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資治通鑒】:德才兼備還是唯才是舉

2024-04-14歷史

初,智宣子將以瑤為後,智果曰:「不如宵也。瑤之賢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長大則賢,射禦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權利的象征-玉璽

作為智氏一族的族長,繼承人問題永遠是他這一生中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在春秋時期,一個大夫之家完全可以類比為一個小國家。而確定一個好的繼承人是維護這個家未來的重要舉措。

那麽智宣子是怎麽選的呢?他選擇了一個在各項外在能力上都冠絕全族的人。不過他卻忽略了內在品德。這一點,智果已經發現了。

智果作為族中的有識之士,向智宣子進言。可是智宣子卻不認為他的話有多麽重要,智果只能保住他能保住的部份。應該說他做到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從智宣子的角度來說,我們不能說他選錯了。表面來看,一個外部能力可以量化且十全十美的人是絕對適合管理這個家族的。同時,很難量化甚至可以造假的內在品德風險太大,無法作為選擇的依據。

從智宣子的角度來說,他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智瑤看上去就是個最優解。

從智果的角度來看,他能剝離出因為做決定而承擔後果的壓力。反而能看出更深層的問題。所謂「旁觀者清」,他看出了其中潛藏的危害。一個德不配位的人,比才不配位的人更加危險。也更容易失敗。

陳友諒的巔峰,沔陽州古城與行宮

春秋的例子可能離我們太過遙遠,那麽,我們可以舉明末陳友諒的例子。陳友諒便是一個才能十分出眾的人。

陳友諒為了掌握權力,毫不猶豫的殺死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推翻了自己的領導,消滅了不服從他的人。

最終的勝利者,朱元璋

但陳友諒在鄱陽湖一戰後輸給朱元璋之後便被自己的手下背叛,慘死沙場。這不得不說是智果觀點的證明。德不配位,是一定會引起大禍的。

其實,德不配位傷害的不只是自己,更會對無辜的人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時候我們更加關註一個掌權者的品德,而不是他的能力。

如果一個老師沒有師德,影響的不只是學生的成績,而是他的一生。就算這個老師之後受到了懲罰,但學生的一生卻回不來了。

如果一個官員道德品質敗壞,他執政的一方就會受他的影響,可能幾十年都恢復不過來。就算這個官員落馬,可時間已經失去,發展的機遇已經消失,而他的影響卻始終存在。

一個人的知識可以學習,技能可以鍛煉,能力可以培養。但人性,很難改變。

所以在治世,永遠都是「德才兼備」而不是「唯才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