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新四軍猛將被錯殺,葉挺宣布4條罪狀,第一條是「擁兵自重」

2024-06-09歷史

1939年6月20日,蔣氏在重慶收到了新四軍將領葉挺與項英的緊急電報。電報中明確指出:「高敬亭似有叛變投敵之嫌,為大局計,建議立即執行槍決。」

蔣氏覽畢,心中大喜過望,不禁高聲喝彩。他毫不遲疑地回電表示贊同,毅然決然地寫下了「同意處決!」的字樣,彰顯出他果斷決絕的態度。

6月24日,肥東縣白龍鎮青龍場新四軍駐地,審判會落下帷幕。高敬亭眼眶濕潤,他深吸了一口氣,向葉挺敬了一個莊重的軍禮,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敬意與深情。

葉挺微笑著還禮,並誠懇地表示:「你的風采,無疑證明了你是一位真正的軍人,你的堅韌與忠誠,都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對你充滿了敬意。」

接著,高敬亭毫無懼色地表達了他的決心:「對於革命者來說,死亡並不可怕。但我希望,當我走向生命的終點時,能是踩在象征榮耀的紅地毯之上。」

請向我的愛人史玉清同誌傳達我的意願,將我們珍愛的孩子托付給偉大的人民撫養,讓他們的愛與關懷伴隨他成長,這是我深切的期望與信任。

緊接著,年僅32歲的高敬亭在刑場上,振臂高呼口號,悲壯而堅定。最終,他英勇就義,被冷酷的槍聲終結了生命,他的英勇事跡永載史冊。

高敬亭是一位傑出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既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也有著堅定的革命信仰。他的事跡不僅彰顯了英雄本色,更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他身為新四軍的高級指戰員,當年的職務甚至高於粟裕。他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韌的領導精神,為新四軍的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新四軍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談及新四軍,陳毅、粟裕、葉挺、項英等名將的名字自然躍然心頭。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當時還有一位與陳毅同級的重要幹部,他的貢獻同樣值得銘記。

徐海東繼任者於1955年榮膺大將軍銜,顯耀一時。昔日他身邊的警衛員萬海峰,日後亦嶄露頭角,出任成都軍區政委,並在1988年榮升上將軍銜,成就非凡。

在新四軍的多路隊伍中,他所率領的兵力堪稱最為雄厚,同時也在戰鬥中斬獲了最多的日偽敵軍。他的英勇與智慧,為新四軍立下了赫赫戰功。

他以雷霆萬鈞之勢,令日偽勢力膽戰心驚,聞風喪膽。蔣氏政權亦因他而日夜不安,寢食難寧。他的英勇事跡,成為時代的傳奇,永載史冊。

蔣軍曾以十萬賞金懸賞其首級,企圖除之而後快。然而,這位英勇之士最終並未落入敵手,反而在新四軍駐地被正義之劍斬落。其英勇事跡,傳頌千古,激勵後人。

因他的誤殺,引發嚴重後果。新四軍支隊萬余人中,流失逾兩千人。大別山根據地民眾對新四軍一度失去信心,信任危機籠罩。此事件,影響深遠,令人痛惜。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之初,群眾對其行動並不理解,因此遭遇了諸多挑戰。然而,盡管困難重重,但軍隊仍堅定前行,逐步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得知高敬亭被處決的訊息,主席在延安聞訊後震怒不已,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少奇同誌同樣感到疑惑,他質問:「為何對高敬亭處以極刑?此舉究竟有何緣由?」

高敬亭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竟落得被新四軍處決的下場?又是誰下達了這樣的命令?這其中,必然隱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與故事,值得我們去深入探究。

【(一)懸賞十萬捉拿的「遊擊專家」】

高敬亭,1907年生於河南光山的貧困之家,年紀較葉挺輕11載,較陳毅小6歲,與林彪、粟裕同齡。雖身處困頓,卻心懷壯誌,矢誌不渝,為革命事業拼搏終身。

1927年深秋,正值青春年華的高敬亭,與英勇的徐海東並肩,投身黃麻起義的烽火之中,毅然決然地加入了革命的隊伍,踏上了光榮的征程。

1934年末,徐海東領導紅25軍踏上長征征途;與此同時,高敬亭在大別山地區重組紅28軍,並肩負起政委的重任,繼續堅守革命陣地。

他憑借超凡的膽識與傑出的軍事智慧,在敵軍的重重包圍下,率領部隊頑強抗爭,堅持了三年的遊擊戰爭,展現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與堅韌不拔的精神。

