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太平軍定都之戰:15000清軍敗亡,斬殺3位封疆大吏

2024-04-14歷史

1853年3月,江寧將軍祥厚哀嘆:數千八旗精兵,就這麽被太平軍斬殺,全軍覆沒。祥厚不願意投降,率兵與太平軍巷戰,力戰而亡,是第3個被太平軍斬殺的封疆大吏。

定都之戰,太平軍前後用了40天,15000清軍敗亡,斬殺3位封疆大吏,以及南京城內幾乎所有文武大員,拿下了南京,與清朝隔江對峙。

1853年2月,過完新年,號稱60萬的太平軍順江而下,開始東征。此時,太平軍精銳不是很多,除了數千廣西老兵,主要是6萬從湘南加入了天地會、礦工等武裝,其余都是家屬。

6個月前,太平軍在蓑衣渡遭遇埋伏,南王馮雲山陣亡,太平軍進入湖南後兵馬不到5千人。半年之後,太平軍不但滿血復活,還具備了東征江南的本錢,而清軍毫無招架之力。

太平軍東征,鹹豐皇帝惶恐不安,便急忙下令各路兵馬去防堵。兩江總督陸建瀛、安徽巡撫蔣文慶率兵增援上遊,正面迎戰太平軍。琦善率北方軍團南下,與向榮的追擊軍團合作,兩面夾擊,把太平軍消滅在長江中遊。

三路清軍迎戰,太平軍主帥楊秀清絲毫不亂,林鳳祥、李開芳的陸軍很能打,加上羅大綱水師配合,夾江東征,又具備建瓴之勢,清軍難以抵抗。

武昌之戰後,清軍有了「恐太癥」,陸建瀛率5千兵馬駐紮九江,被林鳳祥正面擊潰,直接撒腿就跑,連安慶也不進去。

蔣文慶駐紮安慶,得知陸建瀛逃走,也沒作戰的信心。但是,作為封疆大吏,安徽巡撫,蔣文慶也不好意思逃走,而是強調自己外出搬救兵,借此機會逃脫。

蔣文慶,還是慢了一步,太平軍拿下九江後,只用6天時間就攻克安慶,將其斬殺。如此,九江、安慶都落入太平軍手裏,可惜都沒有分兵駐防,旋即放棄,清軍又入城。

陸建瀛回到南京,江蘇巡撫楊文定為了逃走,故意挑起「督撫矛盾」。楊文定假裝強硬,要求依托堅城與太平軍決戰,然後自己出去搬救兵,以此逃走。

陸建瀛知道楊文定的想法,他是想讓自己「送死」,便要求督撫一起留下,兩人旋即爭吵起來。楊文定不管這麽多,陸建瀛是總督,他最應該留下。

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還在爭吵,林鳳祥、李開芳、黃益蕓已經殺來,分別駐紮在儀鳳門、聚寶門。次日,羅大綱的水師也抵達,封鎖江面,準備攻城。

督撫吵架,楊文定溜之大吉,以招兵為由逃到鎮江,再也不回來。江寧將軍祥厚也想讓陸建瀛當炮灰,強調總督要留下來組織軍隊防禦,自己則躲在內城(滿城)。

江寧將軍,清朝駐防八旗在南方的最高軍事長官,與總督平級。但是,一起領銜上奏朝廷時,江寧將軍的名字在兩江總督之前,以此顯示旗人的尊貴。

八旗駐紮南京,從清軍入關開始,兵丁4千余人。如果算上家屬,南京城內的旗人大約是兩萬,數量僅次於燕京,是清軍控制江南的核心力量。

南京城北八旗、綠營,以及團練武裝,總計15000余人。如果堅守城池,齊心協力,太平軍也難以迅速破城而入。但是,清軍戰鬥力虛弱,文武大員之間矛盾重重,且琦善、向榮見死不救,局勢對太平軍相當有利。

林鳳祥、李開芳發起進攻之前,陸建瀛把全部兵馬調入城內,消極應對。在城外與太平軍戰鬥,並造成一定傷亡的,是自發組建而來的數百人「米工」,他們拿著扁擔與太平軍廝殺。

這些「米工」相當能打,但陸建瀛卻破壞了好事,非但沒有支持,還下令清軍開炮轟擊正在戰鬥的「米工」,幫了太平軍大忙。

「米工」怨恨清軍,便丟棄扁擔,各自回家。如此,林鳳祥、李開芳得以從容攻城,挖掘地道,在儀鳳門爆破,殺入城內。

太平軍入城,祥厚、霍隆武率八旗兵退守內城,丟下綠營兵不管,兩江總督陸建瀛被打死,太平軍控制了外城。

太平軍要求旗人投降,給他們兩天時間考慮,祥厚拒絕,八旗婦女也紛紛登上滿城,協助八旗作戰。黃益蕓、吉文元猛攻,八旗體力不支,內城陷落,數千八旗兵被太平軍打死,祥厚、霍隆武陣亡。

從武昌東征到奪取南京,太平軍前後花了四十多天,速度相當快。此戰,包括八旗在內的清軍損失15000余人,向榮、琦善不敢參戰,否則死傷更慘重。

江寧將軍祥厚、副都統霍隆武、提督福珠洪阿陣亡等八旗高級官員被殺。安徽巡撫蔣文慶、兩江總督陸建瀛、布政司祁宿藻、鹽巡道塗文鈞、糧道陳克讓、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文榮、知縣劉同纓、張行澍均,要麽被打死,要麽自盡。

南京城內的主要清朝官員,幾乎都被太平軍「報銷」。此戰後,太平軍士氣更加旺盛,向榮、琦善兩大軍團不敢來招惹,太平軍乘勝東征,又拿下鎮江、揚州。

局勢一片大好,楊秀清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清軍不堪一擊。因此,楊秀清偏師北伐,派林鳳祥、李開芳率2萬兵馬北上,葬送了這支精銳,也影響了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