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人物,他是中國同盟會的創始人,是清朝的掘墓人,也是革命的先行人。
時至今日,孫中山先生依舊是被所有人公認的具有遠見眼光的戰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
而孫中山先生曾經做出過很多預測,這些預測現在來看也多少有些道理。
而他著名的一個預言就是對中國來說,如果以三座城市為首都,就有可能會稱霸亞洲。
那孫中山先生認為的這三座城市,到底是哪三座呢?他們又有著怎麽樣的特殊意義?
一、武昌
孫中山先生最認可的首都是武昌。
雖然現在已經沒有武昌了,而是武漢的一部份。
孫中山先生會認為武昌最適合當中國的首都,也是有著很多特殊的原因的。
因為武昌位於中原大地的中心位置,歷來就有九省通衢的名聲。
可以說能夠控制武昌,就能夠控制武昌周邊輻射的所有省份,武昌就在中國內陸的中心。
直到現在為止,武漢也確實是中國華中地區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和交通運輸中心。
控制了武昌向南可以控制廣東,湖南,往北的話又能夠控制河南,安徽,往西北又能夠遙控陜西,甘肅,青海。
所以說把首都放到武昌,就能夠有效的控制全國幾乎所有重要省份。
而當時孫中山先生會選擇武昌作為首都,也是因為當年的國內局勢非常混亂。
當時北洋政府並不得人心,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黨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說國民黨內部有不少的舊派軍閥,封建勢力余孽,甚至是一些投靠過來的投機主義者。
這些人都團結在了蔣的身邊,他們是國民黨內部的一個不穩定因素,代表的也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利益。
而在地方又有著大大小小的幾十個軍閥,這些軍閥有的控制一個省份,有的控制數個省份。這些軍閥的存在,也將嚴重威脅到整個國家的穩定。
就算國民政府能夠名義上實作國家統一,但軍閥割據,對各個地方省份的控制力依舊非常有限。
那把首都放在一個中心核心節點城市,就能夠有效的加強對地方省份的控制。
所以當時孫中山先生所選定的第一國家首都,就是武昌。
不過可惜的是,蔣介石在孫中山先生去世以後發動了反革命政變,清洗了國民黨中的真心為國謀事的誌士。
蔣把國民黨變成了自己的一言堂,而他更青睞於把首都設到南京。
他把首都放在南京,主要是因為這裏距離支持蔣的靠山江浙財閥非常近,算得上是蔣介石自己的大本營。
這就讓孫中山先生的武昌建都計劃,徹底破產了。
二、西安
孫中山先生選擇的第二個首都則是西安,他認為西安的意義也非同凡響。
從歷史的層面上來看西安是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是多個封建王朝的首都,包括西漢,隋朝,唐朝。
特別是在唐朝時期,當時還叫做長安的西安,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一個城市,也是盛唐時期的象征。
所以從歷史層面上來看,把首都放在西安就能夠振奮人心。而且從地理層面上來看,西安當首都也是相當不錯的。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古代封建王朝把首都放在西安,就是因為西安自古以來就被叫做是帝王居所。
西安的地形是被多座山脈所包圍,只需要控制住幾個重要的關口,就能夠完全鎖死關中地區。
而關中地區在古代的時候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能夠養活不少人。當年秦始皇能夠稱霸天下,靠的也是關中肥沃土地。
所以把首都放在西安,就能夠做到易守難攻。
就算是西北出現了問題,甚至內陸出現了問題,只要能夠守住通往西安所在的關中地區的幾個重要關口,就能夠保證首都無憂。
當年在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後的第一選擇也是帶著光緒皇帝往西安跑。
因為相比於其他的城市,西安確實極具有安全性。但客觀來看,中山先生提出的這個建議也是有問題的。
那就是在唐朝以後,西安就再也沒有承擔過首都職能。
而且因為長期的人類開發,導致關中地區的地理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裏的水土流失過於嚴重。
在民國時期,陜西的土地就已經相當貧瘠了,這裏已經不是上千年之前那個肥沃的關中帝宅。
要是把首都放在西安,馬上就會面對資源不足,人口不足,環境汙染嚴重等各方面的問題。
雖然西安的區位優勢不可否認,所以中山先生在思慮再三以後,最終還是沒有選擇把西安當成首都。
三、伊犁
