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史太林看完長津湖戰報,立刻決定給誌願軍補充36個師的裝備

2023-12-10歷史

前言

1950年12月24日,正在處理公務的史太林,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北韓的戰報:長津湖戰役中國人贏了!

半個月前史太林還對抗美援朝懷疑態度,裝備簡陋、物資稀缺的誌願軍,如何能與美國精兵抗衡?

看著戰報上「冰雕連」的奇跡、美軍結束東線戰局的事實,都在提醒著史太林:頑強的中國人民誌願軍勝利了!

震驚之余,史太林馬上命人準備了36個師的裝備,運往北韓戰場,差距懸殊的抗美援朝戰爭出現了轉機……

一、美軍入朝

1950年6月25日,恢復寧靜沒多久的亞洲戰場再起波瀾,與中國相鄰的北韓爆發內戰,南、北韓兩大勢力展開激烈角逐。

以「霸權主義」著稱的美國見縫插針,即刻派出太平洋部隊趕往南韓支援李承晚政府,當權者杜魯門說:「從美國的本意上講,最後是美國單獨占領全部北韓。」

野心勃勃的杜魯門,不僅強行介入北韓內戰,還派出第七艦隊前往台灣海峽,試圖阻止中國解放台灣。

美國堂而皇之地幹涉領土主權,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憤怒,翌日,周總理代表中央嚴肅發聲:「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采取什麽樣的阻撓行動,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

中共中央迅速組建了東北邊防軍,防止美軍進一步威脅邊境安全。

沒過多久,聯合國就在杜魯門的鼓動下,召集15個國家的軍隊(美軍為主)組成「聯合國軍」,浩浩蕩蕩地入侵北韓。

北韓的戰火愈演愈烈,「聯合國軍」在其所謂「幫助」南韓作戰過程中,有意無意地侵犯中朝邊境,戰機的轟鳴聲響徹中國領空。

戰至9月,「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已經率軍攻占漢城,直逼三八線,中國邊境已經受到了嚴重威脅。

中國政府再次對美國政府發出警告:「美國幹涉但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過三八線,我們一定會打過去。」

沒想到猖狂的美軍無視聲明,竟然與南韓軍隊聯合起來,大搖大擺得越過「三八線」,美軍隨時可能借由北韓內戰向大陸發起進攻,中朝兩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了一起。

北韓領導人金日成眼看著國家就要落入外敵之手,便同時向中國和蘇聯發出了求救訊號。

正在療養的史太林意識到,如果讓美國順利占領北韓,整個國際局勢都會發生改變,首先受到威脅的就是蘇聯所在的遠東地區。

史太林有心幫金日成渡過難關,但礙於蘇美兩國的協定,不能直接出兵與美軍發生正面沖突,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決定給毛主席致電:

「我覺得可以出兵援助北韓同誌,哪怕只有五六個師也好,中國師可以以誌願者的名義出師,當然,仍然是接受中國指揮員的調遣。」

兩個領導人的想法不謀而合,誌願軍的身份可以避免將援助北韓,擴大到中美國際沖突上。

當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一周年,中國的文化、經濟、軍事各方面還沒有得到完全恢復和發展。

如果貿然出兵與強大的「聯合國軍」對抗,不僅討不到好,甚至還會引發中美大戰,讓中國身陷困境。

毛澤東復電將中國的現狀如實告知,史太林換了一個角度又勸說道:「如果把戰爭拖到幾年之後,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軍國主義將會復活,美國和日本將會在亞洲得到李承晚的北韓。」

更何況美軍已近挑釁到了中國的「家門口」,支援北韓刻不容緩,彭德懷也在政治局會議上意味深長地說:「美軍一過三八線,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作為盟友,蘇聯雖然不能直接參與作戰,但史太林承諾會給予中國支援,盡可能地彌補解放軍在武器裝備上的不足。

有了蘇聯的支持,毛澤東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正式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由彭德懷司令掛帥出征支援北韓。