敵人仗著兵力雄厚、武器先進,屢次對大別山根據地發起猛攻,企圖一舉剿滅。然而,我軍英勇抵抗,堅守陣地,使敵人多次圍剿均告失敗。

三載光陰,他統領數千遊擊隊眾,面對十六萬蔣軍正規軍的圍追堵截,始終從容不迫。他以堅定的信念與智慧,引領隊伍在戰火中穩步前行,展現出無畏的勇氣和卓越的領導力。

蔣氏特派得力助手、「百戰名將」衛立煌出征,除部署十余萬精銳部隊,更組織三十余縣保安團。建造碉堡逾八萬五千座,封鎖線四十四條,對紅軍實施「駐守剿滅」、「全面圍剿」及「追擊剿滅」之戰略。

然而,結果卻令衛立煌深感絕望。紅軍士氣高昂,屢戰屢勝,而敵軍則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憤怒之下,他竟懸賞十萬大洋,誓要取高敬亭性命。

綜上所述,歷經三年的艱苦圍剿,大別山的革命火焰不僅未曾熄滅,反而愈演愈烈,煥發出更為旺盛的生命力。這場革命鬥爭,不僅堅定了人們的信念,更鑄就了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隨著隊伍的壯大,原先的2000人已經擴充套件至近萬名英勇戰士。在大別山的廣袤土地上,紅旗高高飄揚,象征著革命精神的熊熊燃燒,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在冷酷的現實面前,衛立煌不得不承認,高敬亭這位以遊擊戰術聞名的「專家」,確實是個難以應對的勁敵。他的狡猾與機敏,使得衛立煌倍感壓力。

【(二)新四軍中的一把利劍】

1937年抗戰烽火燃起,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日合作旗幟下挺進戰場。新四軍初建時,下轄四支勁旅,尤以高敬亭所率四支隊實力最為雄厚,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

陳毅、傅秋濤等人領導的第一支隊,匯聚了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安徽、浙江等省邊區的精銳遊擊隊力量,匯聚成一支實力雄厚的隊伍,總兵力超過兩千三百人。

張鼎丞、粟裕等領導的第二支隊,匯聚了福建、江西、廣東交界及浙南地區的遊擊隊精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總兵力達到2100余人,展現出了堅定的革命意誌。

張雲逸、譚震林、葉飛等人率領的第三支隊,由閩北、閩東遊擊隊精銳組成,總計兵力達2200余人,匯集了一支強大的抗日力量,以堅定的決心投入到抗日鬥爭的洪流中。

高敬亭領導的第四支隊,系由鄂豫邊遊擊隊壯大而來,人數多達3100余人,匯聚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他們英勇善戰,憑借豐富的遊擊經驗,為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四軍中,四支隊人馬最為龐大。其脫胎於紅28軍精銳,士兵訓練有素,裝備先進,戰鬥力堪稱翹楚。這支部隊猶如新四軍中的鋒利寶劍,所向披靡。

在高敬亭的領導下,四支隊展現出非凡的戰鬥力。自1938年3月與日軍交鋒以來,他們英勇奮戰,屢獲勝利,充分展現了四支隊的實力與決心,為抗日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僅當年七月,我軍於皖中地區與日軍交鋒十三次,每戰皆捷,無一敗績。我方英勇善戰,以雷霆之勢屢次擊敗敵軍,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頑強抵抗精神。

新四軍初戰告捷,其首戰即為1938年6月17日的韋崗伏擊戰,此戰由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精心策劃。此役不僅展示了新四軍的英勇,更彰顯了粟裕的卓越指揮才能。

此役發生在鎮江以南的韋崗地區,我軍伏擊行動中,日軍少佐土井與大尉梅澤武四郎等十余人斃命,另有若幹日軍負傷。此戰展現了我軍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取得顯著戰果。

盡管殲敵數目有限,但此舉重創日軍囂張氣焰,打破了其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振奮了中國軍民士氣。延安方面亦對此予以高度贊譽,表彰英勇戰績。

1938年5月12日,高敬亭領導的第四支隊二營,巧妙地在蔣家河口布下陷阱,成功圍殲了日軍巢縣守備隊共計25人,整場戰鬥結束,我方二營指戰員竟無一傷亡,堪稱戰鬥奇跡。

