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圍剿紅軍長征的國民黨將領眼中,紅軍長征如何?為何能夠勝利?

2023-12-11歷史

長征不論是從時間跨度,還是從路程長度、環境條件方面來看,都是值得記入人類史冊的一次戰略轉移。人們都是站在共產黨的角度看待紅軍長征這一偉大事件,當時迫使中國工農紅軍開展長征的國民黨,對紅軍長征這一事件其實也懷著極為復雜的心情。透過當時的一些文獻資料,我們能夠探知國民黨大員們對待紅軍長征的態度。

1934年10月,蔣介石發動的第5次「圍剿」行動,此時的國民黨戰線已進入中央蘇區,為了讓中央紅軍的戰力得以最大保存,主力軍被迫結束中央蘇區,展開了長達25,000裏的紅軍長征。在紅軍長征期間,他們曾與國民黨多次展開戰鬥,但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紅軍團隊卻數次擊潰國民黨軍團。翻山越嶺、跨河過草地,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1936年10月紅二月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紅軍的三大主力會師之後,長征才算正式結束。

蔣介石:嚴明的紀律得民心

紅軍長征是迫不得已的一個舉動,國民黨軍隊的步步緊逼,讓紅軍所面臨的形勢日益嚴峻。在紅軍長征過程中,蔣介石始終未放棄攻打紅軍,但在聽到紅軍的種種事跡之後,也不由得感嘆起紅軍的嚴謹紀律。

1935年1月29日,紅軍到達了川黔交界,一渡赤水之後正式進入川南的敘永地區。2月1日,紅軍在經歷了激烈的戰鬥之後,成功占領了縣城東郊營盤山一帶。

營盤山歸屬於敘永縣,是敘永縣紅巖36峰之一,營盤山的地勢十分險惡,海拔約有800米,緊緊扼住永東城,因此營盤山也是紅軍長征途中的必爭之地。紅軍到達營盤山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熟透的橘子,到處都散發著果香的氣息。此時的紅軍為了搶時間、爭速度,已經很久沒有吃過飽飯了,經歷了一天的行軍之後,每個人都饑渴難耐,但是紅軍過後,漫山遍野的橘子一個都沒少。

紅軍工作團的幹部羅通曾回憶道:到達永寧府之後,紅軍的隊伍分散開來,一部份人包圍著城中的敵人,另一部份人則向營盤山出發。到達營盤山下之後,擡頭一看滿山都是黃澄澄的橘子。長時間的行路,讓同誌們又餓又累,看到橘子之後,我心裏想的是快走,一面觀察山中橘林中每棵樹大概能摘多少個桔子,一邊思索應該買多少給同誌們解解餓。部隊越走越靠前,橘子的清香也越來越普遍,很多戰士都在議論:「這橘子長得真好,一棵樹肯定能摘不少。」「你看,有的桔子都落到地上了,真可惜。」

雖然到處都是討論的聲音,但是沒有一個人走進橘林摘橘子。我趕緊走到橘林旁邊,旁邊站著一個老大爺手裏拿著很多橘子,不斷地向同誌們手裏塞。一個戰士接過老大爺手中的幾個橘子之後,立刻拿了錢塞給老大爺,但是老大爺不肯要,於是那位戰士又把橘子還給了老大爺,一溜煙兒的跑到了別的地方。而後沒有一個戰士再接老大爺手中的橘子,大家都在說:「我們是紅軍,不能隨便拿老百姓的東西,我們是老百姓的隊伍,要對大家負責。」

羅通與紅軍在這裏駐紮之後,發現整片居民都是土豪「張老爺」的私人財產,於是將整片橘林都沒收,並且在老大爺的幫助下把桔子劃分給了當地的貧苦群眾。戰士們在路過的時候也可以采一部份,解解餓,但只能在固定的區域內。

