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傅作義一樣,是在大歷史中被徹底覆寫的人物。
無奈的是,這樣一個千古悲劇英雄,縱然渾身是膽,鐵骨錚錚,命運卻始終被政治左右。
本立誌一輩子為窮人打天下的他,卻被全天下的人拋棄了。
當西安事變震驚世界之時,張學良被人們銘記,而真正的主角楊虎城卻被遺忘了。
歷史是殘缺的,亦是殘忍的,有七具被硫酸潑過的白骨為證。
15歲,他借了一輛獨輪手推車,披星戴月一步步地步行200裏將慘死於清政府手中的父親的遺體推回蒲城縣老家。
這個堪比三千裏尋母記的心酸故事,塑造了他性格中的那種執拗。
16歲,他被窮人推舉為「中秋會」首領。
21歲,他提槍上街打死一方作惡多年的惡霸。落草為寇,成為當時西北赫赫有名的刀客。
他曾飲渭河水,吹西北風,出身是地地道道的關中農民。
他曾率不足萬人頂住10萬敵軍,保住了西安古城。
他的軍隊,以地地道道「陜西冷娃」為核心力量的西北雄師,曾經血灑山西,挫敗日寇,保八百裏秦川無虞。
他就是真正發動西安事變的民族英雄,陸軍上將——楊虎城。
拒絕收編,為窮人打天下
1915年到1917年,楊虎城參加陜西民主革命早期僅有的一支武裝力量——靖國軍。
靖國軍初創時,楊虎城就成為靖國軍第三路曹世英手下一支隊司令,楊虎城始終是極力反對受編,不願跟隨北洋軍閥打內戰,而是堅定支持孫中山事業。
在極其困難局勢下,他不斷派出得力親信,遠赴廣州,請教孫中山指示。
1922年5月,陜西在直系軍人大兵壓境下,形勢危急。
為保存國民革命實力,保存陜西及北方的一支革命力量,楊虎城率領部屬去陜北,並對於右任表示說:「請你到廣東去找孫中山先生,看今後怎麽辦。我帶隊伍去沙陀國(指陜北),敬待後命。」
楊虎城在靖國軍中之所以反受編意誌堅定,是因為形勢迫使他認識到北洋軍閥的性質。
他們為了權力,地盤,相互拉攏,擴充實力,中國將一盤散沙,國將無寧日,民則無希望,他從軍的希望就難以實作,為窮人打天下就可為泡影。
可靖國軍各路領軍人物,想法各異,內部問題已極為復雜,連胡景翼都歸順了北洋軍,也派人持親筆信勸楊「受編」,並為自己說:「余之受編,是依人也,非降人也。」
就連老朋友,同命運的曹世英也派人勸楊虎城「受編」,楊虎城說:「俊夫(曹世英的別號)投賊,又來勸我投賊,真是太不夠朋友」。
楊虎城嚴辭拒絕了這些那些的奉勸,對這些利祿勾引,甜言蜜語,始終沒有動搖。
楊虎城樹立靖國軍旗幟的決心不變,而做為國民革命中堅的於右任來說,擁護國民革命的武裝力量已被改編,變成北洋軍陜西陸軍第一師,隨後靖國軍被撤銷,靖國軍總司令部被繳械解散,於右任已無法立足,深感痛惜和無奈。
這時只有楊虎城還樹立靖國軍旗幟,擁護南方革命,反對北洋軍閥統治,於右任去無去處,走無走處。
看到此種危急之局勢,為了陜西國民革命繼續發展,楊虎城即派出自己的參謀韓望塵請於右任,共謀恢復殘缺不齊的靖國軍事業,這對於右任來說,是莫大的機遇,也使他看到一點革命的曙光,一點希望。
於是他和楊虎城重新樹立靖國軍,組成靖國軍總司令行營,整編了部隊,楊虎城為靖國軍第三路司令,李奪為第一路司令(郭堅的舊部),使靖國軍旗幟重新在關中大地豎起飄揚。
(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
孫中山親自為他辦理入黨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連孫中山也知道陜西有個楊虎城,所以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孫中山親自為並未到會的楊虎城辦理了入黨手續。
楊虎城從此成為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忠實追隨者和捍衛者。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京逝世,派人到京致哀的同時,他還在駐地耀縣舉行大會,隆重悼念孫中山,「成為當時陜西政治活動的一件大事」。
1926年,楊虎城與國民軍第2軍李虎臣等部聯合堅守西安孤城達8個月之久,從戰略上策應了北伐戰爭。
