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左權犧牲後,彭德懷提出3個人接替他,最後毛主席是如何決定的?

2024-05-11歷史
「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旗紅。」

這句詩用來稱贊我們的英雄——左權將軍,是最合適不過的。

左權將軍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毛主席曾這樣贊美他:「左權是我軍中少有的人才!」

但就是這樣一位軍事人才,在抗日戰爭中,卻不幸犧牲。

他的犧牲,對於八路軍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聽到左權犧牲的訊息後,毛主席甚至將自己關在屋子裏大半天。

他十分難過,痛心不已,當主席走出屋子後,只見他桌子上添了一幅新的筆墨「國之忠魂」。

雖然,左權將軍的犧牲對我軍將領來說是一種沈重的打擊,但是部隊不能群龍無首,盡管很悲傷,但是還是要有人去接替他的位置的。

而作為昔日左權最默契的搭檔——彭德懷,向毛主席提供了三個人選,那麽最終主席是怎麽決定的呢?

一代名將——左權

「我雖一時不能回家,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鬥。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

這是左權在一封家書中所述,在抗日戰爭年代,多少人有家難回,他們為了心中的正義,為了國家的希望,為了民族的未來,承受了太多太多。

這封家書是左權寄給叔父的,當時東北已經全面淪陷,華北也面臨著危險,在國家和民族危亡之際,他不能回家,但是當他得知自己的胞兄林哥病逝,他心中悲痛不已,於是便寫了這封家書安慰家人。

左權將軍年少時便離開家鄉,參軍作戰,他的一生南征北戰二十余年,時刻沖鋒在戰場第一線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部隊中,無暇顧及家鄉父老。

甚至,家裏親人去世的訊息還是在一次跟隨周恩來總理去與蔣介石談判時,遇到的一位朋友告知的,無奈他沒有時間回家,只能寫下這封家書加以慰問。

從這封家書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浩然正氣,「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奮鬥」一句更能體現出左權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真正的「舍小家保大家」。

不取得抗戰的勝利,絕不回家,誓死與敵人奮鬥到底。

「我們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不管敵人怎樣進攻,我們準備堅決不回到黃河南岸來。我們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後,當局對我們仍然是苛刻,但我全軍將士,都有一個決心,為了民族國家的利益,過去沒有一個銅板,現在仍然是沒有一個銅板,準備將來也不要一個銅板,過去吃過草,準備還吃草。」

左權將軍在寄往家中的信中如此寫道,他堅定心中的理想信念,堅信抗戰必勝,始終堅持著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和國家的利益。

盡管局勢不利,但他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與敵人進行鬥爭,與人民群眾同生死,共患難——真正體現了那句古語: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1942年5月,正值抗日戰爭打得火熱之際,日軍派兵對太行山地區進行了一次大掃蕩,大家都知道,日軍在掃蕩執行的「三光」政策,殺燒搶掠無惡不作,人們深受其害。

而在當月22日,日軍又透過截獲我軍電台得知了總部的位置,當天晚上便派了重兵將我軍總部進行團團包圍。

為了掩護總部機關的撤退,左權作為八路軍副參謀長主動承擔了斷後的任務,他且戰且退,不斷與敵軍浴血奮戰,給總部機關的撤退爭取多一分一秒的機會。

但是就在他正在戰鬥之際,一顆炮彈落到了他的身旁,直接擊中了頭部,最終不幸犧牲。

「他平時在生活上十分樸素,仍然保持著普通戰士的本色。部隊行軍宿營,他和戰士一樣徒步行軍,住的地方也非常簡單,都是一般群眾住的磚房子。」

這是當時作為左權將軍的警衛員陳利財,在一篇回憶錄中記載的左權生活中樸素的樣子。

在當時,年僅三十多歲的左權就早已成為前線指揮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了,但是從陳利財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左權沒有一點領導人的架子,時刻不忘自己作為革命戰士的初心,與普通戰士並無二樣。

左權的犧牲使我軍領導人物都很悲痛

「同誌們,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為左副參謀長報仇!」

「壯誌未成,遺恨太行。露冷風淒,慟失全民優秀之指揮。」

彭德懷在【左權同誌碑銘】中如此寫道,他與左權關系最為要好,心中更是傷痛不已。

毛澤東主席對於左權的不幸犧牲更是十分難過,上文中提到過當他得知左權犧牲的噩耗後,將自己關在屋子裏大半天的時間。

毛主席在平日經常稱贊左權,大家都知道主席的「槍桿子」和「筆桿子」的理論,而左權被主席稱為是兩個「桿子」都具備的人,稱他為我軍少有的軍事天才。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這是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同誌為左權同誌親手寫的挽聯,他對左權的印象也是相當地好,甚至他還參加了左權與妻子劉誌蘭的婚禮。

所以當他得知左權同誌犧牲的訊息時的第一反應是不能相信,在他的印象中,左權是英勇善戰、有勇有謀的人物,怎麽可能輕易地就犧牲了呢?

