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進軍西藏,劉、鄧為何選擇張國華的十八軍?

2024-01-30歷史

1949年10月,在中央組織召開的一次高級會議上,毛主席明確說道:進軍西藏,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是有很多好處的……

那時,新中國雖然已經成立,但全國的解放戰爭並未完全結束,西南地區的敵匪勢力依舊猖獗,直到同年12月底,重慶、成都兩大城市才相繼解放,但雲貴川地區的匪患問題仍未得到徹底的解決。

除此之外,解放的西南諸地,也需要有部隊駐守、管理,其工作之繁巨,不言而喻,

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解放西南地區的第二野戰軍,也就難以派出合適的部隊向西藏進軍。

既然困難重重,那就不用向西藏進軍了嗎?

當然不是,西藏作為新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解放它,讓西藏人民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更何況,當時的局勢已經促使我們不得不加緊向西藏進軍的腳步。

1949年中旬,隨著我軍在全國解放戰場上連戰連捷,以攝政達紮為代表的西藏少數親帝分子開始與印度駐西藏總領事黎吉生勾結,密謀策劃「西藏獨立」。

為了爭取國際上更多的支持,他們組織了一個所謂的「親善代表團」,攜帶著達賴喇嘛和攝政達紮印鑒的書信,準備前往美國、英國、印度等國求援,還準備在年底聯大開會時申請獨立。

1950年初,美國的合眾社發出電訊,稱:「西藏將派出親善使團分赴英,美,印,尼和北京表示獨立。」

為了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打擊這些反動分子的囂張氣焰,毛主席明確提出了:「解決西藏問題,事不宜遲,否則,恐夜長夢多。」

1950年1月2日,毛主席給中央和彭老總發了一份電報,並轉發劉、鄧、賀3人。電報中指出:

「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為重要,我們必須占領,並改造為人民民主的西藏……」

劉、鄧接到電報後,便立即商量該派哪支部隊進藏。

我們前面說到,此時西南諸地剛剛解放,需要大量的部隊駐紮、管理,更何況進軍西藏困難重重,對部隊官兵挑戰極大,所以調兵入藏之事必須再三斟酌。

第二野戰軍下轄第三、第四、第五3個兵團共9個軍。如果由四川入藏的話,那麽西康必是首選的入藏之地。

不過,當時占領西康的並不是二野的部隊,而是賀老總率領的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兵團。

但賀老總率領的十八兵團畢竟是來配合二野作戰的,在這種時候,不可能將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兄弟部隊去幹。

最後,劉伯承思考再三,決定派第十軍前往。

第十軍隸屬於第三兵團,1949年2月該軍進行整編時,僅有1.9萬余人,渡江戰役後,全軍一躍發展到了3.5萬余人,是二野的一支主力軍。

其軍長杜義德,更是一位從萬裏長征走出來的優秀將領,身經百戰、功勛卓著。

總的來說,以第十軍入藏,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怎料,劉伯承電話剛打過去,杜義德當即就表示自己最近的身體狀況很差,無法完成進軍西藏的任務。

就在劉伯承躊躇之余,鄧小平突然說道:既然如此,那就讓‘地主’去吧!

鄧公所說的這個「地主」,不是別人,正是時任第五兵團第十八軍軍長——張國華。

之所以稱他為「地主」,並不是說他出身在地主家庭,也不是形容他「有錢」,而是他在南征北戰中,吸收了大批知識分子參軍,後來在接管南京等大城市時,其部隊輸送的文化幹部就高達幾千人。

劉伯承聽說此事後,便將其稱呼為「地主」,以此贊美其部隊中人才眾多。

由於擔心張國華也會有所推脫,因此劉鄧首長在找他談話時,還特別先強調說:「今天談話憑黨性」。

誰知張國華不僅沒有推辭,反而斬釘截鐵地表示:堅決完成進軍西藏的任務!

至此,進軍西藏的部隊領導終於確定了,接下來就是該派哪支部隊進藏的問題了。

因為張國華的第十八軍在二野各軍中的戰鬥力並不算是最強的,而西藏地區又是敵匪盤踞、環境復雜,非得需要一支「主力軍」不可。

所以也正因如此,劉鄧首長最初並沒有考慮讓張國華率領本部人馬入藏。

劉鄧首長最初考慮,既然杜義德身體狀況不行,那就讓張國華率領第十軍入藏,畢竟第十軍是二野各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成功的把握也更大一些。

但幾經考慮後,認為此舉不妥,於是又決定讓張國華在二野所有部隊中挑選出3個主力師,組成一支3萬人的部隊入藏。

張國華沈思片刻,最終認為還是帶領自己的本部人馬入藏比較合適。

一來,他對自己部隊的情況比較熟悉,方便指揮;二來,十八軍擅長獨立作戰,而且還有開辟解放區的經驗。

而且在成都戰役後,十八軍就奉命進駐川南地區,其中,第53師駐守在納溪、第54師駐守在自貢、第52師駐守在宜賓,相比之下,第五兵團其他兩個軍都駐紮在貴州。

所以,第十八軍的駐防地區條件是整個兵團最好的。

總而言之,第十八軍的戰鬥力雖然不是最強,但其卻是當時最合適入藏的部隊。

於是,劉鄧首長當即便同意了張國華的意見,並給他明確表態:不管是哪個部隊,凡是你看中的幹部,都可以帶走。

1月7日,劉、鄧給遠在莫斯科的毛主席發去電報匯報了此事,毛主席看後也表示同意。

就這樣,進軍西藏的歷史重任,便交到了張華國率領的十八軍全體將士的肩上。

然而,這個任務還是太艱巨了,尤其是在這樣幸福日子已經快到手的時候,上到將軍,下到士兵,他們又有誰想放棄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呢?

在「私心」與「公心」的激烈碰撞下,很多人還是動搖了,個別不想去的士兵,甚至還在私下裏搗鼓,講了很多去西藏的壞處,導致「逃兵」數量與日俱增。

最後,急得連隊幹部連覺也不敢睡,整夜輪流把門,這才控制了「逃兵」的數量。

但這畢竟是治標不治本,想要真正杜絕「逃兵」的情況,還是得從思想上入手。

對此,張國華采用了兩個辦法,一是宣布:凡是逃兵一律不準去西藏,就地轉退地方;二則是在部隊中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官兵轉換思想。

事實證明,張國華的辦法非常管用。

軍人向來視榮譽為生命,他們誰能忍受「逃兵」這一標簽呢?更何況,他們好不容易從九死一生的戰場上走過來了,誰又想從戰鬥英雄變成令人不齒的「逃兵」呢?

在思想教育,張國華也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他說:

一些人把西藏看作是不毛之地,但英帝國主義卻從來不嫌棄它荒涼,反而還拼命的往那裏鉆,現在就連美帝國主義也在積極插手,難道我們對自己的土地反倒不如帝國主義熱心?一省不保,四省不安,如果西藏真被帝國主義分割出去,我們的西南邊疆後退到金沙江,恐怕我們在四川也坐不安穩吧……

張國華態度誠懇且堅定,政委譚冠三也是如此。

譚冠三將軍明確表示要積極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把老婆孩子一起帶去西藏,不在舒適的川南安家,他說:

「我決心與藏族同胞一起,為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貢獻自己的畢生精力,我願將自己這把骨頭埋在西藏大地。」

譚冠三將軍的肺腑之言,令全軍將士大為觸動,大家紛紛表示願意入藏。

就這樣,第十八軍的官兵們義無反顧踏上了解放西藏的漫漫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