1927年先後任國民軍聯軍第10路軍司令、第二集團軍第10軍軍長,率部東出潼關會攻河南,參加北伐戰爭。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楊虎城拒絕在所部「清黨」。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楊虎城始終心存不滿。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的第五天,他發表了【楊虎城泣告全國書】,這是國民黨第一位發出抗日要求的高級將領,此後,楊虎城多次表達抗日決心,保護學生愛國運動。
1933年3月,日軍攻占熱河,進逼長城各關口,蔣介石到石家莊坐鎮,楊虎城也趕往石家莊見蔣,除報告陜中政情外,還向蔣表露了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抗日。
結果蔣當即大發雷霆,要他管好自己的事!隨即遭受冷遇。
此後,楊虎城又多次向蔣介石進言,要求停止「剿共」,團結禦敵。蔣不這下對他是疑忌倍生。
也許從這個時候,楊虎城就為自己後來的悲劇結局埋下了禍根。
在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楊虎城與其他許多人一樣,人生的道路曲折而艱難、復雜而迷茫。
但在楊虎城的身上,的確有著不少超過前輩和同時代人的地方。
(張學良、楊虎城)
中共中央拒絕了他的入黨申請
他和張學良不同,楊虎城是崛起中的猛將,短短幾年從一介無名之輩成為陜西首屈一指的軍閥,戰績輝煌。
但遺憾的是由於根基不深,其舊部完全可以被中央軍消化掉。
蔣介石最後殺了他,就是因為憑其能為可不是失敗後甘心當寓公混日子的家夥,指不定就會東山再起因此而心有忌憚。
楊虎城兩次大爆發,都是弱勢兵力突襲對方數十萬大軍,讓劉振華等這些自以為暴兵很厲害的草包瞬間現原形,頗有古代猛將之風。
而他要是生在古典時代,成為流傳千古的英雄也是有可能的。
楊虎城的歷史定論,基本和他與中共的關系決定。
在西安事變之前,楊虎城是陜西軍閥,不屬於蔣的嫡系,長期受到蔣的排擠。
早在蔣『清gong』的時候,楊虎城就打算和中共走近,甚至要入黨。
但是當時的河南省委對其否定猜疑,稱其為投機。
1927年,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說要看其實際行為,因此楊虎城入黨的問題就此被擱置了。
而這與張學良想入黨不可同日而語,當時中共可是頂著共產國際的壓力,冒險答應了的。
隨後,中共地下黨一再策動楊虎城的軍隊嘩變,這下激怒了楊虎城,1936年前後,楊虎城就威脅中共,不可再策反他的軍隊,再一次鬧僵。
後來蔣借著陜西剿gong的時機,大批中央軍入陜,嚴重威脅了楊虎城的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和之前各種非嫡系地方軍閥一樣,楊虎城又與紅軍發生聯系,表面上剿,實際上通共。
但是,和張學良相比,中共始終覺得楊有些不靠譜的味道。這樣楊虎城更是心中有些惶然,於是他的熱情和合作程度相對於張學良並不高,一直以來他沒有和中共發生直接聯系。
但是盡管楊虎城最終未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他的身邊始終團結著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他始終如一地支持愛國民主運動,以至南京政府盛傳楊虎城在陜西大搞「赤化」。
楊虎城在他的軍內和省政府機關中一直容留著許多共產黨人,並讓他們擔任要職。
他主政陜西後,更大膽任用知名共產黨人南漢宸做秘書長。
1927年,國民聯軍楊虎城部住安徽太和,軍部設在徐氏祠堂,並與共產黨員謝葆真在此結婚。
創辦了聯軍第十軍軍事幹部學校,共產黨員南漢宸任校長,學員300多人,編3個大隊,大隊長均系共產黨員,並在楊虎城部成立特委(中共皖北特委)。
他的這些行為引起蔣介石極度不滿甚至可以說是憤怒。
