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沒有澡堂和熱水器,他們如何清洗?古人的洗漱用品又是什麽?

2023-12-31歷史

前言

洗澡不香嗎,古人真的就不愛幹凈?

洗澡已經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隨著科技的發展,熱水供應變得十分便捷,大眾可以選擇家中舒適的浴室,或公共泳池,盡情享受洗浴的樂趣。然而在古代,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老祖宗們又是如何清潔身體,處理身上的汙穢和異味的呢?他們真的就如表面看起來的那麽「不管不顧」嗎?

不同地區的風俗各異

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形地貌特征差異極大,這直接影響到了古代各地居民洗浴的可能性。舉例來說,生活在西北地區的牧民們,他們面對的是日照時間短,氣候寒冷的環境。這裏水資源匱乏,經常要靠積雪融水來維持生計,平時根本無暇顧及洗澡這檔子事。到了夏天雖有雨水和河流,然而河水冰冷,老弱病殘的人很難承受。因此,他們通常選擇在隆冬臘月和酷暑時節,才集體前往河邊用河水進行快速沖洗。這對於身體虛弱的老人孩子來說頗有生命危險,但是面對汙穢,這也是牧民們僅有的選擇。

而生活在沿海一帶的人們情況就要好很多。他們靠近大海,擁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和豐富的降雨。集市上經常可以看到設立臨時澡堂的攤販,有錢的人可以花幾個銅板,盡情享受熱水沐浴的滋潤。富家少女們更是重視身體的清潔,她們會定期請家中的婢女到集市澡堂為自己打熱水淋浴。不過熱水淋浴在古代也是奢侈的享受,平民百姓仍要靠河水勉強清洗。

此外,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也不盡相同。北方地區氣候幹冷,南方濕熱多雨。在寒冷的北方,老百姓們也不得不減少洗澡的頻率。因為洗完澡後極易感冒生病,而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任何看似輕微的感冒都可能要了人的老命。所以,北方的老百姓通常一個月只洗澡一次,有的甚至半年也不洗一次澡。這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可想象,但對古人而言卻是無奈的選擇。

面對環境的制約,古人洗澡的頻率確實很低。但是他們的確沒有現代人想象中的那麽「邋遢」。古人們還是會設法想方設法,用有限的條件盡可能地清潔身體,處理各種體味問題。

老祖宗們的「洗澡黑科技」

古人在沒有肥皂和香皂的年代,怎麽進行日常的清洗呢?原來,聰明的老祖宗們發明了許多天然的清潔用品。

最原始的清洗用具就是各種樹木種子中的皂角。樹木種子中天然含有的皂素,能起到一定的清潔作用,尤其對脂肪汙漬比較管用。古人們將種子榨取皂角汁,拌上水後擦拭渾身,達到簡單的清潔效果。這種皂角水在古代還被當作一種面部清潔劑,集市上的小販經常免費送給路人,供其洗臉消暑。

此外,古人們還充分利用了植物的天然禮物,發明了「糠麥湯」這一清潔神器。所謂糠麥湯,就是將大米、小麥等谷物煮沸後過濾,留下飽含營養的糠麥水。這種天然的植物提取液溫和清潔,不傷肌膚,常被當作洗澡用的液體。直至今日,仍有人沿用這一古老秘方,自制糠麥水洗澡。

除了糠麥湯,草木灰也是古人常用的清潔利器。草木在燃燒後殘留的煙灰中含有大量碳酸鹽顆粒,能有效吸附各種汙漬。更神奇的是,古人還發現皂角和草木灰的混合物洗澡效果更佳!因為皂角中獨特的有機酸,能軟化頭發,去除角質。這種古老配方,在沒有化學產品的古代深受歡迎。

當然,除了上述常見的洗澡神器,在不同地區還流傳著其他一些「黑科技」洗澡妙方。比如在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會用冬瓜果的汁液代替皂角汁;在東北地區,老百姓們則喜歡用桑樹嫩枝的汁液擦身。這些天然植物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清潔或護膚功效。

可見,古人們在沒有肥皂和香皂的條件下,仍然想方設法用身邊的天然材料進行清潔。他們並不像看上去那麽邋遢不堪,而是發揚聰明才智,發明了獨特的洗澡妙方。

用熏香掩蓋體味的奧秘

盡管古人們想方設法清洗身體,但低頻率的洗澡還是難免會留下體味。這個時候,他們有什麽其他的對策嗎?

