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同為黃埔一期畢業的學生,為何只有陳賡身上傳奇故事最多?

2024-01-21歷史

在諸多開國將軍中,陳賡是最特殊的存在。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應該都清楚,盡管開國將軍中絕大多數都有很多傳奇故事,可陳賡身上無疑是最多的那個,而且是我們從小聽到他,仿佛每次重新挖一挖,就能挖出陳賡將軍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大革命時期,陳賡是黃埔一期生,深受蔣介石重視,還救過蔣介石命,蔣介石幾次拉攏,陳賡都不為所動。

土地革命時期,陳賡先是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在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才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從團長一直幹到師長,當過彭楊步兵學校校長。

抗戰時期,陳賡出任386旅旅長,在八路軍6個旅中最出名,日軍裝甲車上都印著「專打386旅」。

解放戰爭時期,陳賡任陳謝兵團司令員,盡管是屬於晉冀魯豫野戰軍,可卻長期歸屬於中央指揮,是屬於戰略級別的野戰兵團。

也許有人會問,開國將軍那麽多,陳賡怎麽就那麽特殊,做什麽事都是拔尖。

應該說這同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

陳賡將軍是軍人世家出身,祖父陳益懷就是湘軍出身,鬧太平天國運動那會兒,陳益懷就跟著曾國藩組建湘軍,一直幹到二品顯武將軍。

1916年,14歲的陳賡也參加了湘軍,被編入了魯滌平部,從二等兵升至上士。

有意思的是,就在同一年,彭老總也參加了湘軍,和陳賡還是一個團的,有時候緣分就是這麽奇妙,後來紅軍時期,陳賡再見彭老總,還打趣的說:

「我們在湘軍時就是一個團的,老戰友。」

因緣際會之下,兩位老戰友竟然踏上了相同的路。

不過與彭老總不一樣的是,因為鬧餉陳賡脫離湘軍後,自此就沒再回去過。

1922年,陳賡考入毛澤東創辦的自修大學,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年底,程潛派人到長沙去為軍官學校招生,陳賡因為當過兵,所以在黨組織推薦下,參加了軍官學校的考試,並最終透過。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程潛創辦的不是黃埔軍校,還只是廣州陸軍講武學校。

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和後來的黃埔軍校還不是一回事兒,盡管孫中山建立這所軍校的目的本身也是為了招收革命青年入校,但學校本質上采取的還是舊軍隊式的教育,不許學生讀書看報,要服從命令。

陳賡受不了這所軍校的暮氣沈沈,偶然聽說,在蘇聯人幫助下,孫中山成立了一所新的軍校——黃埔軍校,陳賡立即選擇退校,參加黃埔軍校的考試。

1924年5月,陳賡考入黃埔軍校。

陳賡的舉動也引起了當時同在廣州陸軍講武學校的同學的響應,促成了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合並到了黃埔。

當時,從全國各地來的考生,差不多有470多人,9月份,又接收了從四川來的20多人,加上廣州陸軍講武學校合並來的158人,黃埔一期學生總人數差不多在60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600多人中,不少人都是出身富貴人家,不少學生從小養尊處優,根本就吃不了軍校的苦,陸續退學的不少,可大部份最終還是堅持下來。

毫無疑問,陳賡雖然也算得上是家學淵源,但當過兵,所以很能吃苦,後來在軍校求學,很快便脫穎而出。

根據周恩來【關於1924年至1926年黨對國民黨關系】一文中稱:

「當時黃埔軍校有六百學生,大部份是中國共產黨從各省秘密活動來的左傾青年,其中黨團員五六十人,占學生的十分之一。」

要知道在那會兒,徐向前、左權兩人還都沒入黨(左權是經陳賡介紹於1925年1月入黨,徐向前則是在1927年3月才入黨)。

如果要說能比陳賡還出色的黃埔學生,自然要數同為一期生的蔣先雲。

蔣先雲入校時就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後來無論在學校幹什麽,都是出類拔萃、

徐帥後來回憶:

「蔣先雲是我的良師益友,他鬥爭堅決,作戰勇敢,頭腦敏捷,堪為青年軍人的模範。」

在蔣先雲、陳賡的帶領下,黃埔學生中不少人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左權就是其中之一。

蔣介石有沒有拉攏過左權,似乎沒有故事流傳。有意思的是蔣介石曾明確指出,左權比胡宗南強。

1936年11月,紅軍長征抵達陜北後,預備發起寧夏戰役,打通去蘇聯的通道,胡宗南奉令率中央軍截擊,打之前蔣介石特意把胡宗南叫到南京去囑咐:

「我聽說,先頭北進的紅軍是左權帶領的,他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的,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當年,還是我推薦他去蘇聯,念了伏龍芝軍事學院。可是,他很不聽話,不跟著我們走。」

有意思的是,當著胡宗南的面,蔣介石說了一句讓他哭笑不得的話:

「我這次叫你過來,就是要提醒你,切不可輕視左權。我對他非常了解,他用兵想法很多,而且部署周密,所有戰場上的細節都能提前想得到。你一定要註意,我不是打擊你,你三個胡宗南,也抵不上一個左權。」

胡宗南一開始很不以為然,結果被左權聲東擊西,一下子丟了兩個旅,不得不狼狽逃竄,氣得蔣介石在南京大罵:

「我就說啊,三個胡宗南都抵不過一個左權!這個笨蛋,我就是這樣提醒他,他都聽不進去!」

陳賡在校是發展過不少人入黨,如宋希濂、李默庵等等,甚至還想發展胡宗南入黨,不過胡宗南一開始就和陳賡站在對立面,導致發展其入黨的計劃落空。

1925年,蔣先雲在黃埔發起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會,吸引左派同學參加,因為影響太大,以賀衷寒為首的右派學生組建了「孫文主義學會」,兩派學生經常發生沖突。

陳賡作為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領導成員,經常與「孫文主義學會」的右派學生發起沖突。

那時候,兩派學生也不懂什麽鬥爭策略,一沖突起來就是吵架大罵,蔣先雲持身端正,似乎沒有參與過兩派學生鬥毆,可陳賡就不一樣,不僅參加辯論,還大打出手。

陳賡晚年時還親口對子女說:

「自己年輕的時候什麽都不懂,就喜歡打架,哪怕是理論爭辯,最後也經常以打架收場。」

1947年2月,華野萊蕪戰役中俘虜了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李仙洲是黃埔一期的學生,訊息傳來後,引起陳賡感慨,那時他對身邊人說:

「胡宗南和李仙洲在黃埔軍校時和我都有私交。胡宗南是孫文主義學會的骨幹,反對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我們和他們進行了尖銳的政治鬥爭,可是鬥爭過後,胡宗南和我照常來往,不傷私交。現在,在戰場上我們倒是面對面地打起來了。李仙洲是山東人,為人直爽。他不是‘孫文主義學會’的 成員,是李璜、曾琦的國家主義派,他們自稱‘ 醒獅派',我們叫他們‘獅子狗'。」

李仙洲是山東人,生的人高馬大,陳賡個子矮,打起架來太吃虧,就拿著板凳打。

盡管雙方學生經常打的頭破血流,但陳賡性格大大咧咧,從來不記仇,他和胡宗南,也打架,卻不影響私教,私底下照常往來。

1933年陳賡被捕,宋希濂、胡宗南、黃維等等黃埔一期的同學聯名向蔣介石求情,其同學情誼可見一斑,就連蔣介石這個黃埔校長也不忍殺這個學生,後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給放走了。

一直到後來建國後,陳賡都能如數家珍的說出胡宗南、黃維、宋希濂等黃埔同學的性格特征。

誠然,在黃埔時期,蔣先雲太耀眼,耀眼到幾乎掩蓋了絕大多數同學的光芒。

可這些學生中,陳賡總是能獨樹一幟。

與蔣先雲嚴肅認真,持身端正相比,陳賡總是笑嘻嘻的,他們兩人盡管都能在同學中形成一定影響力,可也有很大區別。

蔣先雲是屬於那種以身作則的領導型,,能夠成為所有人的表率,讓人信,而陳賡能力出眾,但性格卻更顯得平易近人,容易讓人產生親近的感覺。

有個事情必須要在這裏提一下。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訊息傳來時,蔣先雲、陳賡都不約而同的飛奔到武漢找黨中央。

他們兩人特殊之處在於,都曾深受蔣介石重視,都救過蔣介石的命,他們的到來,一時之間引起各方面的議論。

陳賡不清楚是否受到責難,但蔣先雲很明確,他在那時受到的非議很多。

一部份人黨內的極「左」者稱蔣先雲:

「蔣先雲過去就是投靠蔣介石升官發財的,回歸共產黨只是偽裝革命。」

張國燾甚至公然稱:

「他(指蔣先雲)如果不投蔣介石,我不姓張。」

到後來,武漢國民政府決定二次北伐,蔣先雲那時已經萌生死誌,後來在臨潁與奉軍激戰時,蔣先雲違背軍事原則,身穿軍禮服騎著白馬沖鋒,結果被炮擊中犧牲。

據說周恩來聽說蔣先雲身穿軍禮服沖鋒,曾喟然長嘆:

「他這是要以死明誌。」

從這一情況不難看出,蔣先雲是個寧折勿彎的個性。

相比之下,陳賡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鬥爭就要稍顯圓融許多。

1943年,陳賡從抗日前線回延安參加七大,同時參加延安「整風運動」。

在一次談話中,康生曾批評陳賡:

「如果當年你把蔣介石斃了,現在哪兒還有那麽多仗要打。」

陳賡東征時期曾救過蔣介石的命,是世所共知的事兒,康生擺明了就是要拿這件事來做文章。

不過,陳賡一聽康生這麽說,微微一笑,幽默地說了一句:

「如果我不救他,那麽蔣介石不就和廖仲愷一樣,是革命烈士了。」

陳賡這一句話,思想境界一下子就體現出來。

有人說,陳賡幾十年革命生涯,從一開始的耀眼奪目,到後來其實略有暗淡,同為黃埔一期畢業,徐向前、左權都曾是他的上級,就連黃埔四期畢業的學弟林彪,後來也在他之上。

陳賡四兵團在奪取江西後,南下兩廣,劃歸四野指揮。

當時,陳賡與林彪在戰略上曾有分歧,官司一度打到中央,請毛主席決斷。

可陳賡那時對副司令員郭天民說:

「咱們兵團的老底子是鄂豫皖紅四方面軍,四野的老底子主要是中央蘇區,應該稱他們為老大哥。你我都謙虛點,讓林彪放手指揮我們,別有顧慮。」

陳賡一生革命,幹過許多工作,他在上海幹過地下工作,在蘇區指揮打過仗,辦過軍校,其實是個多面手,陳賡用他的一生來詮釋黃埔軍校大門口的那副對聯: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