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宋慶齡拒絕與孫中山合葬,直言:她伴我53年我答應要和她葬一起

2024-04-11歷史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癌癥在北京逝世。

全國因為這個訊息陷入悲慟,可比這個訊息更震驚的是國母的一番話。

作為結發夫妻,用行動詮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可就在丈夫撒手人寰之際,宋慶齡卻說做了這樣一個決定。「死後拒絕和孫中山合葬」,而是選擇和李燕娥合葬,李燕娥何許人也?有何通天的本事去讓宋慶齡做出讓全國人民震驚的決定。讓宋慶齡選擇放棄進入孫氏陵園的機會,去和她合葬?

她與宋慶齡究竟有什麽樣的故事,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與君初相識

國民美女宋慶齡與孫中山初次相遇於東京,年輕有為才子和佳人一見傾心,天時地利人和全具備,先生生活和事業上的貴人出現了:宋耀如。

中山先生派人邀宋老先生,老先生也是看中先生的才華和膽識,有意帶上自家閨女宋慶齡。這一見面,卻埋下愛情種子,事業比愛情先到一步。宋耀如和孫中山一見如故!

孫中山先生愛情上一清二白,清的皇帝腐敗無能,經濟落後停滯,同時也禁錮新思想和愛情的發芽。中山先生也不例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辦婚姻說來就來,中山的原配夫人名叫盧慕貞。

那時,年輕倔強的孫中山總是渴望自由平等,整天想著出去革新變法,母親為了留住孫中山,就用終身大事綁住孫中山,就把當時比較顯赫的人家盧耀顯閨女許配給自家兒子,可中山先生的靈魂都是自由的,雖然結了婚。沒有愛情有的只是對生活的妥協,很快中山先生就沖破牢籠,不願忍受無愛婚姻,倆人潦草收場。

與此同時,中山先生事業上活色生香,經過改革派為中國的改革和事業極力奔走,經過一系列牽線搭橋,新派人物透過3年的艱苦奮鬥,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做臨時大總統。

愛情事業雙豐收!孫中山結識了第二個老婆,陳翠芬,不久兩人便結成伴侶,中山先生生命中最幸福時刻就是晚歸是倆人獨處時光,愛情來的快去的也快。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中山先生在中年遇到了最想保護的女人。

1913年8月到12月春天,年輕貌美的宋慶齡背著父親偷偷和中山先生見面。對於每天的朝夕相處,這個帥氣儒雅的男人深深抓住少女的心,她對中山的感情越來越深,在給妹妹的回信中寫到:「很高興能幫助到孫中山先生,他需要我,我感到十分的快活」。

可中山先生再厲害,見了老泰山也是慫的不行,老泰山也算是中山先生半個老師。最初相識的時候,父親本來有意撮合,可父親發現孫中山結過婚,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老泰山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你憑什麽能娶到我閨女?」饒是見慣了大風大浪的中山也頂不住壓力。

中山先生沈思片刻道:「叔父,清政府腐敗落後,小侄力爭建立新秩序,為的就是家國安寧,國人不受落後腐敗思想影響,年輕時包辦婚姻無法避免,可現在男女老少追求愛與自由,我深知為人父的不易,可小婿的實力與誠信,時間會幫您見證。」

老泰山死活不願意,可女兒卻死活相中了這個拯救國家的男人,耐不住兩人軟磨硬泡。宋慶齡和孫中山多少次藕斷絲連,老泰山最終還是同意了。

郎有情,妾有意,才子和佳人終於在經歷萬難之後,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

相伴十年的兩人,深愛彼此,共同為了中國事業奮鬥,互相扶持。

只是上天也嫉妒這兩位苦命的鴛鴦,在兩人相伴十年的時間中,中山先生身體日益勞累垂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孫中山將愛人叫到病床前,在斷斷續續的話語中,說道:「我走後你萬萬不可傷心過度,也答應你死後單獨埋葬,死後你和她共同埋葬,這是為夫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

宋慶齡更是傷心不已:「你這一走就是永別,此後經年,我再去依靠誰呢?」

說罷,孫中山抓著宋慶齡的手猛然松開,宋慶齡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滾滾落在中山先生滿是皺紋的枯瘦雙手,嗚咽著不舍的趴在陪伴著的自己十年的丈夫。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帶著對國家的期盼和對妻子的不舍,因癌癥在北京逝世。

作為結發夫妻,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前伉儷情深,身後也必定渴望同穴!

然而,宋慶齡卻拒絕在死後與丈夫孫中山合葬。這女人何許人也?

