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7年8月1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提到「南昌城頭的槍聲,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使中國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奮起的力量。」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時刻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的一聲槍響,不僅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聲驚雷,更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建立革命軍隊的偉大開端。
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成為全體中國人民銘記的榮耀時刻。
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值此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大江網推出「八一」特別策劃【天驚·江西】,深入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起義參加者故事,回眸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再現起義的驚心動魄,展現起義參加者的英勇無畏。(全媒體記者謝夢麗)
策劃:江西省黨史綜合服務中心、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資訊日報社
執行:大江網采訪中心、影片中心、網端編輯部、資訊日報總編室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全媒體記者謝夢麗、實習生王燁琛報道: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的一聲槍響,如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照亮了中國人民革命的希望。創造這一次歷史的人民軍隊中,眾多將士隨著革命的槍聲、戰火的硝煙,倒下成了無名的先烈。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一面墻古樸莊重、厚實肅穆,上面鐫刻著的一筆一畫,正是一個個鮮活的英雄的人名。「南昌起義參加者名錄」九個燙金大字靜默無聲,卻又深厚濃重地讓參觀的人們報以尊崇與致敬。
尋找南昌起義參與者的名字,銘記英雄先輩的功績,是後人的責任與使命。「八一起義參與者有兩萬多人,不能讓這些革命前輩做無名英雄,我們必須銘記歷史,就要回溯歷史,挖掘整理革命前輩的功績,尋找他們的資訊,不能讓歷史的鏈條缺失了他們的名字。」原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研究員肖燕燕對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記者說道。
經過苦心地搜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寥寥無幾,到如今1186個革命前輩姓名「入列」,姓名收集工作跨越75年,背後凝聚著代代紀念館成員的努力付出與辛勤堅守。
【萌芽】1952年:為理清八一起義史實 初次找尋參加者
1949年,新中國成立。成立之初,積貧積弱的中華大地滿目瘡痍,百廢待興。1952年,時任南昌市市長的鄧飛同誌在長江日報(中南局機關報)上發表了「南昌,英雄的城市」一文,首次提出舉行過震驚中外的八一武裝起義的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鄧飛同誌說:「把南昌起義的史實搞清楚,向全國人民宣傳介紹好,是南昌人民義不容辭的光榮責任。」因此,他下令在市政府辦公廳資料科,抽出專人,組成南昌市歷史調查組,開展南昌市近代革命史,特別是八一起義歷史的調查工作。徐巍便是其中一員。
