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聞知國軍在金門戰役中大勝,解放軍大敗,流著淚說了一句話

2024-04-16歷史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第二十八軍蕭鋒懷著「必勝」的信心,奉三野第十兵團素有「小葉挺」之稱的司令員葉飛之命,集結兵力發起了著名的「金門戰役」。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以我軍9000余將士大部份壯烈犧牲,少部份將士被國軍俘虜的慘痛代價收場。金門戰役的慘敗,成為了我軍解放戰爭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失利戰。

10月27日,在台北草山公館的蔣介石得知國軍在金門戰役中大勝、解放軍大敗的訊息,竟流著淚說出了一句話……

那麽,可以在陸上鯨吞蔣介石的八百萬精銳之師的解放軍,為何會在這個小規模的金門戰役中失手呢?而從不輕易外露情感的蔣介石為何又會為此流淚發出那一句感慨呢?

勝敗之因

1949年10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鼓作氣在短短幾天之內便輕松攻取了廈門,這不僅讓駐守在廈門的全體解放軍指戰員們對下一步奪取金門島增強了信心,也讓我軍的很多人從內心產生了放松的心理。

一時間,軍中很多人都樂觀地認為:那金門不但沒有什麽工事,而且殘兵敗將中的兩萬人是駐守的李良榮兵團的主要力量。具有永久性工事的廈門都被我軍輕松拿下,何況是一個小小的金門島呢?

然而,令司令員葉飛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大勢已去的蔣介石居然啟用了被毛主席稱為國軍中「狡如狐,勇如虎」的胡璉來固守金門,而正是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這次戰役中發揮了不容小覷的作用。

一開始,胡璉不僅巧妙地隱藏了自己作戰的行蹤用來迷惑解放軍的判斷力,而且還在緊接著的10月24日向蔣介石發出了「十二兵團還在海上」的一封電報,並假意向蔣介石請求撤回台灣。

得知此「好訊息」的葉飛,並不曉得其中的「蹊蹺」,錯誤地認為:趁著一邊胡璉兵團還未上島,李良榮兵團還未完全撤走的狀態下,攻取金門便是絕佳的好機會。

而此時的葉飛還面臨著剛剛解放,社會秩序尚不穩定的廈門帶來的一系列的市政工作。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些工作,葉飛將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市政建設的工作中,不知不覺中,他對於市政接管工作的熱情已經遠遠高於對金門戰役的重視程度。

與此同時,葉飛一系列輕敵的言行和決策更是將我軍主動發起的金門戰役推進到了失敗的邊緣。

在10月份的兵團作戰會議上,意氣風發的葉飛認為金門就是碗裏跑不了的肉,想何時夾,就何時夾,一副「此役必勝」的輕敵態度。

作為福建的最高軍政領導,一位金門縣縣長居然已經在他的安排下提前任命,「鮮鮮出爐」了。

此時的葉飛簡單地認為:「大陸不再會有大仗可打,你們二十八軍就來掃個尾」,於是便把解放金門的任務交給了善守不善攻的第二十八軍。

而此時的第二十八軍正處於軍長朱紹清在上海治病,政委陳美藻忙於治理福州,參謀長也未到位的非常時期,副軍長蕭鋒只能一個人硬著頭皮扛起了這「千鈞之重」。

可是,令人沒有料到的是,即便是身負「千鈞之重」的蕭鋒也是有著不小的輕敵之舉。

沿著「照顧本位,最後抓一把」的錯誤思想,蕭鋒抱著為二十八軍「此戰必勝,勝利後必有繳獲」的「謀利」態度,做了很多「異常」的安排。

首先,在人員上,他調集了不同師的人員。

其次,只能承載9000余人的船上卻裝上了很多不該裝的慶功用的東西——大量的新版人民幣、被風浪顛簸得嗷嗷直叫的待宰殺的肥豬、堆積如山的辦公桌椅……

而且,這是在作戰船只極度緊缺的情況下做出的非常不合時宜的安排。

一切表明,二十八軍對本次戰役的勝利信心滿滿,似乎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把勝利的紅旗插在金門島上。

