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和平」切割地球(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外交戰

2024-01-29歷史

大國「巨頭"桌上弄牌

從1943年夏開始,蘇聯紅軍接連發動攻勢,直到德國戰敗。那時美國就已經力圖稱霸世界了,英國則竭力要保持自己的陣地,同時又準備與美國在外交鬥爭中聯合起來反對蘇聯。史太林不斷要求羅斯福和丘吉爾承認蘇聯有權控制東歐的範圍。這些大國「巨頭"們把戰爭視為一場賭博,拿這個星球和這個星球上的人民作賭本,為了本國的政治需要和利益,圍在一桌、共弄一副牌。他們各自盤算著「以大壓小"、「碰誰吃誰"的策略。以加速或化解戰爭帶來的後遺癥。這些「牌友"先在魁北克、德黑蘭,後到雅爾達設局,話分天下。

(一)魁北克會議看牌局

1943年8月,在魁北克舉行了關於遠東戰略的英美中三國會議。會上,英美關於遠東戰略問題的矛盾又一次突出表現出來。盡管美英兩國就戰勝德國後的12個月內最終消滅日本的問題達成了協定。但是在這一方面都沒有制定作戰方案和任何具體措施。美國總統希望把托管制度套用到日本占領區和其他殖民國家,丘吉爾認為是對不列顛帝國的威脅,他說"我們要決意保住屬於我們的東西"。當太平洋戰爭還在繼續進行的時候,英美統治集團就已經為戰後世界的結局問題爭論不休了。美英之間在遠東問題上的矛盾,對其軍事行動的進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1944年9月11日至16日,英美政府首腦在魁北克舉行了第二次會議。首先討論了西北歐、意大利和巴爾幹半島的軍事行動計劃。羅斯福和丘吉爾在給莫斯科的信中談到會議結果,即″為使敵人在西戰場遭到失敗,最好是突擊努爾和薩爾",消滅德國的武裝力量,以期"插入德國的心臟"。此外就"德國崩潰後把軍隊迅速調往太平洋戰場的計劃。

其次,討論了有關遠東和太平洋戰爭的一些問題。兩國參謀部制定了美英在遠東加強空中和海上軍事行動,進攻緬甸和在其首都仰光空投陸戰隊,把日本從菲律賓和太平洋群島驅逐出去。會議決定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不建統一武裝力量司令部。英美兩國首腦討論了德國的前途問題,他們計劃把它變為「農田和牧場之國"。從世界市場上排除德國,使之成為美國商品的銷售市場。在歐洲建立「均勢",而德國成為他們的附庸,這一計劃在會議上達到完全一致。關於會議透過的軍事決定,丘吉爾和羅斯福總統簡單通知了史太林,然而有關這些政治問題的決議,羅丘二人未做任何通報。並提出暫緩擬定任何有關德國的計劃。

(二)德黑蘭會議談交易

1943年的蘇德戰場戰略形勢和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改變。使美英領導者認識到,在締結和約時,不可能把自己的條件強加於蘇聯,必須重視蘇聯的意見。同蘇聯合作來解決戰時和戰後安排的基本問題。蘇聯始終不移地加強同西方盟國的合作。英美蘇三大國都處於各自的立場和利益,為達成最高級代表會晤的協定而展開了外交活動。

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1943年8月19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從魁北克致函史太林,信中說"我們現在正處於戰爭的決定性關頭,這是進行會晤的最適當良機"。蘇聯政府認為三國首腦會晤是時宜的。提議在離蘇聯不遠的地方進行,還要求事先確定需要討論的問題範圍及各項提案草案。

美英兩國接受了蘇聯政府關於三國外長預備會議的建議,定於10月19日至30日舉行。會議第一項議程,是縮短戰爭時間的措施。第二項是盟國簽署【普遍安全宣言】問題。莫斯科外長會議結束,【訊息報】發表文章闡述蘇聯的立場,指出″蘇聯的觀點是堅決反對恢復反蘇‘防疫線’政策的一切企圖,不管他們是以什麽樣的偽裝形式出現"。10月30日,三國外長和中國駐莫斯科大使傅秉常簽署了【四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稱戰爭結束後,蘇美英中四國政府在解決爭端時,彼此將進行磋商而不付諸武力。

「三巨頭"會戰德黑蘭。 在莫斯科外長會議期間及結束後,三國首腦還為會務地點和時間進行通訊討論。確定會議在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蘭舉行,隨行人員由外交部長和政治、軍事顧問,著重研究了作戰問題,特別是開辟第二戰場的日期問題。史太林在會上宣布,蘇聯打敗法西斯德國,即對日宣戰。盟國公正的評價了蘇聯政府關於對日宣戰的決定,認為這個決定是進一步反希特勒聯盟、盡快消除遠東的侵略策源地重要步驟。