此次戰鬥成果顯著,遠勝於韋崗伏擊戰,且發生時間更早。此次勝利不僅彰顯新四軍的英勇,更成為新四軍抗日征程中的首場輝煌戰績,堪稱一次漂亮仗。

從上述表現來看,四支隊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實至名歸。他們具備過硬的戰鬥素質和豐富的實戰經驗,無論是面對何種挑戰,都能以堅定的意誌和高效的行動贏得勝利。

據統計,新四軍四支隊在高敬亭領導下,自組建至1939年6月,與日偽軍交戰逾兩百次,殲敵逾兩千人,清除叛徒民團與土匪近四千人,彰顯其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與卓越戰績。

江南百姓視高敬亭為傳奇英雄,四支隊被譽為「天兵天將」。此訊息傳開,眾多熱血男兒心潮澎湃,紛紛慕名而來,爭相投身這支英勇的隊伍,共赴國難。

經過一年的時間,四支隊如同滾雪球般迅速壯大,人數從最初的寥寥數人迅速增長到近萬人,其力量之強大,令人矚目。

在此之際,高敬亭因其卓越的表現和堅定的立場,不僅成為了日偽的眼中釘,更成為了蔣氏心中的大患,令其心憂如焚,難以安寧。

日軍懸重金捉拿我軍將士,頑固派亦設重重阻礙,對四支隊施加壓力,企圖阻撓其行動。四支隊面臨重重困境,但仍舊堅守初心,勇往直前。

這位英勇的將軍,曾經令日偽膽寒,為何最終卻在新四軍的槍火中倒下?其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他的離世,又究竟是如何釀成的悲劇?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在新四軍高層眼中,那些抗命者如同脫韁的野馬,難以駕馭。他們雖擁有堅定的信仰與熱情,但時常忽略軍紀,行事莽撞,令高層頗為頭疼,需要細心引導與規訓。

高敬亭之所以遭受嚴厲制裁,其關鍵原因在於他表現出對上級領導的嚴重不服從態度,公然違背命令,這種對組織紀律的漠視和挑釁,最終導致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1939年4月末,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應運而生,旨在統一行動。該指揮部肩負起指揮江北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及江北遊擊縱隊的重任,確保力量協同,共禦外侮。

張雲逸被任命為指揮,羅炳輝擔任副指揮一職,而賴傳珠則肩負起參謀長的重任。同時,鄧子恢也受命擔任政治部主任,共同為戰鬥的勝利貢獻力量。

新四軍中的佼佼者,戰績顯赫的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卻意外未列入指揮人員之列。這一事實令人費解,畢竟高敬亭的軍事才能與輝煌戰績均為人所共知。

指揮部一經成立,即令四支隊火速馳援合肥、定遠、全椒一帶,務必於該區域穩固建立抗日根據地,以構築堅實的防線,確保人民安寧,捍衛國家尊嚴。

1939年5月,四支隊遭遇了重大變故。當時,第七團團長楊克誌和副團長曹玉福竟然選擇背離革命,轉而投靠蔣軍,這一舉動在隊伍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和憤慨。

葉挺與項英對此深感憤怒,遂以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之名,向四支隊第七、九團下達指令,命令其繼續東進,至合肥青龍場、埠子裏一帶集結,等候新的命令。

此刻,高敬亭無奈之下,只得率領支隊前往青龍場。盡管心有不甘,但形勢所迫,他只能順應時局,帶著隊伍踏上了前往青龍場的道路,期望在那裏能夠尋找到新的出路。

5月10日,葉挺親臨舒城縣,召集軍事會議。會上,他敦促高敬亭做出抉擇,必須遵循指揮部指令,使四支隊東進,以確保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

高敬亭回應道,四支隊攜有醫院及後方機構,行動步伐略顯遲緩,難以立即撤離。他解釋說,由於諸多因素,我們目前難以迅速行動,「尚需一些時間方能整裝待發」。

葉挺憤怒至極,發出嚴厲的最後通牒:四支隊必須在兩周內整裝待發,否則後果自負!

經過深思熟慮,高敬亭最終選擇妥協,點頭表示同意展開行動。他明白當前的形勢不容猶豫,必須迅速作出決策,以確保任務的順利進行。

然而,在葉挺撤離後,部隊本應繼續東進,但高敬亭卻背道而馳,下達了截然相反的指令。他命令第7、9團停止前進,這無疑給整個行動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和阻礙。

他與葉挺、項英之間的分歧突然加劇,矛盾迅速升級。

6月23日,葉挺在青龍場四支隊指戰員會議上,莊嚴宣布高敬亭四項重大罪行:其一是貪汙腐化,挪用公款;其二是縱兵殃民,肆意破壞;其三是違背命令,拒不執行;其四是擅離職守,逃避責任。