於是,當毛主席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新中國成立僅僅過去24天,蕭鋒便奉葉飛之命率三個團,以征用的大小各異的簡易木船、漁船和各種簡單的渡海工具,向金門島倉促地發起了登陸攻勢。

要知道,解放軍隔岸炮擊的火力有限,同時,金門島又是世界上布雷最密集的地區。而這一切動向,並沒有引來求勝心切的二十八軍多加關註。

最先登陸的一批解放軍因觸雷死傷無數,即便到了70年代,金門島上仍舊可以看到很多防雷的警示牌。

除此之外,盡管解放軍透過強攻登陸了金門島,並在島上建立起攻守陣地,卻面臨著後方無兵力增援、醫藥食物補給不到位的窘境。

而與之不同的是:國民黨一方卻格外重視這場戰役。

他們深知金門具備的絕佳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如果金門一旦失手落到大陸共產黨的手中,對於當時的國軍來說,台灣海峽將面臨極大的威脅。

基於這種清醒的認知和重視,蔣氏父子曾多次親臨前線部署作戰任務,其麾下的陳誠、胡璉、湯恩伯等眾精銳盡出,配備了最好的戰時裝備和物資補給,甚至還聘請了日軍將領根本博參與指揮作戰。

吃了多年敗仗的國民黨,聯合飛機、軍艦、坦克,以「海陸空」三軍立體齊發之勢,終於將數年戰敗的困獸之威在金門戰役中爆發了出來。

隔岸相望的大陸這邊將慘烈的戰事盡收眼底,站在指揮所裏的蕭鋒雖有大量的兵力,但面對汪洋一片,以及悉數被國民黨空軍力量燒毀的接運船只,只能著急地仰天怒吼,隔海興嘆。

最終,經過雙方整整三天三夜的惡戰,向來所向披靡的解放軍在本次戰役中慘敗,而好久未打過勝仗國民黨軍隊卻是載譽而歸。

第二十八軍幾乎全軍覆沒的訊息震撼了我軍上下,司令員葉飛更是獨倚窗前,仰天長嘆,淚灑衣衫;而國民黨軍隊的大獲全勝,讓深居台北的蔣介石激動地一邊流淚,一邊說出一句話:「台灣安全了……」

那麽,作為曾經不可一世的蔣介石,為何會有如此的流淚之痛呢?

流淚之痛

如果說長期與毛澤東的對決,讓蔣介石政權常常處於風雨飄搖的惴惴不安之中,那麽金門戰役的大捷,便如一劑強有力的興奮劑。

它讓不得已告別大陸遼闊而親切的故土,蝸居在台灣這個彈丸之地的蔣介石既興奮又感慨。

蔣介石在1949年的日記中常常反省和回顧這一年來的慘狀,而此時的他可以指揮的部隊,僅僅是在大陸時期的十分之一。

大批跟隨蔣介石逃亡至台灣的國民黨要員和普通士兵,兩手空空地來到台灣島內,一下子讓整個台灣陷入不堪重負的經濟危機中。

大街上隨處可見「將軍賤如狗,政客滿街走」,而在這些所謂的將軍和政客的心目中,台灣也早已是「等待爆炸的火藥庫」。

1949年的「雙十節」,在香港舉辦的國民黨「雙十節」慶祝酒會上,來參加的也只有鳳毛麟角的十多人而已。

國民黨中宣部好不容易湊銀子在香港辦的【香港時報】,每天僅印出的5000份中,有半數以上都是贈送給在香港的社會名流和國民黨的前官員,而他們大多都是唯恐避之不及。

至於國外的很多媒體,更是將國民黨政權附加上「垂死」之類的形容詞,時局的動蕩讓當時的人們都為此唏噓不已。

就連深居在風景秀麗的草山,泡著常年不息舒適溫泉的蔣介石,也有暫時棲息此地,「落草為寇,占山為王」的不適感。

為此,蔣介石還特地下令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大有一番效仿推崇古代哲人王陽明之意。