德國命運未蔔。在德黑蘭會議上,三國政府首腦就德國的前途問題交換了意見。首先談判的是必須采取哪些措施使德國永遠不能再發動新的戰爭。美國國務卿赫爾建議三大國的軍隊占領德國,進行管制和實行"政治分權",把德國劃分成幾個國家,特別是要把普魯士同德國的其余部份分開。蘇聯首腦在11月29日同美國總統會談時說,盟國必須建立一個有權占領戰略要地的強有力的機構。英國首相支持分割德國的想法。針對在歐洲建立聯邦的建議,史太林指出,我不喜歡新的國家聯合體的計劃,匈牙利和奧地利必須各自獨立存在。

解決波蘭"火柴棒"。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曾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波蘭流亡政府"對戰後時期懷有很大的野心"。倫敦的波蘭人私下說"由於俄國大大被削弱,德國將被摧毀,波蘭必將成為世界上這一地區最強大的國家。1943年11月,波蘭工人黨發表【我們為什麽而鬥爭?】宣言,在對外政策方面,宣布與蘇聯建立牢固的聯盟和友誼。羅斯福總統希望蘇聯政府能夠同波蘭政府開始談判和恢復關系。丘吉爾用三根火柴棒說明蘇、波和德國之間的邊界應該怎樣劃分?他說其中一根火柴表示德國,另一根表示波蘭,第三根就表示蘇聯。事實上史太林的方案已接受。波蘭"火柴棒"向西"挪動″,用德國領土補償,史太林加上了柯尼斯堡。

丘吉爾用三根火柴棒比劃了東歐的新邊界。於是,這個希特勒侵略的波蘭國家的命運,在背著它的情況下,被英國首肯宰割。

德黑蘭會議"展望了德國戰敗後的歲月",盡管在一些問題上沒有做出決定,但有助於更好地了解各方對世界政治問題的觀點,有助於為下一個會晤對這些問題作出決定。

(三)雅爾達會議亮底牌

隨著反法西斯德國軍事行動的發展,結束戰爭和安排戰後世界一系列政治問題,特別是應該制定盟軍在反希特勒德國戰爭最後階段的協同一致的軍事行動、處置戰敗的德意誌帝國的基本原則。對日作戰,實作戰後世界國際安全問題的基本原則,急需舉行新的最高級會晤。

尋找金羊毛的會晤時機。1944年7月19日,美國總統正式提出了舉行新的最高級會晤的建議,羅斯福致史太林的信中寫道,「建議事情進展的如此迅速和順利,我認為應該盡快舉行首腦會晤"。史太林在8月2日給羅斯福的回信中說″"遺憾的是,與我們前線戰事有關的情況,使我不能指望有可能在最近進行這個會議"。

10月,丘吉爾啟程去莫斯科。羅斯福"完全理解"丘吉爾同史太林會談的"願望",他在給史太林的信中寫道"我相信,我們三人,而且只有我們三人,才能夠找到解決尚未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把即將舉行的莫斯科會談看作是「三巨頭"會議的預備會議。

莫斯科會談之後,美、英、蘇三國政府在來往信函中就召開新的三國最高級會議問題交換意見。決定「三巨頭"會晤在蘇聯沿海岸進行,根據丘吉爾的提議,確定會議代號為"阿爾戈航海者"。據傳說,一些古希臘的勇士到黑海沿岸去尋找金羊毛的故事。借此,美英兩國領導人到黑海沿岸尋找金羊毛的機會來了,蘇聯同意對日作戰就是金羊毛。

雅爾達會議環境和氣氛。1944年12月,德軍在西線的阿登地區(比利時)對盟軍發動了強大的反攻,美英軍隊陷入了困境。1945年1月6日,丘吉爾不得不向蘇聯求緩。在1月戰役中,蘇軍朝柏林方向推進500km,進入了德境。這時,英美兩國在太平洋和東南亞集結了大量海空軍,要進攻日本本土,但兵力明顯不足。這就激發了美國政府要抓住蘇聯「金羊毛"的企圖。正如羅斯福在三大國"巨頭″會上所述:「為了擊敗德國我們應該有蘇聯的支持。在歐洲戰場結束後,為了同日本作戰,我們更是絕不可沒有蘇聯"。羅斯福"決心爭取在雅爾達得到"蘇聯關於參加遠東戰爭的書面保證。

2月2日,美英兩國領導人前往克里米亞的雅爾達途中,在馬爾他島討論了有關結束對德、日戰爭的一些問題。丘吉爾強調不宜「讓俄國人占領的西歐地區超出必要",他認為地中海也是英帝國的一部份,必要時可以在希臘首都「象在一個被征服的城市那樣"行動。羅斯福曾抗議英國在希臘的行動。美國專家認為當時正在出現的英蘇矛盾有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羅斯福要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充當不列顛和蘇聯之間的仲裁人。可是卻常常在一些完全合乎蘇聯心意的措施上實行退讓策略。

決定戰後德國的命。「三巨頭"雅爾達會晤於2月4日在利瓦吉亞宮開幕。根據史太林的提議,會議由身患疾病的羅斯福總統主持。

首先討論軍事問題,蘇英軍事代表報告了蘇德戰場和西歐戰場的態勢,期間,三國軍事代表就協同作戰的問題進行了磋商。在決定「轟炸線"問題上,由於英美軍隊和蘇聯軍隊雙方都在向前推進,將這條線畫在什麽地方達不成協定。這次會議是反希特勒德國戰爭中軍事合作的最高峰。必須占領整個德國,這一點毫無懷疑的余地。

