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
八路軍發展過程中,還組建過5個縱隊,縱隊屬於副師級,由總部直接領導。
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元帥。
第一旅,旅長王建安上將。
第二旅,旅長孫繼先中將。
第三旅,旅長許世友上將。
第四旅,旅長吳克華中將。
1939年5月組建,由八路軍山東縱隊改編。1940年,115師與第一縱隊合並,組建了山東軍區,羅榮桓元帥擔任司令員,徐向前元帥調回延安。
第二縱隊,司令員左權副參謀長兼任,代理司令員楊得誌上將。
第一旅,旅長朱程(犧牲)。
第二旅,旅長田守堯(犧牲)。
第三旅,旅長韓先楚上將。
第344旅,旅長劉震上將。
1940年4月組建,由344旅擴編組建。黃克誠率領二縱主力南下,後來組建第四縱隊和第五縱隊。楊得誌率領留下部隊,由129師領導。
第三縱隊,司令員,呂正操上將。
下轄警備旅等14個團。
1938年5月組建,前身東北軍53軍116師和河北遊擊軍。
1943年,呂正操帶9個團編入賀龍的晉綏軍區。其余部隊編入晉察冀軍區。
第四縱隊,司令員彭雪楓(犧牲)。
第四旅旅長:劉震上將。
第五旅旅長:滕海清中將。
第六旅旅長:譚友林少將。
第四縱隊由新四軍第六支隊與第二縱隊的344旅、新編第2旅合編。1941年,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
第五縱隊,司令員黃克誠大將。
第一旅旅長,彭明治中將。
第二旅旅長,田守堯(犧牲)。
第三旅旅長,張愛萍上將。
第五縱隊由344旅687團、第二縱隊第二旅、新四軍部份部隊合編而成,1941年,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