從橘林這個事件我們就能發現,紅軍的紀律非常嚴明,但不僅僅只體現在這一點。羅通所在紅軍團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那就是保證紅軍的隊伍糧食供應,將紅軍分散到沿途的村鎮中籌糧。

羅通到一位老鄉家門口敲了敲門,當他走進去之後發現老鄉屋子裏盛糧食的缸中放了一些錢,還有一張紙條,紙條中這樣寫:實在對不起,老伯,我們是工農紅軍,兩天沒有吃過飯,路過你家門口發現你不在,迫不得已從缸中取了一些糧食,我們按市價把錢留在了你的屋中,希望你能原諒。紙條下面還寫了紅軍某部隊的番號。

羅通進入另一間房子之後,發現缸底存在著一些糧食,他非常高興,但是又在糧食上面發現了一張紙條:同誌們,這位老鄉的糧食已經被我們取了一些,剩下的不要再動了,防止老鄉回來之後沒有糧食吃。同樣也署名了紅軍某部隊的番號。看到這張紙條之後,羅通又默默地結束了房屋。即使在條件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紅軍仍然堅守著紀律。

紅軍在營盤山上的一舉一動,至今還是川南地區的佳話。但是和紅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民黨軍隊,為了追擊中央紅軍,渡過赤水到達敘永縣的國民黨軍隊多達10萬人。長期的跋涉讓國民黨軍隊的軍用糧食告急,而且國民黨軍隊中的紀律一向都比較有問題,到達敘永縣之後燒殺搶掠,讓當地的百姓叫苦不堪。

蔣介石也知道民心的重要性,於是在1935年2月份發出了【舉報紅軍對人民毫無騷擾令飭變軍紀電】。文中蔣介石說絕不能讓軍隊中的人民影響百姓的生活,如果拿了百姓的東西,必須付相應的銀錢。如果存在極為嚴重的情況,可以采用非常手段。在文章開頭,蔣介石還著重提了朱德與毛澤東帶領軍隊在川南的一些事跡,他們對人民沒有任何騷擾。蔣介石知道紅軍能利用鐵紀贏得民心,卻也在感嘆國民黨軍隊做不到紅軍這樣的事情。

蔣介石對紅軍毫無疑問是抱著絞殺的心理,但他卻也在羨慕著紅軍的種種紀律。

胡宗南、張振漢:堅定的意誌取成功

胡宗南和張振漢都是蔣介石手底下的名將。1935年6月蔣介石向西北發兵,試圖絞殺正在長征中的紅軍主力軍。在一個月的時間裏,蔣介石陸陸續續從各地調了約4萬余人,並將這4萬人共同編為了「西北追剿縱隊」,胡宗南便是這支隊伍中的總指揮。

等待這4萬人都到達了西北地區之後,胡宗南率先帶領著49師搶了毛兒蓋地區,而後帶領的國民黨軍隊繼續往包座前進,企圖透過追擊讓紅軍改變長征方向。為了讓紅軍改變成長征方向,胡宗南又讓60師和第2師從碧口南坪向漳臘方向堵截,阻止紅軍北上。同時又命令第1師部隊從紅軍正面對其展開進攻。

胡宗南的部署目的是為了讓經過長征的紅軍,在精疲力竭的狀態下無法透過松潘草地,只能被迫走進他的包圍圈,從而達到一舉殲滅的目的。雖然胡宗南的想法非常好,考慮的內容也非常全面,但事實卻不是如此。1935年7月,正在前往紅軍正面攔截的胡宗南接到了在毛兒蓋地區駐紮的國民黨軍隊急電,內容大約是國民黨軍隊正在和紅軍激戰,而且紅軍的火力非常猛,很快就要頂不住了。

聽到這個訊息的胡宗南,立刻命令駐紮在毛兒蓋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後撤,駐紮軍隊連電台也顧不上拿連忙撤退。過了幾天,阻礙紅軍北上的第4團也發來急電,松潘地區也遭到了紅軍的突襲,而且陣地隨時都有被突破的危險。胡宗南聽到這個訊息,連忙派遣軍隊前往支援,但到達地區之後紅軍已完全攻破國民黨軍隊的戰線,第4團死傷慘重。

