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1日,當時全國正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而我們的解放軍報刊登了【八一起義】連環畫,第一次正式介紹南昌起義。有意思的是,在介紹這場偉大的起義之時,針對南昌起義領導人的排名卻出現了一定的疑問。
按照當時的討論,提綱中的領導人排名為周恩來,朱德,賀龍和葉挺,僅僅只是安排出了4位元。不過當時的解放軍報社對此非常的慎重,他們立即將排名送給了周恩來審閱。
朱德當場表示順序不對,自己的位置應該換一下。周恩來看後也提了一個意見,在此次起義中,還有一人也做出了卓越貢獻,絕不能將他給漏了。
一次小小的排名,再一次讓我們回想起了當年南昌起義的風起雲湧,那麽當年那場起義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幾位領導人的順序到底應該如何排列呢?帶著這些疑惑,讓我們重溫一下當年的激情歲月。
一、南昌起義前夕
1927年,對於共產黨而言是生死攸關的一年。
因為在這一年國共合作打下了半壁江山,也正是在這一年「412政變」,「715反革命政變」相繼爆發。一方面是空前的勝利,另一方面則是共產黨人的生死危機。
據統計在1927年3月份,共產黨人有6萬多名,僅僅四個月左右就銳減到了不足一萬人。
在這生死攸關之際,共產黨人該何去何從?中國的革命又將走向何方?
作為老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對此一直都有鮮明的看法,早在危機來臨之初,他就已經提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決前進,否則我方將會人心動搖,政權領導權將盡歸右派之手。
這一立場鮮明地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這是中國共產黨內部最早最明確武裝反抗國民黨的聲音。
之後面臨黨的生死存亡,周恩來又明確地提出將黨的工作重心從政治鬥爭轉移到軍事鬥爭上。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6月14日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周恩來提出三省救各省,東南討蔣的方針。
而且在這次會議中,周恩來提出要在湖南搞暴動。
隨後在1927年7月12日,中央組織了臨時中央常務委員會,周恩來擔任軍事委員會書記,他明確提出:大批同誌隨國民革命軍張發奎率領的第4軍行動,但張發奎此人有可能被環境所逼反共,中國共產黨同誌將會被一網打盡。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共產黨與其受人宰割,不如先發制人。
隨後朱德傳來重要情報,南昌守敵僅有6個團,不足萬余人,而我方受共產黨影響的部隊人數多達2萬余人。這一情報極大地鼓舞了中共中央,為起義定下了最重要的基調。
因此,中國共產黨決心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而這一次起義的核心部隊,就是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以及葉挺率領的第11軍和24師,甚至還有朱德領導的第3軍軍官教育團。
在決定起義以後,周恩來就必須要統劃好起義所需要的準備,以及人員安排。
有意思的是,別看後來周恩來是一代偉人,但在當年他還比較年輕,不僅僅是他,整個中央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經驗是非常缺乏的。因此當時如何安排人選,如何組織,對周恩來而言都是一個莫大考驗。
二、南昌起義領導班子
但是面對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周恩來不僅沒有出現任何猶豫,反而十分大膽。
首先他大膽地任用賀龍擔任起義軍代總指揮,對此也許有人會好奇,賀老總不是當年起義的重要人物嗎?怎麽任命他就不行?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賀老總在當年還並非共產黨人,將起義的總指揮權交由一個「旁人」,周恩來的膽量不可謂不大,簡直可以稱之為是超乎尋常......