因此,當時南京政府常有電報或公文致楊虎城,指責楊部中某人是共產黨員,某人有共產黨嫌疑,命楊逮捕或押送南京。
楊虎城的追隨者米暫沈披露,楊虎城對這一類案件,一般堅決不交人,硬頂回去,
「如申辯說某人經考察並非共產黨,或者秘密放走,對南京報告說已經潛逃。」
當一些與楊虎城部隊有關系的共產黨員因活動暴露,有被國民黨逮捕的危險時,「他立即‘逮捕’,一般‘關押’在十七路軍的軍法處加以保護,待風聲過去再放出去。」
同時,楊虎城對陜北紅軍的重要負責人,也采取了保護措施。1931年,劉誌丹同誌在陜西邠縣(今彬縣)被楊部騎兵旅蘇雨生逮捕。
南漢宸得到訊息後向楊虎城請示,在楊虎城的同意下,南把劉誌丹接到西安後秘密釋放。
當謝子長同誌到達西安時,楊虎城還透過杜斌丞為其提供過槍支彈藥。
中共不能徹底把他當做自己人,而他也不相信中共一定能贏,於是他犯下了最大的錯誤——在蔣那邊兩邊下註。
中共因為共產國際的電告,必須和蔣妥協,所以積極和談,這就把楊虎城架上去了。
中共可以和談,張學良和蔣是拜把子兄弟,有和宋子文、宋美齡關系甚好;他楊虎城是部下,以下犯上,以後秋後算賬就完蛋了。
所以楊虎城認為中共出賣了他,覺得自己是犧牲品,一直也是耿耿於懷。
隨後,史沫特萊不知道為何泄露的中共和蔣在西安事變中密談的內容,一片嘩然,國共兩黨內都紛紛互相指責,中共內部就認為是楊虎城泄密,可見中共沒把楊當自己人。
無論怎麽說起來,楊虎城和傅作義一樣,都是舊軍閥,政治上遵循傳統的現實主義路線,和有深厚的革命心態的中共是不可能契合的。
而張學良反而是比較激進的,革命的,再加上傳奇人生,自然就被當成主角。
其實,西安事變的主角就是楊虎城,因為當時西安是楊虎城的防地,張學良是駐紮臨潼的。
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之後,張學良被送往軍事法庭審判,但是楊虎城卻並沒有。
蔣介石為什麽沒有對楊虎城立即采取行動呢,因為當時的他遠在西安,且手中握有重兵,蔣介石鞭長莫及。
一年之後,楊虎城被蔣介石派往歐美考察,登船八天之後七七事變爆發,楊虎城發報請纓遭到拒絕,輪船抵達美國之後,楊虎城再次發電,但收到的回音只有四個字「繼續考察」。
國難當頭,楊虎城在美國如坐針氈。
三個月之後,楊虎城終於等來國內的一份電報,但是發電人不是蔣介石而是其小舅子宋子文。
上面寫著「茲全國抗敵各方同誌,均紛紛集合共赴國難,吾兄雖未奉電召,弟宜自動回國,如何?」。
很顯然,宋子文是蔣介石的傳話筒。
可是為什麽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蔣介石的態度就有這麽大轉變?
原來楊虎城曾經試圖聯系中共駐莫斯科的共產國際代表團,想透過他們的幫助回到國內。
但是這些傳到蔣介石的耳朵,那就是預謀潛逃與中共交往過密。
明眼人都知道這次回國肯定有詐,張學良對他說:「你記著,不要再回來,回來沒好處。」
所以1937年他回國,真是受了蔣介石的騙嗎?
他的那句「寧可讓蔣某人負我,我不能負全國人,國家需要我,我必須回去!」給了我們最明確的回答。
不出所料,回國後的楊虎城將軍被關進了南昌市郊的梅嶺別墅,不允許他與任何人接觸,七個月後又被轉移到了湖南益陽。
(關押楊虎城的玄天洞)
在那裏他見到了妻子謝葆真和小兒楊拯中,從此妻兒也被關進了暗無天日的牢籠,之後又被轉移到貴州。
息烽縣的玄天洞就是他們的監禁地,洞內終年陰冷潮濕,楊虎城和家人經常生病,不僅環境惡劣,所受待遇也十分苛刻,夏天的飯菜是餿的,冬天只給一件薄薄的棉衣。
1945年抗戰勝利,楊虎城得知訊息激動萬分,也許他的光明就要來了。
1946年國民政府組織的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出席大會,再次提出釋放張學良、楊虎城等人的要求。
但是,蔣介石不僅沒有釋放,反而加強戒備將二人轉移,張學良被押送至台灣,而楊虎城被轉至重慶的秘密監獄。這時候的楊虎城已經被囚禁了八年。
楊虎城的妻子謝葆真,是一名共產黨員,1928年經黨批準與楊虎城成婚。
共產黨員的身份,讓特務格外警惕她,將其與楊虎城分開羈押,不堪忍辱的謝葆真,漸漸精神失常,於1947年自殺身亡,這個訊息讓楊虎城徹底陷入絕望。