接連吃了好幾次悶虧,胡宗南所在的軍隊元氣大傷,而且他們的士氣遭到了很大的影響。為了保險起見,胡宗南決定將第1師全部留在松潘地區,並且趕築防禦工事準備和紅軍決戰。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在胡宗南確定紅軍必然會北上甘陜的前提下。但胡宗南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央紅軍不北上而是透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直接前往班佑和阿西地區。與此同時,胡宗南還接到了49師被紅軍全麪包圍的訊息。

這一個個訊息讓胡宗南頭腦發蒙,但不論怎樣,圍剿行動還要繼續開展。思考了一個晚上之後,胡宗南決定派遣李鐵軍帶領三個團救援49師。但是救援軍隊剛剛出發幾天就遭遇了極端天氣,大雨傾盆而下,正在草地上前進的軍隊根本沒法走。艱難地行走了幾天之後,還沒走完一半的路程。而且不久之後,49師就傳來了壞訊息。49師已經被全面擊潰,只有少部份人逃出了紅軍的包圍。胡宗南連忙命令李鐵軍返回基地,帶領著剩下的人逃出紅軍包圍圈的49師和李鐵軍同時到達了松潘地區。

剛當上「西北追剿縱隊」總指揮沒幾天的胡宗南,接連吃了敗仗,這對胡宗南的信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甚至當時的軍隊稱胡宗南為常敗將軍。雖然縱隊的主力軍已經集中到了松潘地區,但是對國民黨軍隊來說,僅僅生存也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

雖然松潘地區的面積非常大,但是松潘地區和青藏高原連線,糧食產量非常低。即使存在著雜糧,也被當地的地主和土司擄掠了起來。當地百姓本就非常困苦,再增加4萬多的國民黨軍隊,直接造成了糧草極度缺乏的狀況。但是胡宗南的部隊卻完全沒有考慮當地百姓的狀況,他們為了讓國民黨軍隊生存,利用槍支彈藥和當地的土司進行交換,大肆搜刮百姓的存糧,導致當地烏煙瘴氣。

但即使如此,4萬多國民黨軍隊的糧草也遠遠不夠。胡宗南強制松潘地區的民夫到附近的區域去挑糧食,但是松潘地區周圍的環境都屬於山區,崎嶇且行路不便。當地的百姓本就瘦弱,即使平時挑糧食也僅僅夠自己的吃用。胡宗南的這一決定根本無法滿足國民黨軍隊的糧食困難,但卻也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生活困難。

胡宗南下達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決定,他讓所有的士官和士兵每天只能吃一頓飯。但國民黨軍隊的紀律並不嚴明,下級士兵為了吃飽飯到處搜搶,甚至有的士兵將地裏還沒成熟的小麥、青稞都挖掘幹凈,沒給當地百姓留一點東西。

潘松地區的環境本就較為惡劣,饑餓所帶來的營養不良讓士兵出現了疾病,每日的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最多一天死亡130多人。到最後,逃跑的人數合並盟的人數高達12,000余人。胡宗南知道再繼續下去,國民黨軍隊沒有任何活路,於是向蔣介石申請撤回甘肅,蔣介石也同意了。胡宗南在圍剿紅軍期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老頭子讓我們繼續剿匪,相當於給我們判了一個無期徒刑。

一次又一次的敗仗,讓胡宗南的信心越來越低,對紅軍的恐懼和忌憚也越來越大。其實紅軍和國民黨軍隊最大的差別在於紅軍有著堅定的信念,他們為了信念會毫不猶豫的奉獻一切,但國民黨軍隊卻不會。這也是國民黨軍隊屢吃敗仗,紅軍卻生命力越來越頑強的原因。

