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期間農民要砍地主的頭,陳毅怒斥民運隊長:為何事先不和我說

2024-04-16歷史

1940年,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駐紮於水西村,陳毅、粟裕等領導人皆在此處。

恰逢此年春荒,農民們家裏十分拮據,有些連基本的糧食都保證不了。

為了充饑,大家不得不去山上摘野菜,甚至摘野果,反正一切能吃的東西都被搜羅了來。

為了幫助這裏的村民還有戰士們渡過難關,時任新四軍民運工作隊隊長王於畊同誌決定出去借糧。

當地有個大地主,名叫李學書,他家不僅有良田千頃,還在城裏有涉及各行各業的店鋪,如酒坊、油坊等,說是腰纏萬貫也不為過。

於是王於畊就想到了去他家借糧,雖然王於畊是女同誌,但誌氣和膽氣都不輸男同誌們,從她能當這個民運隊長就能看出來了,後來她還成了葉飛的夫人。

到了李學書家,王於畊很是客氣地說道:

「李老板,如今大敵當前,大家理應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糧出糧,吃飽肚子才能打鬼子,保家鄉,您說是不是?」

李學書聽後笑了笑,說道:

「姑娘,你不懂,這些泥腿子有得吃,再說,我也沒有存糧啊。」

見李學書不願意借糧,王於畊既氣憤又無奈。

且不說他家大業大,就光他說的沒有存糧,怕是鬼都不信。

像李學書這樣十裏八鄉出了名的富豪,若他願意借出一些糧食,農民和戰士們的日子也能稍微好過些。

王於畊又不能硬搶,人家不借,她只能另想辦法。

不過她總覺得李學書不願意借糧說不定是有什麽別的企圖,所以她讓人盯著李家,萬一李學書有什麽其他動作,就趕緊來找她。

果不其然,有天晚上,農抗會有人來找王於畊,說李學書要偷偷把糧食運到城裏給漢奸,已經被農抗會的成員攔下來了。

王於畊大喜,問到底怎麽回事?

那人就把抓住李學書的過程說了一下。

那天晚上,大家正在李家附近蹲守,忽然發現他家的傭人運出來了不少糧食,看樣子,是要往城裏送。

農抗會一想,這不會是要給城裏的日軍和漢奸送去吧?

幾人趕緊上船,將李家運糧的船攔了下來,李學書頓時一慌,還以為他們要來搶糧食。

等到對面說明來由,李學書才知道,他們以為自己要把糧食送給日軍,他解釋說自己這是要去城裏碾米,絕不是投敵叛國。

但農抗會的弟兄們不信,眼看著僵持了這麽久,天都要亮了,李學書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陳毅司令。

1939年新四軍剛到水西村的時候,為了不打擾村裏的百姓們,就住在了路邊。

李學書看到後十分感動,將自家的祠堂騰了出來,讓新四軍戰士住,那段時間,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也在這裏。

陳毅由此與李學書成為好友,李學書見自己不管怎麽說,農民們都不相信他,就想到讓陳毅同誌給他做擔保。

農抗會答應了他這個請求,帶著他去了司令部。

王於畊本想晚上就去現場看看,但有人攔住了她,讓她等天亮再去。

天一亮,王於畊就聽說他們要去司令部找陳毅,趕緊先給陳毅打了個電話。

那時陳毅剛睡著,他和毛主席有個一樣的習慣,那就是晚上工作,白天休息。

這時候,農抗會已經帶著李學書到了司令部,李學書一見到陳毅,就說自己真的是去碾米的,並且保證半個月內把米運回來。

農抗會不信,問他為何碾米要大半夜的偷偷運糧?

陳毅對雙方的矛盾有了大致了解後,勸他們都不要激動。

他先是對農抗會提出了表揚:

「你們有這麽高的警覺性很好嘛,愛國抗敵保家鄉,攔船,反對運糧資敵,是對的嘛!」

李學書當即急了,再三保證自己真的是去碾米的,陳毅點了點頭,也相信他說的話。

但這事既然鬧到他面前了,那就總要給雙方都有個交代。

陳毅想了想,決定當個見證人,也是為李學書作保,讓他半月內必須把糧碾好帶回來。

李學書連連點頭,還說要是帶不回來,就提頭來見。

陳毅相信了他,但農民們覺得空口無憑:

「我們相信陳司令,但是不相信你,你立個字據,按上手印。」

就這樣,李學書寫了三份字據,一份給陳毅,一份給農抗會,還有一份自己留著。

在陳毅的周旋下,這件事總算暫時解決了,李學書走之前,陳毅對他說道:

「李先生,我這個見證人不好當,你可得守信啊。」

李學書稱那是自然,農民們見狀,就也放李學書離開了。

這半個月,農民們一直派代表在李家附近盯著,一轉眼,半個月的時間就過去了,可李學書運出的糧食卻半粒都沒見回來。

農民們當即鬧了起來,問李學書是不是真的把糧食送到敵人那兒去了?

