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緊逼,一戰士想出渡江之計,毛澤東:軍中神人

2023-12-22歷史

三萬紅軍被十萬國軍緊逼,一戰士想出渡江之計,毛澤東:軍中神人

眾所周知,遵義會議標誌著毛主席一生的巨大變革,該會議確認了以毛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這才為紅軍走向勝利開創了新的篇章。然而,在紅軍抵達遵義之前,他們經歷了相當的苦難。湘江一戰造成了慘重的傷亡,而渡烏江的過程更是充滿千難萬險,最棘手的問題是不知道該如何渡江。

正值危急關頭時,一位戰士提出了一項獨特的計劃,創造了一場舉世矚目的奇跡,成功地幫助紅軍渡過了烏江。這一壯舉甚至讓毛主席都感到難以置信。

烏江是否會演變成下一個湘江呢?

1934年10月,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戰役中遭受失敗,為了擺脫蔣介石設定的天羅地網,黨中央被迫做出決定,紅軍開始了艱難的長征。

在紅軍還未到達遵義之際,毛主席並非紅軍的主要領導人,由博古和李德領導的「三人團」對形勢認識不足,在指揮作戰方面犯下了許多錯誤,導致紅軍長征一開始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特別是湘江一戰,蔣介石調集四十萬兵力圍剿,使得紅軍傷亡慘重,湘江血流成河。

原本在突破國民黨的第三道封鎖線後,紅軍還有六萬余人,然而湘江一戰之後,紅軍只剩下約三萬人左右。盡管敵軍也有所傷亡,但當時紅軍的人力物力明顯遠遠落後於國民黨,形勢非常嚴峻,人家傷得起,而紅軍卻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傷亡。

在這個背景下,接下來的作戰方針和即將發生的戰役變得極為關鍵,特別是強渡烏江的決策。

1935年1月1日,在甕安縣猴場,黨中央召開了一次關鍵的會議,與會者各抒己見,共商接下來的行動方向。

當時,李德和博古還未察覺到他們的戰略錯誤,堅持讓紅軍主力抵達烏江後,順著紅二軍和紅六軍的路徑與其匯合。

毛主席卻指出蔣介石已經看破了博古和李德的計劃,必定會在紅軍主力與另外兩個軍團之間調兵布陣以攔截,而紅軍背後還有薛嶽率領的十萬大軍緊追不舍。如果繼續堅持與另外兩個軍團會合,紅軍將陷入包圍之中!

最終的會議上做出了決定,批評了博古和李德的錯誤主張,指出紅軍不能按照原計劃前進,必須強渡烏江,並計劃在川黔邊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為此,劉伯承被任命為總參謀長,負責指揮強渡烏江的相關事務。

這次會議在危急關頭為紅軍解圍,避免了陷入錯誤道路的風險,使得僅剩的三萬余人得以保全。

盡管如此,會議結束後毛主席並未感到高興,因為盡管戰略路線已確立,但接下來卻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如何成功渡過烏江?

當天晚上,猴場縣風雪肆虐,寒風凜冽。會議結束後,毛主席獨自站在門口抽著煙,內心的憂慮如同呼嘯的風雪一樣難以消散。

如今,僅存的三萬人是紅軍最後的實力,而烏江對岸肯定有國民黨的兵力布防。自古以來,烏江就是一片天險之地,靠著紅軍現有的力量,能否成功渡過成為一個巨大的疑問。

盡管剛剛的會議透過了決議,糾正了博古和李德的錯誤,但一些人表達了擔憂。湘江戰役已經讓紅軍元氣大傷,如果烏江成為下一個湘江,紅軍難道不將面臨覆滅的危險嗎?