與此同時,周恩來、林彪也秘密出訪蘇聯,與史太林商談支援誌願軍的具體事宜。

從「聯合國軍」加入北韓內戰開始,中國很快就發現了空、陸兩軍配合作戰的重要性,蘇聯願意提供武器裝備固然及時,但空軍支援也是最關鍵的一環。

此時的中國的空軍建設剛剛起步,不足以和美軍抗衡,周總理開門見山的提出,希望蘇聯能給予中方空軍援助。

出於戰爭需要,史太林剛開始是同意派出空軍配合誌願軍作戰的,但他再三強調蘇聯的空軍不能入朝,更不能與美軍發生正面沖突。

周恩來和林彪輪費盡口舌,勸說史太林:「只要蘇聯同意出動空軍掩護,中國就可以出兵援朝。」

中方外交團極力說明空軍支援的必要性,史太林還是自己的顧慮,他認為中國誌願軍落敗的可能性極大,冒著與美國矛盾升級的風險加入戰場實在不值當。

協商到一半,史太林甚至謊稱空軍作戰沒有準備得當,需要再等兩個月或者兩個半月,才能趕赴北韓戰場支援。

後來又改口,稱蘇聯可以提供空軍支援,但是不能入朝,以免飛機被擊落造成不良的國際影響。

會談快結束時,史太林委婉地勸阻周恩來:「中國既有困難,不出兵也可以。」

此時,誌願軍已經整裝待發,箭在弦上哪有反悔的道理?

周恩來、林彪致電中央,讓毛主席詢問彭德懷:「蘇聯答應出動槍、炮、彈,但不出動飛機,誌願軍可不可以打?蘇聯是不是完全洗手?」

彭總司令想著,支援北韓失敗最壞的後果也不過是與美國樹敵,延遲中國台灣的解放時間。但如果因為支援不足而放棄出兵,美國隨時可以找借口發動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面對史太林的動搖,彭德懷還是堅定地回復到:「蘇聯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

10月25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扛著美國人嗤之以鼻的土槍、土炮,跨過鴨綠江趕赴北韓戰場,打響了對抗「聯合國軍」的第一次戰役。

二、長津湖之戰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預計將在「感恩節」前徹底占領北韓北部,但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到來卻打亂了他的計劃。

兩軍首次交戰只耗了短短十天,在我軍與北韓軍隊的配合下,成功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逼退。

中國人民誌願軍首戰告捷,麥克阿瑟卻不以為然,他們的主力軍隊沒有受到太大損失,他並沒有將裝備簡陋的誌願軍看在眼裏。

麥克阿瑟仍然我行我素,命「聯合國軍」兵分東、西兩路向北韓展開新一輪的進攻,還氣焰囂張的放出狠話:「我一定會在聖誕節前結束韓戰!」

為此,美國空軍傾巢出動,千余架飛機盤旋在鴨綠江上方,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轟炸聲響起,鴨綠江上的橋梁被盡數炸毀,誌願軍的後方補給更加困難。

除了控制制空權和運輸路線外,「聯合國軍」的陸軍作戰部隊也增至22萬人,勢必要將作戰誌願軍一網打盡。

而此時的中國人民誌願軍也基本摸清了「聯合國軍」的實力,中央軍委緊急派出第九軍團前往北韓支援,我軍的兵力增加至38萬,幾乎是「聯合國軍」的兩倍。

但此次戰役並不是單純依靠「人海戰術」就能取勝,蘇聯所承諾的軍事支援還沒有到位,不能與裝備精良的美軍硬碰硬。

中央軍委根據北韓戰局的現狀決定:「在我空軍、炮兵、坦克尚未得到適當組成前,我軍仍采取運動戰、陣地戰相結合,內線、外線相結合的方針。」

北韓半島的冬天要比中國冷得多,第九軍團還沒等到做好保暖措施,就匆匆奔赴前線。

跨過鴨綠江後,第九軍團首先要面對的不是火力兇猛的「聯合國軍」,而是零下幾十度的寒冷氣候。

這支強大的軍隊本來是為解放台灣準備的,將士們大多生活在氣候溫暖的南方,根本沒有料到這裏的溫差會如此之大。

隊伍還沒前進多遠,北韓又驟降大雪,路上的積雪就已經達到了40厘米的厚度,誌願軍們身上的軍用棉衣根本不能抵抗這場50年一遇的寒潮。

更要命的是,隨軍的糧食本就不多,一遇到嚴寒全都變成了硬邦邦的石頭,吃到肚子裏的都是零零碎碎的冰碴子。

當時負責後勤保障的閆福斌說,部隊裏最珍貴的食物就是薯仔,為了能讓他們吃上一口熱乎的食物,很多後勤保障部的士兵,都把薯仔放在懷裏「加熱」,等到薯仔不那麽冷硬的時候,再交給前線的將士們。

