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穆濤歷史散文作品集【中國人的大局觀】連載(85)一個撒謊者被抓住把柄,需要交代清楚為什麽時,是難堪的,弄不好會身敗名裂

2024-05-09歷史

作家 穆濤 長期沈潛於典籍閱讀,從【史記】【漢書】入手,上讀先秦典籍,下讀唐宋、明清文獻,經、史、子、集四部無遺。讀原典,從典籍中汲取養分,抒寫散文;把自己由一個編輯、作家讀成了「漢代的經生」。他最新的歷史散文作品集【中國人的大局觀】是一本讀史劄記,共有五個專輯,分別為:「中國歷史的學名叫春秋」「腹有詩書氣自華:關於【詩經】和【尚書】」「冊命之辭:中國古代官員的任職談話」「在制衡與失衡之間:【漢書】認識筆記」「黃帝給我們帶來的」。本書以【詩經】【尚書】【史記】【禮記】【漢書】【春秋】等典籍為底本,對照當今,對傳統、文化常識等給出鞭辟入裏又幽默風趣的闡釋,對深植於中國人內裏的文化氣質予以全方面展現,並結合一些社會問題,點明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深遠影響。

這種在體裁上「鬧獨立」,對文學是構成豐富,還是構成傷害?還有一個事實,在文學研究界,如果把西方文論的東西拿掉,所剩的東西不太多。當代文學研究,有點類似當下的汽車制造業,部份生產線是進口的,沒有完全實作「中國制造」。也就是說,我們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中國人思維基礎上的當代文學評價體系。不僅文學研究界,在不少領域,我們都欠缺自己的標準。中國的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但這個排名標準是西方的。經濟、教育、醫療、環保,以及工業和農業的一些具體指標,所使用的標準,「國產化」程度不太高。建設強大國家,應該強大在根子上。我們已經到了建立中國人標準的時候了,包括中國人的文學標準。

當說真話需要陳述動機的時候

一個撒謊者被抓住把柄,需要交代清楚為什麽時,是難堪的,弄不好會身敗名裂。而說真話,被要求陳述動機的時候,後果比難堪嚴重多了,身敗名裂是稀松平常的事,項上人頭能否保住都要托老天爺的福。

中國大歷史裏,這樣的人和事俯拾皆是。

漢代有一個文化人物,以說實話、說真話見長,卻是平安一生,基本上福祿兩全,這個人叫東方朔。東方朔所服務的上家,可不是脾氣好的皇帝,而是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任用過十三位丞相,其中有七位不得善終,或被處死,或被賜自盡。

東方朔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文化個例。

以一步險棋出頭

【史記】這部書,把東方朔納入【滑稽列傳】,並不是司馬遷的初衷。

司馬遷比東方朔年長二十歲左右,基本是同時代人。同代人之間不作正傳,是中國史書寫作的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原因是不方便下定論。司馬遷在【滑稽列傳】裏只寫了三個人,春秋時期的淳於髡和優孟、秦朝時的優旃。司馬遷去世後,不知什麽原因,【史記】散失【武帝本紀】【禮書】等十余篇文獻,由稍後的經學大家褚少孫尋訪名家,搜尋史料補綴完善而成。褚少孫在【滑稽列傳】原有三位人物的基礎上,又補寫了六章,並做出專門說明:「褚先生曰:臣幸得以經術為郎,而好讀外家傳語。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可以覽觀揚意,以示後世好事者讀之,以遊心駭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史記·滑稽列傳】)

【史記】中的東方朔傳,在褚少孫補寫的六章之內。

班固在【漢書】中,給東方朔獨立作傳,而且篇幅較長,應該是對他特立獨行性格的重視。他對東方朔的史評是:「詼達多端,不名一行,應諧似優,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漢書·東方朔傳】)

褚少孫是漢成帝時期的經學博士,距東方朔生活的時代較近,他記寫東方朔多以傳聞記事。班固是東漢初年人,以史據資料述人。認識東方朔,把【漢書】和【史記】結合著看,人物更清晰全面一些。

東方朔是山東濱州惠民縣人,西漢時稱平原郡厭次縣。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皇帝位。當年十月,「詔丞相、禦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漢書·武帝紀】)。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遴選人才,由丞相到地方首長齊抓共管,「中二千石」是中央部委領導,「二千石」是郡守(省)級領導,「諸侯相」是諸侯國的丞相。東方朔被平原郡推舉入朝,來到都城長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

這一批人才由衛尉屬下的公車司馬令統一節制,稱「待詔公車」,意思是等待皇帝詔命的專家。「待詔公車」的第一份差使,是向皇帝做自我介紹,並把對國家治理的諫言寫成冊書上奏,稱「公車上書」。漢武帝劉徹親自批閱這些冊書。事實上這是他廣泛聽取治國意見的一種方式,是漢武帝發明的中國式的政治民主。

因為皇帝的重視,每一位待詔都費盡心神撰寫冊書。

東方朔的上書最為顯著,多達「三千奏牘」。當時紙張還沒有發明出來,牘是寫字用的竹簡,或木片,相當於稿紙。每一頁牘片大約可容下三十余字,三千奏牘,有九萬余言。公車令派兩名工作人員擡著東方朔的上書進宮,漢武帝耗時兩個月才讀完。「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史記·滑稽列傳】)。這段話中,記述了漢武帝讀奏牘認真的細節,從最上面一頁讀起,需要停下來時,則在相應之處做一個記號,就這樣,兩個月終於讀完。

東方朔的「鴻篇巨制」並沒有引起漢武帝的重視,【史記】中沒有說明原因,班固在【漢書】中摘引了其中一段自我介紹的話,算是揭開了謎團。問題出在東方朔的文風不實在,過於粉飾自己,「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漢書·東方朔傳】)。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 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漢書·東方朔傳】)東方朔的「高自稱譽」讓自己吃到了苦果,很長時間被閑置。

(未完待續)

-- END --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朋友圈

今天,我們需要一份什麽樣的報紙?

責 編 | 王越美

審 核 | 張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