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裏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這首【寫情】是李益寫給霍小玉的悼亡詩,也是他筆下的經典之一,並且,這首詩更是導致他仕途不順的主要原因。
在這首詩背後,有一個極為復雜,又很淒美的愛情故事。
原本,霍小玉的母親鄭凈持是霍王爺家的一名歌舞姬,因容貌出眾被霍王爺納為侍妾。霍王死後,霍家兄弟以其出自賤庶,賞金後將其逐出家門,當時霍小玉尚在繈褓之中。
母女流落在外,生活十分不易,盡管如此,鄭凈持還是悉心培養霍小玉,到她十五六歲的時候,已經精通詩文,能歌善舞。
從霍王府帶出的銀錢用光以後,霍小玉不忍心母親過於操勞,不得已投身秦樓楚館,以藝謀生。
憑借一身才華和清秀的容貌,霍小玉很快就成為了長安城裏知名的歌伎。
此時20歲出頭的李益入京趕考,不幸落榜,但因家世顯赫,並沒有十分沮喪,反而積極交遊,結交天下名士,很快就因詩而成名。
與詩友們聚飲時,李益偶然間結識了霍小玉,兩個人一見鐘情,尤其是在李益得知霍小玉的身世後,更是對她許下了未來。
因此,李益出資為霍小玉母女購置了別院,雖尚未給她名分,但已經像夫妻一般同出同入,琴瑟在禦,莫不靜好。
霍小玉知道自己的身份配不上李益,就跟他說,不求天長地久,只求君伴我8年,8年後我脫樂籍,君自可娶妻成家,我便落發為尼,遁入空門。
在一起一年多以後,李益登進士第,回洛陽省親時,就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 沒想到李益的母親聽完後十分憤怒,沒過多久就逼他娶了表妹盧氏,並對他實行了禁足。
一晃一年多就過去了,霍小玉苦等無果,因思成疾,已經病得無法出門。
中進士後並不會馬上封官,還要參加制科考試,所以李益再次來到長安。出於對霍小玉的愧疚之情,李益並沒有馬上去見霍小玉,而是積極準備考試。
可此時李益和霍小玉的故事已經在坊間傳開,某一天李益正和韋夏卿走在街上,突然沖出一位江湖義士,不由分說就把李益擄至霍小玉的住處,把門關死,揚長而去。
霍小玉見到所思之人,一時情緒失控,拿起一杯酒就潑在了地上,意「覆水難收」,然後沖李益哭喊,我心予你,不曾想你如此負人,我快要死了,你亦不曾來看我,若我含恨而去,也必定化作厲鬼,使你妻妾不得安寧。
李益還未來得及安慰和解釋,霍小玉就氣絕而終,因此李益賦詩悼念: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他們的故事後來被蔣防寫成了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並獻給了元稹和李紳,目的是投其所好,用來打擊政敵。時「牛李黨爭」已經初顯,李紳親李德裕,而李益則站隊牛僧孺,所以這本書對李益多有黑描。
不過,因負霍小玉一事,李益確實受到了輿論譴責,這是也他透過制科考試,而僅僅封了一個鄭縣主簿的主要原因。
我們都知道,進士本身就是萬裏挑一,每年錄取人數不超過30人,而制科考試是在登進士第的人選中,再擇優取五六人以重用。且,制科考試屬「恩科」,一般三年才會舉行一次。
所以李益鄭縣主簿秩滿後,拂袖去官,獨自遊歷塞外,未成想卻因此成就了他的詩名。
02.
李益身出「隴西李氏」,是「五姓十族」中的絕對豪門,因為李唐皇室就出這一脈。
西涼王李暠為李益的遠祖,世代顯赫,十一世祖李翻為車騎將軍,十世祖李寶為鎮西大將軍,九世祖李承為龍驤將軍,八世祖李韶為安東將軍……他的曾祖、祖父、父親也都是大唐官員。
尤其讓李益無比自豪的是,他乃「飛將軍」李廣的後人,所以李益毅然投筆從戎,和自己的家世有一定關系。
李益擁有如此家世,可謂是手握一把「天胡」之牌,可他生不逢時,少年時趕上「安史之亂」,老家隴西狄道為兵家必爭之地,不得已避難洛陽,並定居在那裏。
他的父親李存官大理司直,五品官,本可保衣食無憂,可卻英年早逝,這讓李益一下就失去了政治依靠。
幸好,李益天資聰穎,悟性極高,未到及冠之年便早有才名,24歲考中了進士,若不是受霍小玉之事影響,仕途本該一片光明。
實際上,唐人與最主要的還是霍小玉為霍王之後,涉及甚廣,蔣防在【霍小玉傳】中不遺余力地抹黑李益,也是有輿論和背後的關系撐腰。
制科考試後,李益授鄭縣主簿,這是比較少見的情況,一般來說至少進左右拾遺,入台諫之列。
所以三年後任期滿,李益憤然辭官,西遊鳳翔,入李抱玉幕府,正式步入軍教生涯。此間,李益還參與了郭子儀、李抱玉、馬璘、朱泚分統諸道的防秋軍事行動,讓他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李抱玉去世後,李益辭職,轉投朔方節度使崔寧幕,正是在這期間,李益寫下了那首讓他名成大家的邊塞詩【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詩中的「受降城」在靈武,貞觀年間,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投降稱臣,因此而得名。
而「回樂烽」 為烽火台名,在受降城西。
李益是中唐時期邊塞詩最多,也最著名的詩人,與李賀齊名,他每作一篇,教坊樂人便以賂求取,被於雅樂,供奉天子。尤其是他的七絕,被譽為「中唐第一」。
在他的作品中,名作諸多,如【塞下曲】:
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
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裏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以及膾炙人口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03.
靈武三年後,李益再次回到長安,登「拔萃科」,隨後入邠寧節度使幕,這期間李益與孟郊、李觀、柳宗元等人結識,多有交往。
結束邠寧任後,李益遊歷江南,結識了詩豪劉禹錫,把酒言歡,互有酬唱。
元和初年,李益北遊燕趙,入幽州劉濟幕,為軍教生涯的最後一站,實際上此時他已經5次從軍,長期的兵營生活讓他變得開闊、豁達,不再糾結於仕途,因此詩風更加渾厚。
幽州任上,李益得唐憲宗李純賞識,召回任都官郎中,轉中書舍人,後出河南尹,再遷秘書少監,加集賢學士。
唐穆宗即位後,李益擢右散騎常侍,最終以禮部尚書致仕。
公元829年,李益在洛陽宜教裏的私人宅第去世,終年84歲,他是唐代詩人中,少有長壽又得善終之人。
縱觀李益這一生,早年持才而不得誌,投筆從戎26年,以邊塞詩立名,終成一代名家,晚年得重用,安享余生。
他與霍小玉的愛情故事,民間多有流傳,雖有負心之名,卻也不失深情,那一句「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撫慰了世間許多失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