除了胡宗南這位國民黨大員,張振漢這位蔣介石旗下的高級軍官,對紅軍的印象也極為深刻。張振漢直接聽命於蔣介石,他接到的任務是活捉賀龍,但他任務沒有完成,卻反被紅軍捕獲。

張振漢帶領部隊到達忠堡鎮之後,本想著圍剿紅軍,但卻被紅軍包圍,被紅軍包圍之後張振漢想要自殺殉國,但被參謀長勸住了。不久之後一發炮彈打入國民黨軍隊,參謀長被當場炸死,張振漢頭部受傷,成為了紅軍的俘虜。抓到張振漢之後,紅軍本來打算直接殺了他,為死去的戰士報仇,但是賀龍卻下達命令將張振漢送往政治保衛局,為他治療。

張振漢清醒之後,賀龍親自前往張振漢所在的地方看望,他對張振漢說:張將軍,久聞已久卻素未謀面,你跟我打了這麽久,沒想到最終還是碰到了一起。其實我們都出身舊部隊,但選擇不同,也走了不一樣的路。

賀龍的態度和話語讓張振漢非常感動,他感受到了賀龍對他的尊重,張振漢就這樣在紅軍部隊呆了下來。其實不久之後,張振漢對賀龍說想要回家與家人團聚,並且發誓永遠不在軍隊任職。但賀龍卻對他說:你丟了國民黨軍隊,老蔣能放過你嗎?更別說你的家人。之後賀龍聘請他在紅軍學校當教員,但是張振漢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合適,於是拒絕了。賀龍多次邀請,最終張振漢成為了紅軍學校的一名教員。他將自己所知道的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悉數貢獻了出來,張振漢所在的紅軍學校,也成為了當時教學水平最高的學校之一。

張振漢的授課內容非常豐富,也非常貼合實際,不僅僅包含著各種戰術知識和能力,還存在著不一樣的戰術體系。他的工作態度得到了紅軍高層的尊重和肯定,雖然他是俘虜,但是紅軍卻為他提供了最好的環境和待遇,例如勤務人員和警衛員。

蔣介石失去了精銳的41師之後,大發雷霆,決定派遣軍隊消滅賀龍部隊。20萬軍隊對2萬人的賀龍部隊展開了攻打,由於形勢非常緊迫,賀龍所在的軍隊只能決定戰略轉移。此時張振漢已經深受紅軍領導的信任,於是在軍事會議上,賀龍請張振漢為紅軍的轉移路線提出建議。

張振漢身為國民黨軍隊的將領,又與紅軍多次展開交鋒,因此對湘鄂川黔地區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他建議紅軍部隊直接北上,突破國民黨軍隊的薄弱點。

紅軍在對國民黨軍隊薄弱點展開攻擊的時候,繳獲了幾門山炮,但是沒人會用。張振漢利用自己的經驗,教會了紅軍使用山炮,迅速占領了龍山縣。

到1936年2月份,紅二紅六軍團被國民黨軍隊堵到了金沙江附近,只有過江才能擺脫國民黨軍隊的追捕。但是金沙江的環境非常險惡,要想直接過河是完全不可能的,張振漢建議紅軍砍下山上的竹子做竹筏,親自做示範,成功幫助紅軍安全渡江。渡過金沙江之後,紅軍必須翻越雪山,在翻越的途中,張振漢不慎摔向了雪谷,紅軍戰士們立刻組成人繩,將張振漢硬生生從雪谷拉了出來。受傷的張振漢無法行走,紅軍戰士們用擔架將張振漢擡出了雪山。

紅軍戰士的舍命相救,讓張振漢十分感動,到達延安之後,張振漢決定在紅軍學校任教。張振漢之所以為紅軍出謀劃策,如此的信任紅軍,是因為紅軍給予了他同樣的信任和信念。他知道紅軍和國民黨軍隊是完全不同的,紅軍是蒸蒸日上,而國民黨軍隊卻存在著嚴重的萎靡不振,這種一往無前的勇氣讓張振漢真正堅定了留在紅軍,留在共產黨的信念。

