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瞻基最喜愛的孫皇後,朱祁鎮的親媽,歷史上真有那麽能幹嗎?

2024-07-19歷史

明朝的皇帝們在感情生活上各具特色。早期有朱元璋與馬皇後,這對夫妻相互扶持,感情深厚;而後期則有朱佑樘與張皇後,他們是歷史上唯一實行一夫一妻制的帝後。

朱祁鎮,即明英宗,是一位相當特立獨行的皇帝,他的母親是孫皇後,是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後。

這位明朝歷史上的孫皇後堪稱傳奇人物,她與朱瞻基之間的感情故事後來被拍成電視劇,深受現代觀眾喜愛。

那麽,孫皇後在歷史上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呢?她對朱瞻基和朱祁鎮的影響又是如何呢?

一、落選正妻

朱瞻基自出生便備受矚目,因其誕生時的吉兆非凡,深得當時身為燕王的祖父朱棣寵愛。這位寶貝長孫的降生,更加堅定了朱棣謀反篡位的決心。

朱棣登基後,條件得以改善,他對朱瞻基的重視也更加突出。可以說,朱棣不遺余力地為培養這位優秀的皇孫提供了最優質的資源。

即使朱棣隨朱瞻基親征時,也不忘安排孫子的學業。他甚至讓老師隨行北征,以確保朱瞻基在軍教間隙能專心學習。

朱瞻基能夠確保他父親朱高熾的太子地位,主要得益於他的努力。原本朱高熾在朱棣那裏地位不穩,太子的位置也幾乎遺失了。

然而,由於朱棣對這個孫子非常寵愛,希望將來由朱瞻基繼承皇位,那麽他的父親就必須先成為皇帝。經過反復思考,朱棣最終還是決定不對朱高熾采取行動。

朱棣深愛這個心愛的孫子,因此對朱瞻基的婚姻十分關註,決定親自主持其婚事,認為選擇一位賢惠的妻子至關重要,正如古人所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然而,他並不知道,朱瞻基此時已有心儀的女子——她便是孫氏。孫氏自幼便美麗開朗,且與朱瞻基的母親張氏同樣來自永城,因此兩人關系相當親密。

彭城伯夫人,即張氏的母親,也希望推動這門親事。因此,在朱棣為朱瞻基選妃時,她為孫氏美言幾句,朱棣也同意了讓孫氏進宮觀察。

然而,最終宣布皇孫妃的人選時,正室並非孫氏,而是家中在朝廷中地位頗高的胡善祥,孫氏僅被封為嬪位。

朱瞻基必定對此事頗感不悅,而彭城伯夫人則顯得頗為憂慮。然而,朱棣和張氏對這個決定都感到十分滿意。

事實上,這件事背後張氏的影響不難察覺。因為孫氏入宮後由她負責教養,然而最終孫氏卻未能入選。由此可見,在張氏心中,孫氏的品行不適合成為她兒子的正妻。

胡善祥不僅出身高貴,性卻雲和穩重,才華也不俗,對長輩極為恭敬。這種氣質顯然是未來皇後的典範,因此她被選中成為正室。

二、改立皇後

朱瞻基在結婚後,顯露出對孫氏的偏愛,明顯地冷落了胡善祥。這種態度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他本來更傾向於孫氏,還因為他試圖彌補孫氏未能成為自己的正式妻子的遺憾。

明仁宗在位僅十個月便駕崩,隨後朱瞻基繼承皇位,胡善祥被立為皇後,孫氏則被封為貴妃。

然而,朱瞻基對此仍感到不滿。原本只有皇後才擁有金冊金寶,但為了提升孫氏的地位,他特別破例賜予了她同樣的榮譽。

這實際上相當於向世人宣示孫貴妃與胡皇後的品級不相伯仲,也直接引起了後宮中的人們紛紛知曉孫貴妃的得寵,結果連下人也逐漸對胡皇後冷淡了。

朱瞻基對此仍然感到不滿,他最希望的是立孫氏為皇後,但胡皇後一直表現得端莊無過失,他無法找到廢後的理由。然而,兩年後,他終於找到了這樣的理由。

在古代人的眼中,只要妻子符合「七出」中的任何一項,丈夫便有權休妻。其中一條即為「無子」,即妻子不能為丈夫延續後代,便被視為有過錯。

胡皇後在婚後幾年中只生了兩位公主,始終未能為皇帝誕下皇子。盡管孫貴妃起初也未有子嗣,但在宣德二年時,她終於為朱瞻基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朱祁鎮。

