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8年鄧小平在主席台吸煙,台下女演員遞紙條勸阻:請不要吸煙

2024-01-07歷史

1988年4月的全國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鄧小平首次參與選舉並投出選票。回到座位後,他習慣性地點燃了一支香煙。

然而,服務人員突然將一張紙條送到了他的手中。鄧小平開啟紙條一看,不禁笑了起來。他一邊點頭,一邊將手中的香煙掐滅。

寫這張紙條的人名叫鄺健廉,她是一位粵劇女演員,出生在廣州。他們的交往要追溯到六十年代,那時,鄺健廉主演的【山鄉風雲】在全國範圍內廣受歡迎,甚至得到了鄧小平的贊賞。

他曾經表示,雖然他更喜歡川劇,但粵劇聽起來也很好聽。這對於鄺健廉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1974年,鄺健廉赴京參加晚會,清唱【沙家浜】。演出後,她與鄧小平握手。鄧小平對其表示關心,讓鄺感到溫暖。

1979年,55歲的鄺健廉重回粵劇舞台,演出機會讓她邀請鄧小平。鄧小平因故未至,但請秘書捎話祝其演出成功,還安排夫人前去觀看。

在鄺健廉眼中,鄧小平既是一位領袖,也是普通人。全國七屆人大會議期間,她發現鄧小平在主席台上吸煙,便向廣東代表提出建議。

代表將她的建議轉交給鄧小平,很快引起了全國的關註。

圖丨鄺健廉不單單與鄧小平交往甚多,也與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這背後為他們牽線搭橋的,正是鄺健廉從小就喜愛的粵劇藝術。

在鄺健廉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聽母親哼唱廣東大戲和民謠,等她又長大了一些,就跟著留聲機學唱當時流行的廣東大戲。

一有機會,鄺健廉就跟著母親去戲院聽戲,回到家就跟著模仿,有時候家裏來了客人,父親還會招呼她給客人們清唱一段,深受客人們的誇贊。

也許正是因為兒時的這些經歷,在鄺健廉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粵劇的種子。鄺健廉的家族和粵劇同時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家中不少親戚都是演藝界的楷模,這樣的環境讓鄺健廉對於粵劇更加熱愛。

盡管父親反對她投身粵劇這個行當,但鄺健廉仍然決定從事這個行業,並改藝名為鄺紅棉。「鄺紅棉」這個名字,寄托了父親對女兒的期待:做人像紅棉樹一樣正直,學藝像紅棉樹一樣好勝。

帶著父親和全家人的寄托,鄺健廉投身到粵劇藝術之中,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她用自己的雙眼記下了不少的表演要領,打下了紮實的演出基本功。

同時那些名角的精彩演出,也讓鄺健廉有了目標,自己有朝一日也要像那些名角一樣,收獲台下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叫好聲。

鄺健廉在台上飾演角色,除了學習師傅和前輩們的演藝技巧,更向他們學習高尚的職業道德,如敬業精神和藝術追求。

在太平劇團,她擔任正印花旦,技藝大增,並在舞台上接觸各種表演風格和角色。雖然演出有時吃力,但她得到鍛煉,為日後發展打下基礎。

同時,戲班往來於香港和澳門,讓她見證戰爭的殘酷,錘煉了精神和性格。1940年,鄺健廉改藝名為「紅線女」,並接觸了粵劇唱片和電影,這些新的藝術形式開闊了她的視野,讓她接觸到更多粵劇圈外的人士,同時促進她在粵劇舞台上表演技藝的提升。

圖丨鄺健廉在戲曲電影中的劇照從1949年到1955年,鄺健廉的藝術事業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她逐漸認識到自己在香港很難有更大的發展。

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思念驅使她回到內地看看。在1955年,她在香港已經小有名氣,被邀請前往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在出發前,她表示如果發現內地能提供一個讓她安心工作的環境,她將選擇留在內地工作。在參加了建國六周年的慶祝活動後,她又參觀了工農業建設和文藝演出,新中國的繁榮景象讓她非常激動。

在田漢的家宴上,她見到了她仰慕已久的梅蘭芳,梅蘭芳握著她的手說:「你還是回來工作好!」後來回到廣州,時任廣東省長的陶鑄也對她說:「粵劇需要你,你還是要幹粵劇!