在這個時候,毛主席雖然在黨內尚未占據領導地位,但面對千頭萬緒的困境,他也只能無奈地選擇強渡烏江。

面對沒有材料、沒有器材的情況,如何架橋渡江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任務雖然困難,但紅軍一向以全力以赴的執行精神著稱。劉伯承迅速釋出了攻占烏江的命令,紅十三、紅四、紅一三個軍團被指定為攻擊主力,同時工兵營被派遣在烏江架橋,以支援主力完成渡江任務。

猴場鎮附近的工兵營營長王耀南在深夜接到緊急命令,要求他迅速前往烏江邊的江界河渡口。

王耀南對自己的任務一無所知,但傳達命令的戰士告訴他任務非常緊急。他立即吹響了緊急集合的號角,整個營的工兵戰士迅速集結,緊隨著王耀南徒步趕往烏江邊界,沒有一個人發表任何疑問或抱怨。

紅軍的紀律嚴明,工兵營的戰士更是將任務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雖然他們不需要親臨前線作戰,但他們的任務同樣至關重要。戰爭講究天時地利,而工兵們的任務就是創造地利!

一到達烏江,王耀南才了解自己的任務:在1月3日晚之前,必須成功架設能夠透過烏江的浮橋,以配合主力部隊強渡烏江。

對於這個任務,王耀南雖然以往有過多次成功經驗,但面對烏江的湍急水流,成功架橋並不容易,這讓他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

紅軍一貧如洗,且面臨架橋所需材料匱乏的問題,同時,任務要求在1月3號之前完成,留給王耀南的時間僅有三十多小時,可謂地獄級難度的任務。

盡管任務艱巨,王耀南仍然果斷地接受了挑戰,開始著手策劃行動。他首先帶著被俘的國民黨工兵專家何滌宙前往烏江邊進行勘察。一到達那裏,面對湍急流速的烏江,王耀南陷入了深思。

何滌宙在檢視江水後坦言,根據他的知識,烏江水流速已經超過了四米每秒,而權威資料顯示,只有在四米每秒以下的河流上才能進行架橋。完成這一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

問題並未解決,而新的難題也接踵而至:紅軍缺乏足夠的架橋材料和相關器材。

原本打算就地取材的王耀南發現,國民黨早就預料到這一點,在紅軍到達之前,他們已經焚毀了江邊的所有船只。紅軍無法取得所需的材料,更為嚴重的是,敵軍還破壞了十多個渡口,使得紅軍強渡烏江的難度進一步增加。

此時,薛嶽率領的十萬兵力在後追擊,烏江對岸還有王家烈率領的黔軍準備迎戰。如果在接下來的三十多個小時內不能成功渡過烏江,紅軍將陷入包圍之中。

面臨如此困境,王耀南著實感到無從下手。

在他對滔滔江水感到困擾時,一名工兵營的戰士走到他身邊,聲稱有解決方案。

這位戰士名叫石長階,看起來只有十八九歲的樣子。王耀南心生疑慮,年輕小子,我都束手無策,你又有何妙計?

結果石長階給出了一個主意,他從小在江邊長大,對於制作竹筏和篾繩有豐富的經驗。他建議使用烏江附近產的竹子制作篾繩,浸水後變得更堅韌,可以沿著篾繩鋪設竹竿,構建一座簡易浮橋。

當時石長階並不知道,他的主意後來被認為創造了世界奇跡,因為外國權威者認為在烏江上建橋是不可能的。

石長階的建議讓王耀南眼前一亮,他進一步完善了這個想法,提出可以用竹子制作竹筏,然後在篾繩上鋪設竹筏,形成一座浮橋。

紅軍一向是行動派,一旦有了計劃,王耀南立即召集人手開始砍伐竹子。

石長階作為提議者被指定隨同進山伐竹,並告訴工兵同誌,砍伐時要選擇公竹,留下母竹給當地百姓,以便繁衍。

紅軍戰士們多為窮苦人家,理解百姓的辛苦,因此遵循命令,只砍伐公竹。但王耀南發現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砍伐足夠的竹子,於是他帶著錢沿著岸邊尋找幫手。許多幹苦力的人前來幫忙,聽說紅軍需要幫助,附近的百姓也紛紛前來支援。

眾誌成城之下,所需材料終於在1月2日上午湊齊。王耀南指揮戰士們將竹子制作成六十多個竹筏和各種橋配件。他選了一處只有350米寬的河段搭建浮橋,彭德懷司令還特別挑選了一千多人從紅十三團中協助施工。