朱瞻基因為這個兒子的誕生而極為歡欣,同時從中獲得啟發,因此決定以皇後無子的理由廢黜胡皇後,改立孫氏為新的皇後。

雖然大臣們和張太後都強烈反對,朱瞻基最終卻誰的話也沒聽,堅持改立孫氏為皇後。這樣一來,朱祁鎮自然就成為了朱瞻基的嫡長子,並被立為太子。

廢除胡善祥後,張太後依然是她的靠山,導致孫氏成為皇後後卻無法壓制被廢的胡善祥,這讓她感到非常不滿,但又無法改變這種局面,畢竟不能與太後對立。

三、晉升太後

朱瞻基在位十年後因病去世,年僅九歲的朱祁鎮繼承皇位。然而,由於朱祁鎮年幼,無法親自執政,便由太皇太後和孫太後代為聽政。

太皇太後是個極為嚴厲的祖母,對她的孫子要求極為嚴格。朱祁鎮信任寵愛太監王振,太皇太後一得知此事,便嚴厲斥責王振,並命令他遠離皇帝。

朱祁鎮是孫太後的親生兒子,因此孫太後對他特別寵愛,這導致他沒有能夠遠離奸臣,反而與宦官們日益親近。

在太皇太後去世後,情況愈加惡化。唯一能夠嚴格約束朱祁鎮的親人不再存在,結果導致朱祁鎮對王振等宦官的寵信更加顯著。

孫太後此刻終於明白,宦官的存在可能會給她的兒子帶來淪陷,然而時機已經來不及了,朱祁鎮已將王振視為親信,對他言聽計從。

時態終於失控,在王振的鼓動下,朱祁鎮深信自己的曾祖父和曾曾祖父都曾親自征討邊疆,他也可以做到,於是決定親自對抗瓦剌。

張太後無力阻攔執意出征的皇帝,只能眼睜睜看著朱祁鎮率兵離京。隨後,「土木堡之變」發生,朱祁鎮被瓦剌俘獲。

張太後聽聞訊息後,急火攻心,手足無措。她立刻與朱祁鎮的錢皇後商量籌集資金,送給瓦剌人,請求他們不要傷害自己的兒子。

同時,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朱祁鎮被俘後,大臣們便向孫太後請示,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為皇帝。

盡管孫太後不情願放棄她兒子的皇位,但面對國家安危的局勢,她深知不能任性妄為,因此最終同意了大臣們的請求。

朱祁鈺登基後,嫡母孫太後依然保持著尊貴的地位。出於對兒子的掛念,她頻繁地送去禦寒衣物和財寶,並請求瓦剌人善待她的兒子。

幾年後,瓦剌人意識到明朝的新皇帝已經穩固了他的地位,朱祁鎮對他們的威脅已不再顯著,於是決定將他釋放以此討好明朝。

經過幾年的軟禁後,到了景泰八年,一群支持朱祁鎮復辟的人聯合孫太後,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幫助朱祁鎮奪回了皇位。

結語

不得不提,孫太後對明朝的貢獻極為顯著。在朱祁鎮被俘期間,她忍住悲痛,穩定了朝政,使得朱祁鈺得以順利登基,安定了國家基礎。此外,她還否決了許多大臣將都城遷回南京的提議。

然而,孫皇後的缺點同樣顯而易見。正如俗話所說:「慈母多敗兒」,孫太後正是這種慈母。朱祁鎮之所以對太監寵信有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孫太後在他年幼時未加嚴格管束,最終導致了朱祁鎮親征及「土木堡之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