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新中國沒火葬的兩位高級領導,一個是許世友,另一人有何特殊之處

2023-12-13歷史

乃我所知,自新中國雛形確立以來,自1956年始,倡導並廣行火葬之風氣,時值毛主席親筆執掌,率先在倡議書上鮮墨揚名。緊隨其後,周總理、朱老總等政要亦相繼揮毫簽名,無一不從容應允。

然而,開國上將許世友言辭聳人,言道:「我死後不火化。」在新中國的高層領導中,僅兩位高官未迎火葬之禮,許世友為其一。其不願被火焚之由頗為簡明,唯冀「死後盡孝」。

許世友解其因,謂曰:「我幼離鄉背親,未盡孝於母親懷抱,欲死後與其相伴。」此為淳樸之情,許世友未附名於火化倡議書,當時毛主席亦未有異議。

對於許世友之特殊遭遇,毛主席深知其苦衷。許世友生於河南信陽新縣,家貧艱辛。少時,饑寒之下,投身武術之門,為生計輔助武術師傅。其後步入少林寺,汲取武技精髓,再投身革命之潮流。

數十年來奔波四方,未有暇歸故裏,無緣盡子女之孝道。許世友自感虧欠母親,即使新中國建立,有余暇回鄉,也不過兩度。每次回家,常跪於母親膝前,淚如泉湧。

時值1952年,許世友身居山東軍區司令之位,執念回鄉探望母親。然時勢艱難,道路阻塞,馬不及車,仍然義無反顧。車行至新縣城,遂駕馬回老家。在村口,目睹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婦,負柴朝村而來。

許世友逐近,視之方知為母親。敢不輕易自陳身份,老婦卻先辨認出許世友,許世友遂跪拜母親懷中,淚如泉湧。然由於繁忙工作,許世友在家寥寥三日即辭別。許世友第二次回鄉乃逢1957年之冬。

舉世聞知,自新華夏奠基之初,自1956年始,倡導火葬之風,毛主席揮毫親自簽名於倡議書,周總理、朱老總等領袖亦步其後,無一例外。

然而,當年開國上將許世友言辭出人意表,言道:「我死後不火化。」在新中國高層領導之中,唯兩位高官未迎火葬,許世友為其一。其不願被火焚之原因甚簡,欲「死後盡孝」。

許世友明陳因由,言:「我自幼離家,未能盡孝於母親懷中,欲死後與其為伴。」此乃淳樸之情,許世友未附名於火化倡議書,當時毛主席默許。

毛主席對許世友之特殊境遇頗有諒解。許世友生於河南信陽新縣,貧寒之家。幼時,家貧無以供養,乃為武術師傅操持雜務,助養家計。後投身少林寺,攀取武藝之高峰,再投身於紅旗下。

經數十年奔波,未能歸依故鄉,無暇盡孝於親者。許世友自覺虧欠母親,即便新中國建立,得以返鄉,亦僅兩度。每次回家,恒跪於母親跟前,悲淚漣漣。

時值1952年,許世友身居山東軍區司令之職,心念歸鄉探母。時勢阻隔,道路難行,乃駕車至新縣城,再騎馬回故裏。村口,見一衣衫襤褸老婦負柴而來。

許世友逐近,方覺其為母親。不敢輕舉妄動,老婦卻先識許世友,遂跪拜母親懷中,淚如泉湧。然因工作繁忙,僅在家中逗留三日而別。許世友第二次歸鄉,值1957年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