經過四年的辛勤工作,到1956年,調查組完成了對南昌市革命歷史的調查,基本弄清了南昌起義的經過。其間,徐巍等調查組成員采訪了大量起義參加者,透過他們的口述史料進一步分析,將起義這一歷史事件的全貌得以再現。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南昌市革命遺址恢復整理辦公室,並進而成立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籌備處」,這就為建軍30周年時,在江西大旅社,即起義軍總指揮部舊址舉辦軍史和八一起義史的陳列展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徐巍還曾多次跑到南京和上海的圖書館檔案館進行資料收集,因此,他也是最早介入研究南昌起義的一批人。調查組早期調查、收集的資料已移交到八一起義紀念館成為珍貴的館藏,這些資料也為後輩陳列工作者的整理查閱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徐巍本人在之後也曾到八一起義紀念館任副館長,即便退休後也繼續回館發揮余熱。
【開端】1957年:起義事件首次向全國公開 五位領導人確定
1957年,恰逢建軍30周年,那時候,還沒有專門介紹過「八一起義」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決定在【解放軍報】發表一組宣傳「八一起義」的連環畫,並配上說明文字。由於這是第一次向全國介紹「八一起義」的具體過程,時任總政領導對此十分慎重,指派解放軍報社美術編輯專程前往南昌采訪寫生,並請南昌有關部門提供文字說明稿。
根據連環畫繪制需求,這篇文字說明稿內容包括:「八一起義」爆發背景、起義醞釀決定過程、前敵委員會成立、起義前夕的爭論、起義戰鬥、南征廣東、潮汕失利、會師井岡等內容。說明稿由八一起義紀念館負責起草。
說明稿被帶到北京後,為了慎重起見,時任總政領導將之呈請周恩來總理審閱。周恩來等同誌對說明稿進行了細致修改。在這份最終的「八一起義說明稿」中,確定了起義領導人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珍藏著一幅油畫名為【歡呼勝利】,這幅油畫便描繪了五位南昌起義領導人和軍民歡呼勝利的情景。這幅油畫由中國著名油畫家黎冰鴻於1977年繪制。他先後多次創作了南昌起義這一重大歷史題材,分別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收藏。
【啟航】1987年:正式確定找尋起義參加者 填補歷史空白
1987年9月份,從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歷史系畢業的肖燕燕進入八一館工作,正巧碰上了南昌起義六十周年紀念展的收尾工作,便參與了紀念展覽後續資料的整理。她在整理資料時發現,有一份起義參加者的部隊序列表由於資料空白太多並未展出。於是,肖燕燕便萌生了將資料補充完善並展出的念頭。
當時館內工作重心在於研究八一起義的歷史過程,肖燕燕進入館內工作時恰好大家認為南昌起義相關歷史已經研究完善,可以著手填補細節上的空白了。那時館內的研究大背景正好與肖燕燕的研究思路不謀而合,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她迅速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利用工作的便利條件,經常跑到閱覽室翻閱南昌起義的采訪資料與檔案。由於保密性較高,資料不可外帶,肖燕燕就帶上紙筆在閱覽室內翻看、整理,經常一坐就是一天。時間長了,檔案室管理員對肖燕燕的專註持久習以為常,有時出門辦事就索性將她鎖在閱覽室內,等辦完事後再將她「放出來」。
這件事,一做就是十年。十年間肖燕燕基本上把所有館藏資料都摸了個透,並且對資料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卡片標註。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跡,資料旁標註出分類清晰的內容小卡片,這些細節雖小,卻是肖燕燕數年如一日整理資料的證明,更是她潛心整理的心血體現。
【嶄露】1997年:功不唐捐 104位元起義參加者名錄展出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為豐富展出內容,更新史實資料,每隔十年就會對館內進行改建。1997年,經過改建,換裝歸來的八一館再次向公眾開放。此次變裝的八一起義紀念館,不僅對館內的展覽進行了調整,館外還樹起了一座五位領導人的雕塑。
這座雕塑由著名的雕塑家程允賢創作,名字為【一代英豪】,目的是紀念南昌起義的五位領導人。雕塑人像從左到右依次為葉挺、劉伯承、周恩來、賀龍、朱德。
這一年,已被完善好的部隊序列表也正式展出。當時,八一起義紀念館專門設立了人物展廳,將已經確定的104位元南昌起義參加者以噴繪的方式進行圖片展出,與噴繪圖片一同展出的,還有104位元起義參加者的簡介。在此次展覽中,南昌起義參加者的相關資訊首次進入公眾視野。
這次的展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收到一致好評,許多先輩的後代專門趕到現場觀看展覽,只為在名錄墻上尋找自己先輩的名字。不少後輩面對熟悉的名字熱淚盈眶:原來黨和人民都一直記得他們,無謂生死的革命者。
看著後代激動的神情,肖燕燕心中無比慶幸當初自己的決定,同時她暗下決心:要讓更多起義參加者被歷史銘記,得到名實相副的尊重。
【開拓】2007年:名錄墻首次露面 858人只是起點