之後他又充分發揮朱德在起義中的作用,讓他盡可能地發揮起義的「參謀和精靈」工作。
當然,周恩來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也正是這個決定使得開頭出現了周恩來要添加人員的要求。
在決策之初,周恩來需要選擇參謀團參謀長的人選,當時一直沒有選到合適的人員,於是他又出乎眾人意料地選擇了劉伯承。
根據周恩來的說法,劉伯承考慮問題周全,而且在北伐期間擔任總指揮,有過領導經驗,故而將他委以重任。
另外就是葉挺,葉帥在軍中威望極高,他則被安排在起義以後帶領軍隊發動進攻,盡可能地消滅敵人的反抗能力。
就這樣,各方人員安排已經就緒,周恩來談笑自若的表現讓所有人感受到了信心,眾人義無反顧地開始貫徹起義任務。
首先是賀老總,當時身為20軍軍長的賀老總對於共產黨的態度非常堅決。
他當時明確拒絕了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四軍軍長和江西省主席的連環拉攏,當得知起義的計劃後,他則表明態度:我只有一句話,贊成!我完全聽從共產黨的指示。
朱德也在緊鑼密鼓,一方面他以滇軍出身的威望邀請駐紮江西的滇軍頭目吃飯,在宴會之上分散眾人的警戒心,並且挑尋其中的左派分子,進行分化瓦解。
根據周恩來後來的回憶:朱德透過與眾人的宴會刺探了諸多情報,而且也的確瓦解了敵人的軍心。
另一方面,朱德和賀老總兩人以所謂的討教為名,安排自己的手下人去參觀對方的人員裝備和防守配置,直接把敵人的防禦重點摸了個透徹。
當然最牛的還要屬葉挺的部隊,當時還只有20歲的肖克就擔任葉挺部下24師第71團8連指導員。
根據他的回憶:所有的偵查是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進行的,有的起義戰士甚至跑到了敵軍的營房裏去偵查。
在31日吃過晚飯後,我們以走街為由轉了幾個地方,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摸清楚了一切。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即將肉搏的兩軍,彼此隔墻而望,其中一方毫無防備,這可以說是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聞」。
另外劉伯承也在緊密準備,當得到周恩來的任命以後,他就籌劃各方的準備工作,整理各方的情報內容。雖然沒有直接與敵人打成一片,但對整體的規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起義當中的艱難
從以上內容來看,南昌起義似乎一帆風順,將不可阻擋,那麽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當時的記錄,起義至少出現了兩大風波,稍有不慎,整場起義將全盤崩潰。
第一個分撥就是張國燾的阻止。
眾所周知,在早期革命過程中,共產黨深受共產國際的影響,當周恩來決心在南昌發動起義的時候,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國濤敢來阻止共產黨起義。
原因很簡單,共產國際認為此次起義過於沖動,應該徐徐圖之。
此舉直接激怒了所有與會人員,連溫文爾雅的周恩來都拍案而起,與之爭鋒相對。其中有同誌,甚至想綁了張國燾直接舉行起義。
周恩來壓抑了內心的不安,一直理智地克制雙方的沖突。眼看著這場風波將會引起黨內的矛盾,但幸運的是一個訊息傳來,原來汪精衛、張發奎早已發現了問題,決心撤回葉挺和賀龍的部隊,而且要執行「清共計劃」。
這個訊息雖然十分嚴峻,但卻很好化解了彼此的沖突,因為對於此刻的共產黨而言,起義是否合時宜已經不重要了,接下來是要不要活下來的問題?於是張國燾服從大局,南昌起義依舊執行。
但就在眾人箭在弦上之時,突然又出現了第二個風波,原來,第20軍第1師有一個副營長,此人叫做趙福生,他居然悄悄地逃跑了。
這個訊息很快被報給了周恩來與賀龍,周恩來立即認為此人可能成為了叛徒,於是決心將起義時間提前到淩晨2點。
在這一刻也許有人想起了當年的武昌起義,就是有人泄露了訊息,然後導致起義,提前進行。那麽南昌起義是否會如武昌起義一樣,最終還是勝利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讓很多人澎湃不已。
幸運的是,在連續三聲的突兀槍響之後,整個城市內的起義軍發起了戰鬥的命令。
而有意思的是,雖然有叛徒叛變,但得到告密的兩個敵方團長在逃離和朱德的牌桌之時,當場就被屋外的戰士所抓住。而其他的人員也並沒有及時得到起義的密報,在戰鬥之下倉皇不已。
據史料記載,葉挺所率的第24師,在戰鬥中擔負殲滅天主堂貢院以及新營房等敵軍,而且還需要解決位數司令部和敵方彈藥庫的占領任務,其部隊承擔起了重要的戰鬥任務。
本來葉挺的部隊有可能要付出重大犧牲,但正如肖克的回憶所說,葉挺的部隊早就已經摸透了敵人所有的狀況,而且搞笑的是敵人的戰鬥意誌根本不堅定。僅僅只是一連串的撞擊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敵人就大部份繳械投降。
隨著一個個電話的響起,24師部隊在此接防完畢,敵人79團被全部消滅。
新營房、老營房、大將場天主堂,省銀行,各處捷報頻頻傳來,每一次電話鈴聲響起,似乎都在歡快地宣告著革命的勝利。
到8月1日淩晨6點,南昌城內的敵人已經全部肅清,中國共產黨繳獲了5000多支槍械,70萬發子彈,整場戰鬥成功了,南昌起義圓滿成功。
伴隨著歡呼的人群,周恩來一步步地走向省城政府的西花廳,感受著大家的熱淚盈眶,感受著硝煙彌漫的省政府,他的內心也是澎湃不已......