第九軍團軍長宋時輪回憶到那時的情景,只是一味感嘆:「其艱苦程度超過了長征!」

但趕赴戰場的誌願軍沒有時間顧及當下的處境,只能扛著刺骨的冷意、踏著崇山峻嶺間厚厚的積雪向著長津湖進發。

為了隱蔽行蹤,饑寒交迫的將士們隱身於白雪與山林間,晝伏夜出曲折行進,為的就是隱藏自己,給「聯合國軍」一次突然襲擊。

當時,麥克阿瑟曾坐著飛機在鴨綠江上空巡視,目光所及之處都是皚皚白雪和曲折山路,絲毫不見誌願軍的行蹤,他篤定的對手下說:「公路和小路都歷歷在目,但沒有發現任何使用跡象。」

11月25日,10萬多名誌願軍將士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按照部署悄無聲息地埋伏在長津湖一帶。

「陷阱」已經擺好,只等「獵物」自投羅網。

當美軍自認安全向北穿梭行走時,中國人民誌願軍的號角突然奏響,提前隱藏好的部隊勢如破竹般沖向敵軍。

兩軍交戰發出的打鬥聲、槍炮聲響徹長津湖,這樣激烈的廝殺持續了整整一夜。

我軍不辱使命,如願將美軍陸戰第7師和第1師沖散,以迂回穿插的戰術將敵軍分批包圍在下碣隅裏、柳潭裏、新興裏和古土裏地區。

受制於誌願軍的包圍圈,美軍只要出現反攻之勢就會迎來更猛烈的進攻,我軍成功占領了下碣隅裏外圍的高地。

走投無路的敵軍決定合力突圍,向下碣隅裏高地的中國守兵發動進攻,連長楊根思冷靜分析了敵人的作戰意圖,下令:「讓敵人上來,靠近打,步槍瞄準打,機槍點射,堅決把敵人殲滅幹凈!」

此時沈迷於進攻的美軍並沒有察覺到異常,當他們看到誌願軍連連後退時甚至發出了興奮的吶喊,敵人很快就踏入了我軍的圈套中。

等美軍前進到了離誌願軍駐地30米處的時候,楊根思突然大聲吶喊道:「同誌們,打!」

瞬間,一整個排的手榴彈扔到敵軍身上,猝不及防地擾亂了美軍的攻勢,我軍將士再次趁其不備拿出湯姆衝鋒槍掃射。

在誌願軍一連串的反攻之下,美軍已有頹敗之勢,大批敵軍從小高嶺上翻滾而下。

久攻不下小高嶺山的美軍拿出了殺手鐧,對著高地架起了重炮和重型轟炸機,發射爆炸彈、燃燒彈。

白茫茫的雪頂瞬間籠罩在煙霧、火海中,美軍的炮彈不斷砸向我軍,楊根思的連隊傷亡逐漸加重。

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我軍將士只能用現有的手榴彈、槍支與敵軍對峙。

楊根思向著戰士們大喊:「堅決守住陣地,敵人上來一個,就消滅一個!」

在我軍將士的頑強防守下,美軍的重型武器最終沒能協助他們攻上小高嶺,雙方的彈藥逐漸消耗殆盡。

此時,焦躁的美軍,決定用手裏所有的彈藥發動最後一次進攻,楊根思一聲令下,我方守軍也扔出了所有的手榴彈,誓死守住這片高地。

十幾個敵軍準備趁亂登上山頂,楊根思見身邊將士們傷亡慘重,突然抱起一包10斤重的炸藥,誓死如歸地沖向敵人。

導火索窸窸窣窣的燃盡,瞬間暴起的火海將他吞噬,楊根思的生命定格在了最後那縱身一躍的背影上。

29歲的楊根思犧牲自己換來了小高嶺戰役的勝利,戰後中國人民誌願軍部更是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和金星獎章。

小高嶺一戰讓美軍元氣大傷,誌願軍戰士也在饑寒交迫中漸漸體力不支,第九軍團決定及時調整戰略部署。

分頭行動既然不能奏效,我軍便反過來集中力量,開始準備下一步計劃——攻打鼎鼎大名的「北極熊團」。

「北極熊團」的指揮官麥基利恩,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立下履歷功勛,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偵察能力,是此次美軍陸戰7師中最難對付的部隊之一。

我軍率先派出一個連向敵軍駐地滲透,連長李長言在查探敵情時,在長津湖周邊突然發現了一間「不合時宜」的房屋,周圍有眾多的美軍哨兵駐守。

李長言盯著屋中進進出出的士兵,發現這裏極有可能是敵軍的指揮部。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李長言迅速召集了所有的機槍手,命他們占據有利地形,其余兩個班的將士,分別從左右兩邊迂回包抄,將這個美軍指揮部團團圍住。

