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老話說「門要常開啟,戶要常關閉」,啥是門,啥是戶?有啥區別?

2024-03-03歷史

在農村很多的老話,多數都是有出處,或者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的經驗總結,就拿這句「門要常開啟,戶要常關閉」,就也是有出處的。據說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門者常開,戶者常閉。

不過很多人看到這句話之後,都是一臉的懵逼,搞不清楚什麽是「門」,什麽是「戶」,為何一個要開啟,一個要常關閉呢?又有什麽道理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在古代的時候,門和戶還真的是有區別的,和今天很多人所了解的「一門一戶」是不太相同的,並且在當時門和戶也常被提起,比如結婚要求「門當戶對」,在古代還常發生宗派之間的爭論,也就是「門戶之爭」。

另外王安石寫的【元日詩】中也提到了: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繪了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掛上新的桃符,寓意著辭舊迎新的熱鬧喜慶景象。

門是一個象形字,大家發現沒有,它就和我們家的大門特別的相似。其實在中國很早的時候就已經發明了這個漢字,最早是出現在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它的古字形像兩扇的大門。

現在通俗的門,指的就是房間裏供人進出的通道,不管是大門、小門都可以統稱為門。但是在古代對門的釋義是非常嚴苛的,它指的就是房屋的兩扇外門。

即在一棟房子中,哪怕房子再大,房間的數量再多,也只有一個門。而其他的都是內門,也就是俗稱的「戶」。

只是在後來,門的釋義變得豐富起來了,逐漸出現了門第、門閥等詞語,引申為不同的派別、類別。

因此這樣的話,對門就比較好理解了,它就是房屋的主入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門」,它通常位於房屋的正前方,是連線室內和室外的主要通道。

而「戶」則是指房屋內部的小門,也可以理解為門裏面各戶人家進出的小門。像古代很中國最典型的就是四合院,而四合院裏面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這樣一個大門裏面就住著數家人,而每一家人可以稱為「一戶」。這也是為什麽王安石寫的是「千門萬戶」的原因。

這個在農村生活過的都應該很清楚,一大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往往就是開啟自家的大門。當然了,如果家裏有院門的話,這個門就是指院門,而如果沒有院門,則是指家中供人進出的「大門」,也就是房間中最大的一扇門。

而這樣子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個是迎接賓客,歡迎大家來串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門是家庭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場所。

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主人都會親自迎接客人,並將他們請進家門。這種開門迎客的行為不僅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和好客,也展示了主人的風範和氣度。

透過開啟大門,主人向外界傳遞了一種開放、包容和友好的態度,即是在告訴別人,家裏有人,也歡迎大家來串門,這樣做也有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信任。

第二個是「吸納吉氣」,祈求家庭安康。在風水學中,門被視為吸納吉氣的重要通道。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開啟家裏的大門,其實就是讓外界的清新空氣和陽光照射到庭院裏來,因為庭院是家人活動的主要場所,如果庭院空氣好,光照好,家人的心情也會更好。

其實和大門相比,古人所說的戶,一般是指庭院內各戶人家的「房門」。戶門通常位於房屋的側面或後部,是連線不同房間或室內外的次要通道。由於位置相對隱蔽,戶門往往成為家庭私密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傳統文化中,人們強調「戶要常關閉」,主要是為了保護家庭的私密和安全,防止外界的不良幹擾和侵害。

這個也比較好理解,古代傳統民居都是四合院,看過「大宅門」的都知道,裏面就是一個大家族,好多戶人家住在一個院子裏。

而這樣人多眼雜,把自家的房門關閉,也是一種很智慧的選擇。像古代就曾流行在房門上掛上門簾,這可不單單是起到裝飾的作用,也有保護私密的作用。

畢竟在古代的時候社會治安不太好,而且即便是一家人,而老話也說了「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所以很多人還是相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

​現在明白了「門」和「戶」的區別了吧,總結起來就是成語「開門閉戶」,即農村住宅有院子,院子的門是大門,房屋的門是戶門。而院子的門白天要敞開,但是房屋的戶門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