原來,古人在生活起居中極為青睞香氣這一元素。這不僅是因為香料本身的藥效,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有效掩蓋身上的異味。所以在古代文人墨客的居室,以及達官貴人的寢宮裏都少不了熏香。以達官貴人而言,他們擁有著數以千計的佳麗侍女。這些少女們每日打理起居,必定避免不了與主人有身體接觸。

如果她們身上有任何不潔或異味,都會為主人帶來極大的不悅。因此宮廷裏必定配備有專門的沐浴處,侍女們被要求每日清洗幹凈。若真出現什麽身體問題也可以及時處理。但即便如此,主人在密閉空間中還是能察覺到略微的異味。這時候,侍女們就得使出殺手鐧——點燃沈香或蠟燭為主人熏香。

而文人學士們也極為青睞這種「熏香」方式。他們或許一個月也只洗一次澡,但卻幾乎人手一盒獨特配方的熏香。這些熏香大多由稀世珍香配制 這些香料價格不斐,但文人們看重的卻是它們驅散氣味,提神醒腦的效果。所以在文人墨客們的書齋,常年飄蕩著淡雅的香氣。這已成為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種生活潮流。

可見,使用熏香掩蓋體味的方式在古代廣為流行。貴族達官需要佳麗侍女熏香來維持身份尊嚴;文人學士用熏香驅散味道,助思路開拓。使用熏香已成為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

老祖宗們的牙齒「保養術」

洗澡和體味問題解決了,古人們又如何保養口腔衛生的呢?其實古人也十分註重牙齒健康,從早期的鹽水漱口到後來牙刷,牙粉的出現,可看出老祖宗們不斷改進的智慧。

最原始的口腔保健方式當屬漱口。早在【詩經】中就有「口且薦漱」的記載。古人們會在起床後使用鹽水漱口,借助鹽水的殺菌功效清潔口腔。但這種方式的清潔效果並不徹底,且有死角。 於是古人們開始尋找牙齒清潔的更好工具。

最初,人們嘗試用手指、竹片、雞毛等工具進行牙齒清潔。後來,人們發現柳樹的嫩枝柔韌適中,可以當作簡易牙刷使用。這種柳枝牙刷使用方便,逐漸為老百姓們所接受,成為古代最普遍的牙齒清潔工具。

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牙齒清潔工具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隋唐時期,中國最早的牙刷應運而生。這種牙刷用牛骨或竹子做柄,以鹿毛、馬毛等為刷毛,使用前需要在藥液中浸泡軟化。雖然質地簡陋,但已具備牙刷的雛形。

到了宋代,人們已經掌握了使用藥材煮制牙粉的秘方。將茯苓等藥物制成細末,與山梔子粉等混合,可起到非常好的牙齒清潔保護作用。這種牙粉深受達官貴人的追捧。隨著制作工藝的提高,各種口腔清潔產品在古代的發展可見一斑。

中國古代的牙科知識和相關產品,其實比現代科學文明的西方國家還要早出現幾百年。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中國老祖宗們其實也十分註重個人衛生,尤其是口腔衛生方面。現代人對古人「不潔」的認知是有誤解的。

結語

透過上文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人對個人衛生和身體清潔的重視,絕不亞於現代人。只是他們面臨的環境和條件所限,洗澡的頻率難免較低。但是古人聰明勤奮的腦袋從未停止過思考如何更好地清潔身體。他們發明創造了種種天然的清洗用具,想方設法地解決清洗問題。這其中體現的智慧同樣令人欽佩。

古人也非常註重口腔衛生,從最初簡陋的鹽水漱口,到後世牙刷、牙粉的出現,完美地證明了這一點。甚至在某些方面,中國古代的文明程度還領先於西方國家。

所以,我們不應因為古人洗澡頻率低就妄下判斷,貼上「不潔」的標簽。相反,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古人文明智慧的獨特之處,繼承和發揚光大先人們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