由於蘇聯政府的努力,歐洲咨詢委員會制定了關於德國無條件投降條款,即德國占領區和"大柏林"管理等檔。三國首腦擬定了協調一致的對德政策「的基本原則,宣布占領和盟國管制的目的是″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並使德國永不能再破壞全世界的和平"。

在2月5日會議上,蘇方聲稱,「在制定賠款計劃的時候,蘇聯政府一貫註意創造條件使德國人民在戰後年代能夠維持歐洲平均生活水平"。

和以往一樣,英美兩國政府最熱衷的是分割德國的計劃。他們以國際安全的利益為理由,解釋自己的立場。丘吉爾提議把「分割德國"問題和其它提法寫入條款",由三大國代表組成的委員會研究分割德國的程式。

關於波蘭問題。怎樣解決波蘭問題,是三國首腦頻繁通訊的主題。丘吉爾承認,解決波蘭問題是"舉行雅爾達會議最迫切的理由"。蘇聯政府承認波蘭臨時政府引起倫敦和華盛頓的不安。史太林在會晤時強調指出,波蘭問題,對於蘇聯來說,不僅是一個榮譽問題,而且是一個安全問題。在歷史上波蘭總是敵人進攻俄國的走廊。羅斯福說"波蘭問題最重要的部份,仍是波蘭成立一個永久性的政府"。他建議「先成立臨時政府"。丘吉爾表示支持這一提議。史太林指出,「波蘭政府只有在波蘭人參加並得到他們的同意時才能成立"。美英政府被迫願意同蘇聯共同商討他們與倫敦的波蘭政府斷絕關系並轉而承認新的臨時政府的條件。

決定遠東問題。羅斯福認為太平洋戰爭完全是美國的事,他不想要英國或者法國起任何作用,但他又需要得到蘇聯「無私心"的幫助反對日本。蘇聯政府認為必須恢復蘇聯在遠東由於1904年日本背信棄義進攻俄國而喪失的權益。美國總統背著丘吉爾,同史太林進行了一個私下的會見,定了一項事實上的秘密協定。2月11日,″三巨頭"簽訂協定,規定了蘇聯將得到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租借旅順港和中東鐵路。保持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蘇聯表示願意締結一項蘇中有好同盟條約,"幫助中國從日本的鐵蹄下解放出來"。美英政府之所以簽署關於遠東問題的協定,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他認為沒有蘇聯參戰,不可能迅速戰勝日本。希望俄國開辟一個對日戰場,這將大大加速日本的失敗。

為了保證戰後的國際安全,雅爾達會議還討論了建立聯合國問題。在最後,決定一系列重大問題時都相互做了一定的妥協和讓步。1945年2月13日【真理報】的文章指出,雅爾達會議將作為民族大國在戰爭最後階段進行緊密戰鬥合作的歷史見證,而載入反對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的解放戰爭的史冊。

(四)第二戰場定決局

蘇聯要求開辟第二戰場。1942年6月,美英兩國政府同蘇聯協定約定在當年開辟第二戰場。8月,丘吉爾軍事顧問和美國駐英特使專程赴莫斯科,會談中說明英美不能在法國西北部開辟第二戰場的理由。史太林對丘吉爾說,「你們要是不願冒險,就不能贏得戰爭,你們不該這樣怕德國人"。丘吉爾把話題轉到"火炬"即在北非登陸的作戰計劃。並畫了一張鱷魚的圖形。這次向史太林說明美英的戰略意圖。史太林說,「願上帝保佑這個事業成功"。

英美軍隊執行「火炬"計劃。1942年11月8日,在法屬北非登陸。直到1943年5月13日,掃清了在突尼西亞的德國軍隊,結束了非洲戰事。8月17日,美英在魁北克召開「三叉戟″會議,確定從法國打進歐州大陸的「霸王"計劃。

在德黑蘭會議上,再一次暴露盟國在進攻歐洲的地點、規模和日期問題上的分歧。羅斯福報告了「霸王"戰役計劃。11月30日會議,三國政府在發表的宣言中聲稱「已就東部,西部和南部發動戰役的規模和日期充分達成協定。

在德黑蘭會議結束後不久,羅斯福任命艾森豪威爾為西北歐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開辟第二戰場,指揮和實施諾曼第登陸。蘇軍維斯瓦奧德河戰役、匈牙利戰役、東普魯士戰役和東波美拉尼亞戰役結束後,挺進柏林,在歐洲被占領國人民的武裝鬥爭有力配合下,三條戰線內外夾攻,東西合擊。

4月20日,蘇軍開始炮擊柏林。這時的柏林是一座戰火熊熊、炮聲雷鳴的孤城。5月2日下午3時,德軍停止抵抗,舉起雙手。5月8日24時在柏林城正式舉行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0時生效,歐洲戰爭致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