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台兒莊大捷,李宗仁腳穿布鞋,意誌堅定接納川軍,多個瞬間讓人欽佩

2024-05-10歷史

這張在網上廣為流傳的照片是1938年4月,徐州會戰台兒莊戰役期間,李宗仁與白崇禧在台兒莊前線視察時的合影。

這張照片有一個鮮明的特點,身為桂系老大、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居然穿著一雙廣西布鞋。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抗戰期間廣西軍人的典型形象。事實上,當時官居副參謀總長的白崇禧基本上也都是穿廣西布鞋,照這張相片時穿皮鞋,相反是不常見的偶然之事。

台兒莊戰役能取得大捷,李宗仁居功至偉。

此次大捷,李宗仁有幾點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點,就是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

桂系高級將領穿布鞋這事,不是現在才被發現的,台兒莊大捷期間,【良友】畫報的記者梁得所在前線采訪桂系高級將領時就發現了這一現象,當時梁得所還問了白崇禧一個問題,為什麽你們都是布衣布履,穿著這樣樸素?

白崇禧回答說:「那不過環境使然,廣西窮,我們只配穿這些。」

註意白崇禧的用詞,他說的是廣西軍人「只配穿這些」。

這不是自卑,而是軍人的自尊。

台兒莊大捷後,前往徐州采訪的著名戰地記者謝冰瑩也註意到了這一細節,在邀請桂系四位大佬李宗仁、白崇禧、李品仙、黎行恕拍照留作紀念時,李宗仁輕松地說了一句話:「今天充分地表現出我們廣西特色來了,你看,四個人都是穿著的布鞋,哈哈······」

在抗戰時期,艱苦樸素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抗戰精神。台兒莊大捷後,桂系李白就曾表示,抗戰爆發以來,廣西已經出兵四十多萬,如果再需要,還可以再出四十萬,如果這八十萬都戰死了,還可以再出四十萬。廣西有一千三百多萬人口,我們以十分之一的人口來抗戰,理所應當,沒有問題。

了解到這些,再看李宗仁腳上的那雙廣西布鞋,它不僅讓人肅然起敬,更讓人熱血沸騰。

整個台兒莊大捷,李宗仁讓人印象深刻的第二點,就是抗戰的決心。

其實在徐州會戰前,1937年年底,包括白崇禧在內的眾多國民黨高級將領對即將到來的徐州會戰都沒有多大的信心。

1937年12月6日,南京大本營第一部部長徐永昌就在日記中記了這麽一筆:「健生(白崇禧)昨日談話,不主德鄰(李宗仁)力戰,以為在一地縱力戰亦守不了一星期;不如預留遊擊之力量得計。」

完了,徐永昌大發感慨道:「人慮向方(韓復榘)不力戰而慮德鄰力戰,此等情形只能責己不好尤人也。」

但是,李宗仁的作戰意圖卻始終是堅定、強烈的。

可以這麽說,如果沒有李宗仁的力戰心態,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後來的大捷。

仔細看這張照片,李宗仁的神情、站姿中,的確能看到這種力戰的決心。

李宗仁在台兒莊之所以能打出大捷,最讓人欽佩的是他為將的氣度。

桂系李白在歷史上有一點非常可貴,即便有分歧,事情一旦拍板,他們會立即恢復精誠合作的狀態。徐州會戰開打前,白崇禧為了李宗仁能夠有足夠的兵力調動,便利用他副參謀總長的地位積極爭取,先是調來桂系第21集團軍,而後又調來川軍。

抗戰爆發以來,川軍編成幾個集團軍出川抗戰,起先他們開赴的是第二、第三戰區。但是,因為川軍裝備差,紀律壞,各個戰區都嫌棄的要命。

川軍第22集團軍鄧錫侯的部隊,原本是要參加太原保衛戰的,鄧錫侯率軍抵達山西時,太原已經失守,日寇正在追擊中國軍隊,鄧錫侯部遇敵被沖散,被裹在撤退大軍中狼狽後撤,沿途看到晉軍軍械庫,未經請示,便破門而入,擅自補給,並且向當地老百姓強買強賣,老百姓怨氣很大,「山西王」閻錫山為此震怒不已,大罵川軍是「土匪軍」,「叫花子部隊」,強烈要求將川軍調出山西。

無奈之下,老蔣只好就近將川軍調往第一戰區,不料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直接回絕,不要這種爛部隊。

老蔣見各戰區皆嫌棄川軍,非常厭惡地說:「把他們調回去,讓他們回到四川去稱王稱霸吧!」

正當川軍沒人要,抗戰報國無門之時,李宗仁以恢弘的氣度接納了他們。

當白崇禧建議李宗仁留下川軍時,李宗仁欣然同意:「好得很啊!好得很啊!我現在正需要兵,請趕快把他們調來徐州。」

川軍因為李宗仁的接納,甚為感激,在隨後的徐州會戰中,知恥而後勇,打得特別英勇。尤其是在滕縣,122師王銘章率部死戰不退,王師長以下,全師殉國,此乃徐州會戰中國軍隊犧牲最慘烈的一章,對整個台兒莊大捷亦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台兒莊大捷之後,國民黨軍政高層、社會各界,有一個共識——徐州會戰台兒莊大捷在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意義在於:廣西將領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竟能將川軍、西北軍、廣西軍以及中央軍這些幾年前還在相互拼鬥,殺得你死我活的軍隊,團結在一面旗幟之下,同仇敵愾,將外族入侵的強勢軍隊擊敗,這是保衛家園的民族大義。

所以說,李宗仁、白崇禧的這張合影,看似是兩個人,其實背後是千軍萬馬,春秋大義,是非常值得凝視的一個歷史瞬間。