樸實村婦打破生前承諾

這個女人就是孫家保姆,李燕娥,宋慶齡這樣評價她「不帶槍的警衛員!」

跟宋慶齡站在一起就像是自己家的奶媽一樣,可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卻讓宋慶齡牽腸掛肚50年。

自從先生去世之後,宋慶齡抑郁寡歡,宋慶齡家裏的老媽子年邁,就經人介紹認識了這個從廣東來的村婦,這個村婦就是:李燕娥。

這李燕娥也是苦命的女人,從小父母雙亡,叔父從小帶著養大,養育之恩比天還大,人倒黴喝涼水都塞牙。

16歲花季少女,也到了該婚配的年紀,叔父家窮,擅自為她定下婚姻,這男人天天對老婆非打即罵,甚至把她當成廉價的勞動物發泄,機會終於等來,新的國家秩序建立。

一批人思想現行解放,李燕娥終於逃離這個是非之地。聽說李燕娥的悲慘遭遇,宋慶齡也是可憐可嘆,沒想到兩人一見如故,「夫人,我願意一輩子為您服務。」二人初見時,李燕娥就對宋慶齡許下這樣的諾言。

當生命的光消失之後,日子過的也就是平淡如水了,自從先生去世之後,宋慶齡抑郁寡歡,生活的光再次熄滅,終身依賴的男人撒手人寰。但是就在她用事業彌補生活的空虛之際,另一束光打了進來,似朋友似姐妹的她,帶著一盞燈坐在了宋慶齡人生的路口。

李燕娥也是個細膩的女人,精心地照顧宋慶齡的飲食起居。宋慶齡每每深夜忘記吃飯休息時,李燕娥總會披著衣服站在旁邊等著,夜宵茶水時刻準備著,雖然宋慶齡的年紀比李燕娥大,但她總會非常親切地叫李燕娥為「姐姐」。

丈夫去世,國家動蕩,宋慶齡面臨內憂外患,敵特分子千方百計想腐蝕宋慶齡,身邊的同僚接二連三被收買。革命行動舉步維艱,這時貼身保姆就被盯上了,特務多次用金錢收買李燕娥,用介紹男人誘惑她,但李燕娥對妹妹忠心耿耿,只有一句話:「我老婆子就一條老命,就會做做飯洗洗衣服,別的我也不懂啊」。

天不遂人願,1941年12月,日本侵略中國領土,雨點般的子彈炮火緊緊砸在身上,宋慶齡與戰士們同生共死,可情勢危急。眼看敵軍就殺來,李燕娥不顧自身安危,肥胖的身子在槍林彈雨中往返穿梭,子彈從耳邊穿過可她不退縮,可死了夫人怎麽辦,她心慌如麻,可絲毫不慌,穩穩得架好扶梯,帶著宋慶齡躲避炮火死裏求生。

事後,宋慶齡滿臉慌亂問:「燕娥,你不怕死嗎,子彈不長眼,我多怕啊.....」

李燕娥咽了咽幹啞的嗓子:「夫人,您放心,只要我老婆子在一天,您的安全我保護你。」

宋慶齡化險為夷,一轉身眼淚就掉下來了,李燕娥也是老淚縱橫,劫後余生的幸福感讓兩人都感動不已,李燕娥身上全是黑乎乎的炸彈痕,胳膊上的灰色棉襖直接血淋淋的,順著枯樹般黑手直滴血。

可她只是用另一手抹了抹頭上帶著炮灰的汗水,咧著嘴笑著說:「沒事的,夫人,還好您沒事。小鬼子真是可惡,就是我太心急了。下回打死小鬼子」

亂世之中的女人有多難熬?

自從中山先生去世之後,內心的孤獨感從丈夫去世日漸衍生,丈夫走的那一刻,將一個女人一生的痛苦也勾了出來,沒有人可以給到自己依賴。面對這個為自己擋子彈的女人,宋慶齡內心浮起點點漣漪。

對於李燕娥如此不顧生死的保護,她也漸漸的找回了可以依靠的感覺。

姐妹情深,雙向奔赴

從小生活優越的宋慶齡從來沒有等級觀念之分,也經常嘮叨「都說三民主義,三民主義,人就是最大的,」所以她從來不把這個老姐妹當成下人,而把他當成親姐姐。

李燕娥比宋慶齡年齡小了20多歲,可一直被尊稱"李姐",按道理說下人吃飯沒有上桌的習慣。

李燕娥惶恐地說:"這怎麽可以呢?你是領導啊。使不得。使不得,我老婆子在廚房對付一口就可以的。夫人。"

慶齡笑笑說李姐,您坐在我旁邊吃,日子長久,咱倆也是個伴。」說著,就動手拉李姐坐下。

宋慶齡微笑著說:「姐姐跟我見外,槍林彈雨咱都走過來了,就聽我的罷。兩人吃飯,味道更香!你就依了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李燕娥也是感動不已:「夫人,那我老婆子就坐這了。」

李姐講起這些時,總是十分激動,說:只有夫人待我最好。"

李燕娥身材矮胖,為了讓姐姐休息的舒適,宋慶齡暗自安排客製一雙矮床給姐姐,在宋慶齡的眼中,李燕娥從來都不是傭人,而是自己的姐妹,她們的友誼長達54年。

兩位亂世中的女人相依相伴,兩位女人不僅在生活中相配相伴,在思想上也是與時俱進,李燕娥出身寒門沒讀過書,宋慶齡作為民國大才女,經常陪著姐姐讀書看報,倆人好不快樂,多看看書中的世界,還抽出時間考李燕娥,順便指導。