付出是時間的見證者,它默默記錄著每一分努力,最終一定會發光發熱。
又是十年過去,在建軍80周年之際,起義參加者名單增加至858人。而這858人的姓名展出,一改之前以臨時性人物展廳展出的方式,變為浮雕墻和名錄墻。此次十年一次的改建,八一起義紀念館特地為起義參加者制作了浮雕墻和名錄墻,浮雕墻雕刻照片,名錄墻上鐫刻姓名。
浮雕墻上,革命者的面容平糊卻不乏莊重;名錄墻上,起義參加者的名字按筆畫順序工整排列。兩座墻巋然而立,靜靜傳達著報國丹心。肖燕燕經常看著兩面墻上赫然陳列的先輩頭像和姓名,默默堅定自己繼續找尋名單的決心。
隨著館內展出的南昌起義參加者人數不斷增加,慕名前來參觀的先輩後人也日漸增多。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起義參加者後代提供有價值線索,肖燕燕團隊又開始新一輪的尋找論證,力求不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起義參加者。
起義參加者陳昌的確定,便是其後輩家屬提供的線索。2009年肖燕燕和自己的團隊接到家屬提供的線索後,取證過程中發現其為地下工作者,因其工作的特殊隱蔽性,相關資料少之又少,若無家屬提供資訊,找尋難度更大。肖燕燕一行人輾轉多方取證,直到2020年確認其起義參加者的身份,並將其收入起義參加者名錄中。
此外,由於起義參加者遍布全國,僅僅依靠家屬提供的資訊遠遠不夠,八一起義紀念館還與地方史誌辦、檔案館、烈士陵園以及退役軍人事務局保持緊密聯系,借助多方力量提高找尋效率。
一次南昌烈士陵園在舉辦相關展覽時與八一起義紀念館對接,提到了一位八一起義參加者陶植柳。「我們收到訊息後,如獲至寶。」接到訊息後,肖燕燕與團隊成員迅速與陶植柳的家鄉——進賢縣取得聯系,並前往當地進行實證調查。果然,在進賢史誌辦和退役軍人事務局發現了他的烈士檔案,找到了他的後人及烈士證書,證實了其為南昌起義參加者。
更令人驚喜的是,肖燕燕此次去進賢縣實地考察陶植柳身份時,進賢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還提供了另一位同為進賢人的吳雷鳴的資訊。經史料考證,確認了他也是南昌起義參加者的身份,一並列入了名單。
【傳承】如今:後人接力 薪盡火傳
2024年4月,肖燕燕正式從崗位退休,名單找尋工作的接力棒,也由館裏9位年輕同誌接過。
「這一份神聖莊嚴的工作,將在他們的手中繼續傳承,持續堅守。」肖燕燕堅定地說。據不完全統計,八一起義參加者兩萬多人,目前只找到了1186人,名單的找尋工作任重道遠。
周珊秀就是其中一員。
1990年出生的周珊秀大學畢業後便考入了八一起義紀念館。當時,八一起義紀念館招聘中國近代史專業的人員,周珊秀因為對歷史的熱愛,便報考且成功錄取。
2017年3月,剛到八一起義紀念館,周珊秀就到了陳列部工作,開始接觸起義參加者名單的找尋工作。「那時候會時不時幫肖燕燕主任做一些相關的工作。」
現場核實、查詢史料、電話聯系……在慢慢地接觸與學習中,周珊秀也掌握了很多找尋參加者的方法。如今,她和其他8位元同事正式接棒。「還有很多先輩的資料有待完善,其中有一位名叫蔣仁風的起義參與者,在他三本厚厚的自傳中,提到了諸多起義參加者的名字,這些名字都有待核實……」
南昌八一起義參加者名單找尋工作仍將持續。找尋的過程遠非一日之功,尚需代代傳承、久久為功。肖燕燕從前輩手中接過了接力棒,如今薪火相傳,又一代尋找者在路上……
【破浪】未來:前仆後繼 堅定前行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有名有姓的烈士近26萬人。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無數革命先輩先烈為了理想信念不惜拋頭顱、灑鮮血,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烈篇章。
從安源礦井的怒吼,到黃洋界的炮聲,從南昌城的建軍,到瑞金的建政,從浴血廣昌到血戰湘江,先輩高舉革命旗幟走上井岡山,高擎革命聖火奮戰贛南,高唱革命戰歌從於都河出發,他們的赤誠照耀了中國革命的鐵血征程,他們的信仰點亮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江西始終不忘記革命先烈,跨越時空的阻隔,讓每一份忠魂都能找到歸途。除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還有很多部門,很多人一直在尋找先輩名字、事跡的道路上。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歷史追尋,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後繼,在這條無盡的征途上堅定前行。他們懷揣著對革命先輩的敬畏之心,肩負著傳承與探索的使命,不畏艱難,不懼挑戰。歷史的真相終會逐漸清晰,直至找到所有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