」相較於香港電影在商業操作下的粗制濫造,內地的環境更能讓人專註於藝術創作。這種條件對鄺健廉產生了不可抗拒的吸重力,回到香港後,她誰都不見,就對父親說,她想回新中國工作。

鄺健廉是一個勇於追求夢想的粵劇演員,她曾經在香港獲得了很多成就,然而,她的父親支持她回到大陸,這也是她藝術生涯中最具創造力和成果最大的十年。

在這期間,她得到了許多國家領導人的教導和指引,尤其是周總理的關心和鼓勵,讓她深受感動。周總理不僅對她的表演給予了肯定,還為她指出了藝術上的努力方向,並為廣東粵劇團題詞,表示要重視粵劇藝術。

這些都讓鄺健廉深感鼓舞,更加堅定了她在粵劇藝術道路上的追求。

周總理對鄺健廉的藝術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他不僅關心演出的每一個細節,而且對鄺健廉的表演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批評。

透過周總理的指導和鼓勵,鄺健廉在藝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贏得了許多人的贊揚。在她的職業生涯中,無論是舞台服裝還是角色塑造,都體現了周總理的智慧和關懷。

「你們關心恩來同誌,就像他關心你們一樣。現在好了,你可以唱一段給總理聽聽了。」她當場為周總理唱了一段,周總理聽後非常滿意,隨後又問起了周總理給她寫的座右銘。

她將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周總理。毛主席親筆題寫座右銘。1958年,她第一次見到毛主席,那天毛主席看過她主演的【昭君出塞】後,站在座位上向演員們頻頻招手,她和其他演員一樣,激動地拼命鼓掌。

: 圖丨鄺健廉在【昭君出塞】中劇照廣州之行,毛主席兩次親切接待了鄺健廉,一次是在跳舞間隙,一次是請她共進晚餐。

當提到她的回大陸工作時,毛主席連連誇贊她回大陸工作是對的,並鼓勵她繼續努力向前走。這是對她返穗工作最大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對她的鞭策和勉勵。

作為京劇演員的她,在排練之余,特意向毛主席請教古典文學知識,這是對她藝術道路上的一大支持。

主席一行人在遊泳後共進晚餐,其中的一道菜是"苦瓜炒田雞"。雖然這道菜被強烈推薦,但是主席拒絕了,因為他認為青蛙是有益的昆蟲,自己不吃。

除此之外,主席對粵劇非常感興趣,曾經觀看過鄺健廉主演的多部作品。在1958年,主席在武昌召開會議,而鄺健廉也隨團前往表演。

演出結束後,主席和鄺健廉告別時,主席承諾會寫一個座右銘給他。第二天,主席就派人送來了一個信封,裏面是主席親筆書寫的座右銘"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同時還有寫給鄺健廉的鼓勵信。

這封信最初被精心保存,但在動蕩的年代,險些被損毀。周總理最初只看到了主席親筆書寫的那一部份,以為這是寫給某個人的,但是在追問之下,才知道這封信是寫給鄺健廉的,同時還有一封鼓勵信。

理解了事情的經過,周總理問鄺健廉是否想要取回這封信,鄺健廉表示十分渴望。然而,周總理解釋說毛主席寫的東西必須保存起來,但可以給她一份復制品讓她帶回去,鄺健廉欣然同意。

臨別時,鄺健廉請求周總理給自己寫幾個字留念,周總理堅定地說:「如果我活著,一定會給你寫的。」次年的國慶招待會上,鄺健廉再次見到了周總理,並主動向他敬酒。

盡管當時周總理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但他還是艱難地扶案起身,向她舉起了酒杯。鄺健廉激動又擔憂地說:「我們非常擔心您的身體。

」周總理立即回答:「我也很關心你們。」1975年全國四屆人大,鄺健廉坐在距離周總理很近的位置,看著總理消瘦的臉龐和略顯遲緩的舉止,她找了個機會跑到周總理面前,詢問周總理身體怎麽樣。

周總理仍然保持自然地回答:「還好,謝謝。」閉幕的那一天,在鄧穎超的帶領下,鄺健廉再次與周總理有過短暫的交談。

這也是鄺健廉最後一次見到周總理。

鄺健廉是一位一生致力於粵劇藝術傳承和發展的藝術大師,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她的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工作影響深遠,對於中國戲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盡管年事已高,但鄺健廉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藝術理想,不斷努力創新,推動粵劇藝術的發展。她的藝術精神和對於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感動了無數的人,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尊重。

「我永遠像紅線,要用紅色的藝術為祖國和人民表演。」這句話充分表達了鄺健廉對於藝術和人民的熱愛。她的藝術作品充滿了熱情和活力,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靈。

在她逝世的訊息傳來時,無數的觀眾和藝術工作者紛紛表示哀悼。她的生命和藝術都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