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為何秦始皇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馬,漢太祖卻被匈奴逼的嫁公主和親

2024-02-28歷史

原因很簡單,時勢不同。

沒有永遠強大的政權,也沒有永遠弱小的政權,前提是你得一直活著。

任何政權的強弱都是拋物線,有巔峰期,就有低谷期。

蒙古人強大吧,崛起之時,橫掃全球,一直打到歐洲去,所向無敵,到了元朝末年呢,被一幫農民攆著打,狼狽逃回北方草原。

滿族人崛起之時厲害吧,幾萬八旗兵就能橫掃東亞,到了清朝末年呢,別說洋人了,連農民起義軍都打不贏,平定太平天國用的還是漢人地方武裝。

匈奴也是一樣,這個遊牧政權同樣經歷了從低谷到巔峰再到低谷,最後到消亡的過程。

司馬遷說匈奴是夏人後裔,只是生活在北方草原,於是養成了遊牧習俗,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逐漸與中原對立。

匈奴

匈奴的巔峰期是在冒頓單於掌權之後開始的,經老上單於,到軍臣單於為止,合計83年的巔峰期

在冒頓單於之前,有史記載的,只知道一個頭曼單於,先秦時期的匈奴內部情況,知之甚少。

戰國晚期,趙國名將李牧曾在趙國北部邊境代地(今河北蔚縣)、雁門(今山西右玉縣)大敗匈奴,殺死十余萬人,此後十多年匈奴不敢犯境。

秦始皇北擊匈奴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15年~前213年間,此時匈奴正值頭曼單於統治期間。

秦滅六國之時,趁著中原的戰亂,匈奴又逐漸南下,占據了陰山南北及黃河河套地區,這裏離中原很近,尤其是秦都鹹陽。

【史記 秦始皇本紀】:燕人盧生使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史書上說秦始皇攻打匈奴,是因為一個叫盧生的燕人說「滅亡秦朝的是胡人」,這個理由未免有點牽強,秦始皇還發動了南征百越的戰爭,不可能因為「亡秦者胡也」就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爭。

自華夏有史記載以來,戎狄蠻夷從未進入中原,也從未統治過華夏。

秦始皇北擊匈奴

秦始皇命令大將蒙恬率領30萬大軍攻打陰山和河套地區的匈奴人,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將匈奴人驅逐出上述地區。

原因並不復雜,當時的秦朝已經統一了天下,正處於巔峰期,而匈奴此時並不強大,根本就不是秦軍的對手,況且匈奴還有其他對手。

【史記 匈奴列傳】: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匈奴單於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當時,匈奴東側的東胡還很強大,盤踞在河西走廊的月氏也比較強盛,頭曼打不過秦,就繼續向北遷徙。

秦始皇去世之後,僅僅一年時間,中原就陷入混亂,先是陳勝、吳廣起義,然後整個函谷關以東爆發了無數農民起義,在三年的時間,以劉邦和項羽為首的起義軍滅亡了秦朝。

在中原陷入混亂之時,匈奴又開始南下到陰山及河套地區,因為這裏的水草豐美,自然災害相對來說比漠北少,因此匈奴又與中原接界了。

【史記 匈奴列傳】:冒頓上馬,令國中有後者斬,遂東襲擊東胡。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遂侵燕、代。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公元前209年,也就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冒頓靠弒父當上了匈奴單於,隨後不久,冒頓單於擊敗了東胡,驅逐了月氏,兼並了樓煩與白羊河南王,並再次侵占了當年蒙恬所奪的匈奴地。

冒頓時代,是匈奴強盛的開始

匈奴與漢朝以原來的河南塞為界,直到朝那(今寧夏固原)和膚施(今陜西延安),並侵犯了燕國和代地,此時劉邦正在跟項羽爭奪天下,正處於楚漢戰爭時期,中原地區疲憊不堪。

冒頓單於強大起來後,手下能拉弓射箭的軍隊有30余萬。史書也記載了冒頓時期的匈奴是匈奴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