四、周恩來、朱德提出兩個地方要改進
辛亥革命成功了,換了新的天,如今中國共產黨也成功了,國民黨的天是否也會改變呢?這一切都是那麽的讓人值得期待。
當然周恩來也並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在簡單的統計好傷亡以後,他立刻進行了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所組成的聯席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選舉了中國國民革命委員會,周恩來,宋慶齡,鄧演達,譚平山,賀龍,郭沫若等25人被推選為委員。
之後又以國民革命委員會任命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組成參謀團,將起義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
——其中劉伯承為參謀團參謀長,郭沫若為總政治部主任,賀龍擔任方面軍總指揮,葉挺為方面軍前敵總指揮,並且兩人分別擔任十一軍軍長,第二十軍軍長,朱德擔任第九軍副軍長。
就這樣2萬余人組成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支力量,隨後在周恩來的會議決策下,南下奪取出海口,爭取共產國際的援助,將來再復刻第二次北伐。
而這段歷史被永遠地刻在了共產黨黨史中,史書稱之為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對中國共產黨的未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之後的歷史中,中國共產黨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出於對1927年南昌起義的紀念,早在1933年起,共產黨就決定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的成立紀念日。
當年周恩來就出席了紅一方面軍為慶祝八一建軍節而舉行的閱兵儀式,和前方軍事比賽大會,當時周恩來還獲得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的一等紅星獎章。
後來1949年時,毛主席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制定軍旗的時候指出,軍旗必須要有八一這兩個字,因為這一天是中國人民舉行南昌起義,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歷史節日。
可以說,雖然後來中國共產黨取得了莫大的成就,但是每每提到八一建軍的這個日子,都會有著無限的尊敬和向往,學術界也是對於這一天進行了濃墨重彩的點評。
當然,在時隔多年以後,作為當年的起義領導者,周恩來也對此念念不忘。不過有意思的是,和其他人對於這場起義的尊敬和向往不同,周恩來卻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無論是在建國之初還是在他的彌留之際,他每次說到這場起義都會感慨此次起義中的教訓,例如提到帶部隊南下之時,自己的錯誤決定沒有找準武裝和農村的結合,反而導致南下途中付出了不少的代價。
周恩來對於自己的謙遜和反思,即使到現在都讓人敬佩不已。
除此以外,當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時,在關於安排當年的領導人的排名時,他也是對此表現得十分謙虛和客觀。
一方面他表示自己在這場起義中的領導作用是欠缺的,不應該得到過多的榮譽;但另一方面他要提出,當年的領導人員不僅僅只有周、朱、賀、葉四人,另外還應該加上劉伯承。
——因為當年劉伯承擔任參謀長,做了大量的軍事工作,他應該排在朱德之後。這一番言論又讓人們看到了周總理的謙遜,對同事的客觀。
當然了,除了周總理以外,朱老總對於此事也是表現得十分謙虛。
當他看到這排名以後,立刻表示排名順序錯了,他應該和葉挺的位置換一下,畢竟當年葉挺是作戰的主力,而他自己只是做一些協調保障工作。
說實話,朱老總當年刺探情報,多次遊走於諸多國民黨高官之間,如果不是他為周總理一錘定音,如果不是他摸透了敵人的內部訊息,並且分化了他們的抗爭意誌,南昌起義恐怕沒那麽容易。
由此可看出,朱老總也是一個謙遜之人。
由於朱德、周恩來的「不滿」,最後對順序、人數兩個方面作出了調整,這才最終定下了最後的名單。
總而言之,回顧當年的歷史後,我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如今和平糊繁榮的不容易。共產黨從危急存亡之刻到現在的千萬脫產黨員,打造一個了不起的新中國,這一切都是站在南昌起義的基礎上。
因此作為一個現代人,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應該忘記南昌起義。
但同時透過周恩來和朱老總對當年起義的謙遜,我們更應該表達對於老一輩領導人的敬佩,並且深刻地學習,借鑒老一輩人的謙遜與公正,因為這是他們留下來的政治遺產之外的永恒精神遺產,每一個國人都應該好好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