只聽李長言一聲令下,機槍手開始向睡夢中的美軍掃射,兩邊的士兵也沖向敵營。

美軍清醒過來後,誌願軍早已將占領了此處,李長言率兵闖進這個守衛森嚴的房屋,發現裏面早已空無一人,只是墻上還掛著醒目的「北極熊團」團旗,當然其中這面美軍旗幟被後勤人員拿去做了蒸籠布是另外一個故事。

一晚激戰過後,我軍繳獲了大量的汽車、坦克、火炮等武器裝備,創下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全殲美國一整個「北極熊團」的豐功偉績。

事後,李長言將這面「北極熊團」團旗上繳,如今仍然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裏掛著,這是中國誌願軍在抗美援朝中奪得的無上榮耀。

三、「冰雕」戰士

我軍接二連三地取得勝利,讓「聯合國軍」士氣低迷,為了盡快結束長津湖戰役,時任誌願軍第9兵團副司令員的陶勇親自趕來新興裏支援。

在他的部署下,第九軍團27軍中炮兵分為四個隊伍,分別從東、西、南、北四麪包抄美軍主力。

由於敵軍的坦克防禦圈堅固無比,我軍戰士只能拿著手榴彈與美軍廝殺,不僅成功消滅了敵方指揮部,還打退敵人的三次反撲。

最終,我軍用傷亡1.2萬人的慘痛代價,換來了美軍第31團全部被殲滅的好訊息,還繳獲了坦克、汽車、火炮和各式各樣的槍支無數。

緊接著,第59師師長戴古連率領177團準備占領死鷹嶺一帶,想要徹底切斷美軍南逃的退路。

16歲就參軍的戴古連身經百戰,探查過地形後,他發現死鷹嶺正處於下碣隅裏和柳潭裏的中間地段,沿著山麓發現一條常年冰凍的公路。

戴古連思前想後,決定率軍從這條蜿蜒曲折的公路上貫穿行進,繞到美軍大後方發起攻擊。

177團原本的計劃是攻占死鷹嶺,讓柳潭裏和下碣隅裏的美軍無法匯合,從而阻止敵軍南撤北援的可能性。

沒想到美軍已經率先準備好了飛機、大炮和坦克,蘇聯的武器裝備還沒有支援到位,我軍只能「輕裝上陣」。

在那些重型武器的掩護下,反而讓柳潭裏和下碣隅裏的敵軍找到機會,同時向死鷹嶺的高地發動攻勢。

我軍將士堅守死鷹嶺,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周旋了6個晝夜,緊緊卡住通道不讓敵人匯合。

但在敵軍的雙面夾擊下,駐守死鷹嶺的誌願軍戰士傷亡慘重,只剩下了60余人。

敵軍的火力沒有減弱的征兆,但177團的戰士們已經彈盡糧絕,戰役預備隊也遲遲沒有趕到死鷹嶺支援。

山頂將近零下40℃的低溫,讓衣衫單薄的誌願軍戰士手腳僵硬,就在美軍沖破防線突圍成功之時,我軍將士竟然沒有絲毫抵抗之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跑掉。

敵人繼續向著我軍最後的防禦地——西興裏突圍,一旦讓美軍繼續突破西興裏,誌願軍籌劃已久的圍攻戰略將功虧一簣。

177團2營的戰士們想盡一切辦法讓僵硬的四肢活動起來,阻止美軍突圍,可守在水門橋南側的6連卻絲毫沒有動靜,提前埋伏好的狙擊手也沒有按計劃進攻。

直到美軍陸戰1師順利沖過水門橋的時候,才發現已經被凍僵了的6連戰士。

125名誌願軍姿勢統一的臥倒在戰壕裏,幾乎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

他們一動不動地怒視前方,身上所有裸露的皮膚都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霜」,帽檐、眉毛、胡子和鼻尖等部位還掛著晶瑩的冰疙瘩。

這些「冰雕戰士」保持著統一的戰鬥姿態,仿佛只要聽到號令,就能一躍而起與敵軍拼命。

美國的士兵難以置信的看著這些死去的中國軍人,即使停止了呼吸,仍然讓他們心生恐懼。

親身經歷過長津湖戰役的軍醫於芝林,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悲痛得不能自已:

「當時零下40℃,手裏捏著武器,皮膚粘上去了。再想拿下來,就要掉一塊皮。」

於芝林難以自持,流著淚講述著:

「我們後來只能把被單白色的一面反過來披著,利於隱蔽。一群將士臥在雪山中,忍饑挨餓不能動。」

參戰的誌願軍大多是20出頭,最小的也才十六七歲,他們將一生中最好的年華獻給了長津湖。

當時中國誌願軍中這種「非戰鬥」傷亡的士兵,就達4萬人,這是長津湖戰役中最讓國人悲痛的訊息。

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誌願軍也沒有放任敵軍逃竄,為了擺脫我軍的圍追堵截,他們甚至將水門橋全部炸毀。

