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譚震林南坎會議做報告,親歷者康迪回憶:全程脫稿,沒有一處錯誤

2024-07-19歷史

前言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譚老板來訓話。」

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一直就有三巨頭的說法,其實指的就是陳毅、粟裕、譚震林三人,而陳粟兩位的默契配合,早已形成佳話,事實上在三人中,譚震林反倒是最默默無聞的那一個。

盡管從名氣上來講,譚震林確實不如陳毅、粟裕名氣大,可因為譚震林愛軍中威望很高,使得許多戰士們內心深處對他十分敬畏。

據說譚震林還有一份獨一無二的本事。他作報告從來不打草稿,基本上只是列出一個提綱,就直接在會上開講,因為記性好,所有的數據資料基本上在講話前就已經深入他的腦海,也因為他具備這份獨一無二的本事,使得他在日常工作中,對於開會時照著稿子念十分反感:

「如果領導幹部在會上照念秘書起草的稿子,那不成了傀儡?!再說,人家寫的稿子,畢竟不全是自己的見解嘛!我看還是爭取自己寫報告好,這樣無非是辛苦點。」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中共中央下令重建新四軍,部隊整編為7個師加一個獨立旅,譚震林任第六師師長兼政委,下轄兩個旅。

盡管從1938年開始,譚震林就指揮新四軍在皖南展開遊擊戰爭,但說到底,譚震林一生從事政治工作比較多,對於指揮打仗多少有些捉襟見肘,特別是在六師十八旅蘇南堅持遊擊期間,遭遇到日軍圍剿而出現嚴重傷亡。

1941年10月,新四軍六師十八旅北渡長江,轉移至蘇中地區開辟根據地,不久即劃歸第一師建制並兼第一軍分區。

到1942年10月,中央軍委決定新四軍第一師、第六師正式合並領導機構,歸粟裕統一指揮,對外仍保留番號,譚震林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兼任一師政委。

不過命令下達後,譚震林卻始終未到任。

於是在1942年10月底,粟裕決定在江蘇南通市如東縣南坎鎮召開會議,商議兩師合並後統一指揮的問題。

也就是在這次會議上,譚震林到場,先是巡視了一圈,然後以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做了「精兵簡政」的報告。

據親歷者康迪回憶:

「整整一天,他不用講稿,從國際、國內形勢,談到蘇中的工作。他還談到蘇聯紅軍打了一個大殲滅戰,清清楚楚地講到俘虜、打死、打傷多少德軍,擊落多少架德軍飛機,繳獲、打毀多少坦克、大炮、輕重機槍、長槍、自動步槍、槍彈、各種子彈、手榴彈等一長串數碼。」

會議結束後,康迪與報紙核對,沒有一處錯誤。

譚震林的報告有著很明顯的個人風格,據接觸過的人回憶,即便是譚震林有一些報告上沒有署名,但從濃厚的「譚氏風味」上也能看得出是他的報告。

而以上也只是譚震林為數不多作報告的典型事例。

在過去革命戰爭年代,譚震林一貫重視實幹,並且還對人說:

「在部隊工作,就要下連隊到戰鬥第一線,參加打仗,學會打仗;在地方工作,就要到農村去,學習做群眾工作。」

也正因為時常深入一線了解情況,所以譚震林的報告往往能夠切中要害。

可他做報告也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不請人「捉刀」,而是自己親自動手,在戰爭年代條件艱苦的時候,譚震林沒時間做案頭工作,有時幹脆就列幾條大綱,上台後便即興發言,依然不出一點差錯。

據江南抗日義勇軍戰士於玲回憶稱:

「他(譚震林)從不拿稿子,只在香煙盒紙上寫幾條提綱,可作起報告來卻是洋洋大觀,他的報告記錄整理下來就是一篇好文章。」

新中國成立以後,主管農業的譚震林在基層考察,遇到一場報告會,結果發現,台上一位幹部照著稿子磕磕巴巴的念,台下的眾人昏昏欲睡。

氣得譚震林質問:「你的稿子誰寫的?」

這個幹部吞吞吐吐地回答:「是別人替寫的。」

譚震林不悅地說:「那今天是你發言啊,還是別人發言。

說話間,譚震林從自己衣服口袋裏拿出了一份講稿:「我都不敢像你們那樣,三頁半的稿子,還要秘書給起草。」

在場所有人都默不作聲。

見所有人都不說話,譚震林謔的一下站起來,虎著臉批評道:

「官越當越懶!講十幾分鐘的話,還要別人替你寫稿子!這樣,不脫離實際才怪!從今天起,你們誰要是再讓別人給起草即興講話稿,誰就不是稱職的幹部!戰爭年代,我們給部隊講話,都是不要稿子的,不也講得很有層次,人們也很愛聽嗎?我們不能越來越退化!如果我再看見這種情況,可就不會客氣了!」

譚震林一連說了半天,事後又對那位幹部道歉:

「我打斷你的話,很不禮貌。但為了倡導一種風氣,我不得不這麽做。就是要大家知道,這樣幹是不行的!」

為此有人勸譚震林,不行還是忍忍吧,不要老是讓人下不來台,哪知道譚震林脖子一梗,直接說了一句:

「我就是要他下不了台,這樣才能長記性。」

有一個上海來的學生問譚震林做好報告的秘訣。

譚震林一臉嚴肅地告訴他:

「革命的事業是很復雜的,目不識丁怎麽能幹好工作呢?就是打仗,也還是要有文化的,軍事是一門科學,不能單憑勇敢,憑勇敢僅是一夫之勇,不了解形勢,不研究戰略戰術就要打敗仗……但是光靠讀書也是不行的,就像有些知識分子那樣,書讀了一大堆,可一碰到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了……所以讀書之外,還要實幹,到實際工作中去學習提高……」

說起來,譚震林一生好讀書是出了名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譚震林曾回憶起自己當學徒時的經歷,盡管那時生活得很艱苦,但也正是這一段經歷,讓他養成了好學的習慣。

譚震林的父親是礦山小職員,家裏兄弟姐妹一共八人,因為生活艱難,所以兄弟姐妹們很早就到了社會上勞動補貼家用,他的大哥被送進香店當學徒,二哥被送到了豆豉坊做豆豉,而家裏幾個兄弟中,唯獨譚震林最幸運,他被送到了城裏「太成堂」古書鋪裏當學徒來了。

要知道,那時當學徒工,是一件非常辛苦累人的事,而且還要看能不能學到本事,有的學徒工幹上三五年,到最後也只是兩手空空。

太成堂古書鋪倒閉後,譚震林回到了老家,那時他也不過只是學會了打算盤,什麽本事也沒學到,怎麽辦呢?父親後來又把他送到了一家書店去,重新從打雜幹起。

需要指出的是,那時在書店當學徒,也只是能學會木板印刷、裝訂等技術,這些其實並不難學,據譚震林後來回憶:

「這些手藝本身是比較簡單的,有一年就可以學會了,但那時規定,學滿三年才能出師,我因為換了地方,所以是四年才出師。」

盡管譚震林那時只是讀過三年私塾,但因為長年累月的與書接觸,倒養成了愛好讀書的習慣,學徒期間,譚震林每天白天辛苦勞動,晚上就點著煤油燈看書店裏的書。

譚震林回憶,那時他看的書,大多數都是舊小說,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七俠五義、洪秀全傳,也就是從這些書中,譚震林如饑似渴的汲取了很多知識。

可在舊社會,譚震林這一行為老板一定是不允許的,萬一看過的書出現了褶皺破損,倒黴的只可能是學徒,而且為了不被老板發現,譚震林每天晚上看完書,第二天一大早就要還回去。

每次聊到這些,譚震林都顯得很高興:

「我那時看書的技術很高明,看過的書就和沒人翻過的一樣新,就這樣,老板沒有發現我看書,我因此讀了很多書。」

1924年,譚震林離開茶陵縣,回到了老家攸縣,仍然是當圖書裝訂工人,但其實從這一年開始,社會時局發生了變化,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大革命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

當時書店對面住了一個小學教師,是一名共產黨員,譚震林時常去聽他講授一些革命道理,久而久之自然也心向往之。

1926年,譚震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10月12日,秋收起義的部隊攻克了茶陵縣城,並建立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縣級政權,譚震林當選為茶陵工農兵政府主席,並兼任工會主席。

毛主席那時很欣賞譚震林的才幹,後來部隊撤離時,譚震林也跟隨秋收起義的部隊一起上了井岡山。

1929年,譚震林任紅四軍第二縱隊政治委員。

一次,蔣介石集中兵力發動圍剿,毛主席決定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羅炳輝、譚震林率紅十二軍誘敵,羅炳輝與譚震林偽裝主力,在山上遍插旗幟、張貼標語,讓敵人誤以為有千軍萬馬在行動,就這樣在崇山峻嶺之間,譚震林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最終把敵人拖垮,就連國民黨軍參謀長也坦言: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哪裏還有力量進攻?」

1935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紅軍主力踏上長征之路,而譚震林則與張鼎丞、鄧子恢一起領導了閩西的三年遊擊戰爭,被譽為中共黨史上的「南方三傑」。

在整個革命戰爭歷程中,譚震林始終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

即便在戰爭年代日夜操勞,但譚震林還是抽出時間來讀書。

1940年4月,譚震林奉令從皖南調蘇南工作,路上裝扮成一個綢布店的老板(譚老板之稱由此而來,就連毛主席也習慣叫)。雖然身處險境,但譚震林在途中與隨行人員編成了黨小組,組織大家讀書學習,十八天的路程,他們在路上學習了十六個晚上。

蘇德戰爭爆發後,譚震林想方設法地搞來了一張歐洲地圖,上面用紅藍鉛筆描得密密麻麻,甚至最後把地圖也給「讀破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譚震林年逾六旬後,開始主動接觸和學習英語,從最簡單的A、B、C開始學起,因為湖南口音重,孩子們還要糾正他發音,譚震林每次都笑著「告饒」:

「我的普通話都講不好,你們就高擡貴手吧。」

譚震林不僅嚴於律己,同樣也嚴於律人也因為譚震林在部隊中威望很高,受過他批評的人也非常多,所以除了譚老板外,還有人在私底下給他取了個綽號「譚大炮」。

1946年12月,蔣介石集中數十萬兵力大舉進攻華東解放區,華中野戰軍第六師與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兩戰漣水吃了大虧。

特別是在二戰漣水中,張靈甫指揮整編74師,竟然繞開了6師16旅的防禦陣地,出其不意地趕到漣水城下發起進攻,等到六師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有些遲了。事後我軍不僅遺失了漣水,就連一貫強悍的六師也在戰鬥中吃了大虧。

華中野戰軍原下轄四個縱隊,即六、七、八、九縱隊,後來隨著戰鬥序列調整,原第八縱隊改稱第一師,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兼任師長、政委,原第六縱隊改稱第六師,原華中野戰軍政委譚震林兼任第六師師長、政委。原六縱司令員王必成任六師副師長。

盡管譚震林是兼任著6師師長、政委,可實際指揮卻是由副師長王必成、副政委江渭清指揮。

漣水一戰,六師傷亡4000余人,可以說是元氣大傷,戰後王必成受到批評,陳毅那時正指揮宿北戰役,聽聞漣水失守的訊息後,立即下令將王必成撤職查辦,經粟裕、江渭清說情,王必成扔任6師副師長。

事後譚震林對6師16旅進行了嚴厲批評:

「漣水失守是華野的一大恥辱,相關責任人該撤職的要撤職。」

譚震林的批評,讓6師特別是16旅的幹部戰士想不通。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幾天後的戰役總結大會上,譚震林卻主動承擔了責任:

「批評16旅是錯誤的,該批評的是我自己。」

這一句自我批評,使得6師全體官兵均十分感動,據江渭清回憶:

「譚震林做了自我批評,6縱官兵從上到下氣就順了。」

淮海戰役期間,譚震林負責主持他指揮的東線兵團開會。

在開會前,譚震林秋囑咐大家,有什麽意見就說出來,所以大家也都沒藏著掖著,許多人都對兵團的領導工作提出意見。 只是沒想到有一個老同誌突然站起來批評譚震林:

「譚政委,你待人接物很不像話,還不如老蔣。」

這一席話一出,在場的眾人都面面相覷。

但出乎預料的是,譚震林並沒有大發雷霆,而是讓他繼續說下去。

只聽這名老同誌說道:

「大家知道,我在國民黨裏做秘密工作。我去見蔣介石的時候,喊聲報告,給他敬禮,他還站起來給我還禮。那天我去見譚震政委,喊了報告,你呢,像沒聽見一樣,既不站起來,也不還禮,我看你還不如蔣介石!」

這下會場一下子就炸了鍋了,大家都知道,譚震林的爆裂的脾氣性格,都拿他和蔣介石對比了,譚震林還能不生氣?

沒想到的是,譚震林表情並沒有變化,而是仍舊和顏悅色,他靜靜地聽著老同誌對他的批評,一直到吃飯的時候,譚震林聽大夥還在談論這件事,於是當著大家的面說:

「大家就不要再談了。同誌們的工作環境不同,相處時難免有些隔閡,這位同誌講出來,就是好事,希望大家以後能夠註意。」

對此,曾長期共事的陳毅元帥坦言:

「他(指譚震林)若朝你發脾氣,你可能受不了。可是一轉身呢,他又在說你的好處了……」

也因為譚震林脾氣大,有的幹部很畏懼他,就連夫人 葛惠敏 也勸他:

「你能不能脾氣小點,別管那麽多閑事兒。」

可譚震林卻理直氣壯地回答:

「怎麽是閑事?該管的,就是要管。這種事情,只要別叫我碰上,碰上了就別怪我不客氣。」

以譚震林的資歷,如果參與授銜的話,是可以被授予大將軍銜的,但因為在授銜前,他就已經離開了軍隊,擔任了浙江省委書記,因此未被授予軍銜。

建國初年,譚震林任浙江省委書記,他的弟弟譚雲上門請求兄長幫忙安排職務,譚震林依照規定安排譚雲到工廠上班,哪知道譚雲不甘心當一個工人,強烈要求到公安部門當幹部,被譚震林批評了一頓:

「你不能搞特殊,按規定當幹部不行,當公安幹部更不行!」

譚雲回去以後,依舊不滿足,還同軍管會大鬧了一場,氣得譚震林直接下令:

「你們給我把他關起來。」

一直到後來弟弟承認了錯誤,譚震林才把他放出來。

譚雲後來就在工廠上班,一直幹到了退休。

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中,譚震林一直擁有崇高的威望。他一生嚴於律己、嚴於待人,盡管譚震林常年身居高位,卻從不以權謀私,以至於去世時,他身上的內衣還有修補程式,在他的影響下,家裏的幾個子女也都兢兢業業,既不為官,也不經商,讓人不禁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