回顧那麽多年的前塵往事,聯系當下的處境,相信彼時的蔣介石內心一定是心有所悸動的,政治生涯階段性的轉變,造就了他此一時彼一時的境遇……

當他從兒子蔣經國那裏聽到金門古寧頭全勝的捷報時,心中所有的「痛」便湧現出來,自然是忍不住地「老淚縱橫」了。

對於蔣介石來說,他太需要一次勝利來為他鼓起心中壓抑許久的「中氣」,憑著這股「中氣」 便可以讓他重拾信心。

金門戰役的捷報,讓蔣介石認為這是他轉敗為勝的開始,也將他從1949年逃離大陸的痛苦夢魘中一點點地拔出。

然而,同樣是這場戰役,對於我軍來說卻付出了沈痛的代價,這讓解放軍部隊開始深刻反省本次戰役應吸取的教訓,作為三野第十兵團的司令員葉飛更是在自責中總結出了金門失利的根本原因。

失敗之訓

有人說:「失敗是一種教訓,它是情況好轉的第一步。」

當葉飛幾次向中央懇請處分,並剖析了金門失利的根本原因就是出於自己的「輕敵」時,毛主席並沒有給予葉飛任何處分,而是明確表示這不是處分的問題,而是接受教訓的問題。

縱觀金門戰役失利的各種原因,這些年來很多軍事專家、上將、學者都有過各種各樣的爭論,但也都從客觀的角度進行了相關的分析。

比如,領導者的輕敵、準備上的倉促、情報工作的不足導致的盲目進攻、無統一指揮、對客觀情況沒有周密細致的調查分析、對海上作戰的實際情況毫無經驗等等;

再比如,軍中的誇功自大、急於求成、利欲熏心等都是隱匿在第二十八軍中的元兇巨惡。

這些諸多問題點漸漸匯整合了我軍金門戰役敗筆中的「一筆一畫」。盡管毛主席沒有處分葉飛,但是葉飛始終都在自責、痛苦、悔恨的油鍋中煎熬了數年。

金門戰役後,葉飛一直按毛主席的指示谷馬礪兵,並暗自下決心要親自攻下金門,將功折罪。

然而,次年韓戰的爆發,讓葉飛的這一願望成為了他這一生永久的遺憾。

但正是金門戰役的「知敗」,奠定了後來海南戰役「知勝」的基礎,所謂「未知敗,焉知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金門古寧頭,一對親兄弟在戰火紛飛中相見。但他們一個是等待上級嘉獎的梟雄,一個卻是落敗的戰俘。

究其原因,原來他們都曾是一起被國民黨征兵,內戰中弟弟被我軍俘虜而參加了解放軍,於是便出現了金門戰役後,四目相對,淚如泉湧戲劇性的一幕。

七十多年過去了,歷史的車輪繼續朝著既定的方向轉動著。

中國大陸在國防、科技、經濟的建設發展、綜合國力等方面,都在向可喜的方向行進著。

不論如何,所有的中國人都不希望「骨肉」再分離,更不希望看到打斷骨頭連著經脈的「兄弟」自相殘殺以及他國各種理由和別有用心的政治幹涉。

今天的我們,必將莊嚴而鄭重地接過先驅們手中的接力棒,共同奮力去成就那福澤兩岸人民千秋萬代的美好未來!

參考資料:

1、知網:葉飛的「金門」情結 林俊超 福建黨史月刊 2004-04-05 期刊

2、知網:金門戰役紀事 人民公安 2016-01-10期刊

3、知網:金門戰役的背後 胡平 同舟共濟 2014-02-01 期刊

4、知網:【金門戰役紀事本末】論 吳鈞堯 台聲 2016-11-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