楊虎城將妻子的骨灰盒帶在身邊,夫妻二人終於以這樣一種方式團聚了。
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李宗仁出任代總統,迫於壓力李宗仁答應釋放一批愛國人士,張、楊二人都在其中,楊虎城得知後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終於熱淚盈眶。
李宗仁簽署的命令已經發出,但是楊虎城卻遲遲未得到釋放,社會各界的積極關註給李宗仁施加了很大的壓力,直接命令新上任的保密局局長徐誌道放人,但得到的回復是他根本不知道人被關在哪,知道地址的只有毛人鳳。
此時的毛人鳳經蔣介石授意已將楊虎城秘密轉移至貴州省的麒麟洞,自己也躲了起來。
重慶解放後,經一個叫李育生男子舉報,楊虎城將軍已經遇害,遺體被埋在重慶歌樂山戴公祠。
這個李育生因哄搶軍統物資被關押至「白公館」,白公館是軍統關押犯人的看守所,不少共產黨人在這裏被迫害致死。
「白公館」和「渣滓洞」一起並稱為「兩口活棺材」。
時任西南局第一書記的鄧小平立刻致電周總理,周總理即可下令盡快找到楊虎城將軍的遺體。
1949年12月11日,重慶軍管會的相關工作人員與楊虎城曾經的部下一起,帶著幾十個工人在舉報人李育生的引導下前往戴公祠尋找遺體。
在戴公祠左側的花壇中,人們小心翼翼的挖掘著泥土,泥土清理幹凈之後楊虎城將軍遺體出現了。
楊虎城將軍被潑了硫酸已經完全無法辨認了,為了確認身份,工作人員找來了曾經為楊將軍鑲過牙的醫生,在仔細檢查遺體的牙齒之後,醫生確認遺體就是楊虎城將軍。
在將軍遺體腳下,大家找到了楊夫人的骨灰盒。
除了將軍,在附近發現的其他七具遺體身份也得到了確認,他們分別是楊虎城將軍的一雙兒女和秘書宋琦雲夫婦一家三口,而宋琦雲的孩子宋振中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小蘿蔔頭」,還有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
在【楊虎城大傳】中記載沈醉的交代,1949年8月蔣介石召見毛人鳳說:
「今天之失敗,是因為過去殺手太少,把一些反對我們的人保留下來。這對我們太了不得了!留了他做什麽,早就應該殺了!」
(楊虎城與夫人、兒子)
西安事變的發生,不僅在中國局勢造成轟動性的影響。
在國際上,中國形成了遠東最大的反法西斯戰場,牽制了日本絕大多數兵力,使蘇聯免受被日、德兩面夾擊之苦,加速了蘇聯在歐洲戰場的勝利,進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新生的國家政權為楊虎城舉行了盛大的公祭,在西南局鄧小平、劉伯承送的挽聯中寫道:
「西安義舉,振奮全國;重慶成仁,永垂不朽」。
毛澤東評價他:以身殉誌,不亦偉乎!
設身處地站在楊虎城的角度想想,他的作為拋開是非,當的起盡力這個詞。
天下大亂時節,一支匪軍,本來脫不開炮灰的宿命,楊及所部叛馮叛蔣媾和赤軍,在張、胡、共的夾縫中頑強求生,認誰換在他的位置不敢說做的更好。
可惜一人之力敵不得天下大勢。惟有出國後他又怎能夠做到瀟灑的不問世事,從頭開始。
有人罵他的回國是狼子野心,不識好歹,死有余辜。
可當他決意除蔣抗日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打算怎麽活。
當後人在踐踏他曾經的立誌和犧牲之時,為什麽不想想無論是多麽鐵骨錚錚的漢子也會惶惑害怕,也會心痛他的妻兒,也會痛苦於被輾轉囚禁的屈辱和寂寞!
而他所做的,所忍受的這一切難道只是為了後人的一個冷眼?一句嘲諷?
可惜的是,痛惜的是,一堆被硫酸澆沒的白骨不會為自己辯解!
他的妻子,他的兒子,他的小女兒也沒有機會為他偉大的父親辯解!
西安事變是震驚中外的大事變,那個真正的發動者,付出最慘痛代價的那個真正的英雄就這樣被張學良這個名字的光華掩蓋住了。
僅以本文紀念西安事變主謀楊虎城將軍在安徽太和縣徐氏宗祠舉行結婚儀式90周年。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