晚年相伴,友誼天長地久,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兩位老人在夕陽中相約出門喝茶,她們曾經承諾彼此:去世之後,也要繼續相伴。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1979年李燕娥患上絕癥,親如姐妹的宋慶齡為她找最好的醫生,貼心照顧,可還是無法治愈。李燕娥臨終前滿含淚水,滿是針眼的雙手無力的顫抖,想抓住宋慶齡的手卻無能為力。

宋慶齡更是淚如雨下,想握住姐姐的手,卻害怕弄疼她,只好輕輕捏住手說:「你這一走讓我更是心酸難過,說好一起變老,怎的又棄我不顧。」

李燕娥在病床前楞楞地看著宋慶齡,輕輕撫摸著她的頭說:「我不在你身邊,以後誰能照顧你呀。」

她壓抑著悲痛之情,盡可能抽出時間陪李燕娥聊天,以緩解她的痛苦。

李燕娥彌留之際,宋慶齡也是想盡辦法讓姐姐舒適,當時北京的情勢非常不好,生活用品物資都很匱乏。

綠色的蔬菜都很少可生病的李李燕娥正是需要這些補充能量。她怕李燕娥不習慣,就請人想辦法滿北京跑,想辦法多買些新鮮豆子來補充。

甚至親自跟家裏的小保姆一同研究菜品,為的就是讓姐姐多吃兩口,輕炒蠶豆沒味道,就往菜裏加兩滴香油。

李燕娥的身體早已吃不下任何東西,可面對宋慶齡體貼入微的關心,硬扛著吃下帶著香油味的蠶豆。

雖然清淡,但也蘊含滿滿情誼,宋慶齡特別吩咐每天要讓李燕娥吃雞肉,喝雞湯。吃不下也要吃。

當時國內外形勢都很嚴峻,宋慶齡更是忙得無瑕吃飯休息,可每天還是抽出時間往醫院跑,生怕老姐姐一人在醫院孤單。

對於垂危的李燕娥,宋慶齡心情十分難過,她曾給摯友寫信:「我最親愛的姐妹患上可怕的子宮癌,自從先生走後,我孑然一身,心如止水做這麽多年,可上天按安排燕娥姐姐來我身邊,又經歷此番遭遇。相約走過50年,她對我而言是那麽重要,也是我繼先生之後最重要的依賴,我害怕她會死去,她顫顫巍巍的躺在病床上,我卻絲毫無能為力,無奈,我是如此悲傷和六神無主……"

如果不是親眼讀到這些信件,簡直難以想像,在任何巨大的壓力下都穩定的宋慶齡,會發出這麽深的無奈和求救訊號。

之後,李燕娥於1981年去世,宋慶齡懷著無比痛心的情緒為姐姐安排後事,也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死後和保姆李燕娥合葬,共葬宋家陵墓」這是她和李燕娥生前的約定。

誰知這事卻遭到宋家人極力反對。

雖說當時風氣大改,但思想層面參差不齊,鼎鼎大名的宋氏陵園豈能讓小保姆百年安息?宋家名流頂住怎可與她同住陵園?」

一個被流氓糟蹋過的小保姆怎敢在陵園安眠?

宋慶齡一輩子最不愛的就是搞特殊,從不因為身份對自己有別樣的特殊對待,這一輩子,為了國家和人民,從未做過違背自身信仰和家族老輩的她。

一生中做了兩個違背當時綱常倫理的決定,一是違背父命嫁給孫中山;二是決定死後和保姆李燕娥合葬在宋氏陵園。

宋慶齡認為:「我跟李燕娥風風雨雨走過53載,如果沒有她,我的心又何來安慰之說,等同於親人的姐姐,生前我倆早已約定好。」

「身份等級,我是萬萬不在意的。她就是我宋家人,必須埋葬到此處」

「燕娥也是苦命的女人,53年青春未嫁,忠心耿耿的守在我身邊,沒有她,我的精神支柱早已坍塌,沒有她就沒有今日的宋慶齡。」

「她陪我走過槍林彈雨,擋過子彈,要是中山先生在的話,也勢必支持我的決定。我這一輩子不愛搞特殊,可這是我燕娥姐姐。」

宋慶齡滿含淚水說完,族中老人早已淚如雨下,一切不需多言,饒是再不開明的思想,也被這兩位的情誼感動的感動。

宋慶齡為實作她的諾言,把李燕娥的骨灰埋葬宋氏陵園!

親姐妹和丈夫相繼離世,宋慶齡更是無法快樂,生活乏味無比,在姐姐去世的100天後,宋慶齡亦傷心落魄,抑郁寡歡離開這個溫暖的世界,選擇與李燕娥合葬與本家墓地。

延續一生的友誼,也許就在下輩子開始新的篇章。 #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