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舒:賣杭白菊的琴癡

2023-12-28歷史

汪自新建立汪莊的初衷,就是「為中國建一古琴保存社」。

汪自新

賣杭白菊的茶葉商人汪自新是枚「琴癡」。

1921年7月,胡適到上海考察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事務,到上海之後,他拜訪了靜安寺余村花園汪家,之後就住在那裏,和汪自新「夜談」,也參加他的古琴雅集。胡適不是古琴高手,但他在日記裏這樣寫道:「中有李子昭先生彈的最好。此外尚有鄭覲文君頗能談樂理,著有【雅樂新編】一書,惕予自己也愛彈琴,他並且能制古琴,方法甚新穎。」李子昭是四川人,大約出生於1856年,他曾經應召慶親王府邸,任專職古琴師,被人稱為「宮廷第一琴師」,後來輾轉各地,湖海飄零,胡適即便不知古琴,也知李子昭的大名。鄭覲文是大同樂會的創辦者,而汪自新與這些人交往,說明是古琴行家。

所以,他能在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上被選為評議委員,靠的不是茶葉,而是古琴。汪自新拿出三張琴參展,其中一張「天籟」,是雷氏唐琴,有人撰文,說「天籟」乃贗品,而且洋洋千言,說所用琴底是「黃心梓」,不是「楸梓」。楸梓色微紫黑;而黃心梓中心之色偏黃,唐代講究的制琴家是不用它做琴底的。但是,要檢查這床琴的面板材質,只能從後面的龍池鳳沼來仔細檢視,需要拆開古琴,並且鋸開琴底,這樣做,當然等於毀了琴。

汪自新最終卻決定,開個釋出會,邀請古琴同好和各方專家,當眾撬下琴底,再橫裏鋸開,果然是一塊發黑泛紫「楸梓」。這一劈,那位「鑒賞家」從此銷聲匿跡,可是,「天籟琴」從此也成了絕響,汪自新的「琴癡」之名,從此聞名遐邇。1934年,【申報】總經理史量才在滬杭路上遇害,大殮之際,其夫人沈秋水在側撫琴一闋以慰幽靈,所奏之古琴,正是汪自新所制。

作為琴癡的汪自新,當然會讓汪莊也充滿古琴的琴韻,實際上,汪莊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中國建一古琴保存社」。其後幾年,汪莊以其「全國藏琴最富」的標簽,成為杭州琴友打卡地。汪自新對於汪莊有很多夢想和期待,然而,戰爭打破了一切。1937年杭州淪陷,汪自新被迫離開了自己傾心打造的夢幻家園,四年後,他帶著不盡的遺憾在上海撒手人寰,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用畢生心血建成的汪莊被日軍當作馬廄使用多年,雜草叢生、滿目淒涼,直到建國後,才被重新恢復。

今年秋天,機緣巧合,我見到了一床汪自新收藏的宋琴,琴的名字,叫「香林八節」。琴很美,我不是專家,當然說不出所以然,只好依據琴底銘刻,可知是宋代畫家文同珍藏。文同愛畫竹子,在竹林之中彈奏「香林八節」,可以聽到浮雲流水,竹中金聲。

到了清代中葉,由金石名家吳廷康親自手拓琴銘傳世,晚清又入江南收藏大家吳大澂珍藏,吳大澂專門請他的好友晚清重臣彭玉麐題跋「泉鳴」。而後,這床琴就歸了汪自新。「香林八節」到他手已年久失修,汪先生得琴之後,大膽地對琴做了剖修,這讓「香林八節」重新煥發了活力,修琴的年份在1920年,因為琴上有銘刻「庚申(1920 年)秋九月新安汪蜷翁剖修」,鈐印「惕予」。

頗為感動的是,就在這個秋日,「香林八節」的藏家在汪莊組織了一場小型雅集,讓「香林八節」重回舊園林。我想,汪自新泉下有知,一定相當得意,相當得意。(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