「吾兒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誌男兒。現已得著民主解放成功,犧牲一生,有何足惜,吾兒有知,地下瞑目矣!」

這是左權將軍母親請人代筆,為兒子寫下的祭文,失去兒子的痛苦,無異於是世間最為悲傷的了,但是左權將軍的母親並沒有怪罪兒子沒能盡孝,反而對兒子奮勇殺敵而英勇犧牲的壯舉感到自豪,得子如此,深感驕傲。

左權同誌的葬禮舉辦得十分隆重,眾多當時軍隊領導以及地方的政府官員,全都自發地前來送左權同誌的最後一程。

葬禮當天人們悲痛不已,心中悲傷之情難以表達。

但是八路軍的戰士們全都記住了彭德懷說的那句「化悲傷為力量」,現在還不是他們悲傷難過的時候,只有將日寇徹底逐出中華大地,才是對左權最好的慰藉。

左權犧牲後,彭總提出三個人選,接替他的位置

如果說在當時誰與左權在工作上配合最為默契,生活中最投脾氣的,那麽當數我們的彭德懷老總了。

彭德懷與長左權經常共商大事,甚至在當時,除了重大決定的宣布需要彭總出面以外,其他的全部權力都交給了左權這位副參謀長,可以說左權是彭德懷最得力的助手了。

在左權葬禮的當天,彭德懷不禁悲傷,這時的彭總絲毫沒有那個叱咤風雲、征戰沙場的樣子,他在此刻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平凡人了,面對著左權的妻子和女兒,他心中的痛苦更是久久不能平靜。

左權與彭德懷在生活中是通家之好,左權的妻子劉誌蘭就是彭德懷夫婦介紹的,而左權女兒的名字「左太北」也是彭總親自給取的,對於這個名字左權也是喜愛得不得了,可是如今英雄已去,只留下了劉誌蘭帶著女兒孤苦伶仃的生活著,對此彭總心中怎能不痛。

「如果十字嶺戰鬥我是那個負責斷後的人就好了,這樣左權就不會犧牲了!」

這是彭總親口說的,從這裏也可以看出他與左權的關系是有多麽地要好,在二人之間不存在著上下級的關系,更多的是兄弟之情、家人之情。

彭總忍痛向主席提出人選

雖然彭總心裏十分難過,但是抗日戰爭還在繼續,部隊還需要有人去帶領,於是他懷著沈痛的心情,向毛主席提出了三個人選,他認為可以接替左權位置的人選,他們分別是:葉劍英、林彪和滕代遠。

文韜武略齊備——葉劍英

葉劍英在當時擔任的是軍委參謀長的職務,他統籌全軍與日軍展開戰鬥,是個大將之才。

與此同時,他同時抓著軍事工作、統戰工作以及外事工作,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十分善於分析局勢,對戰場的分析和戰機的把握也是非常準確,讓葉劍英來代替左權的位置可以說是綽綽有余了。

能征善戰——林彪

林彪,林總,可是一位猛將,他就如同古代的「張飛」、「李逵」一般是戰場上的一位悍將。

他指揮的戰鬥,可以說是勝績居多,而且在他的帶領下,手下的戰士也是無比勇敢,英勇善戰,個個都是敢打敢拼的好戰士。

「儒將」——滕代遠

「代遠同誌對平江起義幫助不小,是平江起義的領導者之一,特別是軍隊中建立政治工作、建立黨、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都起了積極作用」。

這是彭總對滕代遠的評價,從中也能看出這也是一個可大用之人才,滕代遠曾與彭總共事過,在昔日紅5軍剛剛成立之時,二人分別擔任軍長和黨代表的職務,所以兩人可以說是早就相識了,是老戰友了。

此時的滕代遠,擔任的是抗日軍政大學的校長,主抓政治工作,所以被其他同誌親切地稱之為「儒將」。

毛主席的選擇

面對彭德懷提出的這三個人選,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最終選擇了滕代遠去接替左權的副參謀長位置,對此,他是這樣解釋的。

「葉劍英時任軍委參謀長,對整體抗戰形勢掌握得透徹,軍委離不開他,如派他去,新來的軍委參謀長需要一定時間適應,不利於軍委做決策。」

這是毛主席給予葉劍英的評價,而且不光是他,連朱德總指揮也曾這樣說過:

「我們隊伍裏這樣的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要充分發揮他的作用!」

「林總雖然合適,但他剛從蘇聯回來,看上去是槍傷已經治好了,可身體還是很虛弱,八路軍總部一直在前線作戰,條件十分艱苦,他的身體狀況,不允許。」

毛主席認為林彪的傷還沒養好,如果匆忙的去擔任副參謀長,對於他的身體來說是一種負擔,是很不利於他休養身體的,所以林彪也不適合去接替左權的位置。

綜上所述,葉劍英和林彪都不適合去接替左權的位置,那麽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滕代遠的身上。

……

滕代遠早年就參加了革命的隊伍當中,他不僅軍事才能十分出色,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開展得也是非常優秀,是屬於軍政雙優的人物了。

面對著臨危受命,他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轉交自己的工作,前往彭德懷的駐地,積極上任。

隨之出色地開展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開展得更是如火如荼,與彭德懷的工作配合得也是很密切。

諸如左權將軍這樣的抗日名將層出不窮,正是有了這些革命先輩奮不顧身地投身革命事業,才有了新中國成立的今天。

他們不畏犧牲,奮勇殺敵,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決然地投身於革命事業當中,解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英雄的故事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英雄人物永不落幕。

參考文獻:

1.太行浩氣傳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權將軍紀念碑碑文敬讀

2我心中的英雄——左權將軍——王浣兒

3. 品讀左權將軍家書背後的感人故事——孟紅

4.回憶老首長左權將軍——陳利財 口述 唐榮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