當天,戰士們將架橋材料運到江邊,開始龐大的架橋工程。

敵軍察覺到工兵營的活動後,立即洞察出他們的意圖。為了破壞紅軍的架橋行動,敵人立即全面開火,數百挺機關槍冒著火舌狂掃向江邊,火力幾乎沒有停歇。

在架橋的過程中,戰士們身邊彈雨飛舞,子彈或激起江水濺起水花,或穿入戰友體內,血染江面。扛著竹筏的戰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但立即有其他同誌上來頂替,用自己的生命來完成架橋的任務。

1935年1月,嚴寒的冬季,工兵營的戰士們不僅要面對敵方火力的威脅,還得時刻忍受冰冷江水的侵襲。據說在架橋時,許多同誌一入水就被凍得手腳麻木,四肢僵硬,甚至有人的皮膚被凍裂,鮮血直流。

盡管如此,沒有人選擇後退,他們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紅軍主力更是全力發動攻擊,吸引敵人的火力。

在無數戰士的頑強抵抗下,一座用竹筏搭建的橋慢慢形成,向對岸延伸。而一支突然出現的「神兵」更為工兵戰士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原來,在架橋之前,毛振華率領八名戰士主動承擔突擊任務。在1月1日,他們頂著刺骨的冷水潛入江中,試圖為架橋拉繩。可惜被敵人發現,繩子被擊斷,幾人被迫返回。但當天晚上,毛振華再度沖鋒,用竹筏渡江,與四名戰士成功潛入對岸。

天亮後,架橋行動開始,毛振華帶領四名戰士如「神兵降臨」,沖入敵人的戰壕,以雷霆之勢壓制了敵人的火力,成功為工兵戰士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同時,紅一團的炮兵連連長趙章成,被譽為「神炮手」,帶領炮兵戰士們在烏江邊架設土炮。他抓住機會多次開炮,成功摧毀敵人多挺重機槍。借此機會,紅四團的突擊隊員沖上對岸,與敵軍激戰。

在炮火的轟炸下,工兵營的架橋工作未曾停頓。為了固定竹筏,石長階奮不顧身地沖上竹筏,站在上面進行作業。這一舉動讓他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下,混戰中,一顆子彈擊中他,他跌入水中,卻掙紮著遊回來,最後用盡最後的力量死死地撐住竹筏。

在敵人的火力覆蓋下,眾多戰士用生命和意誌築起了一道堅實的「高墻」。在這道「高墻」的掩護下,一座由竹筏搭建的浮橋終於緩緩延伸至對岸。

當工兵營的戰士們將浮橋牢牢固定在烏江北岸,並揮舞象征任務完成的大旗時,渡江的戰士們紛紛發出怒吼。彭德懷司令率先沖上浮橋,數千名紅軍戰士緊隨其後。借助浮橋渡過烏江,紅軍的氣勢讓黔軍完全崩潰。

在經歷了無數人的努力後,烏江最終被紅軍占領。而那位提出架橋構想的戰士石長階,在用身體穩固竹筏後,微微睜眼看著同誌們跨越烏江,然後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紅軍成功渡過烏江,工兵營的架橋作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開始架橋到完成,整個過程歷時三十六個小時,創造了在烏江上首次架橋的紀錄。

經歷了激烈的戰役後,時間來到了1月3日,毛主席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來到烏江畔。

在戰士們以生命為代價搭建的橋梁上行走,感受著腳下的顛簸,毛主席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真是太了不起了!我們的戰士僅僅使用竹筏,在湍急的烏江中建起這座橋梁,即便放到全世界,也堪稱奇跡。我們紅軍中湧現出許多非凡之人!」

確實如此,無論是指揮的劉伯承,率先沖上浮橋的彭德懷,還是那位「神兵天降」的毛振華同誌,他們都是具備堅定意誌的「神人」。

而那位提出架橋構想並在渡江架橋中獻身的戰士石長階,他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的篇章上,永遠值得後人敬仰和尊重!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