【史記 匈奴列傳】: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

淳維是匈奴的祖先,也是夏王族的後裔,從淳維到頭曼有一千多年,匈奴的勢力時大時小,經常離散分化,因為時間久遠,匈奴的世系不能記載下來。

但是到了冒頓當單於時,匈奴的勢力最強大,使北方夷人完全服從匈奴的統治,而與南方的中國成為敵國,此後,匈奴的世系,國家的官位名號才能被記錄下來。

匈奴與漢朝產生矛盾是從韓王信鎮守晉陽和馬邑開始的。

【史記 韓信盧綰列傳】: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韓王信是劉邦分封的諸侯王,最初封地在潁川郡,後劉邦把韓王信遷到晉陽(今山西太原)對抗匈奴,韓王信則主動要求遷到更北邊的馬邑(今山西朔州)。

秦末漢初,匈奴再次占據陰山與河套

韓王信與匈奴多次作戰,但不是匈奴的對手,經常派人向匈奴求和,後來劉邦懷疑韓王信,韓王信幹脆就投靠了匈奴,反叛漢朝,並以馬邑投靠匈奴,與匈奴一起發兵攻打晉陽。

劉邦親率32萬大軍攻打韓王信及匈奴,在銅鞮(今山西沁縣)擊敗韓信的軍隊,斬殺其部將王喜,漢軍在晉陽大敗匈奴左右賢王及韓王信部將王黃,接著漢軍又在樓煩西再次擊敗對方。

劉邦聽說匈奴冒頓單於在代谷(今山西繁峙),派人偵察之後,劉邦率領先鋒部隊追擊匈奴,到達平城(今山西大同)時,劉邦登上白登山,被40萬匈奴騎兵包圍了七天七夜。

劉邦用陳平的計謀解了白登之圍,這一戰,劉邦雖然被圍,但並不算輸。

戰前,韓王信和匈奴聯手奪了漢朝的太原,整個山西都落入了匈奴之手。

戰後,劉邦奪回了太原,並一直將戰線推到了大同附近,幾乎收復了整個山西,即使是在白登山被圍,匈奴仍然無法擊敗劉邦,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更不會得到。

至於和親,則是幾年之後的事。

【史記 匈奴列傳】:是時匈奴以漢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代地。於是漢患之,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於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

匈奴因為一些漢朝的將軍前來投降,所以冒頓單於常常往來於代地,進行侵擾劫奪活動,於是漢朝對此感到憂慮,高帝就派劉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去給單於當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

漢匈和親

很多人將和親視為劉邦的軟弱,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政治手段而已。

首先, 當時正值匈奴強盛期,而漢朝則是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漢初的人口比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少了一半左右

雖然漢朝剛建立時的軍隊戰鬥力較強,但是與匈奴的戰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需要各種資源,漢朝當時連顏色相同的兩匹馬都沒有,不適宜與匈奴開戰。

其次, 漢朝面臨嚴重的異姓王問題,這才是劉邦最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這是涉及到政權存亡的根本問題

韓王信與陳豨的叛亂是劉邦統一天下之後最大的兩場叛亂,涉及時間長,人員多,還牽涉到匈奴,除此之外,還有淮陰侯韓信和淮南王英布在虎視眈眈。

最後,匈奴是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想對匈奴開戰,必須要有大量的馬匹,匈奴對漢朝的戰爭,多以騷擾為輔,搶掠為主,沒有領土要求,不會動搖漢朝國本。

想要完全消滅匈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匈奴打仗都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漢朝根本消滅不了,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錢財收買,嫁公主和親。

和親不是漢朝發明的,在漢朝之前,中原政權與周邊民族也有和親,劉邦是政治人物,能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政治目的就是值得的。

劉邦

漢朝的巔峰期是在文景之治到漢武帝初期,到漢武帝晚期走了一段下坡路,到漢宣帝時期,國力再次到達巔峰。

與此同時,匈奴卻逐漸開始走下坡路了,從漢武帝對匈奴開戰之後,匈奴進入衰退周期,從軍臣單於之後的伊稚斜單於開始,匈奴開始分裂,伊稚斜搶了軍臣單於太子的王位,這位太子後來投靠了漢朝。

到匈奴呼韓邪單於時,匈奴分裂了,再也無力跟漢朝對抗,到了東漢,匈奴再也不是威脅了,這就是時勢。

劉邦所在的時代正好是漢朝的發展期,遇到了匈奴的巔峰期,時勢不同,劉邦沒有選擇與匈奴硬抗,以和親結好,並積累力量,等到子孫後代有實力時,再重創匈奴,所以漢朝才能有四百余年的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