時激戰,就幹凈利索地全殲了敵人一個團;攻克泉上斃敵四百余人,俘敵一千二百余人,繳獲步槍一千多支,迫擊炮、機關槍、駁殼槍眾多。殲滅了大量敵人,擴大了政治影響,擴充了紅軍,籌集了大量物資,大大擴大蘇區的地盤,在我軍戰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

隨後,蔣介石繼第四次「圍剿」失敗後,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又調集五十余萬人的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起第五次「圍剿」,其中,北路軍周渾元率三個師由江西省南城向黎川進攻。黎川,地處中央根據地東北,有根據地國門之稱,又是閩贛省會所在地,國民黨軍以此為進攻重點在所必然。

?

為了保黎川這個「國門」,張錫龍擔任右翼縱隊指揮,率第四師、第二十師自北向南攻擊,並阻擊硝石、資福增援之敵,紅軍指揮員沖鋒陷陣,所向披靡,全殲了敵十八旅的三十一、三十四兩個團,活捉了敵旅長葛鐘山,又擊潰殲滅增援部隊共計三個團,俘敵官兵一千多,此役被稱為第五次反「圍剿」第一仗,沈重地打擊了敵人「圍剿」的囂張氣焰。

?

然而,1933年12月中旬,國民黨結集六個師3萬多人,向黎川南部地區團村發起猛烈攻擊,張錫龍率紅四師同紅五師、十五師(即少共國際師)一萬余指戰員用步槍、機槍、手榴彈與敵人展開激戰,此戰被彭總贊譽為「猛虎撲群羊 狼奔豕突,塵埃沖天。」在這次戰鬥中,站在前沿陣地指揮的張錫龍,不幸被子彈從太陽穴射進,壯烈犧牲,時年27歲。

?

出師未捷身遭難,常使英雄淚滿襟。張錫龍師長不幸犧牲後,他的下屬紅4師政委黃克誠同誌深情地回憶說:「團村戰役中,我們四師的張錫龍師長壯烈犧牲了,他是一個好同誌,肯學習,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張錫龍同誌的犧牲,確實是損失了一個好同誌。」紅四師十一團政委王平同誌回憶說:「張錫龍師長是到我團陣地前沿察看敵情不幸中彈犧牲。他作戰勇敢,指揮果斷,艱苦樸素,對部隊的訓練和管理要求嚴格,又很關心愛護幹部戰士。他為人很有氣量,善於團結同誌,是個優秀的指揮員和領導幹部。他的犧牲是個很大損失,使人十分痛惜。他的兩位下屬分別授予開國大將和開國上將。

?

建國後,與張錫龍師長一起到蘇聯學習的同學、首任宜賓地委書記、專員公署專員、軍分區政委的陳林同誌,在1984年給高縣黨史辦來信,內心無限歉疚地寫道:「據說張希銘(張錫龍)尚有父母在家,久望兒子不歸,不知是否屬實。解放後,我去宜賓工作期間,未能及時尋找安慰,至今思至實為抱歉,如能順便告知,實為感激」。

?

首次來撫州烈士陵園祭拜張錫龍師長的親屬對媒體記者說,張錫龍是他們的二爺爺,他沒有後代,張錫龍的父母解放後很多年才離世,一直以為兒子會回來;還有張錫龍師長在家的時候,曾經和他父母一起生活一個名叫高多陶的未婚妻,在他離開村後,每日天未亮就在到村口等他,生怕錯過了他回家的時刻,她堅信張錫龍一定會回來,這一等就是一輩子,等到她自已也年邁去世,但遺憾的是,張錫龍卻再也沒有回來。

?

高多陶自媒妁之言許配給張錫龍之後,一直在張家務農生活,默默等候張錫龍回家團聚,終生未改嫁。解放後,被推選為慶符縣人大代表,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去世後,當時慶符區公所所轄瓜蘆鄉人民政府為其專門立墓碑紀念,上書紅軍烈屬高多陶之墓,瓜蘆鄉人民政府立,成為當地政府紀念張錫龍師長的又一標誌。

?

1933年距今已經86個春秋,團村,紅軍烈士用鮮血染紅過的地方,而今風和日麗,樹木青青,房舍幢幢,笑語歡聲,昔日的硝煙和血跡早已被無情的風雨沖洗幹凈了,但是,血寫的歷史是洗刷不掉的,激烈的團村戰鬥遺址,記載著張錫龍師長的卓著功勛,在後人的心目中樹起永遠的豐碑!

?

郝夢齡的犧牲讓部下悲憤交加,戰鬥力翻倍,最終遏制住了忻口正面日本人的攻勢,可惜的是,抗日名將郝夢齡卻已經回不來了,他成為了全面抗戰爆發以來犧牲的第一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