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有超凡的智慧和才能,但因過分迎合上意以至因饞遭貶,郁郁而終

2024-01-02歷史

他出生於漢末,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其才媲美郭嘉、荀彧。他是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兒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比劉備這種比劉備這種"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之後"更要金貴,可這樣的漢室宗親卻屈身事賊官,成為漢賊曹操帳下謀。他就是劉曄。

劉曄從小就展現出過人的智慧和膽識。在他七歲那年,母親病重,臨終前對劉曄和他的哥哥劉渙說:「你們父親身旁那個人,既諂媚又狠毒,必將敗壞我家。你們長大後,如果能除去她,我死也無恨。」劉曄牢記母親的遺囑,並在六年後采取行動,將父親的侍者殺了,並前往母親墓前謁告。這件事讓劉曄在當地引起了轟動,人們都對他表示欽佩和賞識。

成年後,劉曄的智謀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曹操派人征召他與蔣濟、胡質等當地名士。當他們一同前往揚州時,其他人都忙著準備各種會見事宜,只有劉曄獨自一人臥於車中,始終不參與。蔣濟問他為什麽,劉曄回答:「我們將會見非常英明的領袖人物,一定要展現精神,精神不是可以用準備的方法得到的。」劉曄的這種不拘小節、註重精神層面的態度,讓人們更加敬佩他的智慧和胸襟。

見到曹操後,其他人都表現得十分出色,而劉曄卻一言不發。但當曹操接見劉曄時,劉曄卻向曹操提出了許多高深的戰略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回答。劉曄用這種方式展現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並成功引起了曹操的重視。曹操留下劉曄參與機要,經常向他詢問意見。

然而,劉曄的性格中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他善於揣摩君主心意並據此進言,這種行為雖然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但卻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魏明帝曹叡打算討伐蜀國,朝廷內外都認為不可。

侍中劉曄有膽有識,談論起問題時,有聲有色,很是動聽,深得曹叡親近器重。

曹叡召劉曄入朝商議此事,劉曄說:「可以討伐」,但出來後與朝廷大臣討論時,則說「不可以討伐。」

中領軍楊暨也是曹叡的親信大臣,是持不可討伐意見中最為強硬的人。

楊暨也很看重劉曄,每次從朝廷出來,就去拜訪劉曄,劉曄每次也都講不可討伐,還與他分析其中道理。

後來,曹叡談起伐蜀之事,楊暨懇切規勸。

曹叡說:「你是個書生,哪裏知曉軍事哦。」

楊暨謝罪說:「我的話誠然不足采納,但侍中劉曄是先帝的謀臣,他就常常說不可討伐蜀國。」

曹叡不信,說:「劉曄與我說的是可以討伐蜀國啊。」

楊暨說:「那就把劉曄叫來對質。」

曹叡下詔讓劉曄進宮,問劉曄怎麽回事。

劉曄一時難住,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始終不說話。

後來劉曄單獨晉見曹叡,責備他說:「討伐一個國家,是一項重大的決策,我知道這件大事後,常常害怕說夢話泄漏出去,增加我的罪過,怎麽敢向人說這件事?用兵之道在於詭詐,軍事行動沒開始時,越機密越好。陛下公開泄漏出去,我恐怕敵國已經聽說了。」

曹叡急忙向他道歉。

劉曄出來後,又責怪楊暨說:「漁夫釣到一條大魚,就要放長線跟在後面,必須到可以制住時再用線將它牽回,那就沒有得不到的。帝王的威嚴,難道只是一條大魚而已?你誠然是正直的臣僚,然而計謀不足以采納,不可不仔細想一想。」

楊暨也向他道歉。

後來有人向曹叡建議測試劉曄是否忠誠。他們故意用相反的意思問劉曄問題,如果他的回答與所問意思相反,說明他常常與陛下聖意相一致;如果他的回答與所問意思相同,那麽他的迎合之情必然暴露無遺。曹叡聽從了這個建議並測試了劉曄,果然發現他的迎合之情從此疏遠了他。

盡管劉曄的智謀和才能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但是他過於揣摩君主心意並據此進言的性格最終導致了他政治上的悲劇這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奉承者可能對你說真話,因為他沒有別的動機;也可能說假話,因為他心懷叵測。"英國詩人赫茲裏特這樣告誡我們: 奉承話是蜜糖裹著的砒霜,是致命的毒藥,是人際交往中的暗器,奉承話是糖衣炮彈,一旦攻破了你的防線,就會置你於死地。

奉承話是人際交往中的暗器,奉承話是糖衣炮彈,一旦攻破了你的防線,就會置你於死地,這話雖偏頗一些,卻也反映了其中的道理。"馬屁文化"已讓人們的心靈扭曲變形,道德品質嚴重滑坡。

"馬屁文化"的流毒正毒害著人們純潔美好的心靈,正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嚴重障礙。可悲的是某些領導不但沒有覺察到這股暗流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反而為這種文化所左右,這是非常危險的。"奉承話"猶如鴉片毒品,雖能讓你飄飄欲仙,卻能消磨你的意誌,侵蝕你的靈魂,你可千萬要小心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保持獨立的人格,堅守正直的立場,不因個人利益而喪失原則,這樣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