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朝歷史上三次皇位之爭,兩次改變了明朝的歷史走向,一次未成功

2024-07-24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其實是最有意思的事,特別是明朝歷史上的三次皇位之爭,不僅有意思,而且十分精彩,從中多多少少可以學到一些如何做人的知識。

第一次皇位之爭是靖難之役。

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終於駕崩了,但是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皇位應該傳給朱標的,可惜的是,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的時候就病逝了,年僅三十七歲。或許是朱元璋太喜歡朱標了,認為就是朱標去世了,也要把皇位傳給朱標的後代。於是乎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就成了朱元璋的繼承人。

讓朱元璋怎麽也沒有想到的是,他親自選擇的這個接班人,竟然在他去世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把他之前所有的政策給推翻了。在黃子澄和齊泰等人的勸說下,1399年開始實行削藩政策。

為了穩住燕王朱棣,朱允炆先廢除了其他有劣跡的藩王,這些藩王不是被貶,就是被殺。讓同為藩王的朱棣深感不安。於是於1399年7月起兵反抗,這就是著名的靖難之役。

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在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城。朱允炆自焚而死,朱棣正式登基稱帝,改年號為永樂。至此明朝皇位就從太子朱標一脈轉到了燕王朱棣一脈。或許正是因為此次的皇位歸屬發生了變化,才讓明朝二百多年的歷史和思想發生了更大的變化。

在這場戰役中,本來朱棣是毫無勝算的,但是在朱允炆的一番騷操作下,朱棣成功攻破南京城。整個過程,朱允炆不僅在用人方面,用人不淑,而且在軍事方面,胡亂指揮。這才導致了明朝中央無法對抗朱棣。反觀朱棣,在識人用人方面,知人善任;在軍事指揮方面,軍事指揮得當。兩者相比,優劣一目了然,因此說在做人方面,一定要多學習,勤思考。

第二次皇位之爭是漢王朱高煦之亂。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三個兒子,嫡長子朱高熾性情溫和,次子朱高煦生性驕橫,因此朱棣更喜歡次子朱高煦。但朱高熾是太祖朱元璋親定的世子,就算朱棣再不喜歡唯唯諾諾的朱高熾也是沒有辦法更改祖制的。

雖然後來太子朱高熾順利登基,可是漢王朱高煦並不買賬。回到封地之後,積蓄兵力,準備起兵奪權。公園1426年漢王朱高煦謀反,明朝第二次皇位之爭正式拉開序幕。

朱高煦此次叛亂,或許就是學習他爹朱棣的做事方法,但是朱高煦此時面對的並不是軟弱無能的朱允炆,而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並且有能力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面對朱高煦的謀反,明宣宗朱瞻基禦駕親征,迅速平息了此次判斷。絲毫沒有給朱高煦任何反抗的機會。

漢王朱高煦或許也有能力,但是他生不逢時,遇見了一個同樣有能力的朱瞻基。因此從這件事應該讓我們明白,做什麽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要雞蛋碰石頭。

第三次皇位之爭是奪門之變。

正統十四年,朱祁鎮率兵禦駕親征攻打瓦剌,但結果卻發生了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為了不讓大明朝廷受到瓦剌也先的脅迫,孫太後與兵部尚書於謙共同擁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朱祁鈺就是明代宗。

經過兵部尚書於謙帶領軍民一起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朱祁鎮也被放了回來。但回來的朱祁鎮被他的弟弟朱祁鈺軟禁了起來,生活過得苦不堪言。

景泰八年,朱祁鎮透過奪門之變,重新奪取了皇位。朱祁鎮也就成為了明朝歷史上兩次登臨皇位的皇帝。面對皇權,親兄弟尚且如此,現實社會中,在權,錢,利益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清醒呢?

以上三次就是明朝三次皇位之爭,雖然中間有兩次是勝利的,但是經過第三次皇位之爭之後,明朝就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總體來看,明朝的統治,如果不是朱棣篡權,或許會有另一番景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