中山先生認定的最後一個國家首都,是位於新疆的伊犁。
這個選擇多少會讓人感到有些難以理解,因為不管是武昌還是西安,都有各自的優點。
武昌是中國內陸省份的中心,控制了武昌就能夠控制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
而西安又自古以來就是歷史文化名城,並且陜西地形特殊,易守難攻,控制了陜西就能夠保證國家無憂。但伊犁不管怎麽看,都距離中國的傳統核心地帶太遠了。
雖然新疆也是中國的一部份,但當時新疆的開發程度可遠遠不如內陸。
之所以選擇伊犁,這是因為孫中山先生曾說「謀大洲則伊犁」。
這是什麽意思呢?就是說如果能夠把首都定在伊犁,中國就可以團結起整個中亞,甚至是大半個亞洲,以之與西方列強抗衡。
當年新疆本身就不太穩定,新疆的地方軍閥也不太聽話。
可如果把首都放在新疆,就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發展新疆,並且逐步消滅那些有野心的地方軍閥,這就可以鞏固對這片疆域的控制。
況且伊犁距離中亞地區又很近,等到中國逐漸的發展起來,成為了新的強國,就可以以首都圈附近的土地為基礎,不斷的向中亞地區發展,最終讓中國稱霸亞洲。
孫中山先生曾經明確說過,想要扶持亞洲的各個弱小民族獨立,想要讓中國擁有更遠大的未來,就必須定都在伊犁。
其實從戰略層面上來看,孫中山先生的戰略的確有可取之處。
不過最後在新中國建立以後,我們在考慮良久後還是把中國的首都定到了北京。而北京成為首都,也是有著多重考考慮的。
四,北京是最適合的首都
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討論過到底要在哪裏建都。
而最後黨中央在思慮再三以後,還是決定把新中國的首都放在北京。
這麽做是做了充分考慮的,北京當首都也確實有很多好處,先從歷史角度說起。
北京本身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這裏叫幽州。隋唐時期,北京就已經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到了唐朝滅亡以後的宋朝時期,雖然北京在北方遼國的手中,但北京城依舊是遼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後來宋朝滅亡,而元明清三大朝代,都以北京作為自己的首都,所以北京有非常悠久的首都歷史。
把這裏繼續當做新國家的首都,也可以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支持。
但歷史因素並不是我們讓北京當首都的唯一原因。北京當首都還有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在其中。
從地理上看北京是聯通山海關關內,關外的重要交通要道。
控制了北京就能夠輻射內蒙古,並且控制東三省,還能夠向南聯系多個省份。所以自古以來,北京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政治層面上來看,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把首都放在北京也非常安全。
因為當年中蘇關系還沒有破裂,中國和蘇聯同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也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
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我們的對外策略也是一邊倒的與蘇聯保持合作。
那麽蘇聯最開始並不會成為中國威脅,所以把自己的國家首都放在靠近蘇聯比較近的地方,真的有個什麽意外也能夠得到蘇聯幫助。
所以最開始決定以北京為首都,確實是經過了全面考慮,以北京為首都,也是最符合中國利益的一個選擇。
結語
孫中山先生曾經所提出的定都計劃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那也只是在當年了。
不管是武昌,西安,還是孫中山所認為的能夠讓中國雄霸亞洲的伊犁,都存在各自的弊端。
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當時的局勢就決定了北京才是最合適的首都。
而且現在北京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所以選北京當首都並沒有錯。
孫中山先生時代不把北京定位首都,也主要是因為當年的國際局勢和國內局勢,又和新中國剛剛建立的時候截然不同。
可見,不同時代人的不同見解,終究是有歷史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