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毛主席點名大老粗為南京軍區司令人選,為何略過4人

2024-01-07歷史

1955年,經過黨中央的決定,華東軍區被重新命名為南京軍區。陳毅調往中央擔任副總理,粟裕則被任命為總參一把手。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都認為,南京軍區司令員的人選會是葉飛等三野「四大猛將」中的一位。畢竟,無論是戰功,軍事指揮能力,還是政治影響力,三野這四位兵團司令員都完全有資格升任這個職位。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中央軍委最終公布的名單,卻是一個「大老粗」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職務。那麽,為什麽毛主席會任命一位「大老粗」來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呢?

這個人又是誰呢?

在1955年的軍事體制改革中,華東軍區被撤銷並拆分為南京軍區和濟南軍區。南京軍區管轄的區域不僅包括一個省份,還有六個省份和一個直轄市。

此外,南京軍區還幾乎掌控了原三野九成的野戰部隊,是其他軍區中排名前列的「超大軍區」。因此,對於這個至關重要的大軍區,其司令員人選備受關註。

據相關史料記載,早在1954年,毛主席就讓總參謀長粟裕提供南京軍區司令員和政委人選方案。

1955年3月14日,軍委釋出了南京軍區司令員的任命,結果讓人出乎意料,取代葉飛、宋時輪、陳士榘和王建安四大猛將的是「大老粗」許世友。

有傳聞稱,這個決定是毛主席親自下達的命令。那麽,毛主席為何選擇許世友擔任這個重要的職務呢?有三個原因。

首先,許世友的軍事素養並不比葉飛等四大猛將差。客觀地說,論軍事能力,葉飛等四人中,除了擔任過華野參謀長的陳士榘略高許世友一籌,其他三人的軍事才華與許世友難分伯仲,甚至有歷史學者認為許世友比葉飛、宋時輪和王建安更出色。

在大革命時期,許世友是紅軍中的頂尖猛將,甚至被尊稱為「敢死隊長」。

許世友在膠東地區抗日時期,簡直是讓日軍聞風喪膽的存在。解放戰爭濟南戰役中,撇開粟裕的戰略層面,單從戰役本身來說,連粟裕都預見,憑借許世友當時幾個縱隊的兵力,攻下國軍名將王耀武守衛的濟南城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然而,許世友在短短8天內就成功攻占了濟南,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此時的許世友已經因腿傷非常嚴重無法行動。盡管如此,毛主席仍然親自命令許世友指揮這場戰役。

值得一提的是,攻打濟南的總指揮是許世友,而不是粟裕。這充分體現了毛主席對許世友卓越軍事才能的高度認可和信任。

在這場戰役中,宋時輪僅僅負責一個戰術方向的阻擊,這進一步凸顯了二人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差異。

第二點,許世友是毛主席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盡管他們是在較晚的時候才相識,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毛主席對許世友的信任。

許世友這個名字實際上是由毛主席改的。1937年,隨著批張運動的擴大化,許世友等許多將領被牽連,一時沖動,許世友做出了與戰友一起前往四川打遊擊的決定。

然而,許多同誌建議將許世友槍決,然而,毛主席卻毫不猶豫地救下了他。每次提及毛主席,許世友總是充滿感激,他多次表示,毛主席的恩情,他這一生都無法報答。

在六七十年代,軍委特別規定,除非接到軍委的命令,否則任何人不得擅自調動部隊或離開崗位。然而,許世友卻帶著人進入了大別山。

毛主席沒有批評許世友,反而在上海等待了他15個小時,對他表示了極大的支持。許世友是少數沒有受到迫害的高級將領,他在南京軍區擔任司令員長達18年,而北京軍區司令員卻更換了4次。

這充分體現了毛主席對許世友的信任。盡管許世友在1949年初離開了華野主力部隊,但他對華野非常了解,威望也很高。

三野三大猛將雖然能力出眾,但他們並非南京軍區司令員的最佳人選。王建安雖是猛將,但由於長期征戰和疾病,身體狀況並不適合此職位。

還有一種說法是,毛主席認為王建安有些驕傲,因此在55年授銜時,雖然羅榮恒認為他有資格評為上將,但毛主席卻將他的名字劃掉,直到56年中央才單獨給他授上將軍銜。

陳士榘雖然合適,但由於當時擔任工程兵司令員,如果調任南京軍區司令員,將對工程兵部隊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關於葉飛未能成為南京軍區司令員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在1949年10月底的金門島戰役中打了敗仗,但這種說法並無事實依據。

事實上,葉飛當時擔任福建第一書記,因此福建方向更需要他。

宋時輪雖然在長津湖戰役中受到毛主席的贊譽,但巨大的非戰鬥傷亡多少影響了他的形象。相比之下,許世友確實更具實力。

歷史已經證明,選擇許世友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一次非常正確的決策。在他的領導下,南京軍區的部隊始終忠誠於黨,六七十年代,他們在南京軍區保護了劉伯承等多位中國共產黨革命家。

許世友不僅受到毛主席的信任,也受到鄧公的信任。1979年對越反擊戰爆發後,鄧公大膽地起用這位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