張學良:天生的將領,萬裏長征的統禦力量

其實在紅軍長征之後,張學良也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圍剿紅軍。眾所周知,紅軍的裝備非常低劣,絕大多數器材都是從敵人那裏繳獲得來,而且子彈非常匱乏。張學良也非常清楚這一點,而且張學良清楚的知道經過長征後的紅軍今天有幾千人,自己派遣幾十萬精良裝備的大軍殺過去,怎麽可能輸?

對紅軍的這個認知,讓張學良極為自負,但他僅僅考慮到了紅軍的原因,卻沒有考慮到此時東北軍的情況。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被日本人所占領,東北子弟的老家沒有了,反而要將矛頭調轉和自己是同胞的紅軍部隊,於是部隊內部蔓延出了非常嚴重的厭戰情緒。東北軍和紅軍進行了三次交鋒,但次次慘敗。

為了圍剿紅軍,東北軍前往勞山地區,勞山地區屬於黃土高地,不僅樹木密集,行軍區域非常狹小。紅軍得知了東北軍進攻訊息之後,決定在勞山地區設伏。紅軍非常謹慎,但東北軍隊卻極為自傲。張學良認為自己的部隊人數眾多,器材精良,面對幾千人,甚至連器材都不健全的紅軍部隊,簡直是手到擒來。而且由於紅軍將重點放在了勞山地區,甘泉等地區的設防都非常小。這讓東北軍的信心又一次上漲。

東北軍進入勞山地區之後,紅軍便發動了非常猛烈的攻擊,雖然前鋒部隊已經發現了不對勁,讓部隊立即撤退,但此時已來不及。面對紅軍的猛烈進攻,東北軍隊亂成一團。而且勞山地區地勢本就較為復雜,紅軍部隊經歷了多次調查,東北軍隊卻對地形完全不了解,此時就猶如一只等待宰殺的雞。雖然雙方人數懸殊,但勞山一戰之後,東北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紅軍卻收獲極為豐富。

經歷了勞山戰役的失敗之後,東北軍知道了紅軍擅長打伏擊戰,於是決定慢下步子穩紮穩打。東北軍62師將主要軍力撤回到了榆林地區,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紅軍決定乘勝追擊,攻打榆林橋。

紅軍和東北軍的戰力確實非常懸殊,即使采用人海戰術,也未能攻打下榆林橋。紅軍指揮員知道這樣下去紅軍必然會敗,於是決定采用其他的辦法。陜北地區的老百姓都非常支持紅軍,他為紅軍指出了一條小道,透過小到能夠直接到達榆林橋鎮。東北軍發現之後,立即將矛頭調轉後方,將紅軍打出了榆林橋鎮。但萬萬沒想到後防保住了,前方卻出了問題。等待東北軍將主力調轉回前方之後,榆林橋已經失守。

東北軍和紅軍第3次交鋒在直羅鎮,前兩次戰役讓張學良決定改變部署,但同樣也讓張學良覺得,不知該如何攻打紅軍,最終決定還是直接攻擊。紅軍將埋伏點設在了直羅鎮四周的山上,東北軍一次次進攻都讓紅軍包圍並殲滅。直羅鎮戰役可以說是東北軍的全敗,東北軍的109師在這場戰役中全軍覆沒,甚至連師長都自殺。

東北軍和紅軍的交鋒,給張學良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張學良在後來的采訪中曾說:這個隊伍我帶不了,只有毛澤東可以,也只有毛澤東才能統禦。

紅軍長征是一部由戰士們血汗築起來的史詩,但也是中央紅軍的一次偉大勝利,嚴明的紀律、堅定的意誌造就了一支無往不利的隊伍,也成功奠定了偉大事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