李學書沒承認,他說米還沒碾好,但和一開始的說法不一樣了,他說即便是碾好,也不想把米運回來了。

「這是我的米,我想放哪兒放哪兒,你們管得著嘛?」

「你放哪兒我們管不著,但是你放日軍和漢奸那兒我們就管得著,你就是漢奸!」

「你怎麽說話呢?誰是漢奸?」

「你不是漢奸,為什麽不把米運回來?」

李學書也不爭辯,扭頭就要走,大家一擁而上把他攔住,農抗會主任拿出李學書當初寫的字據,上面清清楚楚寫著,要是拿不回來米,那就提頭來見。

字條一拿出來,大家群情激昂,高喊著按字條來,得砍了漢奸的頭。

眼看大家越來越激憤,李學書這才慌了,剛好他看見了旁邊的王於畊,就向她求助。

王於畊也沒有辦法,白紙黑字寫著,李學書也弄不回來米,大家情緒如此激動,不是她一個人能勸得住的。

這時李學書想起來了陳毅,他說去找陳司令,陳司令是自己的保人。

農抗會剛好也想找陳司令,一夥人又風風火火的來了司令部。

農抗會代表一見到陳毅,就敬了個軍禮,然後說李學書運糧資敵,當砍頭。

李學書當然不認這個罪,至於米沒運回來,他說是還沒碾好,想讓再寬限幾天。

農民們不依,稱半個月前是他自己立下的這個時間,哪有他說反悔就反悔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了起來,陳毅看看這邊,又看看那邊,板著臉不說話。

李學書一咬牙,說道:

「請大家再寬限我幾天,只要米一回來,我可以先借給大家,賒賬都行。」

「我們不要你的米,要你的頭!運糧資敵是漢奸才幹得勾當,請陳司令下令,砍了他的頭。」

陳毅聽了半天,沒見農抗會拿出李學書的是漢奸的證據,也沒見李學書拿出自己不是漢奸的證據,從頭到尾,都是雙方各執一詞。

大家也很快就發現陳毅一直沒說話,漸漸地,屋賴恩靜了下來。

陳毅臉色不太好看,李學書壯著膽子請陳毅說兩句,陳毅嘆了口氣,說道:

「砍頭,不太好吧,砍了頭可就長不出來了。」

李學書十分支持陳毅的話,緊接著陳毅又說:

「我看這樣吧,李老板還是立功贖罪的好,農民兄弟們是最講道理,最有氣量的,大家還是再寬限他幾天,可是李老板啊,你得說話算話,米一定得運回來,漢奸這頂帽子,不太好戴吧!」

李學書忙說一定一定,安撫好他,陳毅又道:

「現在春荒,鄉親們沒有米吃,你看得見,該拿出幾十擔米來救荒,如何?」

李學書看向一旁的農抗會,表情似有為難,陳毅勸道: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何況如今抗日打鬼子,保家鄉嘛,我就是這個話,誰叫你請我當保人呢!」

李學書這才答應,農抗會還有人不願意要李學書的糧食,堅持要砍了他的頭,李學書承諾願意拿出二三十擔糧食救災,彌補自己的過錯。

陳毅也勸農民們冷靜些,正值抗戰的關頭,更要團結一致,王於畊也來勸農民代表們,看在陳毅的面子上,這場糾紛才好好收場了。

事情結束後,王於畊等人回到了服務團駐地,他們前腳剛到,陳毅後腳就來了。

王於畊此時還高興著,將大家召集起來接待陳毅,可陳毅卻冷著臉,怒道:

「農抗會代表和李學書兩次鬧到我司令部,你們事先為什麽沒同我打招呼?你知道麽,這事叫我多被動!」

陳毅認為,農民的利益要照顧,可李學書雖是地主,卻願意和新四軍合作,這也是他們需要團結的物件。

萬一真把他逼急了,那真可能不是漢奸也要去做漢奸了。

像這樣的鬧劇,萬一沒有收拾好,導致李學書真的被砍頭,或者傷害了群眾的利益,那將是非常得不償失的事情。

大家聽著陳毅的教訓,一個個都面有愧色,默不作聲。

陳毅無奈道:

「你們呀,可不能第三次把農民和李學書帶到我那兒去了,再來了,我也不好辦了,農民真要把他的頭砍了,可就安不回去了,記得,遇到問題,先請示報告,最重要的是要弄腦筋。既要支持群眾,又不要把事情做絕。要記得現在群眾最根本的利益是抗日,一切要服從大局。」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知道了。

陳毅對於李學書和農民之間的矛盾處理的算是兩全其美,李學書的確沒有投敵,他只是不願意借糧,農民們義憤填膺,也是怕他真的要去做漢奸。

後來在陳毅的影響下,李學書意識到了即便自己守著這家底,一旦日本人打進來,別說他的所有家產都會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不一定活得下來。

只有支持抗戰,才能有一線勝利。

從此,他也成了一名開明鄉紳,積極給新四軍提供糧食和錢財,還把自己唯一的兒子送到了延安,新中國成立後,李學書的兒子成了浙江省文化局副局長。

陳毅元帥用自己的智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只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驅逐日寇,保衛家園,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他們拼盡一切換來的。

向所有的抗戰英烈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