由於我軍的「非戰鬥減員」損失太過慘重,即使將炸毀的橋重新修好,將士們也在連日的奔波中體力不支。

最後在美軍陸戰第1師的接應下,殘余敵軍逃出了誌願軍的包圍。

乘坐興南港的船只逃離,誌願軍也如願占領了興南,歷時一個多月的長津湖戰役以中國的勝利結束。

在裝備落後、後勤保障不到位、環境其差的艱苦條件下,中國人民誌願軍仍能逆風翻盤,給予「聯合國軍」沈重打擊,殲滅敵軍1.3萬人。

曾經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難以獲勝的史太林,正激動的看著前線發來的戰報,最讓他感到難以置信的,還是那個戰報中所提及的「冰雕連」。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些偉大的誌願軍戰士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整個「冰雕連」無一人暴露目標,他們才是長津湖最英勇的「守護神」。

史太林心裏的震撼久久不能平息,當即決定給予中國大量的軍事援助,並且仔細詢問了中國誌願軍的實際情況。

抗擊美軍時,中國誌願軍的汽車裝備不足,長津湖激戰中又被美軍的重炮和轟炸機炸毀不少,最緊要的問題便是保暖的棉服和糧食不能及時送到。

史太林得知這一情況後,即刻下令:「在滿洲裏站向中方交付新車。」

長津湖戰役結束後,誌願軍如期收到了36個師的武器裝備和3000多輛軍用汽車,史太林還額外提供了坦克裝甲部隊。

考慮到中國軍隊只有地面炮兵,無法與美軍的重型武器抗衡,蘇聯還提供了「蘇式火炮」、高射炮兵。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史太林一改往日的態度,主動提出空軍支援事宜,表示願意掩護誌願軍作戰。

兩國在商討購買戰機的協定時,有軍官繞過史太林自作主張,故意向中國售賣效能落後的戰鬥機。

史太林在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怒氣沖沖的找來工作人員,嚴厲批評了這種「兩面派」的做法,否決了售賣協定。

在向中共中央致歉後,史太林還考慮到新中國薄弱的經濟基礎,表示願意為誌願軍無償提供372架米格15型戰鬥機。

蘇聯雖然表明態度,不想與美國發生正面沖突,但自從長津湖戰役我軍大獲全勝後,史太林已經派出蘇聯航空兵第64軍前往北韓,守護中朝的鐵路交通線、負責後方目標作戰的保護任務。

蘇聯空軍掩護清川江以北100多公裏的地區,其實已經算是參與了抗美援朝,史太林只能盡可能的「粉飾」太平。

他命令所有參戰的空軍都從中國東北起飛,將飛機上的標誌全部換成「中國飛機」或者「北韓飛機」。

前往支援的蘇聯飛行員,都要統一穿著中國誌願軍軍服,甚至讓飛行員在飛機上通話的時候,禁止使用母語(俄語)交流。

為防萬一,所有參戰的蘇聯士兵都要宣誓:即使被俘虜,面臨處死,也絕不泄露自己是蘇聯空軍飛行員,否認到過北韓作戰。

有了蘇聯空軍的支援,讓中國人民誌願軍有了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作戰能力顯著提高。

在抗美援朝期間,蘇聯也出動了12個師的航空兵力,擊落了一千多架敵機,對「聯合國軍」起到了有效的制約作用,美軍不再霸道的「包攬」北韓半島制空權。

甚至連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堡都驚訝於中國的進步:「中國共產黨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最主要的空軍強國之一。」

截止到抗美援朝結束,蘇聯總共向中國提供了7萬多輛軍用汽車,64個陸軍師和22個空軍師的裝備,其中20個師是史太林無償送給中國人民誌願軍的。

結語

蘇聯的支援為中朝人民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也犧牲了120名飛行員、138名軍官和161名士兵,期間的物資損耗更是不計其數。

為了表示中、蘇之間深厚的盟友之誼,韓戰期間犧牲的蘇聯士兵,全部被安葬在中國旅順蘇軍烈士陵園。

1953年,6月30日,「聯合國軍」司令部發出停戰談判要求,北韓與中國人民誌願軍——聯合國軍終於在7月27日簽訂了停戰協定。

而史太林則在韓戰停戰協定簽訂前的3月5日遺憾逝世,沒有看到這場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