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內心強大者,需持寵辱不驚、得失泰然之態

2024-01-30歷史

古人雲:「人之於事,總是易犯錯或措手不及。然而,為避免陷於困境,需時刻審視自我。」面對各種難題與尷尬情景,我們應保持冷靜,勇於承擔責任,像水流匯入大海般,不斷拓展自我邊界。這正如同曾國藩在教育晚輩時的教誨:「反思自身問題,方能夠比以往更進一步。」

曾國華乃曾家子弟中的翹楚,但論及科場征戰,卻只能黯然收場。曾國藩立即寫信指出,曾國華為何未能成功?正是源於過度抱怨。人生道路上總難一帆風順,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錯不在自身卻不願承認。

烏鴉鳴聲難辨善惡,賢人均有過錯。人不能總將失敗歸咎於他人或外部環境,曾國藩用自身經歷提醒曾國華,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固然重要,但更應看清自身不足之處並加以修正。他本人在考取功名的過程中亦曾遭遇挫敗,但從未抱怨,反而認真反思自我。最終在第七次嘗試之後,順利透過鄉試,斬獲佳績。

曾國藩告誡曾國華,抱怨與責備無法助其走出困境,唯有自我反思、審視自身,方能從失敗中學到成長。人生最大的智慧並非財富,而是自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過於關註他人的過失,卻忽略了對自身行為的正確檢討。

老子道:「自知者明」。意思是既認辨識人,又清楚自我,才能在挑戰面前從容應對。一旦過於想當然,誤把雞卵當石彈,勢必導致失敗。因此,僅知曉他人資訊遠遠不夠,還須充分了解自身實際狀況,方能做出科學決策。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明白自己的定位,始終認清自我。古語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易。」在實戰中,兩端皆系於知己。我們不能只看見自己超越他人,而忽視了自身不足。相反,應當寬容待人,放低期望值。如此,我們便能變得更加隨和,少些爭競之心,多些豁達情懷。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說道:「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持之以恒地堅持自省,日積月累,便能取得顯著成就。心存謙卑,寬容待人,不僅能化解矛盾,增強鄰裏和睦,同時也可磨煉自我心誌,使內心更為堅韌。

正如【勸學篇】中所述:「學問之道無窮,而又自見功效之時最為快樂」。盡管成功並非唾手可得,但保持奮發向上的心態卻至關重要。羅馬寓言中曾提到:「只有舍棄粗糙粗糙的鉆石,才能找到美輪美奐的金子。」 以此為榜樣,我們在挫折面前不氣餒,在成功面前不驕矜,如此,人生必將閃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