一、軍隊統帥們以擁兵自重為手段,置軍部指揮於不顧,自行其是,無視統一指揮,嚴重破壞了軍隊的紀律和戰鬥力,對國家的安全和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二、對於上級派遣的幹部,存在明顯的排擠現象。這些幹部往往被視為外來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冷遇,無法融入團隊或得到應有的支持,導致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三、存在宗派主義傾向,傾向於任用親信人員,對部下的違紀行為持縱容態度,無視組織紀律,嚴重損害了團隊的整體利益和形象,應予以嚴肅處理。

四、嚴重存在山頭主義現象,過分強調個人權威,形成家長作風。在用人方面,不註重能力和素質,而是憑借個人喜好和關系進行選拔,導致用人不當。

對於這四條指控,高敬亭堅決否認,並逐條進行反駁。他堅稱自己無罪,對每一條罪狀都進行了有理有據的辯駁,展現出強烈的自我辯護意識。

談及情感深處,高敬亭的話語一度哽咽,他努力壓抑著內心的激動,卻難以掩飾眼中的淚光。他的聲音顫抖,充滿了真摯與深情,讓人感受到了他內心深深的情感波動。

他坦言:「紅28軍於困境中獨自奮戰三載,成功護持革命火種,我何錯之有?在斷絕與中央聯絡的困境中,我們頂住數十倍敵軍的圍攻,實屬不易。」

高敬亭對錯誤視而不見,堅稱自己無過,導致矛盾日益尖銳。危險如影隨形,悄然逼近,他卻渾然不覺,依舊固執己見,不願回頭。

會議前夕,項英與葉挺緊急行動,同時向延安與重慶發出緊急電報,言簡意賅地指出:「高敬亭或有叛變之嫌,為保大局,建議執行槍決。」此電報傳遞出對局勢的嚴峻判斷與果斷決策。

蔣氏閱罷電報,喜形於色,迅速回復批準之令。他深知此舉對於局勢的重要性,故毫不遲疑地給予肯定,展現出果斷的決策力,令眾人倍感欣慰。

項英與葉挺在接到蔣氏的回電後,尚未等待延安方面的回復,便匆忙采取行動。於6月24日,兩人果斷決定處決高敬亭,展現了堅決果斷的決策風格。

高敬亭被槍決後,指揮部方接獲延安的電令。這一訊息突如其來,令眾人驚愕不已。盡管電令內容未明,但已足以引起指揮部的深思與警覺。

當時新四軍軍部與延安的聯系受阻,需經長江局中轉至皖南軍部,再傳達至江北指揮部,中間環節眾多,導致資訊傳遞耗時較長,延誤了重要時機。

得知高敬亭遭遇不幸,主席震怒不已,隨即發出緊急電報給葉挺、項英及鄧子恢等人,言辭嚴肅地指示:「務必迅速查明此事的真實原因,不容有失。」

事後,核心涉事者葉挺、張雲逸及鄧子恢均對自身所負之責進行了深刻反思。他們嚴肅地審視了事件經過,對自己的失誤和疏忽進行了坦誠的檢討,展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自省精神。

周副主席與少奇同誌皆認為,高要回大別山實為明智之舉。畢竟,擁有根據地總比敵人肆意占領更為有利。我們仍需堅守陣地,方能在戰鬥中取得優勢。

1975年11月30日,高敬亭之女高風英致信主席,懇請查明其父被誤殺之真相,以正名節。期盼公正之論斷,還父親以清白,解家人之心結。

主席鄭重指示相關部門進行全面調查,並在高敬亭的相關材料上寫下批示:「我深感此案處理有失妥當。」他要求確保查明真相,以維護公正與公平。

高敬亭長眠地下已三十八載,如今終於可以安息了。他的付出與堅守,將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願他在天之靈得以慰藉,歷史將銘記這位英勇無畏的戰士。

高敬亭被處決,原因錯綜復雜,難以一言以蔽之。然而,從總體上看,這一決策無疑是失當的。盡管歷史背景紛繁復雜,但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錯誤,以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

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十大將之一的徐海東曾深刻指出:我們必須堅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緊密團結,方能戰勝一切困難,取得最終勝利。這番話,言簡意賅,十分中肯。

誅殺高敬亭實乃大不智之舉。他歷經三年遊擊戰,成功守護了鄂豫皖蘇區的紅旗,功績顯著。他所犯的錯誤,主要源於思想偏差和認識不足,而非原則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