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沈醉和溥儀遊故宮,發生了什麽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2024-05-17歷史

沈醉是一位曾經的軍統特務,後來被特赦後,過上了平靜而充實的生活。他有幾個好友,都是跟他一樣經歷過風雨的人,其中一個就是末代皇帝溥儀。沈醉和溥儀相處得很好,經常一起聊天或出去玩。但沈醉有一個秘密,他從來沒有告訴過溥儀。

那是在1945年,抗戰快要結束的時候,蔣介石命令戴笠率領軍統去淪陷區抓捕漢奸。沈醉作為戴笠的心腹,參與了這個行動的策劃。戴笠在一次秘密會議上說,他要把溥儀、溥傑和其他偽滿高官都逮捕起來,在沈陽公開審判,然後槍斃示眾。這是蔣介石為了穩定東北局勢的決定。

可惜這個計劃沒有實施,因為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把溥儀和溥傑等人都抓走了,送到了西伯利亞。這樣一來,溥儀等人反而保住了性命。如果落到蔣介石手裏,他們肯定死無葬身之地。沈醉的女兒沈美娟在【我的父親沈醉】一書中說,這是沈醉和溥儀之間的一段緣分,只是提前了十幾年。

沈醉和溥儀真正見面是在1960年,當時他們都被特赦了。沈醉去拜訪溥儀時,心裏還有些愧疚,因為他曾經想過要殺掉他。但當他看到溥儀時,卻又有些失望,因為溥儀跟他想象中的不一樣,「有點呆頭呆腦,而溥傑卻顯得彬彬有禮,謙虛謹慎……」不過這也沒有影響他們成為朋友。後來他們還談起過「末代皇帝」的話題。

1962年,沈醉在文史專員室工作,他喜歡騎單車到處逛逛北京城。他回來後就給溥儀講述北京的風土人情。這讓溥儀很羨慕嫉妒恨。因為溥儀以前一直住在紫禁城裏,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他也羨慕沈醉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自由。他自己則身體虛弱,出門也容易迷路或遇到尷尬的事情。

但溥儀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對紫禁城內部非常熟悉。有一次,沈醉和杜聿明邀請溥儀去故宮遊玩。溥儀一開始有些不願意,怕觸景生情。但沈醉說服了他,就一起去了。到了故宮,溥儀很驚訝地發現,他還要買門票。杜聿明解釋說,這是為了管理和維修故宮的費用。溥儀才接受了。

他們來到了金鑾殿,沈醉看到了龍椅,就問溥儀坐上去是不是很舒服。溥儀苦笑說,他當時還是個小孩,不懂這些。但他也因為看到了龍椅而興奮起來,開始向沈醉和杜聿明介紹故宮的各個地方和歷史故事。他們聽得很有趣,覺得學到了很多知識。

有人在網上說,溥儀在故宮發現了一個錯誤,就是把他父親的照片當成了光緒皇帝的照片。他指出這個錯誤後,被工作人員反駁,他就亮出了自己的身份說:「照片上的人是攝政王,那是我父親!」但這件事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無論是溥儀自己,還是他妻子和朋友,都沒有提過這件事。所以這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溥儀在故宮介紹得太熱情了,引來了很多其他遊客的註意。沈醉作為特務出身,很警惕這種情況。他怕暴露了溥儀的身份,就拉著溥儀和杜聿明趕緊離開。從那以後,溥儀就再也不想去故宮了。

沈醉還帶著溥儀去了景山公園,那裏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自縊的地方。這讓溥儀感慨萬千,覺得末代皇帝都很悲慘。沈醉安慰他說:「有些末代皇帝也有好結果啊。」溥儀不服氣,從南唐後主說起,一直說到隋唐五代的末代皇帝,都很慘。最後他摘下帽子,對沈醉大吼:「你又沒當過皇帝,當然不會研究這個問題嘍!」

沈醉被說得啞口無言,因為他確實沒有當過皇帝,也不懂皇帝的心情。但溥儀很快又笑了起來,摸摸自己的頭,戴上帽子,說:「我這個末代皇帝,能有現在這好下場,真是值得慶賀!」他後來還多次提起這次爭論,「作為一個末代皇帝,能夠看到前一朝末代皇帝上吊的地方,是歷史上不可能有的,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沈醉雖然不理解溥儀的心情,但也有自己的遺憾。他每次提起這件事,都後悔沒有照相機,沒能把溥儀站在景山歪脖子樹下的場景拍下來沈醉和溥儀的友誼,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就是他們都喜歡寫詩。沈醉是個文人,從小就愛好詩詞,他曾經寫過一首【送杜聿明】的詩,贊美他的好友杜聿明的風采。溥儀也是個詩人,他在西伯利亞時就寫過很多詩,表達了他的思鄉之情和對歷史的反思。他們經常互相贈詩,互相賞析。

有一次,沈醉給溥儀寫了一首詩,叫【遊故宮】。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故宮千年夢,龍椅萬代塵。

昔日皇家地,今朝遊客人。

金鑾殿上月,歪脖樹下春。

末代皇帝笑,何必戀紫禁。

復制

這首詩用了很多故宮的景物和歷史典故,表達了沈醉對溥儀的同情和安慰。沈醉想說,溥儀雖然是末代皇帝,但也不必為此悲哀,因為故宮已經不是皇家的地方了,而是屬於所有人的。溥儀應該放下過去,笑看現在。

溥儀收到這首詩後,很感動,也很欣賞沈醉的才華。他回了一首詩,叫【答沈醉】。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沈友才高義重,贈我遊故宮之詩。

詩中言語真摯深切,我心感激不盡。

故宮雖非我所有,但卻是我成長之地。

龍椅雖已塵埃落定,但卻是我記憶之碑。

我不戀紫禁之美,但也不忘紫禁之責。

我已不再是皇帝,但也不願做奴隸。

我願與沈友共勉,學習新知識新思想。

我願與沈友共樂,欣賞新風景新人生。

復制

這首詩用了很多對偶和押韻的手法,表達了溥儀對沈醉的感謝和友情。溥儀想說,他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了,但也不會忘記自己的歷史和責任。他願意跟沈醉一起學習新時代的知識和思想,一起享受新時代的風景和人生。

這兩首詩後來被收錄在【沈醉與溥儀】一書中,並被很多人傳頌。有人說,這是一段特殊而珍貴的友誼,也是一段歷史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